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年第31卷第1期 ・19・ 肺癌患者血清hs—CRP和SA测定的临床意义 李宇飞 【摘要】 目的临床意义。方法探讨肺癌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血清唾液酸(SA)水平的变化及 分别采用快速免疫比浊法和酶单一试剂法测定6O例肺癌患者血清hs—CRP和SA 水平,结果与6O例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肺癌患者血清hs—CRP水平和SA水平均明显高于正 常组人群(P<0.01)。结论 血清hs—CRP水平和SA水平的测定有助于肺癌患者的临床诊断 【关键词】肺癌C反应蛋白 唾液酸 近年来有学者报道了肺癌、胃癌、急性白血病等恶性肿瘤 患者血清CRP水平明显升高,而且与疾病的临床分期、肿瘤 的分化程度等有关,并对判断肿瘤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有重要 意义[1 。另有学者发现大部分肿瘤患者血清中SA含量有不 同程度的升高,其含量的动态变化与肿瘤的形成、发展相 关 。 目前,国内关于血清hs—CRP在肿瘤中的诊断意义的报 道比较少,且同时对血清hs—CRP和SA检测对肺癌诊断的 报道几乎还没有,为了评估两个指标在肺癌中的诊断价值,我 们对随机抽取的6O例肺癌患者及随机抽取的6O例健康对照 人群的血清hs—CRP和SA含量作了测定分析,现将结果报 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l_1研究对象肺癌组:随机抽取2007年6月~2008年3 月期间在长盎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收治的被确诊为肺癌的患 者6O例,其中男性51例,女性9例,年龄为35~78岁,平均 年龄为(59.6士10.9)岁。其中鳞癌32例,腺癌19例,小细胞 癌9例。所有患者均经病理学或细胞学明确诊断。正常对照 组:随机抽取2007年6月~2008年3月期间在长治医学院 附属和平医院体检中心体检的健康人6O例,排除心、肺、脑等 疾病,并均无血缘关系,其中男性42例,女性l8例,年龄为 38~78岁,平均年龄为(53.9±10.2)岁。 1.2 方法 1.2.1 检测方法 被检查者清晨空腹,采血前至少应静坐5 min,用真空静脉采血管采肘静脉血2 ml,于2 h内离心(3 000 转/rain)分离血清后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中的hs CRP和SA的浓度,严格按照试剂盒操作说明进行操作,及 定标结果均在要求范围内。本科室的hs—CRP的正常参考 值为:O~3 mg/I ;SA的正常参考值为45.6~75.4 mg/dI 。 1.2.2试剂与仪器测定hs—CRP的试剂盒由芬兰orion 诊断公司提供,测定SA的试剂盒由日本和光公司提供,室内 质控物的厂家为英国伯乐公司。各试剂盒均在有效期内使 用,由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测定。 1.3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用(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以P<0.01为差异显著性标准。 2结果 2.1 肺癌组患者与正常对照组血清hs—CRP和SA的测定 作者单位:长治医学院检验系(山西) 邮 编046000 收稿日期2009—09—08 值比较与对照组相比,肺癌组血清hs—CRP和SA的测定 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如表l,表2所 示。 襄1 肺癌组患者与正常对照组血清hs—CRP测定值比较 ( 士5) 注;*表示以对照组比较,P<0.01。 表2肺癌组患者与正常对照组血清SA测定值比较 ( 士5l 注:*表示以对照组比较,P<0.01。 2.2 不同病理类型的肺癌各组与正常对照组血清hs—CRP 和SA的测定值比较各组肺癌组血清hs—CRP和SA的测 定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如表3,表4 所示;而在不同类型的肺癌各组间血清hs—CRP和SA的测 定水平相比较无意义(P>0.05)。 表3肺癌各组患者与正常对照组血清hs-CRP测定位比较 《;±s) 注:△表示鳞癌组与对照组比较,P<0.01;V表示腺癌与对照 组比较,P<0.01;口表示小细胞癌组与对照组比较,P<0.01;▲ 表示鳞癌组与腺癌组比较,P>0.05;丫表示腺癌组与小细胞癌组比 较,P>0.05;一表示小细胞癌组与鳞癌组比较,P>0.05 表4肺癌各组患者与正常对照组血清SA测定值比较 { 士s) 注:△表示鳞癌组与对照组比较,P<0.01; 表示腺癌组与对 照组比较,P<0.01;口表示小细胞癌组与对照组比较,P<0.01; ▲表示鳞癌组与腺癌组比较,P>0.05;丫表示腺癌组与小细胞癌组 比较,P>0.05;●表示小细胞癌组与鳞癌组比较,P>0.05。 3讨论 肺癌是世界上最常见的肿瘤之一,目前全世界每年约有 ・ZO・ Journal of Qiqihar Medica1 College,2010,Vo1.31,No.1 138万肺癌新病例,在我国肿瘤死亡占癌症死亡病因的第三 位,仅次于胃癌和肝癌[3]。在我国沿海城市肺癌在男性中占 首位,在女性中居第二或第三位,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生 命。肺癌的5年生存率仅为l3 ~15 ,肺癌早期诊断率仅 为15 ,但I期肺癌术后5年生存率可达6O ~9O 一。 CRP是一种典型的急性时相蛋白质,在健康人血清中含 量较低,但在感染、组织损伤、恶性肿瘤、手术创伤及组织坏死 等情况下迅速升高[5]。目前,临床实验室常规方法测定的 究结果显示,肺癌患者血清SA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健康者,P <0.01,差异有显著性,肺癌患者不同病理类型问的血清SA 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有关文献报道相一 致 。袁蓉等学者研究发现肺癌患者血清唾液酸水平显 著高于正常健康人,且SA检测对肺癌患者敏感度较高,认为 该指标可作为肺癌筛选诊断的一项重要参考指标 ]。正常细 胞均含有细胞癌基因或原癌基因,正常细胞的原癌基因不表 达或有限表达。癌变后,因为癌基因大量表达,产生大量糖蛋 CRP范围一般为3~5 mg/L。由于此方法敏感性低,不能满 白,导致细胞表面SA密度增加,并通过转换,分泌和脱落进 足临床和科研工作的需要,已严重制约了CRP在临床的广泛 应用 ]。近年来采用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技术大大提高了分析 灵敏度,此方法能应用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低限为0. J0 mg/L,在低浓度CRP(0.15~10 mg/L) ̄[定范围内有很高 的准确度,用这种高灵敏度方法测定的CRP称高敏CRP,简 称高(超)敏CRP。(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 CRP)[7]。有文献报道,肺癌、胃癌、急性白血病、女性盆腔恶 性肿瘤、乳腺癌等恶性肿瘤患者血清中CRP水平明显升高, 而且与疾病的临床分期,肿瘤的分化程度和肿瘤的复发等有 关。某些恶性肿瘤患者术前血清CRP水平升高,且升高与肿 瘤的恶性程度,转移率增加,术后生存率下降相关 ]。有研究 发现,恶性肿瘤手术治疗后,hs—CRP仍维持在较高水平,1 年的病死率达54 ,手术治疗后hs—CRP降到正常范围内,1 年病死率仅10 [2]。对恶性肿瘤患者放疗过程中进行hs— CRP的检测,发现有利于放疗效果的观察和预后的判断。本 研究结果显示,肺癌患者血清hs—cR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健 康者,P<0.01,差异有显著性,肺癌患者不同病理类型间的 血清hs—CRP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有关文献报 道相一致L8]。安曙光等学者研究发现血清CRP水平与非小 细胞肺癌的临床分期有关,CRP水平随临床分期增加其升高 越明显,差异有显著性。目前对于肺癌患者血清中的hs— CRP水平升高的机制尚不清楚,各种恶性病变都有可能导致 急性时相蛋白升高,这可能与肿瘤细胞分泌的致炎细胞因子 (如TNF,IT~6等)刺激肝细胞分泌CRP有关。 唾液酸(sialic acid,SA)的本质是神经氨酸的乙酰化衍生 物,存在于人体各种组织细胞内,大多数以结合的形式存在于 糖蛋白、糖脂分子的糖链以及一些寡糖中,带有SA的糖蛋白 和糖脂主要存在于细胞膜内,参与许多重要的生理过程。在 细胞的恶性转化时起着特殊的作用,其含量与肿瘤细胞的增 殖,转移,浸润,细胞粘附性降低,肿瘤抗原性及逃避宿主细胞 的免疫监视等密切相关,是一种广泛有效的肿瘤标志物。SA 不随年龄与性别变化,对于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肿瘤分 期,疗效评价以及预后判断有较大的应用价值。有研究显示, 血清SA水平与恶性肿瘤分期有密切关系,分期越高,SA水 平就越高,SA可作为一项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重要鉴别指 标,而且其含量升高与病情的严重程度呈正比关系l_9]。本研 入血液循环,引起癌症患者血清SA水平明显上升,是导致肿 瘤患者血清SA含量增加的主要机制。 目前,血清肿瘤标记物如CEA、CA125和NSE等已被广 泛的应用于肺癌的临床诊断,在肺癌的诊断中除测定以上的 肿瘤标记物外,若能结合血清hs—CRP和SA的检测,则能 为临床医生对肺癌的诊断提供更充分的依据 。近几年,国 内关于血清hs—cRP在肺癌中的诊断意义的报道较少,同时 对血清hs—CRP和SA检测对肺癌诊断的报道几乎没有,关 于肺癌患者血清hs—CRP水平升高的机制以及它们在肺癌 中的诊断价值有待进一步探讨。 综上所述,我们的结论是肺癌患者血清中的hs—CRP和 SA的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健康者。hs—CRP和sA虽然不是 诊断肺癌的特异性指标,但是可以作为肺癌辅助诊断的有效 指标,在检测血清肿瘤标记物的同时,若能联合hs—CRP和 SA的检测,则能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充分的诊断依据。并对肺 癌病情评估,疗效及预后判断均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参考文 献 [1]车至香,井娜,王长印,等.超敏C反应蛋白测定在恶性肿瘤诊 断中的意义E3].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6,8(16):2 523—2 525 [2]项国谦,陈岳明,张卫英,等.血清唾液酸在恶性肿瘤诊断中的 价值EJ7.浙江预防医学,2004,16(11):70—71 [3]高阳,李为民.肺癌预防的研究进展[J].西部医学.2005,17 (3):252 [4]黎毅仁,杨新法.肺癌早期诊断的临床进展[J].临床肺科杂志, 2007,12(2):130—131 E5]安曙光,汪超,丁刚,等.癌症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测定的临床 意义[J].疾病控制杂志,2005,26(3):18O一181 [6]杨春花,黄烽,高敏.c一反应蛋白研究进展[J].中华风湿病学 杂志。2004,8(12):755—757 [7] 王青,颜蜂,崔艳平,等.超敏C一反应蛋白的发展与冠心病 [J].中原医刊,2003,30(24):43—44 [8]杨恂,黄华安.探讨C反应蛋白在慢支炎、哮喘、肺癌中的变化 EJ].职业卫生与病伤,2002,17(3):175—176 [9]袁蓉,陈治水,宜永刚,等.肺癌与呼吸系统常见病患者血清唾 液酸含量比较[J].实用医学杂志,2006,23(7):802 [1o]黄凌瑾,陈胜喜.肺癌血清蛋白标志物研究及进展[J].中国肺 癌杂志,2006,9(6):558—5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