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薛生白《湿热条辨》气分-湿流下焦

薛生白《湿热条辨》气分-湿流下焦

来源:九壹网


薛生白《湿热条辨》气分-湿流下焦

十一湿热证∶数日后。胸痞,自利溺赤(涩)。口渴。身热。湿流下焦。宜滑石、猪苓、茯苓、泽泻、萆 、通草等味。

雄按∶吴本无泽泻、通草,有神曲、广皮。

自注:下焦属阴,太阴所司,阴道虚故自利,化源滞则溺赤,脾不转津则口渴,总由太阴湿胜故也。湿滞下焦,故独以分利为治。然兼证口渴胸痞,须佐入桔梗、杏仁、大豆黄卷,开泄中上。源清则流自洁,不可不知。

雄按∶据此则本条“胸痞”二字,当从吴本增入为是。

青龙提要:湿热上焦中焦不解往往下流,湿邪趋下。《伤寒论》下焦膀胱气化不利用五苓散,本证属于单纯湿邪,因此去桂,加滑石萆薢通草之类,增加清热祛湿之力。至于提出胸痞加桔梗杏仁等开肺通调水道,皆是经验之谈,不可轻视。《温病条辨》:“茯苓皮汤,由茯苓皮、生苡仁、猪苓、大腹皮、白通草、淡竹叶组成。功能清热利水渗湿。用于三焦湿热,发热,头身胀痛,呕逆,渴不多饮,小便不利,苔白。临床可供参考。另外宣清导浊汤湿滞大肠同属湿在下焦,但治法处方分前后阴,较薛生白单纯清热利水高出一截似乎!

叶天士在《温热论》中提出通阳不在温,而在于利小便;实指开泻利水,宣畅气机。湿热矛盾,祛湿热不能单独温阳否则助热,因此利水,湿去则热孤;不同于杂病脏腑失衡导致水湿疾病。

薛生白《湿热条辨》湿阻太阴

薛生白《湿热条辨》气分-湿困脾胃升降悖逆

薛生白《湿热条辨》气分 湿滞阳明

薛生白《湿热条辨》气分湿伏中焦湿大于热

薛生白《湿热条辨》气分湿热挟风

薛生白《湿热条辨》郁阻气分

薛生白《湿热条辨》第四条湿邪蒙扰

薛生白《湿热条辨》第三条暑湿郁表

薛生白《湿热条辨》第一条阴湿伤表

薛生白《湿热条辨》第二条阳湿伤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