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富人不与穷人抢食的经典句子

富人不与穷人抢食的经典句子

来源:九壹网


富人不与穷人抢食的经典句子

这是一个发生在印度的故事:

在寒冷的街市上,一位装扮高贵的女士问道:“你的鸡蛋怎么卖?”

卖鸡蛋的老人回答:“一个蛋5卢比,女士。”

女士对老人说:“我25卢比买6个,可以吗?不卖我就走。”

老人回答道:“回来吧,就按照你说的价拿走吧。这是我的开张,今天一个鸡蛋都还没有卖出去过呢。”

女士买了鸡蛋,带着胜利的感觉离开。

她开着豪车和朋友到一个高档餐厅吃饭。

在那里,她和朋友点了若干东西,只吃了其中一点点,还剩下很多。

她们买单,账单是1450卢比,她给了1500卢比,告诉餐厅老板不用找了。

那天发生的事对于餐厅老板,可能很平常。但是对于那个卖鸡蛋的老人来说,却是很难过的一件事。

为什么往往我们在需要帮助的人面前,要显示我们高高在上的权力?而对于不是特别需要我们慷慨的人却又如此慷慨?

有一篇文章写道,一位父亲经常以高价向一些贫困的人买东西,即使是他不需要的东西。有时候就是他习惯了多付点钱。

孩子疑惑不解,就问父亲为什么要这样做?然后父亲回答:“这是包裹着尊严的慈善,孩子。”

在当下的社会中,很多人生活越来越好,但是也有很多人生活并不如意,他们可能有种种的原因导致生活陷入困境。

但是当我们有能力的时候,就尽量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如果不是生活所迫他们也不会去做一些在别人看来并不体面的事情。

其实如今并不缺乏慷慨解囊之士,但是有些慷慨的行为确让很多人匪夷所思,以至于对于捐助人的慷慨产生反感:让受助人上台接受捐赠,并站在台上与捐助人合影,接受媒体“长短炮”的拍摄之类的场景。

但是有人注意过受助者的表情,了解他们在那一刻的心理感受,以及日后的改变吗?到底是什么让善行之举变成了善意的伤害?

这里,首先让人联想到一则古老的故事,就是出自《礼记》的“嗟来之食”:当一个财主救济饥民时,喊道“嗟,来食!”

一个饥民说道:“我正是不吃嗟来之食,才饿成这个样子的!”

对个体尊严的强调,恐怕是任何时候做任何事都不能缺失的。

水木然认为:不与穷人争小利,才是一个成功人士最大的荣耀。

其实,帮助的核心内涵,不仅仅是出于对苦难者的一种物质救助,它还应该包括对困难者尊严的一种维护。

文明催生进步,善良彰显人性。

善事虽善,但还要合情合理地行之为之。扶贫济弱,当以关注人的尊严为先为重。

切记,当你帮一个人的时候,要让你的帮助包裹着尊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