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浅谈《红字》与《飘》中女性主义的异同

浅谈《红字》与《飘》中女性主义的异同

来源:九壹网
第14卷第1期 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Vo1.14 No.1 2017年3月 Journal of Hebei Jiaotong Vocationa1 and Technica1 Co11ege Mal".2017 文章编号:JiLl100161(2017)01—0071—03 浅谈《红字》与《飘》中女性主义的异同 陈 琼 付 萱2 (1.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基础教学部石家庄050091;2.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人事处石家庄050091) 摘要纳撒尼尔・霍桑的《红字》与玛格丽特・米切尔的《飘》,是美国文学史上两部非常优秀、 极具研究价值的文学作品。这两部作品充分体现了一个共同点:女性主义。本文以这两部作品作 为案例,对照分析它们体现女性主义手法的异同,使读者不仅能深刻理解两部作品中的女性主 义,同时能更多地关注女性主义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红萼 《飘》女性主义 中图分类号I712 文献标识码A on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ees of Feminism in The Scarlet Letter and Gone with the W d Chen Qiong Fu Xuan (Hebei Jiaoto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Shijiazhuang,050091) Abstract: Nathaniel Hawth orne"s The Scarlet Letter and Margaret Mitchell S Gone with the Wind are two excellent literary works which are with highly studying value in the American literature history.Feminism is a common feature of these two works.The author took these two works as an example to analyze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in the ways of reflecting feminism.Therefore,the readers can not only profoundly understand feminism in the two works, but may also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practical significance of feminism. Key words:The Scarlet Letter;Gone with the Wind;feminism 《红字》与《飘》是美国文学史上对于女性主义 1936年,时间相隔大半个世纪,然而通过对两位 描写得特别淋漓尽致的两部优秀小说,女性主义 作者的深入了解,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相距近百年 是两部作品之间最大的共同点,然而两部作品对 的两部作品都充分的体现了女性主义。 于女性主义的体现又不尽相同,具备各自不同的 《红字》作者纳撒尼尔・霍桑出生在美国马萨诸 特点。它们之间的异同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分 塞州的塞勒姆镇,祖上曾经当过法官,在萨拉姆 析理解。 镇上可以说是望族,但是在霍桑四岁时由于他父 1《红字》与《飘》这两部作品中女性主义的 亲的突然去世而家道中落,而且他父亲未给他们 体现都是必然的,这是由两位作家思想背景 孤儿寡母留下什么财产,以至于后来经济状况十 分拮据。在霍桑后来的成长岁月里,由于缺乏父 所决定的 亲的关照,他的母亲只有依附于别人才得以生存, 尽管《红字》创作于1850年,而《飘》出版于 因此,霍桑深切体会到当时的社会环境中妇女地 收稿日期:2016—10—28 作者简介:陈琼,女,1981~,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英语教学法、英语语言文学。 72 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 位低下、既无权又的现状,由此造成的生活 困苦也让霍桑意识到了社会上男女的极度不平。 特别鲜艳,在自己心里不把它当成“通奸”这个 词的首字母,而把它当成是自己心爱之人姓名的 首字母;对于珠儿,她全力维护,在面对强权时 深受其苦的霍桑在思想里开始为男女平等幻想一 个美好的未来,这就直接铺垫了他思维里女性主 义的出现;加上当时正是十九世纪美国女权运动 萌芽高涨时期,他在此期间结识到了很多杰出的 美国妇女,由于她们从事女权运动与女权斗争, 所以通过她们,霍桑也深刻了解到了当时的女权 主义思想。于是霍桑通过《红字》这部小说来表达 自己女权主义、描绘男女平等的美好未来。 《飘》的作者玛格丽特・米切尔在美国佐治亚州 亚特兰大市出生,她的家庭原本也是个相对有地 位的律师家庭,她的母亲当时也是亚特兰大社会 的女性精英,她母亲曾不止一次的带领她积极参 加一些女权主义的活动与集会,有的时候还会作 出一些慷慨激昂的演讲,然而当她还在马萨诸塞 州的史密斯学院就读时,她的母亲不幸病逝,玛 格丽特只得退学回家操持家务,此后生活的种种 不易让她意识到作为一名女性在社会中没有与男 性平等地位的悲哀,打心底希望女性能够实现与 男性地位的平等;加上从三十年代起,西方女性 就已经全面积极地争取教育、政治、法律和经济 等方面权益,这些女权运动深刻地影响到玛格丽 特的女性主义思想的形成,那么在她的小说《飘》 中,体现出女权主义也是必然的。 2《红字》与《飘》两部作品中对于女性主义 的体现都是通过对女主人公的性格刻画来实 现的,而且体现出了完整的形成过程 《红字》中女主人公海斯特勇敢追求个性 与爱情自由,她深受侮辱却又充满反抗精神,是 一个典型的坚强女性形象,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得 到体现:一是她坚持反抗教道德,小说的历 史背景是殖民地时期,这个时候宗教具备与法律 同等的权利,教权支配人们思想,但是主人公海 斯特对宗教的伦理道德表示出怀疑与不满,并且 进行了顽强的抗争。对于来自社会和教会的羞辱 与,海斯特大胆地面对,这一点主要体现在 她对胸前佩戴的红字和女儿珠儿的态度上,虽说 她是在接受惩罚,但是她不把这看作是羞辱而是 坦然面对。对于胸前所佩戴的红字,她把字绣得 为了保护女儿能够以死抗争,最终获得人们的理 解。二是她追求爱情自由,尽管明明知道在当时 的社会背景和宗教环境下,她和牧师的爱情注定 是个悲剧结局,但是海斯特仍然不顾,坚持 与牧师在一起,而且最难能可贵的是她独自承担 了所有的非议与惩罚,尽管受到抨击、嘲讽和侮 辱,但是她对于自由爱情的追求从来没有动摇过, 真正做到为了爱情付出自己的一切。三是海斯特 具有非常积极的生活态度。在她出狱以后能勇敢 面对现实,并且通过做针线活自立更生,不是附 属于男人而生存,在自己条件也不是很好的情况 下还能够很热心的去帮助周围的人,尽自己最大 的努力去救济附近的穷人和受灾的人们。也正是 由于海斯特的这种积极向上与乐于助人,成功的 改变了周围人们的思维体系,不仅仅是她自己与 教会抗争成功,也使得周围的人们改变了与教会 一模一样的思维模式,使女性主义不仅得到体现 还得到了认可。总的来说,小说《红字》通过女主 人公的性格刻画,体现出女权主义,而且当时的 女权主义就已经了表达出了女性要有的人格 和思想,要敢于大胆的追求自己的幸福,在有反 抗精神的同时还要有仁爱之心,用自己的勇气和 坚韧不拔去追求与男性平等的地位,追求自己应 该享有的基本。 《飘》中女主人公斯佳丽的性格发展是一个变 化的过程,斯佳丽在战前是和谐快乐的,每天关 心的就是穿着打扮与社交聚会,家人对她的培养 也是朝着淑女的方向,要求她温柔而优雅,不过 斯佳丽本身却很有主见、敢爱敢恨。战争的到来 既改变了斯佳丽的生活也改变了斯佳丽的性格, 她开始挑战旧伦理,并且敢作敢为,性格里具备 很强烈的男性特质,斯佳丽的这些性格变化是通 过小说的情节与细节刻画体现出来的。首先,她 非常自信,认为自己是淑女,应该受到青年男子 的喜欢与追求,她自己也比较中意阿希礼,而当 她得知阿希礼即将与玫兰妮订婚时,她自己主动 表白,希望阿希礼能够与她远走高飞,虽然受到 了拒绝,但是她的这种敢爱敢恨是作者的女权主 第1期 陈琼等:浅谈《红字》与《飘》中女性主义的异同 73 义的鲜明表达。然后是她的丈夫查尔斯牺牲在战 场之后,虽然按照社会规范,她不能够抛头露面, 有一点地位的女性开始得到尊重,女性主义得到 温婉的体现。 更别说穿着艳丽出席舞会了,但是她为了能够给 战争筹款,公然对旧伦理发起挑战,积极投人各 项活动。自从战争爆发后,斯佳丽变得更加坚强 能干,尽管她从心底里恨着玫兰妮,但是由于阿 在小说《飘》中,女主人公斯佳丽的人生阅历 更加丰富,《红字》一直是处于一种状态,只是在结 尾时给了一个比较轻松的结局,而《飘》的整个 情节既有战争爆发前的描写与又战争爆发后的境 遇变迁,这使得斯佳丽的人物性格更加丰满,有 一希礼曾经将玫兰妮托付给她,所以她冒着生命危 险,全程护理着玫兰妮顺利产下婴儿,而且历经 个前后的对比,战争开始前她顶多也就是稍微 艰险把大人孩子都带到了相对安全的塔拉庄园, 这点充分体现出斯佳丽性格里面的敢作敢当的特 质。尤其是在她成为塔拉庄园的掌管者之后,开 始了一系列的经营,开始以一个女强人的身份使 塔拉庄园在乱世中立于不败之地,使她周围的亲 人朋友能够得以安身立命,并且她后来的婚姻也 充分体现了她的敢爱敢恨,她的行为方式越来越 类似于她的父亲当年的精明能干,而母亲和艾伦 教给她的温顺、善良、优雅和坦诚离她越来越远, 她开始变得跟男性一样个性、经济,并 且坚信要像男性一样有力量、有权威,所以斯佳 丽的个性成长变化过程其实就是女性主义在小说 中一步一步得到完善的过程。 3《红字》与《飘》两部作品中对于女性主义 的表达手法是有区别的 《红字》的女性主义更加贴近自然,侧重的是 与宗教等精神领域的束缚进行斗争,而《飘》的女性 主义更加接近人性,更多的是在与社会背景环境 进行斗争。 在小说《红字》中,女主人公的反抗方式是以 很自然的方式去无声地抗争与改变,她能够做到 与世无争但是又坚强坦然面对,让周围那些鄙视 她的人们被她的这种无声的坚强所折服,而且她 还具备有一定的女性的特质,相对要温和柔美一 些,对周围困苦人们的帮助也是体贴善良的,这 些都深深地感动了她周围的人们,而且她的这种 对那些清教教义的无声抗争也感染了周围了人们, 让这些对清教教义无条件服从的人们也开始怀疑 这些教义的权威性,虽然表面没有表达出来,但 是内心却是对海斯特有了理解与认同,让本来没 有点主见的贵户小姐,但是随着环境的变化,她 的性格开始有很大的转变,而且有的是根本性的 变化,她的担当与她的行事风格与《红字》的主人 公海斯特比起来更加地“男性化”,说明这个时候 玛格丽特的女性主义的表达比霍桑的女性主义手 法要直白得多,这也是由于他们各自的社会背景 所决定的,霍桑所处的时代女性主义基本还是萌 芽阶段,而到1936年《飘》发表时,女性主义已经 成为了当时社会中举足轻重的部分,女权运动热 情也是空前高涨,这也就成就了这两部小说之间 的女性主义手法的区别。 总之,《红字》和《飘》最大的共同点就是它们所 体现出来的女性主义,而且它们所表达的女性主 义既有相似之处又有不同的地方,我们在学习研 究这些作品中女性主义的同时也要意识到它的现 实意义,能给现代的女性有许多的启示,能够教 导现代女性应该怎样在逆境中求得生存,怎样去 赢得自身应该享有的平等和自由的权利,并且实 现女性自我的人生价值。 参考文献 [1]纳撒尼尔・霍桑.红字[M].苏福忠,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7 [2]玛格丽特・米切尔.飘.[M].贾文浩,贾文渊,嘉令仪,译.燕山出版 社,2003 [3]安梅,高惠芬.试析《红字》的女权主义倾向[J].遵义师范学院学 报,2004,(1) [4]米亚宁.清教主义对早期北美文学的影响[J].科技信息,2010, (27) [5]吴泽琼.论《飘》中斯佳丽形象的女性主义特征[J].消费导刊, 2007,(3) [6]顾韶阳,王丽艳.《飘》与妇女觉醒一《飘》中女性价值观浅析[J]_西 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