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患者全身血管病变之一,是微血管病变最危险的并发症。在1型糖尿病患者,本病发生率为20%—40%;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发生率为10%-20%。其临床表现为蛋白尿、浮肿、高血压和肾功能不全。据估计,糖尿病患者死于肾功能衰竭占5%-10%。
一、临床表现
1、糖尿病肾病早期多明显临床症状,部分病人有尿中泡沫增多主诉,但已有肾脏结构和功能变化。表现为:
(1)肾小球滤过率增加。
(2)微量白蛋白尿(每分钟达20-200μg或每日150-300mg或MA/Cr>30mg/g)。
2、临床糖尿病肾病期
(1)无症状性蛋白尿可呈间歇性或持续性,当24小时尿蛋白在0.5-2.5g之间,肾脏病变已相当严重,在1型糖尿病患者中出现持续性蛋白尿为不良预兆。
(2)肾病综合征,有严重肾小球硬化,24小时尿蛋白大于3.5g、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及明显浮肿伴高血压,视网膜增生性病变,内生肌酐清除率下降,出现肾病综合征至发生氮质血症的间隔时间一般为4年。
(3)肾功能衰竭:糖尿病肾病所致肾功能衰竭,可由肾病综合征及长期中等度蛋白尿发展而来,几乎已损失3/4肾单位,从出现蛋白尿到尿毒症的间隔时间为4-12年。眼底检查均有视网膜病变,有明显蛋白尿、高血压、肾小球滤过率以每月1ml/min速度下降,很快进入到尿毒症,此外肾小动脉硬化、肾盂肾炎和肾乳头坏死均可促使肾功能衰竭发生。
二、诊断依据
1、有糖尿病病史,或出现糖尿病的其他慢性并发症(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2、尿中出现微量白蛋白尿或大量蛋白尿。
3、肾活检病理检查早期见肾小球基底膜增厚,中晚期可出现结节性、渗出性或弥漫性肾小球硬化。硬化共同的特点为嗜伊红及PAS染色阳性。
肾活检三种病理检查结果:(1)弥漫性肾小球损害,肾小球系膜细胞呈弥漫性增生,系膜基质增多,基膜增厚。(2)结节性肾小球硬化又称为Kimmelstiel—Wilson综合征,为肾小球周边血管襻系膜区有PAS染色阳性的均质圆形结节,免疫荧光有IgG、IgM、纤维蛋白原沿肾小球毛细血管壁呈线状沉淀。(3)渗出性病变,为一种嗜伊红新月形结构位
于毛细血管襻外周纤维素冠和Bowman’s囊壁的滴状物沉淀,出现于糖尿病肾病进展时。
4、除外其他肾脏病 (1)糖尿病史少于10年,出现蛋白尿。(2)不伴有糖尿病眼底变化者。(3)无蛋白尿阶段而出现肾功能恶化者。 (4)有明显血尿者,应作肾活检明确诊断。
符合上述1 、2项为临床糖尿病肾病,有3项可确诊。
三、治疗方案及原则
1、生活方式控制
糖尿病及低盐、低脂饮食、保持理想体重、戒烟酒、禁忌浓茶及咖啡。低蛋白饮食0.8g/kg,能减少肾小球高压及高滤过,减少蛋白尿排出,但应保证热量的供应,脂肪摄人量也应控制。因糖尿病患者常有血脂增高,易引起血管硬化及损害肾功能。
2、控制糖代谢
患者能耐受的情况下,严格控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7%,最好<6.5%。首选胰岛素治疗,或者选取经肾脏排泄较少的药物如格列喹酮(糖适平)。严格的血糖控制,可延缓糖尿病肾病进展。 常用口服降糖药 (1)促胰岛素分泌药 ①磺酰脲类药物 ②非磺脲类药物(2)胰岛素增敏剂 ① 二甲双胍②噻唑烷二酮类药物(3)a-葡萄糖苷酶抑制
3、控制高血压
通过控制高灌注、高滤过状态,肾小球滤过率下降,使血压降至130-135/80-85mmHg,也可减少蛋白尿排出。以舒张压小于或等于80 mmHg为宜。
(1)首选ACEI类或ARB类药物 (2)钙通道阻滞剂 (3)β受体阻滞剂 (4)利尿剂:在浮肿明显及血压增高时,可选用氢氯噻嗪25mg,每日3次;或呋塞米20-40mg,每日3次。在肾功能尚属正常、浮肿明显时,可加用保钾利尿剂,螺内酯20-40mg,每日3次;或氨苯蝶啶50mg,每日3次。
4、控制血脂
当经过血糖控制和饮食治疗不能达到目标时,可予以降脂药物治疗。以三酰甘油增高为主选用贝特类药物,以胆固醇增高为主者选用他汀类药物。他汀类药物除了降脂外,还可减轻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和系膜基质增生,减缓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延缓糖尿病患者GFR的下降。糖尿病患者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应控制在 2.60mmol/L以内,合并心血管疾病者的LDL-C应在1.82mmol/L以内
5、降血尿酸
高尿酸血症可引起肾脏间质病变,因此降低血尿酸有助于保护肾功能。
6、控制蛋白尿
蛋白尿不仅是DN的临床表现,也是促进肾功能恶化和增加心血管事件的标志。血压正常的糖尿病伴大量白蛋白尿患者应用 ACEI或ARB治疗;血压正常的糖尿病伴微量白蛋白尿患者考虑应用ACEI或ARB治疗,减少白蛋白尿可考虑为DN的治疗目标。
7、抗氧化应激
目前发现除多种抗氧化剂(维生E、C等)外,他汀类药物、 ACEI及部分钙拮抗剂类药物也能拮抗DN的氧化损伤,延 缓DN的发生发展。
8、 抗凝治疗
糖尿病患者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血小板聚集异常和血液流变学紊乱,可导致高凝倾
向,促进血栓形成。DN和凝血机制异常之间起着相互促进作用,因而抗凝治疗在DN患者中显得尤为重要。
9、肾功能衰竭
(1)非透析疗法:由于糖尿病肾病者对胰岛素灭活能力降低,宜减少胰岛素用量,且肾糖阈增高,应以血糖作为胰岛素用量调整的指标,低蛋白饮食以0.6g/kg为宜,如加用必需氨基酸,可适当减少蛋白摄人量
(2)透析疗法:当肾小球滤过率到15-20ml/min或血肌酐大于530umol/L时开始透析准备。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应根据病情及具体条件而定。因糖尿病患者心血管并发症多,血液透析治疗比非糖尿病尿毒症死亡率高,且血管硬化,动-静脉造瘘较困难,在血液透析过程中视网膜病变及周围血管病变仍在进展。腹膜透析较简便,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但易造成腹腔感染,透析含糖量高,易引起高渗昏迷,但对有心血管并发症者较合适,且可在腹腔内注入胰岛素,对血糖控制较好。
(4)肾移植:如年轻患者,情况较好,条件允许,可行肾移植。但移植肾有可能继发糖尿病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