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新自由主义的文化帝国主义逻辑

新自由主义的文化帝国主义逻辑

来源:九壹网
WEN HUA ZONG HENG 新自由主义的文化帝国主义逻辑 马汉智 (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摘要] 102488) 新自由主义已经成为理解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秩序的关键概念。在文化上。新自由主义体现为文 化帝国主义。文化帝国主义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利用新自由主义塑造世界文化体系的结果和主张。新自由主义的文化帝 国主义逻辑是:新自由主义主张的市场化的逻辑正在解构民族国家的文化生态;新自由主义中的个人主义价值观正在瓦 解非西方国家文明的根基;新自由主义极力倡导的全球化,在文化上就是要在全球扩张资本主义文化。 [关键词] 新自由主义;文化帝国主义;市场化;个人主义;全球化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676(2017)04-0070—04 (中图分类号]G219.1 最近25年来,经济和公众思想被一种保守 的经济哲学支配。众所周知,那是新自由主义。【 嘶自 化、文化帝国主义三者的相似之处。I31文化帝国主义 是我们全面理解新自由主义的重要工具。 一由主义的主要生长点在经济学领域,且目前在中国 得到了广泛研究和关注,尤其是以何秉孟研究员为 团队的研究,对于新自由主义的主要思想、理论观 、对新自由主义、文化帝国主义概念的理解 关于新自由主义的讨论在国内、国际都已经著述 很多,此处不再赘述。关于新自由主义的概念,笔者使 用中国社会科学院课题组的定义,即新自由主义是在 点、本质、主要特征进行了详实分析,并就新自由主 义的合理成分给予了关注。以何秉孟、梅荣政为首的 研究则主要关注了新自由主义经济在世界失败 的实践,以及新自由主义的经济构成了2008年 全球经济危机的根源。目前事实上,新自由主义顺势 把市场原教旨主义从经济领域推向整个社会生活 (教育卫生住房养老生态乃至政治)领域,成为理解 继承资产阶级古典自由主义经济理论的基础上,以反 对和抵制凯恩斯主义为主要特征,适应国家垄断资本 主义向国际垄断资本主义转变要求的理论思潮、思想 体系和主张。 笔者认为,从资本主义、资产阶级 的视角分析新自由主义才抓住了其实质。新自由主义 从一种经济学说发展成为意识形态的诉求,新自由主 义适应了国际垄断资本主义的需求。这样理解资本主 义与新自由主义的关系从根本上来说与国家垄断资 本主义对殖民主义诉求是一致的。 当今世界秩序、国际制度、社会秩序、价值观念的关 键概念,从而成为当代世界的主流意识形态。回 笔者认为,从概念来讲,新自由主义所秉持的市 场化、自由化、私有化与自由主义的传统一脉相承, 文化帝国主义的概念最早由加利福尼亚大学教 授赫伯特・席勒于1976年发表的《传播与文化统治》 一在各个方面都在试图建立自己的解释话语。从而,新 自由主义逐步构成了当代世界的政治、经济范式。因 此,全面把握新自由主义在社会一政治一经济一文 化各个层面的话语逻辑就十分必要。本文拟从文化 出发,试图从文化帝国主义的视角理解新自由主义 书中提出,席勒提醒人们注意美国出口的音乐、电 影以及其他媒介产品对发展中国家本土本文的伤 害。到底什么是文化帝国主义,目前学界并没有统一 的定义。作为一个由帝国主义和文化构成的组合词, 想要取得大家公认的定义很难,这之中对于文化的 对于民族国家文化和文明的冲击。从当前的国内国 际研究来看,已经有专著在讨论新自由主义、全球 定义就很难统一。当然,难于定义并不能说明文化帝 [作者简介]马汉智(1990一 ),男,宁夏吴忠市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生,研究方向为中关关 系、美国政治。 ・70・ 国主义现象不存在。事实上,与文化帝国主义相关的 概念如文化殖民、文化霸权、文化领导权等早已成为 我们理解文化渗透的话语。在《2O世纪末的文化帝国 主义》一书中,佩查理认为文化帝国主义是指,西方 统治阶级对人民的文化生活的系统的渗透和控制, 以达到塑造被压迫人民的价值观、行为方式、社会制 度和身份,使之服从帝国主义阶级的利益的目的。坦 士多则认为,“文化帝国主义这个命题”声称,由于大 量主要来自美国的华而不实的商业及媒介产品之倾 销肆无忌惮,致使许多国家的正宗的、传统的以及地 方色彩的文化为之沦丧。在我们熟知的《文化帝国主 义》一书中,汤林森没有就文化帝国主义给出明确的 定义,但是,他从四个层面:即作为“媒介帝国主义” 的话语、作为一种“民族国家”的话语、作为全球资本 主义的一种话语、作为现代性的批判,勾勒了我们今 天理解文化帝国主义四种路径。笔者认为,文化帝国 主义旨在说明:首先,今天世界各文明之间是不平等 的,这是客观存在的。这也是文化帝国主义之所以能 够存在的理论基础。其次,文化间的这种不平等深深 的根植于经济权力的差异。当今世界,西方国家所代 表的西方文明之所以成为世界文明的主流,最根本 的在于西方文明背后强大的经济权力。当然,这并不 是说明经济权力与文化强弱的直接对等关系,但至 少说明,文明的不对等与经济权力差异之间的关系 是可以观察到的。最后,文化帝国主义是指经济上占 强势的资本主义文化对经济上占劣势的文化的一种 渗透和重塑。事实上,资本主义国家创造一种可支配 的文化体系与创造一个资本主义的经济体系、政治 制度是同一个问题的不同方面。因此,关于文化帝国 主义与新自由主义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理解为,文 化帝国主义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利用新自由主义塑 造世界文化体系的结果和主张。 二、文化帝国主义:理解新自由主义的一种视角 新自由主义到底是如何在文化上体现为帝国主 义的呢? 首先,新自由主义主张的市场化的逻辑正在解 构民族国家的文化生态。中国社会科学院课题组将 市场化作为分析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的重要内容。 美国前总统G.w.布什也指出,市场和贸易的自由保 障个人的自由,这一前提是新自由主义思想的核心 特征,并长期以来在美国对待世界其他地方的姿态 上占据主导地位。嘶自由主义的市场原教旨主义认 山面省直机关党校学报 为,市场交换“本质上具有伦理性,能够指导一切人 类行为,代替所有先前的伦理信条。”161市场化的逻辑 就是一切都可以实现等价的交换,市场能够实现所 有人的利益最大化,并且个人在市场中的自私自利 最终会使社会的福利普遍增进。而一切能够实现等 价交换这本身与文化所要求的创新、个性是相冲突 的。在市场化的逻辑下,文化以市场为主要对象或者 更彻底的文化市场化,文化市场化对于文化所要求 的个性主张是一种致命的打击。马克思主义者也认 为,艺术和文化繁荣的真正土壤,必然在市场之外, 在真正追求个性的自由人的创造活动领域内。[71汤林 森在《文化帝国主义》中将文化定义为指特定语境 下,人们从其种种行动与经验中所汲取的种种意义。 因此,让特定语境下生成的文化在普遍市场化的逻 辑下生存,毁坏的不仅是文化的土壤,更是文化的内 容本身。进一步讲,很多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根本无 法市场化。而且,在西方强势文化的冲击下,本土即 便是市场化了的文化也很难生存下去。因此,市场化 的逻辑必然伴随着民族文化个性的消失和大众、消 费文化的昌盛。其实,从近些年的中国电影市场来 看,反映本土文化的小众电影很难在市场化的大环 境下生存。为了迎合市场需求,电影娱乐化、低俗化、 同质化倾向非常明显。新自由主义要求的市场化从 根本上是要为国际金融资本进入提供条件,为国际 资本的盈利提供条件。对于文化产业来讲,全面的市 场化伴随的必然是西方化、去中国化。因为,国际资 本需要从世界挖掘利润高地,能被市场化、资本化的 本土文化必然伴随着对该文化改造。文化去个性化、 去民族化是新自由主义文化帝国主义的突出体现。 其次,新自由主义中的个人主义价值观正在瓦 解非西方国家文明的根基。自由主义从原子的个体 出发,将抽象的个体作为人类历史的主体。因此,个 人主义成为自由主义理解个人与社会、国家关系的 方和价值观。因此,个人主义无论是作为方 还是价值论都是新自由主义的核心内容。个人主义 的方和价值观本身作为西方世界理解个人与国 家关系的视角并没有问题,而且西方制度的设计也 是遵从这一逻辑。然而,随着西方文明的兴起,尤其 是冷战结束后美国超级地位的确立,使得以美国为 首的西方有了将这种地域性的价值经验普及到世界 的冲动。尤其是在“华盛顿共识”从世界扩张以来,新 自由主义由学术理论进而国家意识形态化、政治化 ・7l・ 山西省直机关党校学报 和范式化。罔按照自由主义的逻辑,既然作为原子的 个体人类本质上没有区别,古往今来的人都一样, “心同此理”,新自由主义关于所谓普世价值、普世人 权的传播冲动就不难理解。当今世界,西方利用自身 政治经济的优势强行塑造世界的文明样态已经成为 西方国家对外战略的一部分。正如新自由主义的旗 帜人物哈耶克所说:“对人类学而言,所有文化…… 可能是一样好的,但是为了维持现有的社会秩序,我 们不能不说其他文化不那么好”。 在文化层面上,这种极力主张个体主义的价值 观从根本上动摇了非西方国家的文化价值根基。新 自由主义的个人主义以尊重生命个体、淡化意识形 态、超越阶级面貌出现,但掩盖不了其背后所代表价 值的霸权诉求。就中国而言,在个人与国家、个人与 集体的关系上,个人与整体是对立统一的,这其中统 一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我们理解的人的价值是在集 体中实现的,脱离了集体的鲁滨逊式的人没有价值。 同样,集体利益的实现以个人自我张扬为基础的,没 有个人价值的实现,就没有集体利益。个人与集体的 和谐统一、整体本位主义一直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 因。个人/国家之间黑白分明、二元对立的个体主义 在中华文明的血液中并不存在。我们的文明形态也 正是在整体本位主义的方实践上建立起的。以 宋明理学来说,宋明理学的一个实质精神是人统一 于天、个人服从社会、人的感性存在服从人的理性存 在的整体本位主义或整体理性本位主义。这一实质 精神是对孔孟以来儒家整体本位主义思想的系统化 理论化,它构成了中华民族文化基本精神的根本点 或实质性内容。【9J中华文明历来重视人与人之间的和 谐,既尊重自己也尊重别人,既考虑局部的利益更顾 全整体的利益,以达到整体的协调发展。【’q伴随着新 自由主义在全球话语霸权的建立,个体主义的新自 由主义话语权对于以整体本位为特点的中华文明构 成了重要挑战。这种挑战使我们对于自身文明传统 的合法性、正当性产生了动摇。这种个人主义方 背后蕴藏着西方文明的优越论,西方个人主义传人 中国的过程必然伴随着西方与中国、传统与现代、先 进与落后、文明与野蛮、专治与等对立概念的讨 论,我们不经要问,中华文明是不是具有劣根性、中 华文化传统有吗?我们尊重个体吗?事实上,个 人主义对于我们文化基因的冲击所衍生出的“历史 虚无主义”正在成为中华文明的敌人。 ・72・ 新自由主义极力倡导和推动的消费主义的全球 化是资本主义文化帝国主义突出表现。新自由主义并 不是一般地鼓吹经济全球化,而是着力强调要推行以 超级大国为主导的全球经济、政治、文化一体化,即全 球资本主义化。f1】按照马克思主义的理解,文化是根植 于经济基础之上的,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必然要求一 套与其相配套的文化体系。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资本 主义文化是资本主义体系的工具。因此,资本主义的 文化帝国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全球化是共生的。很多学 者是从消费主义文化去批评资本主义的。二次世界大 战前后,在西方有一批又一批的学者,被称为批判学 派,其中许多人自称沿袭的是马克思的批判资本主义 的脉络,而他们的一个重要贡献就是对文化的分析和 对文化生产以及它所蔓延的生活方式(包括消费方 式)的批判。【・ 贝尔认为资本主义是一个“经济…文 化”体系,其经济组织财产制度与商品生产而来,其文 化的根本事实则是买与卖的交换关系,已经渗透到了 社会的大多数层面。根据贝尔的理解,资本主义的全 球扩散必然伴随着所有文化行动与经验都“商品化 了”。因此,资本主义消费文化的全球扩散是资本主义 文化帝国主义的突出体现。这一点,汤林森在其《文化 帝国主义》一书中也有论述,汤林森认为资本主 义推动的文化同质化突出的体现为消费主义的全球 扩张。消费至上的资本主义文化扩张与资本主义寻求 全球利益的诉求是一致的。消费至上的文化必然伴随 着对于人的贪婪的培育和消费冲动的建构。消费至上 的文化兴盛使人成为物的奴隶,成为品牌的奴隶,这 是资本主义对于人的异化的突出体现。消费主义文化 的全球化,一方面使广大发展中国家的传统价值观日 益受到“物质主义”的腐化,物的满足成为人生价值观 的重要方面,使人出现了“异化”。另一方面,也造成了 广大发展中国家社会内部的动荡不安。作为发展中国 家,物质发展水平并未达到可以充分满足人民日益增 长的物质需求,但是,铺天盖地的消费宣传已经让广 大发展中国家人民的心中产生了离开消费无法活得 境遇。现实与欲望的差别,往往酝酿着社会动荡,成为 社会不稳定的因素。总结来看,消费主义文化的全球 化不仅改变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的价值观念、文化传 统、思维习惯,也让广大发展中国家内部面临着巨大 张力。 三、结论 文章从新自由主义所主张的个人主义、市场化、 山西省直机关党校学报 全球化人手,探讨了这些思想主张是如何导致文化 帝国主义的结果的。本文从资本主义的视角去把握 文化帝国主义和新自由主义之间的关系的。认为新 [3]伯尔尼德・哈姆,拉塞尔・斯曼戴奇.论文化帝国主义:文化 统治的政治经济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230. I4】中国社会科学院课题组.新自由主义研究[J】.经济学家, 2004(2):67. [5】G.W.Bush.Securing Freedom’s Triumph【N].New York Times.2002-0 9—1】. 自由主义在全球的蔓延,适应了资本主义由国家垄 断向国际垄断转变的趋势。文化帝国主义是西方资 本主义国家利用新自由主义塑造世界文化体系的结 果和主张。这一主张和结果与新自由主义试图建立 全球资本主义体系、政治制度等的实践在根本上是 一【6】大卫‘哈维.新自由主义简史【M】.王钦,译.上海:上海译文出 版社.2016:3. [7l曹天予.权力与理性— 界史中的马克思主义与自由主 致的,属于同一问题的不同方面。对于广大发展中 义fM】.上海:华东大学出版社,2016:7. 【8][1 1】中国社科院“新自由主义研究”课题组新自由主义研究【J】. 马克思主义研究,2003(6):25,19. 国家来说,新自由主义的文化帝国主义趋向与自身 文化的保存是一对尖锐的矛盾,这一矛盾的互动将 构成广大发展中国家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文化建设 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1阿尔弗雷多・萨德一费洛,黛博拉.约翰斯顿.新自由主义批 判读本【M】.陈刚,等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24. f2]曹天予.权力与理性——世界史中的马克思主义与自由主义 『M1.上海:华东大学出版社,2016:9. 『91鲁东.宋明理学的整体本位主义和中华民族文化的基本精 神【J】.传统文化与现代化,1994(6):16. 【1 0l袁行霈.中华文明的历史启示[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 会科学版),2007(1):5. f12】黄平.生活方式与消费文化:一个问题、一种思路[J】.社 会学研究,2003(3):52. 责任编辑:徐芳 (上接6页) 开发和高强度利用,必然对自然条件和 生态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工业文明与农业文 [参考文献】 [1】十八届五中全会在京举行政治局主持会议 委员会总**作重要讲话『EB/OL].人民网, 2015-10-30. 明的不同之处在于,它对自然条件的使用强度是超 过其本身具有的。以水资源为例,工业化对水的使用 强度是超过水自身的循环周期的,因此必然加剧水 资源紧张甚至冲突。因此,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在取 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资源枯 竭和生态破坏。雾霾事件的持续发酵表明,中国同样 经历了西方工业化“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这明显 有悖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因此,推进现 代化必须注意处理与自然生态的关系,开发利用自 【2**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 2]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1—18. 【3]文集:第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329. [4】**.当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为构建开放 型经济新探索新路[ 人民日报,2015—3—6. [5】年谱(1975—1997)(下).北京:文献出版社, 2004:1364. [6】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78. 【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83 然的强度必须在生态阀限之内。“美丽中国”就 是对此作出的理论回应,恩格斯曾经告诫:“我们不 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 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了报复”同。 责任编辑:徐芳 ・7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