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学后教 以学定教
【中图分类号】g6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8-0115-02
我在执教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内角和”的教学过程中,进行了新的尝试,即以生本导学的模式进行教学。生本导学提倡的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我们把学习的主动性还给学生,对学生的评价也要十分重要的。简言之,生本导学就是以生为本的教育,也就是以学定教的课堂教学。而以学定教的课堂教学原则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是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学习活动。以下是自己的几点肤浅的体会。 1 变“以教定学”为“以学定教”
在教学中,我们主导的思想应该是为了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让学生有完美实在的收获。在主观上不再显示教师自己的学识和技巧,而更意味着可能有时候教师能够撤出来,但在必要时随时在场。也正阐释了生本导学给教师的定位——教师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传道、授业、解惑者。而是引导者、情境的创设者,是平等的思考的对话者。”
以前我在执教“三角形的内角和”时,按照事先设计好的教案,复习导入、新知探究、例题讲解……整个过程有提问、启发、解惑等等,但课堂教学是“教路”优先,学生被老师牵着走。学生的主体性缺失,课后只能靠大量的练习题来弥补教学中的不足。这次,我大胆改变教学观念,采用生本导学模式,即预习、交流、验证、
检测”的基本模式。尽量体现“学路”优先,“以学定教”教师跟着学生走。学生则成为学习的、课堂的主人,真正落实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以精心设计预习作业为突破口,让学生通过预习知道教师的授课意图,在课中使学生有备而来,找到他们在课堂中的支柱、主体地位。而学生通过自学,思考所获得的知识,更易很好的掌握,并会有一种成就感、快乐感。
我在课前预习设计的预习作业,即作为学生前一天的家庭作业: 1.认真阅读教材27页28页的内容。
2.任意画一个三角形,并量出三角形各角的度数,然后算出这些角的和。
3.自学后完成教材28页的试一试中的第3题。 这样的预习作业显然不是“放羊式”的,而是引导学生自己在课前把那些简单、好掌握的知识经过自学而理解。 2 变“先教后学”为“先学后教”
陶行知先生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教师要大胆、大方地把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教会他们掌握学习的方法,教会他们主动学习。课一开始,我便开门见山地问学生:“昨天晚上我们预习的是哪部分内容?”并让孩子们汇报预习作业第2题的结果。显然,他们个个兴趣盎然,小手举得老高,还一个劲地喊着:“老师,我!”“老师,我!”……生怕老师不叫他。从而在这道练习中自己探索到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紧接着乘热打铁让他们用自己的方法,对三角形内角和与180度有关的平角
进行转化验证这一性质。话音刚落,孩子们便开始操作,有的操作,有的两、三人合作。我在巡视中,发现他们撕、剪、拼方法各异,但个个积极、投入。对有困难的学生稍作指导,然后又让五、六个学生对他们的验证方法给大家边演示边讲解,随后教师见机行事。
用孔子的话说就是:“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用现代教育学家奥苏贝尔的话说就是:“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进行教学。”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而定,即根据学生学习后存在的问题设计,也就是要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不讲,对学生互相交流、研讨后能解决的问题也坚决不讲。由于学生在学习“三角形的内角和”一课时,遇到的最大困难是如何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所以我在设计本课时努力做到删繁就简,直奔主题。
3 变“单一评价”为“多元评价”
对课堂教学每一步的效果进行评价。即对教师指导学生自学的评价,就看学生是不是自学效果好。对学生自学阶段的评价,由教师通过巡视、提问、板演、练习等检测方式来进行,看学生通过自学,解决了多少问题,收获多少。如对本课的预案2在课堂中我进行检查,经过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得知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都在180度左右。对“后教”这一环节中教师“教”的评价,则看学生自学后存在的疑难问题是不是彻底解决,真正能够理解、运用。在了解了学生的自学情况后,我便在三角形
内角和的验证过程这一环节中这样引导学生,“同学们,你们知道怎样的角等于180度”,学生马上说:“平角”。接着顺势又问:“那么你们能否用撕一撕或剪一剪、拼一拼的方法是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成为一个平角呢?”显然学生明白了用旧知转化的一个宝贵思想;对当堂训练阶段的评价,主要是通过当堂完成作业的正确率高低,说明效果好坏。在本课中我安排了课堂测试这一环节,来了解目标达成度。根据目标我围绕本课的主要内容、基础问题、易错点等设计了课堂测试题。要求学生完成后小组里批改、打分、订正和帮助。注重对结果的评价、反馈,对学生解题中有创见的地方要给予肯定,对暴露的问题要及时矫正,不要怕学生出错,在学生明白了自身的知识不足后,对其中暴露的缺陷和不足尽量当堂矫正,引导学生纠正过来。即本课课堂测试题是这样的: 必做题:
1.求下面三角形中角的度数。(已知两个内角的度数,求第三个角)
2.猜一猜这个三角形可能是什么三角形?(露在外面的角是60°)
3.下面几组角哪些能组成三角形?
(1)50° 60° 95°;(2)45° 45° 90°; (3)35° 45° 100°;(4)40° 120° 30° 4.判断。
(1)钝角三角形内角和大于锐角三角形内角和。
( )
(2)在直角三角形中,两个锐角之和等于90度。 ( )
(3)在钝角三角形中,两个锐角之和大于90度。 ( )
(4)三角形中有一个角是60度,那么这个三角形一定是一个锐角三角形。 ( )
(5)一个三角形中一定不可能有两个钝角。 ( ) 选做题: 1.生活中的数学。
小明不小心将镜框上的一块三角形玻璃摔成了两半,玻璃裂成了两块。一块只有原来的一个角,另一块有原来的两个角。他想重新买一块玻璃安上,小明非常聪明,只带了其中的一块到玻璃店去,就配到了和原来一模一样的玻璃了。你知道他带的是那一块吗? 2.算一算,下面各图形的内角和是多少?
总之,生本教育就是真正认识和把握学生这个本体,把一切为了学生作为教育价值原则。也就是说,课堂教学的核心是学生的学习,教是为了学,为了学生更好更有效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