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中国国家图书馆近年来古籍特藏文献采访工作概说

中国国家图书馆近年来古籍特藏文献采访工作概说

来源:九壹网
中国国家图书馆近年来古籍特藏文献采访工作概说 李文洁 中国国家图书馆是中国最大的古籍特藏收藏单位。截至2007年底,馆藏古籍特藏文献近300万册/件。在图书馆基础业务中,采访工作是完善馆藏先行工作。 一、采访工作概括 1、采访对象 中国国家图书馆的古籍特藏的采访对象包括善本古籍、普通古籍、金石拓片、中外文古旧地图、老照片、古旧年画、少数民族语文古籍等多种类型的文献。 2、采访原则和目的 中国国家图书馆的古籍特藏以历代皇家典藏为基础。上个世纪以来,在的重视、收藏家的支持以及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努力下,国图采进了大量古籍特藏珍品,奠定了收藏的规模和体系。在已有的文化瑰宝的基础上、在市场流通的众多古籍中,如何做好当前的采访工作?我们的采访原则是兼顾采珍、拾遗,重点采访我馆缺藏而确实具有文物价值和文献价值的古籍特藏文献。 采访工作的目的不仅在于将流散的古籍特藏集中收藏,还在于为珍贵文献提供一个相对良好的保护环境,通过图书馆使古籍为更多的人所用,并且借助大型收藏单位的优势来整理和建设中华典籍的知识体系。 3、主要采访途径及工作流程 古籍特藏文献的主要采访途径为国家调拨、无偿捐赠、购买和交换,购买又分为私人出售、书店选购和拍卖会竞买三种形式。近年来的采访以捐赠和购买较为常见,其中又以拍卖会竞买为主。 不同的采访途径也有着不同的采访流程。对于无偿捐赠来说,只要鉴定文献确有价值即可入藏;但采买之前与收藏者建立相互信任,却需要长期的投入。捐赠珍贵文献,一方面基于捐赠方化私为公的精神,一方面则基于图书馆的良好信誉和典藏能力。前者不可强求,后者却依靠图书馆自身。良好的收藏环境、保护性地使用,以及为捐赠者使用提供的便利,这些虽然只是保障和便利性的措施,却都可促使捐赠者将文献放心地托付给图书馆。图书馆的努力与捐赠者的慷慨,同是源于对书籍、对文化的珍视。 对于在市场环境下的文献购买来说,采访工作既需要谨慎的判断也需要大胆的决策。采访的第一步是获得信息,民间采访的信息获得具有偶然性,拍卖公司则会定期出版拍卖图录。第二步查询文献的馆藏情况,并从文献价值、版本价值、印刷特点等方面综合评估文献。第三步则由专家现场对拟购文献进行鉴定和估价。此后就进入以价格为主导因素的商谈或竞买的环节,直至完成文献的入藏。由于近年来收藏市场日益活跃,推高了古籍的市场价格,有时不得不因价格原因而放弃购买。但对于确有价值但价格不菲的重要文献,图书馆也特别设立了专项资金予以支持。 二、近年来的重要采访成果 古籍特藏文献的采访工作能否有所收获往往是不可预期的,一方面归因于有价值文献的出现的偶然性,一方面也会受到经费的。但近年来,在采访人员的坚持和努力下,中国国家图书馆的古籍特藏采访亦有不少可喜的收获。 2004年,购得著名藏书家陈清华的旧藏善本23种、画轴1件、印章18枚。其中既有宋元旧椠,又有明清名刻精抄,诸书多经名家收藏、不乏名人校跋手迹,均可称国之重宝。其中清雍正手绘本《江山无尽图》,有数 1 十位著名藏书家题跋咏怀之作。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曾两次从购进陈清华藏书并拨交图书馆。此批古籍为陈清华留与其子陈国琅的旧物,经国家财政部、文化部、文物局的全力支持,父子两代藏书重聚一处,可谓盛世书缘 。 2005年,分三批购得中国及丝绸之路沿线地区的古代文献。其中有8世纪于阗文社会经济文书、于阗文陀罗尼咒,据史德语世俗文书(包括两件木简),以及汉文的绢本纸本文书、吐蕃文木简等,均为具有很高学术价值的稀见文献。 2006年,购得元代官版大藏经9册。与其他藏经相比,元代大藏经仅存少量零本,其中云南图书馆收藏32册,近年来在中国古籍拍卖市场和民间共出现过20册(卷),是极为稀见的珍贵文献 。 2007年,购得《开宝藏》中的《大宝积经》卷一百十一。《开宝藏》是我国第一部刻本佛教大藏经,并对高昌、西夏、日本、高丽、越南等地的佛教传播影响深远。后来金代、高丽雕造《金藏》和《高丽藏》时,就是以《开宝藏》为底本的。目前,全世界仅存《开宝藏》十二件,分散在中国、日本、美国三个国家的九个收藏单位。 2007年,分两批购得13,000余件徽州文书。所购文书以契约为主,另有宗谱、鱼鳞册、会书、税册税票,以及合同文书、私家账簿、官府公文等文献。文书的年代由明至,种类繁复,从多方面再现了徽州地区的社会生活状况。作为一整体性的文献,此批徽州文书既可用于定量定性的分析,又能够做连续性追踪考察。其中的《明永乐十七年彩色宗谱》、《清嘉庆彩色套印宗谱》,以及洪宪元年的契约、税票,均为难得的珍贵文献 。 2007年,由中日八位学者联合捐赠明万历间刻本《新刻汤学士校正古本按鉴演义全像通俗三国志传》2册。汤宾尹本《三国演义》在三国演义版本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国国家图书馆也藏有汤宾尹本,但此书的文字和插图与之略有不同,属于两个不同的版本。为了使两种汤宾尹校正本能够合璧,以供对比研究,八位学者共同将《新刻汤学士校正古本按鉴演义全像通俗三国志传》无偿赠予中国国家图书馆,此举亦成学界佳话。 三、采访工作的思考 为每一件珍贵文献入藏所做的努力,都是为了使它们得到更好地保护和利用。但在日益市场化的采访环境下,如何争取更多更好的藏品,也还需要总结和思考。 1、采访要素的分析 对采访工作的总结,首先需要分析采访的诸种要素,并进而确定采访工作的重点与难点。从采访工作的环节、所需的技能来说,采访的要素有信息获取、馆藏分析、鉴定能力、市场分析、拍卖技巧、沟通商谈的能力以及图书馆的信誉等。 这些要素实际上有着内在的关联。信息的获取是采访工作的首要环节;判断能否补充馆藏,需要根据采访原则分析馆藏情况;判断能否达到采访的标准,则依靠专家的鉴定来确定文献的价值;评估价格,需要了解市场行情;参加拍卖,则需具备一定的技巧以随机应变;与捐赠方或出售方协商事宜,则需诚恳的态度和良好的沟通能力;而图书馆的信誉,是采访工作的保障和支持。 在以上这些要素中,图书馆的信誉对于任何一种方式的采访来说,都是最强有力的支持。信誉是一项综合的指标,它既体现在采访过程的诚实守信,更依靠图书馆文献保护措施、文献管理制度,也与学术研究地位相关。 分析判断环节对采访所涉及的几个方面,即买方、卖方和采访对象,都需进行分析。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只有了解自身需求、评估文献价值、预期卖方条件,才能尽量以合理的价格采访到有价值的文献。这三个要素中,馆藏分析、市场分析可以借助文献资料和工作经验,而鉴定能力是最具知识含量且不可替代的因素。因此,培养具备知识涵养和经验的古籍采访人员,是采访工作正常进行的关键保障。 2 2、采访工作的拓展 目前中国国家图书馆的古籍特藏采访已形成了较为顺畅的工作流程,但若要在将来一段时间内仍保持其良好状态,则应当在当前业务基础上有所拓展。 首先是采访渠道的拓宽。在中国建立拍卖市场的十多年间,拍卖行业迅速发展,将大量散藏于民间的文物书画纳入市场体系,拍卖也成为中国古籍流通的主要渠道之一。但应当注意的是,并非所有的收藏者希望藏书进入市场。他们或者以书籍的文献价值为重,希望得到善用;或者以文物价值为重,希望得到善藏。此种情况下,具有良好信誉的图书收藏单位就成为这些文献的合适归宿;而与藏书者个人以及古籍流通单位建立良好的联系就成为非常重要的工作。建立联系,不能守株待兔,但亦不可急于求成,它其实更多的是带有感情色彩的交往,它未必立竿见影,却是随着逐渐积累的信任而见其成效。只有坚持多种采访渠道并举,才可以保证采访工作更长期的发展 。 其次是采访对象的重新界定。古籍特藏文献的采访一般需要符合文物价值和文献价值两方面的标准,但也保存了一些珍贵文献的书影、胶卷等。例如宋元书影、敦煌胶卷,乃至一些古籍的早期影印本都作为相关资料入藏。国外一些图书馆也收藏有大量的文献复制品,甚至藉之成为某类文献藏量最多的单位。从古籍特藏的文物性来说,珍品原件的采访必须坚持;从文献性来说,则有目的地收藏特定内容的文献复制品作为参考资料,亦有助于完备馆藏。此举可作为保存文献内容的权宜之计,但尚需进一步的讨论。 3、采访工作的研究 采访工作是图书馆的基础业务,然而其中也包含着值得分析和研究的课题。 首先在采访流程中,馆藏分析和市场分析是采访前的必要准备。针对某次采访的分析只具备个别的意义,而将历次采访的分析汇集起来,则一方面能够显示出馆藏需要,一方面可以更多地了解市场行情,从而有助于以合适的价格买到所需的文献。 采访是一个文献流通的过程。文献的递藏关系,既是判断文献真伪和价值的重要信息,也可用于传播学角度的文献研究。出于对文献负责的态度,详细记录其来源是非常必要的。对于采进的文献,在可能的情况下追溯其源流;对于市场出现的大批藏书的聚散,虽然不可能追踪流散情况,但点滴记录也是研究文献传播的有益资料。 采访工作的重要职责是建设馆藏。除了在数量和质量上的完善之外,还应形成收藏的体系。所谓文献的体系,其实是根据古籍特藏本身的特征,对文献的重新归类和整理。以写刻地域来说,有江、浙、闽、赣等各个地方的代表性文献;以装帧形式分,有卷轴装、梵夹装、蝴蝶装、包背装、线装等各种形式的文献……类似地,我们还可以从文献的写刻时间、刻印单位、藏版、字体、纸张,甚至从题跋和收藏者的角度重新审视文献。文献体系的健全,需要工作的积累和研究的视角;而各个类别下的藏品系列,无疑是从不同方面研究文献的绝好实例。 中国是一个重视文献记载的国家,凭借着这些文字的记录,我们才可以“述往事,思来者”。古籍特藏的采访也因而承担着更好地保存珍贵历史文献,更好地让世人了解历史、传承文明的神圣职责。 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