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递推公式案例

递推公式案例

来源:九壹网
等差、等比数列的递推公式

教学目标:

1、了解递推公式是给出数列的一种方法,并能根据特殊的递推公式写出数列的通项公式。

2、掌握把一些简单的数列变形转化为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方法。

3、会利用递推思想解决一些实际问题。4、培养学生严密的思维习惯,促进个性品质的良好发展。

教学重点与难点:

利用递推思想求出递推关系

教学过程:

引入 观察计算机程序图

如果输入的A=1,则打印的结果为:

输入A a11 a21352

打印 a3(2)3511 a4(11)3538 ……

A=A-5 所以这列数可由给定的第一个数及后一项与前 一项的运算关系来确定。即此程序图可表达的数 a11 学语言为 nN

an13an5A=A*3 一.定义:通过给出数列的第1项(或前若干项)并给出数列的某一项与它的前一项(或

前若干项)的关系式叫做数列的递推公式。

(注:递推公式必须给定第1项,否则数列无法确定。)

例1. 试判断下列哪些是数列an的递推公式?

a11nN (×)1 (×) (2)

aaan1nn2(1)an2an1

a11a11nN (√)(3)nN (×) (4)a21an22an1an2an1an

a13(5)nN (√)

aa3nn1提问:若根据公式(5)能直接求a100的值吗?

显然这个问题不能直接求得,需迭代99次才能求出。看来根据递推公式求通项公式是很有必要的。

一.

a1a 等比数列的递推公式 nN

aqann1a1a等差数列的递推公式 nN

an1and

例2.求下列数列的通项公式

an1an3,a13nN 解: (1) nN

a3(n1)(3)3n6aa3nnn1

解:

an11a13an3nN (2) nN11n1an1anan3()33

令bn1an,bn11an111a13b1,bn1bn2a13 (3) 1 1

216n5aanbnb1(n1)d(n1)2n133an36n5

a31 (4)an1nN an为等差数列(略解)

an122

a16nN an1为等比数列 (略解) (5)an112(an1)

提问:若改成an12an1,如何求an?

a16(6)an13an1

分析:an1x3(anx)

an13an2x

2x1,x1 2 解:

an13an1an112123(an132(a1n112) a112 12)3n1anan132312 二. 小结

根据数列的递推公式求通项公式的方法

1. 直接利用等比,等差的递推公式求通项 2. 构造新的数列

a1a3. 形如可通过构造anx为等比数列求解原数列的通项。

an1panq三、教学反思

在我们高二数学教学中涉及到了数列的递推公式,虽然用递推法来解决问题既精巧又简捷,而且在升学和竞赛中的应有也越来越广,但是在我们的教材中对数列的递推公式的介绍比较简单,只有两页纸的内容,所以我想到在介绍“数列的递推公式”这一小结的内容时可以补充一些有名、有趣的数列,利用联想与化归的数学思想,来解决一些著名问题和生活实际问题。通过课内、课外知识的介绍,可以开阔学生的眼界,同时使学生借助递推思想,有效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严密的思维习惯,促进个性品质的良好发展。

通过课后与学生交流发现,大部分同学对这递推公式都比较感兴趣,但由于时间关系有些问题有相当一部分同学还没有足够的时间考虑,只能课后完成在作业卷上。总的来说在课堂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都调动了起来,但由于课堂上任务较多,学生之间的探讨较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也不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