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实习报告
毕业实习报告
学院:土木与交通学院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  实习老师:
第一部分:实习介绍和实习内容
【实习总体简介】
第一天  苏州科技城邻里中心和苏州文化艺术中心参观实习  (下午)     第二天  苏州留园、苏州博物馆新馆、忠王府参观实习    (上午)            苏州平江路老城区和苏州大学参观实习    (下午)    第三天  苏州同里古镇参观实习  (上午)
上海新建筑和上海环球金融中心  (下午和晚上)      第四天  上海新天地、一大会址参观实习   (上午)            人民广场与上海博物馆参观实习    (上午)
衡山路附近老建筑区参观实习    (下午)
上海外滩和万国建筑群参观实习    (下午和晚上)    第五天  8号桥创意园区参观实习    (上午)
1
毕业实习报告
【具体行程和实习内容】
第一章 苏州科技城邻里中心和苏州文化艺术中心参观实习 (下午)
一.实习地点和时间
苏州科技城邻里中心和苏州文化艺术中心   2015年3月18日下午 二.实习任务和要求
1.体验科技城邻里中心源于新加坡的新型社区服务概念,以及新型社区服务中心运作方式与节能环保的绿色建筑理念;
2.体验苏州文化艺术中心地方特色的现代建筑设计手法。 三.实习内容
(一). 苏州科技城邻里中心
苏州科技城邻里中心位于苏州工业园区,是园区中新生态科技城首个社区商业服务中心,充分考虑生态科技城现居住、工作人口的商业与配套服务,定位于为区域居民提供基础社区生活配套为目标,在满足物质生活需求的同时也兼顾情感交流和文化素质等方面的基础需求,旨在为百姓提供“一站式”的服务。
老师向我们讲解了邻里中心的建筑布局,通过中间的通道将两幢建筑连接起来,其主体建筑是位于右边的宾馆,其独特的开窗设计,使得其室内温度、
布局
服务设施
开窗
照明都受到一定,其墙面上的孔洞是对于太阳光的有效设计利用。这是具有新加坡特色的绿色建筑,对于节能保温的理念在砖、天台上都得到体现。
苏州工业园区邻里中心自引进新加坡经验直到中国本土化的实践,如今已经成为一种中国最新的商业性服务新业态,形成一种符合中国国情,旨在服务社区居民,提供方便快捷和交往平台配套服务的居住模式。
2
毕业实习报告
今天的城市居民需要有品质、有文化、有情感升华的环境空间。且苏州其独特的古老的文化传统,将当地原有的装饰手法、乡土人情融入到邻里中心规划设计中,这样设计出的邻里中心才是展示园区规划、园区建设与园区文化生活、艺术价值、审美观念的窗口。这就需要尊重苏州风俗、文化历史,基于现代人的生活品质需求创造出独特的园区自然与人文景观。对每一个城市来说,需要把当地文化风俗融入现代化建筑设计中,打造出一个服务于社区居民的一体化服务建筑设施。 (二). 苏州文化艺术中心
金鸡湖
苏州科技文化艺术中心位于苏州工业园区金鸡湖东文化水廊区, 翠园路以南,临水而筑。地块呈椭园形,伸入湖面之中,建筑布局呈马蹄形,是金鸡湖景区中最重要的景观之一。她出自国家大剧院的设计者保罗•安德鲁的手臂,安德罗形容苏州科技文化艺术中心为“远看像鸟巢,俯瞰如一轮明月”。该中心是苏州目前最大的综合性文化场馆,外形和功能是两大亮点,建筑造型富于创意,功能布局合理,设备完善且技术先进。
老师立于金鸡湖畔向我们介绍这幢独特的建筑,该中心融合了现代设计和古典元素,与苏州的江南水乡园林氛围相结合,外围的灯墙很像碎瓷青花,其装饰面又形似蚕丝,是用正多边形铝箔板进行二次立面。内部的绿化带以苏州园林的风格设计和建造的,且建筑多以圆形为造型,其立于湖畔,夜晚幕墙灯光下宛如一颗变幻的明珠。
苏州科技文化艺术中心的景观视角可分为远景、侧景和散步路径景三类。临水而建的中心充分把握了倒映水中的独特景观效果,建筑“珍珠”以及它的形状和立面曲线设计使得移动的阳光整天都照射在立面上,远景效果可谓浮动水面、熠熠闪光。较近的侧景更能体现建筑的形状、从东面看上去,整个
3
毕业实习报告
建筑浮现在水面上,从背面公路望去,则显现在其他楼群中。
在该中心的本身外立面之外,还设计一段金属外立面,作为中心的第二层外墙。白天,这第二层外墙以其特殊材质将整个中心挡在背后,形成一道影壁。夜晚,安装在两层外墙中间的射灯变幻出不同的照明效果,整个建筑下半部分被淹没在树影之中,就像浮在空气中一样,一弧新月拥着明珠,玻璃幕墙和金属板变幻苏州园林的造景底蕴。
第二章 苏州留园、苏州博物馆新馆、忠王府参观实习(下午)
一.实习地点和时间
苏州留园、苏州博物馆新馆、忠王府   2015年3月19日上午 二.实习任务和要求
1.观察留园参观流线上空间的变化,体验 “步移景异”、“虽由人作宛若天开”的处理手法及效果;观察中国江南古建筑的各种建筑造型、院落空间组合和构配件形式;
2.结合参观留园的感受,体验苏州博物馆的空间变化、划分方式、构件细部处理手法等,还应了解其流线组织、功能区分布等;
3.观察总王府,体验其“多进多间、轴线分明”的建筑群布局。 三.实习内容 (一). 苏州留园
留园是明清江南私家园林的杰出作品之一,其参观流线组织、建筑形式、造园手法等都极具代表性。留园占地30余亩,总体布局是园林紧邻于邸宅之后,呈现出前宅后院的形式其结构严谨布局合理节奏明快,如果依照建筑结构来划分空间,可分为中东西北四个景区。
老师针对留园的入口设计、廊道空间、虚实处理、山石处理、渗透与层次的
4
毕业实习报告
处理都做了详细的介绍,有廊道的豁然开朗,曲曲折折;有门窗的设置,框景的形成;更有山石的处理,点缀空间。
廊 道
框 景
山 石
江南园林的艺术成就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它是运用中国传统的多种艺术手段而形成的一种综合性空间艺术,即运用叠山、理水、建筑、花木、陈设、家具、诗文、绘画、雕刻等要素,营造出一种意蕴深邃、内涵丰富的生存环境,使人从中享受到安适闲逸、情趣高雅、亲近自然的“城市山林”生活方式。
以留园来看,具有很多特点:
如曲折萦回:留园全园以廊道空间作联系脉络,观赏路线不作捷径直趋,而从曲折中求得境之深意之远;
如隔而不塞:各景区之间虽有分隔而又不闭塞,彼此空间渗透,似分似合,隐约可见,层次丰富,境境深邃,这是小空间园林的重要理景法则,在留园中皆有体现;
又如欲扬先抑:如留园入口的设置,在进入主景区之前,先通过狭小曲折晦暗的引导空间,以小衬大,以暗衬明,以少衬多,达到豁然开朗的效果;
„„„„
留园的总体空间是横向结构,每个景区内划分为若干小景点,每个小景点又自成体系各具特色,并相互借鉴组成不同对景和借景,艺术造诣之深厚,意境之各异,不愧为全国“四大名园”之一,它那古典的色彩艺术的构思,意境的生成至今仍是构筑园林者所奉仰的圭臬。 (二). 苏州博物馆新馆
苏州博物馆新馆新馆建筑群坐北朝南,平面功能布置分为地上和地下两部分。主体建筑檐口高度控制在6米之内,大厅和西部展厅安排了局部二层,高度
5
毕业实习报告
16米。新馆建筑群坐北朝南,地上部分按功能基本可以划分为三大块。修旧如旧的忠王府古建筑作为苏州博物馆新馆的一个组成部分用以陈列忠王府文物及其它展出,与新馆建筑妙相辉映,珠联璧合,从而使新的苏州博物馆成为一座集现代化馆舍建筑、古建筑与创新山水园林三位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
老师对这座贝聿铭大师设计的建筑做了详细的介绍:
建筑的形体处理:几个八角形的大厅,主体几何形的屋顶切割,既解决了屋顶采光问题,也使体量得以减小;屋顶的框架线由大小正方形和三角形构成,框架内的玻璃和白色天花互相交错,
建筑材料的运用:以“中国黑”花岗石片石取代砖瓦,切割成菱形体块,干挂在不锈钢板做成的坡屋面上,黑中
带灰的“中国黑”,淋了雨是黑的,太阳一照变成深灰色,其室内部分的顶部木材板料,地面的铺装,以及墙身处理,简洁大方并和建筑整体设计和谐统一,朴实无华。
结构特点:建一座地下一层,深度为5.5m-8.5m,地上一层,局部二层的21世纪新馆建筑,为不影响周边的建筑,此外结构上还采用了新颖的钢结构桁架作为屋面结构,以现代钢结构替代苏州传统建筑的木构材料,既符合建筑造型需要,又体现了现代建筑的美感,实现了苏州博物馆“中而新,苏而新”。
庭院景观设计充分考虑了苏州的人文内
以壁为纸
涵,借鉴了苏州古典园林的风格,结合苏州悠久的地域历史文化特色,充分尊重博物馆的周围环境实际。山水园隔北墙直接衔接拙政园之补园。水景始于北墙西北角,仿佛由拙政园西引水而出;北墙之下为独创的石片
假山。这种“以壁为纸,以石为绘”,别具一格的山水景观,呈现出清析的轮廓和剪影效果。
苏州博物馆新馆设计手法对苏州部分建筑的积极影响给我们带来的启示是受用于整个设计行业的。首先我们看到传统与现代化相结合的问题是需要进行长
6
毕业实习报告
期探讨的,而将成功案例的特征性符号单纯照搬过来是无法解决这一问题的,只有更深入的去思考为什么要用这样的形式,为什么要这样设计,才能在真正体现传统文化内涵的同时表现出现代感。 (三). 忠王府
中轴线
忠王府是江南大宅的代表作之一,其布局保存比较完整,特色显著。其有“多进多间、轴线分明”的建筑群布局。
第三章 苏州平江路老城区和苏州大学参观实习(下午)
一.实习地点和时间
苏州平江路老城区和苏州大学   2015年3月19日下午 二.实习任务和要求
参观平江路等老城区、苏州大学。 三.实习内容 (一). 苏州平江路
平江路是一条傍河的小路,全长1606米,却是苏州一条历史悠久的经典水巷,早在南宋时期,它就是当时苏州东半城的主干道,一条长长的平江路,承载了苏州几百年的历史,这里有全苏州最有特色的小店铺,最有韵味的石板路。与别处古街道、古镇的偏僻不同的是平江路正处在苏州最繁华的的闹市区中,颇有点闹中取静的感觉。南起干将路,北达拙政园,狮子林,苏州博物馆。与平江路
垂直相接的是诸多狭窄的小巷,小巷的一头连着幽静古朴的平江路,一头连着鼎沸喧哗的都市街道。这样的平江路颇有一种大隐于市的感觉,又依稀有世外桃源的影子
7
毕业实习报告
(二). 苏州大学
这是座标志性建筑,建有三个洋气的圆拱门 ,可称中西合璧的典范,位于南北中轴线上,步入校门映入眼帘的就是原东吴大学的主体建筑钟楼(林堂),坐北向南正对校门。
苏州大学还有美丽的西式钟楼(林堂),仿美教堂式建筑,位于东吴校园的中心位置,也是学校的主体大楼,坐北朝南(此为北门正对东吴大学校门的背面)。
第四章  苏州同里古镇参观实习(上午)
一.实习地点和时间
苏州同里古镇          2015年3月20日上午 二.实习任务和要求
1.参观时注意观察河流、道路与住宅、商业街等的空间关系; 2.体验其空间尺度,并与现代大城市商业、居住空间做比较分析; 3.退思园为江南四家园林的典范,其宅、院的布局形式与许多私家园林不同,思考古人因地制宜建筑环境观。 三.实习内容
同里镇具有独特的水乡风貌,是处于江川汇合,诸湖环抱的“泽浸环市”,所谓控三江(吴江、淞江和东江)而带五湖(同里、九里、南新、叶泽和庞山湖)。同里风景优美,镇外四面环水,镇内由15条河流纵横分割为7个小岛,由
49座桥连接。镇内家家临水,户户通舟;明清民居,鳞次栉比;宋元明清桥保存完好,形成“水巷小桥多,人家尽枕河”,柳桥通水市,河港入湖田”的独特景观,呈现一派秀丽、清雅、古朴的小桥流水人家景象。
由老师和导游带领参观古镇,同里的建筑属于徽派建筑,其以封闭的院墙合成内向庭院而自成一体,以同形的建筑单体求得协调。其中以退思园、嘉荫堂、耕乐堂等为代表进行参观研究。
8
桥、水
居民
毕业实习报告
退思园是同里最著名的私家住宅,系清光绪年间安徽兵备道任兰生回归故里后建造的一座私家花园。古时有“进思尽忠,退思补过”一说,园名“退思”,便是园主取其“补过”的意思。
退思园面积约 10 亩,整个园景清淡素雅,在建筑艺术上反映了晚清住宅园林的特点。建筑群一改以往园林的纵向结构,而变为向横里建造,自西向东,左为宅,中为庭,右为园,宅分为外宅和内宅。西面是住宅,东面宅园由外园与内园组成。外园种有松、竹、腊梅,构筑有石笋小景。内园亭、台、楼、阁、轩、曲桥、回廊、假山都环池紧贴水面。
老师说因为同里的旅游开发程度还不是很高,商业化气息相对于其他的古镇来说比较淡一点,这样比较有利于我们学习了解古镇建筑原始风貌和居民的生活方式,所谓家家户户沿河,小桥流水相互串联,一幅典型的江南水乡布局,而建筑特点以退思园这种大住宅为典型。
对于古镇的开发,进行相关思考:同里古镇对人类有着珍贵的价值。古镇的建筑规划与建筑格局,淳朴的民风民俗,有特色的古街、古巷、古桥,有浓郁地方文化的居民生活方式等,都体现了我国历史上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让人们感受到了一种活灵活现的历史文化,对旅游者具有很深的吸引力。同里镇的旅游保护与开发,要以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综合效益为主要目标。旅游保护与开发应该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实现社会的繁荣与进步,改善古镇总体形象,推动生态平衡发展,推进古镇现代化目标的实现,我们要的不仅是经济的发展,更要居住环境的美好。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