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ng'anBolan览档案博
我国传统的所谓“五色”,是指“青、赤、色”。黄、白、黑”。“五色”一说,最早见于《礼记·礼运》“:五色六章十二衣,还相为质也。”孔颖什么是“五方”呢?我国西周时期产生了一种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即“土与金、木、水、火的观点,初步具备了后世人相杂以成万物”
“五行”的辩证思想。西汉时期的董仲们称为
舒在《春秋繁露·五行之义》云:“木居左,金居右,火居前,水居后,土居。”这便是“五色据五方”的说法。东汉王充的《论衡·验亦有记载。由此,人们形成了一种共识,符》
以“五色”配“五行”与“五方”“,五德”也由此相对应,“五色”自然就象征着天意或天德,这种思想影响了整个象征着国祚或国运了。
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并形成一种在世界历史中罕见的文化现象———中国礼俗文化中的颜色词及其运用。这种现象,至今对我们创建民族品牌仍有现实意义。
“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就是形式和内容的关系。一般说来,内容决定形式。它具体表现为特定的文化常把某种烙印加到语言之上。当古代的中国人认为:天圆地方,天地之间又土这“五德”,各自具备青、白、赤、黑、黄“五史会已出版了《文献》、《中华史料丛编》、《中华重要史料初编———对日抗战时期》、《中国现代史史料丛刊》等大型史料丛但所需档案,除已是当时公开出版物(如当时的报纸、期刊等)或是部分油印件可以复印外,其余只能笔录或用电脑输入。
该馆工作人员给我们展示了国共合作不时期的许多珍贵资料。这一时期的资料,仅是本身的,就是党人的活动记录,都非常全面。这给我们很多启迪。我们在保存方面的资料和历史文物,应该以何种态度去对待。
三、中国党史馆给我们的启示中国党史馆的历史变迁、馆藏特色,给了我们很多启示。
启示一:丰富馆藏和各种历史陈列,标志着与祖国的一体性。从某种角度来看,中国党史就是一部中国近现代史。虽然它在政治上与的党史馆和档案馆等馆藏有着不可否认的差异性,但从客观
五方东五行木
西金白
南火赤
北水黑
中土黄
“五色谓青、赤、黄、白、黑,据五方也。”五色青达疏:
五德木德金德火德水德土德
战国时期阴阳家学派创始者与代表人物邹衍提出了“五德始的理论,主要认为中国古代各终”
个王朝的更迭都是因为“五行”相火生土、生相克的结果,即木生火、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或水克
□李浙红张宏芳
我国古代民俗颜色词及其运用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终而复始,循环不已。
应转换,每个朝代都有自己的崇尚之色,上色的选用表明统治天下是顺承天意、符合朔,易服色。”《史记·始皇本纪》载:“始皇推始五德之传,以为周得火德,秦代周德,从所不胜。方今水德之始,改年始。朝贺皆自成了秦王朝的国祚之色。西汉建立,制度变‘蛇,白帝子也,而杀者赤杀大蛇。有物曰:
上来说,它是一条连接两岸的历史纽带。任何人想否定是中国的一部分,割断与的关系,只要从中国党史馆来
启示二:中华文化联结着两岸人民。从文化角度来看,中国党史馆所承载的这段中国近现代史,与当前使用的中国汉字文化是相一致的,就是说,他们一直保持使用中国传统的繁体字。正因为如此,当前的民众和执政当局,都会从这个角度来自我标榜自己的中华文明正统地位,而经过文字改革,有很多文字人民不认识了,对新中国的中华文明感到生疏了。所以,中国党史馆在保留中华传统文明方面的历史作用,具有潜在的特别功能。
启示三:党史文化联结着两岸人民。从政治角度来看,海峡两岸共同尊崇的一代伟人孙中山,已经从无形中成为联结两岸人民的重要精神纽带。孙中山是中国的先行者,是过去、当前和今后中国和祖国宝岛共同尊崇和敬仰的一代伟人。在台
帝子。’”刘邦建立西汉,服装颜色自然就崇尚赤色了。因为“五行”既与“五色”相通,而随着论,颜色也必然蕴含有相生相克之理。中华民族封建制度文化的发展,颜色词的这些文化联想意义也就在人们的心里达成了一种共识,颜色词便很早就与中华民族文化有了密切的关系。
黄色,在中国古代具有特殊的地位。在古代封建社会中,统治者早就确立了一套完整的以颜色为标志来区分尊卑贵贱的制度,黄色很早就被定为最尊贵的颜色之一,且在整个封建社会中有愈演愈烈之势。据“五色据五方”的“五行”论,为黄,正与“五行”湾,孙中山、蒋介石被称为伟人;在,孙中山、等被称为伟人。和的一些重大纪念活动,都会有孙中山先生的巨我们为孙幅画像出现。参观中山纪念馆后,中山先生的精神所感动,并由此深深地感受到祖国宝岛与的一体性和不可分离性。深深感到,两岸人民本来就是一家人,何必这样分家?
启示四:执政党必须重视党史馆的建党史馆作为执政党的历史载体和国家档设。
案馆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出执政党的历史地位;中国党史馆的历史变迁表明,党兴则馆兴,党败则馆衰。这就告诉我们,建设好党史馆,必须依赖巩固的执政党地位,没有执政党的地位,也就没有党史馆的地位。相反,巩固执政党的地位,必须着力把党史馆建设好,让执政党从历史中吸取经验教训,从而更好地巩固执政党的执政地位。
★作者简介:潘素珠,南昌大学图书馆副研究馆
员;梅宏,江西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主任,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兼职教授,南昌大学兼职研究员。
兰台世界2012·12月上旬因此,与各个朝代相配的“五色”也相“五行”具有相生相克的辩证关系,以此推
学习与研究中华文化,增进民族文化交流,至宫廷装饰与仪仗,下至车马服饰,通过颜
陈松岑在他的《社会语言学导论》中说:天德,《礼记·大传》称这样的举动为:“改正
然,最明显的是表现在语言的词汇平面上。”十月朔。衣服旄旌节旗皆上(尚)黑”。黑色,它们分别属于木、金、火、水、革,分为“五方”《史记·封禅书》记载:“高祖入微时,尝
可以直接到党史馆查阅。看,就根本做不到。刊。未出版的部分,
115
档Dang'anBolan案博览
之“土”相配。先民崇拜万物滋生的土地,进而崇拜土地之色。《说文解字》“:黄,地之色也。”本义是“磺”,后主要作颜色义。《后汉
色也。从生丹。”刘熙《释名》“:青,生也,象物之生时色也。”青,本来是一种矿,其间的矿物质分布不均匀而呈蓝绿色或者绿蓝色。古
骏声《说文通训定声》中认为:白,从“日”字,意思是太阳未出地平时为恒白。指事,训太阳之明也。白色本义是明亮,引申为清楚、纯
“青”是一个模糊学的概念,可指“蓝”,洁。书·舆服》记载:“黄者,中和之色,自然之性,代的“白”作为颜色词,是一种假借的用法。“绿”,还可指“黑”。在上古时期,“青”的《说文解字》:“白,西方色也。阴用事,物色万古不易。”因此后世常用以象征皇权、可指国家社稷。并逐渐发展成帝王世家的专用颜色,任何人不得擅用,否则便是大逆不道,有特别是隋唐时代以服饰颜被诛九族的危险。
色区别不同官阶的制度的严密制定,“唐高祖服赭黄袍,巾带为常服……于是遂禁臣民服赤黄之色。”在长期历史沿革中,形成了一系列与皇帝有关的“黄色”东西:黄图(皇帝居住的京城)、黄门(汉王朝的官署)、黄屋、黄袍(皇帝的服装)、黄榜(皇(皇帝的车盖)帝的文告)、黄敕(皇帝的诏令)等等。这些词“黄”已不仅仅是单纯的颜色,而是人语中的
们心目中崇高、神圣、尊贵的代名词,正如《诗经·小雅》唱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黄色是极权的象征。其次,黄色逐渐演化为古老中国的象征:黄河流域是华夏民族的主要居住地,黄河是中华
地位较高,这与先民对天帝崇拜的意识相关。人们将五色与五方相配:东方为青帝,南方为赤帝,为皇帝,西方为白帝,北方为“青”是春黑帝;又把四方与四季相配,因为天植物萌生之色,故而人们将春神称为“青。后来还有“青出于蓝”“、青云直上”“、名帝”
垂青史”云云。而秦汉以后,青、绿的地位大大降低。杨雄的《法言·吾子》“:绿衣三百,色”意思即:“绿衣虽有三百领,色杂如之何矣?
不可入宗庙。”可见,汉代服绿者已没有资格进入宗庙参加祭礼。又如《晋书·载记》中,刘聪要羞辱被俘的晋怀帝,就让他穿着青衣为人斟酒,更换衣服的颜色表明了战胜者的恶意:将九五之尊的皇帝役使为奴来加以羞辱。到唐朝时期,官制规定:六品、七品服绿色,八品、九品服青色。白居易被贬江州任司
白。”这也显然是受到汉代非常流行的“五行”说的影响,并以此说法影响了“白”这个颜色词的文化联想意义,这种联想意义又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行为与思维。隋炀帝就规定了庶民只能着白色衣服,后来白衣或者白色象征贫寒、低贱。唐代服饰制度也规定了平民穿白色衣服。宋代以后,除了白色外,还加上了黑色。“白丁”“、白身”是那些还在寒“白屋”则是贫苦人家。“贵阳窗苦读的学子,
少年始入秦,数经甲科犹白身。”唐代高适《送为我们描摹了这样一位心怀梦想、贵阳孝廉》
努力拼搏的底层平民,其标志色就是“白色”。白色还是中国丧葬文化中的专利,如“白事”指丧事,亡者的子女晚辈的着装即孝服是白色的,而举办丧事的过程中,一切用具皆用白色。在历史上,殷商曾经用“白”作为标记,所这是白色的一个例外了。
综上所述,五色在先民生活中有种种功用,或装饰美化,或娱乐神灵,等等,虽占有一定位置,但主要还是为明尊卑、别贵贱、分长幼的礼制服务。因此,它一度被统治阶级重
“青衫”,有《琵琶行》为证:以有“白鱼入舟”一词附会旗开得胜的吉兆,民族文化的摇篮,黄河又被称为“母亲河”。马,官列九品,着中华民族祖祖辈辈耕种着黄土地,收获着黄“座中涕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元代色小米;世世代代喝着黄河水,拥有着黄金般的皮肤。总而言之,黄色与古老的华夏民族早就结下了不解之缘。
社会将人分为十等,在运用青、绿色上就规定:凡乐工、伶人、娼妓都只能戴绿头巾,以示身份地位低下。后来,中国民间专指妻子
叫做给丈夫戴《说文解字》“:赤,南方色也,从大火。”有外遇而使丈夫脸上无光者,还是大火,都是原始先民的崇拜物。上古时代人们就有过对“赤”色的崇拜,山顶洞人以赤铁矿染物穿戴,以及在尸体胸前撒红粉的
刘熙《释名》认为是“太阳之色”。无论是太阳“绿帽子”。“青衣”“、青裳”“、青衫”“、青袍”视,并成为巩固封建秩序的手段之一。自阴阳
更是成为汉代以后卑贱者的代名词。“青“五行”说产生后,以许慎为典型代表的古人、“青裳”喻婢女、童仆,白居易《懒放》中衣”
说:“青衣报平旦,呼我起盂节。”杜甫诗歌
“五色”加以比附,与“五德”“、五方”相匹就用
配,在历代王朝中,借助不同色彩的服饰、仪等级,从而赋予了颜色仗等来区别人的地位、
红与白,词尊卑贵贱的文化象征意义。其中,还具有了更加广泛的文化象征意义。
语言是文化的产物,所以,人类对词义的理解离不开特定的社会文化;社会文化必然存在于语言之中,那么,这种文化对颜色词的影响又是持久而根深蒂固的。学习研究颜色词所体现的社会历史文化与历史文化心理,有利于我们解读古代社会现象与欣赏古典文学,有利于我们准确理解与运用本民族的语言,有利于我们全面细致掌握祖国的文明史,更能让我们在语言迅速发展与交融
“:青袍朝士最困者,白头拾遗徒举动,便是佐证。随着时代的发展,语言的变《徒步归行》迁,与其相同意义的有好几种说法:赤、朱、步归。”“青袍”与“青衫”“、青衣”一样,指官绛、赭。朱,曾作为周朝的象征色。《诗经·七月》中有“我朱孔阳,为公子裳”之句,可见当是规定五品官以上服朱服,朱漆的大门也因“朱门此成为贵族门第的象征,杜甫有诗曰: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其中的“朱门”就是指王侯贵族、富贵之家。后来“赤胆忠心”与“赤子之心”都是对一个人最高的褒奖。赤色,这种色彩观念经过历朝历代的积淀,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已然凝固成了特定的文化联想意中外人士达成一致的共识,中国的这类颜色通常代表了喜庆吉祥、成功、美丽姣好的文化含义。甚至在中国现代史上,红色还代表了先进与正义。
“青”在中国历代服色词中的地位经历了前尊后卑的变迁。《说文解字》“:青,东方116兰台世界2012·12月上旬小位卑者,与“青”相仿的黑色,也自有它的兴衰史。“黑”是一个会意字,本义是火从窗这种积累起来的烟是一种重要的颜料。词义引申为昏暗无光。《说文解字》“:黑,北方色”这个解释带有强烈的“五行”与“五方”说也。
的影响。这种颜色的使用,从历史的演变来看,大禹创建的夏朝就是以“黑”为尊。春秋时“缁衣”,也是黑色的。但秦王朝覆灭代的朝服
后,黑色便一蹶不振了。只是流行在戏剧舞台
时在服饰上男子是以朱赤色为尊的。唐代更(应该是后来的烟囱)蹿出后留下的烟。古代
为创建民族品牌、发展义。至今,它在国际上享有“中国红”的美誉,上的黑色脸谱还是刚正无私的象征,如包公、的经济全球化时代,
李逵等人物的脸谱是以黑为主的。词语“黑”社会经济提供一定的借鉴,为世界文化艺术的文化象征意义通常强调的是它的色彩,如月黑风高、论黄数黑、面目黧黑等。另外,黑与白常在一起对比使用,“黑”往往代表的是被否定的一方,如颠倒黑白、黑白不分。
那么与“黑”相对立的白色又如何呢·朱
的交流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张清常.汉语的颜色词[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0(3).[2]陈启英.汉语色彩词与汉民族物质文化[J].云南民族学院学报,2011(1).
★作者李浙红为苏州大学副教授;张宏芳为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