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2.1.2 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
◆ 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用方程的方法研究图形的对称性;理解椭圆的范围、对称性及对称轴,对称中心、离心率、顶点的概念;掌握椭圆的标准方程、会用椭圆的定决实际问题;通过例题了解椭圆的第二定义,准线及焦半径的概念,利用信息技术初步了解椭圆的第二定义.
◆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复习与引入过程
引导学生复习由函数的解析式研究函数的性质或其图像的特点,在本节中不仅要注意通过对椭圆的标准方程的讨论,研究椭圆的几何性质的理解和应用,而且还注意对这种研究方法的培养.①由椭圆的标准方程和非负实数的概念能得到椭圆的范围;②由方程的性质得到椭圆的对称性;③先定义圆锥曲线顶点的概念,容易得出椭圆的顶点的坐标及长轴、短轴的概念;④通过P48的思考问题,探究椭圆的扁平程度量椭圆的离心率.〖板书〗§2.1.2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
(2)新课讲授过程
(i)通过复习和预习,知道对椭圆的标准方程的讨论来研究椭圆的几何性质. 提问:研究曲线的几何特征有什么意义?从哪些方面来研究?
通过对曲线的范围、对称性及特殊点的讨论,可以从整体上把握曲线的形状、大小和位置.要从范围、对称性、顶点及其他特征性质来研究曲线的几何性质. (ii)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
y2x2axa,byb, ①范围:由椭圆的标准方程可得,2120,进一步得:同理可得:
ba即椭圆位于直线xa和yb所围成的矩形框图里;
②对称性:由以x代x,以y代y和x代x,且以y代y这三个方面来研究椭圆的标准方程发
生变化没有,从而得到椭圆是以x轴和y轴为对称轴,原点为对称中心;
③顶点:先给出圆锥曲线的顶点的统一定义,即圆锥曲线的对称轴与圆锥曲线的交点叫做圆锥曲线的顶点.因此椭圆有四个顶点,由于椭圆的对称轴有长短之分,较长的对称轴叫做长轴,较短的叫做短轴;
④离心率: 椭圆的焦距与长轴长的比ec叫做椭圆的离心率(0e1),a当e1时,ca,,b0当e0时,c0,ba; . 椭圆图形越扁椭圆越接近于圆(iii)例题讲解与引申、扩展
例4 求椭圆16x225y2400的长轴和短轴的长、离心率、焦点和顶点的坐标. 分析:由椭圆的方程化为标准方程,容易求出a,b,c.引导学生用椭圆的长轴、短轴、离心率、焦点和顶点的定义即可求相关量. 扩展:已知椭圆mx5y5mm0的离心率为e2210,求m的值. 5解法剖析:依题意,m0,m5,但椭圆的焦点位置没有确定,应分类讨论:
①当焦点在x轴上,即0m5时,有a5,bm,c5m,∴5m525,得m3;②
当焦点在y轴上,即m5时,有a复习回顾
m,b5,cm5,∴m5m1025. m531.椭圆9x2y281的长轴长为 18 ,短轴长为 6 ,半焦距为62,离心率为
22,焦点坐标为3(准线方程为y(0,62),顶点坐标为(0,9)(3,0),
272). 42.短轴长为8,离心率为的周长为 20 .
3的椭圆两焦点分别为F1、F2,过点F1作直线l交椭圆于A、B两点,则ABF252. 椭圆中焦点三角形的性质及应用
定义:椭圆上任意一点与两焦点所构成的三角形称为焦点三角形。
x2y2性质一:已知椭圆方程为221(ab0),两焦点分别为F1,F2,设焦点三角形PF1F2中
abF1PF2,则SF1PF2b2tan(2c)2F1F2222。
22PF1PF22PF1PF2cos(PF1PF2)2PF1PF2(1cos)
PF1PF2(PF1PF2)24c22(1cos)4a24c22b2 2(1cos)1cosSF1PF21b2PF1PF2sinsinb2tan 21cos2x2y2性质二:已知椭圆方程为221(ab0),左右两焦点分别为F1,F2,设焦点三角形PF1F2,若
abF1PF2最大,则点P为椭圆短轴的端点。
证明:设P(xo,yo),由焦半径公式可知:PF1aexo,PF1aexo 在F1PF2中,cosPF1PF1F1F22PF1PF2222(PF1PF2)22PF1PF24c22PF1PF2
2b24a24c24b2 1 11=222PF1PF22(aexo)(aexo)ae2xo2ax0a xoa2
x2y2性质三:已知椭圆方程为221(ab0),两焦点分别为F1,F2,设焦点三角形PF1F2中
abF1PF2,则cos12e2.
证明:设PF1r1,PF2r2,则在F1PF2中,由余弦定理得:
r12r22F1F2(r1r2)22r1r24c22a22c2 cos1
2r1r22r1r22r1r22a22c22a22c221112e. 命题得证。 2r1r222a2()22x2y2性质四:已知椭圆方程为221(ab0),两焦点分别为F1,F2,设焦点三角形PF1F2,
abPF1F2,PF2F1,则椭圆的离心率esin()。
sinsinPF1F2,PF2F1,
由正弦定理得:
F1F2sin(180)oPF2sin
PF1sin
由等比定理得:
F1F2sin()PF1PF2sinsin而
F1F2sin()PF1PF2csin()2c2a, ∴e。 asinsinsin()sinsinsinsin已知椭圆的焦点是F1(-1,0)、F2(1,0),P为椭圆上一点,且|F1F2|是|PF1|和|PF2|的等差中项.
(1)求椭圆的方程;
(2)若点P在第三象限,且∠PF1F2=120°,求tanF1PF2. 解:(1)由题设2|F1F2|=|PF1|+|PF2|
x2y2∴2a=4,又2c=2,∴b=3 ∴椭圆的方程为=1. 43(2)设∠F1PF2=θ,则∠PF2F1=60°-θ
11sin(180o)椭圆的离心率e 则oo22sin120sin(60)sin3sin(60o)2,
整理得:5sinθ=3(1+cosθ)
33sin3553. ∴故tan,tanF1PF2=tanθ=
31cos511251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