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我国农产品质检体系检测能力的需求与建设

我国农产品质检体系检测能力的需求与建设

来源:九壹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06年第1期 Food and Nutrition in China No.1.2006 我国农产品质检体系检测能力的需求与建设 许学宏’,吴建坤 ,崔野韩 (’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南京21 0036; 农业部科技发展中心,北京 1 00026) 摘 要:本文通过对我国农产品质检体系工作的分析,从坚持科学、全面协调的发展观出发,分析了检 测机构能力需求的主要因素、体系发展动力与依据,提出了当前我国农产品质检体系建设必须满足五方面需 求,即农业标准化、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监管、进出口贸易、产品认证、农业环境与资源研究。建议尽快建立与 我国农业标准化发展、农产品市场监管、质量认证等相互协调的检测体系,在机构规模、人才素质、仪器装备、服 务质量、管理水平等方面持续提高检测综合能力。 关键词: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检测能力 我国农产品质检体系是为提高农产品(含初级加工 近年来我国为了保护广大消费者的利益和身体健 的食品)、农业投入品、农业资源和生态环境的质量安 康,从农产品市场准入、农业标准化建设以及生产全程 全,由各类具备农业专业技术和监测能力的检验、测试 质量控制等方面不断加强标准化建设,初步形成了农业 机构组成的检测网络。当前各级部门、科研机构、大 方面的国家、行业、地方 企业四级标准相配套的技术 专院校等都要求加强农产品质检机构检测能力的建设, 体系框架。农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范围从原有农作 科学分析我国农产品检测需求与发展,以利于合理规划、 物种子、种畜禽、农产品品质标准扩展到农产品质量安 统筹布局。从我国国情出发,现阶段农产品质量检验体 全、环境条件、生产技术、加工等全过程。这些标准主 系主要是依照国家法律法规、科研和部门工作需要而建 要包括安全卫生、营养成分、口感、形状、质量等级等 立,重点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实施监督与认证检验。但农 多种因素,还包括产品的加工、储藏、运输、包装等, 产品质量检测能力的需求往往受主观与客观两方面的影 但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安全卫生类检测项目还不多。 响,客观上与国家的经济实力及人民的生活水平相关, 同时标准普遍存在技术水平偏低的问题一是已有的技 主观上与人的重视程度及监管力度有关,检测能力的提 术标准内容落后,技术标准更新慢,先进技术缺少必要 高与需求紧密相联,是一个可持续的发展过程。 支撑。如农药残留超I临界萃取、溶剂萃取等一批检测的 1 检测能力必须满足农业标准化的需要 前处理技术、全自动定氮仪检测农产品中蛋白质及土 壤、肥料中全氮量等技术缺少操作标准;气相质谱、液 农业标准化是确保农产品安全生产的必由之路,是 相质谱等大型精密仪器的检测方法无国标、行标支撑, 规范市场流通、保护生产者和消费者合法权益的重要规 在农业领域广泛应用困难我国黄曲霉毒素检测标准仍 则,也是检测的重要依据n】。当前因农产品流通面的拓 采用国外早已淘汰的薄板层析法,导致检测数据低于国 宽,莫名致病因素不断增加,加之人们对食品品质要求 际先进方法等。二是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限量标准体系 也不断提高,相应的产品的标准需要不断修订与制定, 不健全,相关检测方法标准少。如我国已制定79种农药 农产品中需要监测的有害物质、营养成分在种类上不断 的197项残留限量标准,但只有33种农药有配套的检测 增多,已有标准中检测项目也因生产技术的进步而被取 方法标准。三是不能适应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控与认证的 消,因此,农产品检测能力的提高是一个持续发展的过 需要,部分农产品认证无标可依。这与我国质检机构自 程,并伴随着标准的制定、完善而不断进步。 身技术水平参差不齐、仪器设备落后无法满足需求有着 1.1 需要尽快建立与我国农业标准发展相互协调的检 密切关系。特别是检测速度、仪器规模与精度、人员素 测体系 质等还未能满足要求,不适应短时间:大规模批量监测。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许学宏等:我国农产品质检体系检测能力的需求与建设 13 因此,结合我国农业小户式生产经营模式,今后一 段时间还必须加快检测方法标准的研究,建立起一个农 产品标准研究与检测技术创新相结合的农产品质量检测 体系。同时各级质检机构要功能定位明确、优势互补。 第一层次,部级质检机构不仅要检测范围广,还要在深 度技术研究与评价上下功夫,加强某类产品监督普查与 有前途的是利用微型化的气谱、液谱、毛细管电泳以及 生物芯片技术、特种生物传感器、特种酶反应技术研发 药残快速检测仪【3】。 2检测能力必须满足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需要 强化安全监督,提高检验能力,是推动我国农产品 安全生产的根本。农产品检测能力在满足标准的要求 后,而发挥作用必须靠质量监管。 评价、新检测方法的研究,重点突出主要农产品药物残 留与转基因检测技术、农田环境污染监测与控制技术、 检测仪器设备的研制等,力争使我国农产品质量检测技 术和设备在短时间内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第二层次,省 级机构能按现有国标、行标、地标、企标实现全项检测, 加强特殊项目的检测方法推广应用。如部分企业特殊产 品无国标、行标时,必须能应用现有仪器对其实施较为 准确的检验,同时满足开展优质农产品的认定、地方产 品监督与仲裁检测,以及出口产品推荐性检测。第三层 次,市县级技术推广部门、生产基地、批发市场检测站 重点满足贴近生产的产地准出速测,以及部分投入品的 常规检测。 1.2需要有与农产品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相配套的 “速测”与“定量精测”手段 农业标准化贯穿农产品安全生产各个环节,为减少 投人、提高效率,当前应依据各环节的相应标准要求确 定监测重点,配置合理的检测手段。①产前环节。以农 业环境安全与资源应用为主,主要检测对象为产地环境 中的水、土、气,包括耕地、农用水受污染状况及资源 质量,畜禽、渔业养殖水及大气受污染状况,以及农用 的生活垃圾、畜禽粪便、工业固体废弃物、污泥的监控 等。这一环节重点可通过仪器精测为主,另外为促进配 方施肥、田头诊断等水平的提高,对土壤肥力、疫病等 指标可进行速测。②产中环节。以农业投入品质量安全 保证检测为主,主要检测对象为肥料、农(兽)药、各 种生长素或生长调节剂、农膜、农作物种子(种苗)、种 畜、种禽等,以各专业定点仪器精测为主。③产后环节。 以农产品市场准入及质量认证性检测为主,主要检测对 象为农产品及其初级制品(如粮、棉、油、蔬菜、水果、 茶叶、食用菌、棉花、肉、蛋、奶等)、转基因产品等。 这一环节必须采取实验室仪器精测与现场速测相配套的 检测手段。如质量安全速测方面,应根据市场大小、产 品数量及超标水平而定,研发便携式的农药、兽药及其 它有害物速测仪。鉴于药残及其它有害污染物种类多, 需要的检测限低,所以一般的酶反应显色卡、纸尾析等 灵敏度大多难以满足实际要求,根据国外发展趋势,最 2.1 市场监管力度是决定农业质检体系规模与能力的 根本 农产品质量监管是一项公益性、技术性强的工作。 一个强大的农产品监督体系包括部门、法律法规、 质检机构、以及媒体等。特别是当前媒体十分重视 食品安全问题,几乎每天都有相关内容的报道。媒体需 要定期从互联网或相关部门得到食品安全质量监测报 告,那些生产或出售不合格食品的公司或个人会被曝 光,从而也促进监督力度的加大,加强对农产品产 前、产中、产后,加工前、加工中、加工后的监督,最 终保证消费安全。 目前,我国主要由农业、质监、食药、卫生、工商 等部门依据有关标准或法律法规对农产品(食品)安全 进行监管,往往这方面监测任务与要求比较稳定,对检 测人员、检测场所、仪器设备、操作管理等各项措施也 很明确。如农业部门质检机构重点开展农产品的例行监 测、主要产品的质量普查、认证产品的定期监督抽检、 投入品整治以及对存在质量安全隐患产品督查等。近3 年开展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例行监测,主要以省辖市、 直辖市为基本抽样单元,每两月约抽200个农产品样本 (覆盖样品种类不足1%),检测项目主要是蔬菜农药残 留、生猪“瘦肉精”及磺胺类药残,虾类氯霉素。2004 年部例行监测样品数为蔬菜2万个、畜产品8000多个、 水产品对虾700个,共近3万个,约满足6个部级综合 性农产品质检中心的工作量。 从统计学角度出发,我国农产品种类丰富、生产量 大、生产农户多,检测样品的代表性远远不够,与国外 相比差距明显,如法国仅小麦的年定点、定时取样点数 达36500个,检测基本样品达1150多个。因此,样品的 代表性不够,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近年来我国例行监测结 果与实际大面积普查、地方监测 出口质量结果不一致 的问题,必须进一步加大抽检次数和样品数量。从有效 农产品质量监控出发,我国县级是最有代表性的农产品 生产单元,全国共有2140多个行政县(市、区),以此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14 中国食物与营养 推算,如果要全面抽查农产品质量,选择10%的县(相 当于当前抽查数的6倍多),每县每两月抽查近200个样 品,每年总样品数达到25。68万个。目前一般省(部)级 农产品质量综合中心的平均每年饱和检测能力在4300 多个,需6o个省(部)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而 我国目前农产品(食品)质量综合性中心仅30个左右, 如把目前全国农、畜、渔各分类专业检测中心全部列入, 可基本满足该项需求。实际上,加上其检测任务,目前 全国现有质检机构能力还不足,如每县都要抽查,抽查 样数要再扩大10倍,省级检测规模已远远不够,必须要 地市级质检机构补充。 2.2市场准入相关法规的完善是农业质检市场需求发 展的动力 为抓好市场准人,我国已初步把质检机构分为三个 类型,即自检、委托检验、监督检验,但相关法律法规 还未出台,我国自检体系还很不健全,自检机构建设还 不能成为强制行为。目前农产品企业、批发市场、基地 建立检测点的还不足30%,大部分经营者还没有能力建 设。同时对社会中介质检机构的管理法规还很不健全, 许多质检机构为获取利益往往是变成企业欺骗消费者的 工具。因此有步骤地推进企业、批发市场、科研服务性 机构自检体系建设,加快建立保障农产品安全的行业自 律机制,在生产经营重要环节设立食用农产品安全卫生 质量检测点,强化监督检测,完善委托检验体系是当前 工作的重点。对企业、批发市场内部检测质检机构的规 模、能力、设备、人员配置要加强指导和扶持,根据其 经营产品类型及经济实力而逐步发展。一般农产品类首 先上农药残留速测及微生物检测的常规项目(如细菌总 数、大肠菌群等);继而是常规质量理化项目(如水分、 酸碱度等);然后上农药、兽药残留,重金属或者生物 毒素,品质检测项目。农药速测、微生物、常规理化项 目一般要投资十几万元,而农药、兽药残留,重金属或 生物毒素检测项目需几十万至几百万元不等。 发达国家非常重视本国农产品的市场准入监控,特 别是要求农产品生产企业进行HACCP等相关体系认证, 通过检验检测体系对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实施监督管理。 美国的检验检测体系还负责对认证食品的风险评估、风 险管理和风险通报,而我国质检机构仅停留在提供有限 检测数据信息,体系建设体现在硬件基础投资兴建、扩 大规模上,对质检机构的评估、研发等综合能力建设要 求力度不够『2】。我国必须加快建立和实施国家农产品质 量例行监测制度,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工作纳入法制 化管理轨道,将农产品市场准人性检验,从生产或经营 者委托检验形式变成为由出资的例行检查方式,在 此基础上,建立产地农产品质量信誉等级档案,健全惩 戒机制等配套法规,通过质检体系建设食品安全评价体 系,从而有效地实施监督管理。 3检测能力必须满足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的需要 农产品进出口贸易中往往对质检机构的要求较高, 它不仅要求能检测国内产品还能检测国外产品,并能参 考有关国际检测方法开展能力双边互认比对,同时不仅 能检测,还要对结果作出仲裁性评价,因此,进出口贸 易检测往往代表一个国家的检测最高水平。为了保护本 国的利益,检测手段会被作为一种技术壁垒,在检测范 围和难度上加大,如水产品中氯霉素残留检测方法的检 出限已在国际贸易合作中成为新的技术性壁垒,美国 FDA规定的检出限由原来的5 tag/kg改为1 vg/kg,即将 降为0.3 jag/kg,而目前我国检出限的水平在1 ̄g/kgf制。 同时检测项目包括有害物质残留、各类添加剂、疫病 (含害虫、细菌、病毒等)、转基因成分、质量等级等多 个方面,对人员素质、评价方法也愈加严格。目前我国 主要由出入境检疫局中的质检机构承担进出口检验, 添置了大量先进的仪器设备,而实际工作中因缺乏相 应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加之食品分段管理,不 能对农产品质量全程监控,往往被国外的质检机构或 监督部门所牵制,在检测结果国际互认方面举步 艰难,遇到国外突发性壁垒而束手无策,一定程度上 导致农产品出口受损。 因此,为促进农产品的国际贸易,我国需要部(省) 级专业质检机构加强农产品的产前、产中、产后环节的 检测技术研究与评估,特别是提高国际标准的采标率, 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预测预警机制,消除贸易技术壁 垒,同时加强对出口农产品生产监控,根据国外有关的 检测标准要求、法规进行适时预警。 4检测能力必须满足不断增长的农产品认证的需要 农产品质量认证是一项新兴的具有开创性的事业, 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农产品质 量认证,相对工业产品而言,起步较晚。近年来,通过 各级部门的共同努力,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工作从无到 有,逐步规范,不断发展,基本形成了以产品认证为重 点、体系认证为补充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体系。因此, 认证工作的发展也带动了检测体系的发展。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许学宏等:我国农产品质检体系检测能力的需求与建设 15 4.1 要不断满足农产品认证检测的直接需求 目前农产品认证主要有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无公 害食品和转基因产品标识管理。在体系认证方面,开展 了水产品企业HACCP认证、兽药企业GMP认证l在投 人品认证方面,开展了农机产品质量认证及种子认证试 产企业中推行HACCP、GAP体系认证,就是为生产安 全可靠的食品而采取的一种先进的预防性措施,是基 于食品安全中预防和记录而建立的管理制度。该制度 被世界各国普遍认定是目前最佳的食品安全控制方法。 点工作,以及肥料、农药、饲料等产品的市场准人性登 记管理。 5检测能力必须满足农业环境资源研究的需要 人类与自然的斗争起源于对食物的需求,随着人类 几万年的进化,这一主题并未改变,而方式发生了很大 农产品认证规模的不断扩大,对质检机构综合能力 的需求也不断提高。从2001年以来我国无公害农产品 认证每年约以3500个数量递增,绿色食品年约认证1700 多个,即每年仅农业部此两项认证要检测5200多个产 品和对应的产地,检测样品数约在3万多份【认证一个 产品至少检测1~2个产品样、3个土壤样(或底泥、饲 料)、l~3个水样、1个大气样】,检测标准按农业部无 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要求进行,检测项目主要包括卫 生安全和品质指标,检测要求比较高,以此推算,每年 至少要投入8~10个省级以上农产品或环境质检机构的 满负荷工作。如再把目前每年农业部约2万多批次的投 入品、l万多批次的农产品普查检测工作量计入,还不 能有效满足我国部级质检机构能力需求,因此,必须进 一步加大各级认证检测需求建设,确保我国农产品从产 地到市场的质量安全全程控制。 4.2要不断满足农产品认证评价与质量控制需求 农产品认证联结起质量检测、过程控制、风险评估 等多个过程,通过对产品的检测结果开展化学类、物 理类、微生物类危害评估已是产品认证的主要方法。特 别是我国以农户为主的小规模经营方式,生产档案不 全,因此当前或更长一段时间,我国农产品质量认证 重点以检测为主要关口,而国际上农产品认证由最终 产品的认证转向生产过程、农业生产投入品的认证。特 别是对通过认证后的产品如何实施减少检测频率而不 影响质量控制,它要求质检机构能高效率地把握质量 监控的关键点。开展农产品质量认证的机构必须掌握 农业生产的专业知识、熟悉农业生产过程和特点,对 检测部门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在发达国家生 的变化,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很大程度上已由被动转为主 动。在食物的需求上人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直接表现 对农产品产量与质量需求上,而农产品生产的资源与环 境已是人类研究与改良农产品质量、提高产量的重要内 容,如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研究、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作 物病虫防治等,以及国际上普遍关注的一些持久性有机 污染物(滴滴涕、多氯联苯等)及不断恶化的自然环境 产生的有毒未知物的研究,建立符合各国国情的生态效 应判别指标以及资源合理配置机制等,而这些研究始终 离不开先进的检测手段。我国部分科研机构、推广部门 已开展这方面的工作,要系统认识我们生存的自然环 境,必须加强多机构的合作,提高质检机构水平是很重 要的内容。 总之,研究农产品质检体系建设,必须结合国情, 坚持科学、全面协调的发展观,根据实际与发展需求, 从机构规模、人员素质、仪器装备,服务质量、管理水 平等方面持续提高检测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l1张洪程,高辉,严宏生,等.农业标准化原理与方法.北 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2】中国一欧盟农业技术中心.国外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 系.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3】国家质量技术监督检总局.农业标准化.北京:中国标 准化出版社,2001. 【4】陈锡文,邓楠.中国食品安全战略研究.北京:化学工 业出版社,200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