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以下是从《史记〃苏秦列传》中依次摘出的句子。请指出活用为动词的名词,说明活用的条件,并将全句译成现代汉语:
1、周人之俗,治产业,力工商,逐什二以为务。
力?活用为动词,意思是?致力?,与?工商?构成动宾关系。译文:按照周国人的风俗,大家都经营产业,致力工商,把谋取十分之一二利润作为谋生的手段。
2、禹无百人之聚,而王诸侯。
王?活用为动词,意思是?称王?,与?诸侯?构成动宾关系。译文:夏禹聚集的人数没有一百人,却统率了天下诸侯。
3、夫破人之与破于人也,臣人之与臣于人也,岂可同日而论哉! 臣?活用为动词,?臣人?意思是?使别人称臣?,?臣?为使动用法;?臣于人?意思是?对别人称臣?,?臣?用如一般动词。
4、令天下之将相会于洹水之上,通质,刳白马而盟。
洹水:水名,在今河南省北境。通质:交换人质。刳:剖开并挖空,此泛指宰杀。名词用?而?连结时,一般活用为动词。?盟?活用为动词,意思是?结盟?、?订立盟约?。译文:让天下的将领和卿相在洹水边上会盟,互相交换人质,宰杀白马来订立盟约。
5、六国从亲以宾秦,则秦甲必不敢出于函谷以害山东矣。 宾:通摈,排斥,弃绝。从:同?纵?,南北为纵,活用为动词,意思是?合纵?。译文:六国合纵相亲,共同对抗秦国,那么秦国的一定不敢走出函谷关来危害山东各国了。
6、惠王使犀首攻魏,禽将龙贾,取魏之雕阴,且欲东兵。 犀首:本魏国武官名,此指魏人公孙衍,当时在秦作官。龙贾:魏将。雕阴:地名,在今陕西甘南县南。?兵?活用为动词,意思是?用兵?(方位名词?东?作状语)。名词放到副词后面活用为动词.译文:秦惠王派犀首攻打魏国,活捉魏国将领龙贾,攻取魏国的雕阴,并且打算向东方用兵。
7、以有尽之地而逆无已之求,此所谓市怨结祸者也。
逆:接受。?市?活用为动词,购买。译文:拿有限的土地去迎合无止境的贪求,这正为通常所说的买下怨恨结下祸根的意思。
8、故为大王计,莫如从亲而孤秦。
从?同?纵?,南北为纵,活用为动词,合纵。?孤?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意思是?孤立?。译文:所以替大王您考虑,没有哪个赶的上六国合纵相亲以孤立秦国更好。
9、从合则楚王,衡成则秦帝。
王?活用为动词,意思是?称王?;?帝?活用为动词,意思是?称帝?。译文:合纵成功就能让楚国称王,连横成功就会使秦国称帝。
10、苏秦为从约长,并相六国。
相?活用为动词,意思是?任相国?。译文:苏秦做了合纵联盟的盟长,同时担任了六国的相国。
11、其从者有一人独未得报,乃前自言。苏秦曰:?我非忘子。子之与我至燕,再三欲去我易水之上,方是时,我困,故望子深,是以后子。子今亦得矣。?
前?方位名词活用为动词,意思是?走上前?。?后?方位名词活用为动词,意思是?放在后面?。译文:他的随从人员中唯独有一人没有得到赏赐,便走上前去主动申说。苏秦说,我并不是忘了你。你当初跟随我到燕国,在易水之上,你再三要离开我,当时,我处境困难,因此我深深地埋怨你,所以我把你放在最后。你现在也可以得到赏赐了。
12、今来而王不官臣者,人必有以不信伤臣于王者。
官?活用为动词,意思是?任用为官?,使动用法。名词放到副词后面活用为动词.译文:现在我回到燕国,而大王不任我官职的原因,一定是有人用不诚实的罪名,在您面前中伤我.
13、且异日济西不师,所以备赵也。
济西:指济水南段上游地区,大致在今山东省西端。?师?活用为动词,意思是?征兵?。名词放到副词后面活用为动词.译文:况且,从前济西地区不征发兵役,是为了防备赵国。
14、燕乃使一子质于齐。
质?活用为动词,意思是?做人质?。介词结构前面的名词活用为动
词。译文:燕国就派一个公子到齐国做人质。
二、指出下列句中活用为动词的形容词,说明其活用后的意义特点,并将全句译成现代汉语。
1、人不难以死免其君,我戮之不祥,赦之,以劝事君者。(左〃成二年)
难?活用为意动用法,意思是?感到困难?。译文:一个人不怕用死来使他的国君免于祸患,我杀了他不吉利,赦免了他,用来勉励事奉君主的人。
2、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论语〃子路)
富之?意思是?使之富?,形容词?富?字活用为使动用法;?既富矣?即?既富之矣?,意思是?已经使他们富贵了?,?富?也活用为使动用法。译文:冉有说:?人口已经众多了,又该怎么办呢??孔子说:?使他们富足起来。?冉有说:?已经富足了,又该怎么办呢??孔子说:?教育他们。?
3、不若私许复曹、卫以携之,执宛春以怒楚,既战而后图之,(国语〃晋语四)
宛春:楚国大夫。携:通?愶?。离间,有二心。《玉篇》:?愶,贰也。??怒?活用为使动用法,?怒楚?意思是?使国人发怒?。译文:?不如私下里允许恢复曹、卫二国以离间他们,然后逮捕宛春来激怒楚国,等战争打起来以后再作打算。?
4、文公问于胥臣曰:?吾欲使阳处父傅讙也而教诲之,其能善之乎??对曰:?是在讙也。?(国语〃晋语四)
讙同?欢(欢)?:晋文公的儿子,即后来的晋襄公。?善?活用为使动用法,?善之?意思是?使之善?,即?教好他?。译文:晋文公问胥臣说:?我想让阳处父做讙的老师来教育他,阳处父能使他学好吗??胥臣回答说:?这主要取决于讙。?
5、世之灾,妒贤能。飞廉知政任恶来,卑其志意,大其园囿高其台。(荀子〃成相)
飞廉:殷纣之谀臣。恶来:飞廉之子。?卑?、?大?、?高?分别活
用为使动用法,意思分别是?使……其卑?、?使……大?、?使……高?。译文:世上的灾难,是嫉贤妒能,飞廉当政,任用恶来,使自己的志向卑下,使园囿更大,使台榭更高。
6、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韩非子〃说难)
智?活用为意动用法。意思是?认为……聪明?。译文:他家里人认为自己的儿子非常聪明,却怀疑邻居家的老人。
7、今法律贱商人,而商人已富贵矣;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晁错《论贵粟疏》)?贱?、?尊?分别活用为使动用法,意思分别是?使……卑贱?、?使……尊贵?。译文:现在法律使商人贫贱,但商人已经富贵了;使农夫尊贵,农夫已经贫贱了。
8、夫珠玉金银,饥不可食,寒不可衣,然而众贵之者,以上用之故也。(晁错(论贵粟疏))
贵?活用为意动用法,意思是?认为……宝贵?。译文:珠玉金银,饿了不能吃,冷了不能穿,然而众人认为它们宝贵,是由于皇上使用它们的缘故。
9、担束薪,行且诵书。其妻亦负载相随,数止买臣毋歌讴道中,买臣愈益疾歌。妻羞之,求去。(汉书〃朱买臣传)
羞?活用为意动用法,意思是?感到羞愧?。译文:挑着捆成捆的柴火,一边走一边大声读书。他的妻子也背着柴火跟随在后面,屡次阻止他不要在路上歌唱,朱买臣就越发大声地歌唱。他妻子感到很羞愧,请求离开他。
10、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之所以兴隆也。(诸葛亮《出师表》) 远?活用为动词,意思是?远离?。译文:亲近贤臣远离小人,这是前汉兴旺发达的原因。
11、度不中而轻发,徒糜弹药,无益吾事,慎之!(徐珂《精稗类钞〃冯婉贞》)?糜?本义是?粥?。活用为动词,意思是?浪费?。?慎?活用为一般动词,意思是?谨慎对待?。译文:瞄不准却轻易发射,白白地浪费弹药,无益于我们的事情,所以一定要慎重对待这件事。
12、西人长火器而短技击。火器利袭远,技击利巷战。(徐珂《精稗类钞〃冯婉贞》)
长?、?短?分别活用为动词,意思分别是?擅长?、?缺乏?;?利?活用为一般动词,意思是?有利?。译文:西方人擅长用火器而不擅长武术格斗。火器有利于袭击去留距离目标,武术格斗有利于在巷道中作战。
三、指出下列句中名词充当的状语,分析其所属的类型,并翻译全句:
1、孝景时,(郅)都为中郎将,敢直谏,面折大臣于朝。(史记〃酷吏列传)
面折?谓?当面折辱?。?面?作?折?的状语,表方式。译文:孝景帝时,郅都任中郎将,敢于直言进谏,在朝廷上当面折辱大臣。
2、(苏秦)将说楚王,路过洛阳。父母闻之,清宫除道,张乐设宴,郊迎三十里。妻侧目以视,倾耳以听。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谢。(战国策〃秦策一)
郊迎?的?郊?作?迎?的状语,表处所;?蛇行?的?蛇?作?行?的状语,表比拟。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特征。译文:苏秦将要到楚国去游说楚王,路过洛阳,父母听说后,清理屋舍扫除道路,陈列音乐摆设宴席,到郊外三十里的
地方迎接。妻子见了苏秦,低着头不敢正视,侧着耳朵静听。嫂子象蛇一样匍伏着爬行到面前,主动跪地拜了四拜然后向他请罪。
3、(重耳)好善不厌,父事狐偃,师事赵衰,而长事贾佗。(国语〃晋语四)
父事?的?父?、?师事?的?师?、?长事?的?长?分别作?事?的状语,表态度。译文:重耳好善不满足,像对待父亲那样对待狐偃,像对待老师那样对待赵衰,像对待兄长那样对待贾佗。
4、知伯军救水而乱,韩、魏翼而击之,襄子将卒犯其前。(韩非子〃十过)
名词?翼?作?击之?的状语,表处所。译文:知伯的因救水而发生混乱,韩、魏两家从侧翼进攻,赵襄子正率领他的士兵从正面进攻。
5、日吾固告君曰得众。众不利,焉能胜狄?(国语〃晋语二)
时间名词?日?用于句首作状语,表示?往日??从前?的意思。译文:从前,我就曾经告诫过你说申生颇得人心。如果他不给民众好处,怎么能打败狄人?(此为骊姬对晋献公所说的话)
6、使我甲兵顿獘,民人离落,而日以憔悴,然后安受吾烬。(国语〃吴语)
时间名词?日?用于变化意义突出的形容词谓语前作状语时,表示情态的逐步发展变化,含有?逐渐地?、?一天天地?意思。译文:使我们的疲惫,兵器耗损,民众背离逃亡,国力一天天地衰竭,然后安安稳稳地收拾我们的残局。
7、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孟子〃滕文公下)
赵岐注:?咻,讙也。?焦循《正义》:?讙即今日喧哗字也。?)时间名词?日?用在动作性动词前面作状语时,表示动作行为的经常性,含有?每日(日日)?、?每月(月月)?、?每岁(岁岁)?的意思。译文:一个齐国人教他,许多楚国人打扰他,即使每天鞭打他逼他说齐国话,也是做不到的。
8、舜勤于民事而野死。(国语〃鲁语上)
普通名词?野?作?死?的状语,表处所。译文:舜为了百姓的事情而劳苦,却死在野外。
9、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史记〃商君列传)
普通名词?车?作?裂?的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工具或凭依。译文:秦惠王用车子拖裂商鞅并将尸体巡行示众。
10、今而后知君之犬马畜伋。(孟子〃万章下)
(伋:孔伋,即子思)普通名词?犬马?作动词?畜?的状语,表态度。译文:从今以后知道您像对待犬马一样对待我。
11、其后秦稍蚕食魏。(史记〃魏公子列传)
普通名词?蚕?作动词?食?的状语,表比拟。译文:这以后,秦国就逐渐地像蚕吃食似的侵蚀魏国。
12、天下云集而响应,赢粮而景从。(贾谊《过秦论》) 普通名词?云??响??景?分别作?集??应??从?的状语。表比拟。译
文:天下的人像云一样聚集、像回声一样应和、像影子随形一样背着粮食跟随他。
13、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史记〃陈涉世家) 普通名词?狐?作动词?鸣?的状语,表比拟。译文:?像狐狸鸣叫一样呼
喊道:‘大楚要兴旺,陈胜作大王。’? 14、长驱到齐,晨而求见。(战国策〃齐策四)
时间名词?晨?作动词?求?的状语。译文:直接驱车到齐国,一大早来求见孟尝君。
15、射之,豕人立而啼。(左传〃庄公八年)
普通名词?人?作动词?立?的状语。表比拟。译文:用箭射那个野猪,那个野猪就像人一样站立着嘶叫。
四、结合上下文,分析下列各句中词类活用的各种情况和活用的语法条件:(1)公入室,请与之分国,崔子不许;公请自刃于庙,崔子又不听;公乃走,踰于北墙。(《韩非子〃奸劫弑臣》)
公:齐庄公。名词?刃?带补语,与?于庙?构成动补关系,故活用为动词,意思是?用刀杀?,?自刃?即?自裁?、?自杀?。
(2)其学者,则称先王之道以籍仁义,盛容服而饰辩说,以疑当世之法,而贰人主之心。(《韩非子〃五蠹》)
(籍通?藉?,凭借、依靠。容:仪容。)形容词?盛?与名词?容服?构成动宾关系,故活用为动词意思是?使端正?。疑:通?拟?,。数词?贰?与名词性词组?人主之心?构成动宾关系,故活用为动词,意思是?背叛?、?背离?。
(3)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恶者自恶,吾不知其恶也。(《韩非子〃说林上》)?美者自美?是叙述句,?自美?的?美?作叙述句的谓语,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的意思用法,意思是?认为美?。?自恶?的?恶?用法与之同。
(4)以管仲之圣而(隰x)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师于老马与蚁,今人不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韩非子〃说林上》)
形容词?难?与?师于老马与蚁?构成动宾关系,故活用为意动用法,意思是?认为困难?。名词?师?与?于老马与蚁?构成动补关系,故活用为动词,意思是?师法?。?师圣人之智?的?师?用法与之同。
凭管仲的智慧和隰朋的聪明,碰到他们不知道的,不惜向老马和蚂蚁学习;现在的人不知道用他们的愚蠢之心去向圣人的智慧学习,不是错了吗?
(5)晋侯使医衍鸩卫侯。宁俞货医,使薄其鸩,不死。(《左传〃僖公三十年》)鸩:毒鸟,《说文》:?鸩,毒鸟也。?。此指以鸩羽浸过的毒酒。名词?鸩?与?卫侯?构成动宾关系,故活用为动词,意思是?用鸠毒害?;名词?货?与?医?构成动宾关系,故活用为动词,意思是?用财物买通?;形容词?薄?与名词性词组?其鸠?构成动宾关系,故活用为动词,意思是?使鸠酒稀释?。(6)今臣为王却齐之兵而得十城,宜以益亲。今来而王不官臣者,人必有以不信伤臣于王者。(《史记〃苏秦列传》)
名词?官?前受否定副词?不?修饰,后与名词?臣?构成动宾关系,故活用为动词,意思是?封官?。
(7)九月,诸吕吕产等欲为乱以危刘氏,大臣共诛之。(《史记〃孝文本纪》)形容词?危?与名词?刘氏?构成动宾关系,故活用为使动用法,意思是
使危险?,即?危害?。
(8)先列中国名山大川,通谷禽兽,水土所殖,物类所珍,因而推之,及海外人之所不能睹。(《史记〃孟子荀卿列传》)
通谷:深谷。殖:生殖繁衍。形容词?珍?与?所?构成?所?字结构,故活用为动词,意思是?认为珍贵?。
以前孔子曾参加蜡祭陪祭者的行列,仪式结束后,出游到阙上,长叹的样子。孔子之弹,大概是叹鲁国吧!子游在旁边问:“您为何感叹呢?”孔子说:“(说到)原始社会至善至美的那些准则的实行,跟夏商周三代杰出人物(禹汤文武相比),我赶不上他们,却也有志于此啊!”
“大道实行的时代,天下是属于公众的。选拔道德高尚的人,推
举有才能的人。讲求信用,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使它达到和睦。因此人们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子女。使老年人得到善终,青壮年人充分施展其才能,少年儿童有使他们成长的条件和措施。老而无妻者、老而无夫者、少而无父者、老而无子者,都有供养他们的措施。男人有职份,女人有夫家。财物,人们厌恶它被扔在地上(即厌恶随便抛弃财物),但不一定都藏在自己家里。力气,人们恨它不从自己身上使出来(即都想出力气),但不一定是为了自己。因此奸诈之心都闭塞而不产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会出现,因此不必从外面把门关上。是高度太平、团结的局面。”
“如今大道已经消失不见,天下成为私家的。人们只敬爱自己的父母,只疼爱自己的子女,对待财务和出力都是为了自己:天子诸侯把父子相传、兄弟相传作为礼制。城外护城河作为防守设施。礼义作为准则:用礼义摆正君臣的关系,使父子关系纯厚,使兄弟关系和睦,使夫妻关系和谐,用礼义来建立制度,来建立户籍,按照礼义把有勇有谋的人当作贤者(因为当时盗贼并起),按照礼义把自己看作有功。因此奸诈之心由此产生,战乱也由此兴起。夏禹、商汤、周文王、周武王、周成王、周公因此成为三代诸王中的杰出任务,(是按照礼义)从中选拔出来的。这六位杰出人物,在礼义上没有不认真对待的。以礼义表彰他们(民众)做对了事,以礼义成全他们讲信用的事,揭露他们有过错的事,把仁爱定为法式,提倡礼让。以礼义指示人们要遵循固定的规范。如果有不遵循礼义的人,在位的就会被罢免,老百姓把这(不按“礼”行事)当作祸害。这可以称为小小的安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