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家园共育,合作共赢——基于陈鹤琴家庭教育思想浅谈如何指导小班家长培养幼儿良好习惯

家园共育,合作共赢——基于陈鹤琴家庭教育思想浅谈如何指导小班家长培养幼儿良好习惯

来源:九壹网
家园共育,合作共赢——基于陈鹤琴家庭教育思想浅谈如何指导小班家长培养

幼儿良好习惯

【摘要】当今社会,父母们的文化素养越来越高,对孩子们的教育也是非常之重视,但是对于幼儿阶段孩子的指导和教养常常会走向一个弊端,重视学识性知识的传授,忽视生活性技能的培养。在幼儿时期就过早的教授学科类知识,但是生活方面包办代替的太多。如何指导家长从生活细节中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也是教师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家园共育”是幼儿教师永恒追求的一门艺术。

【关键词】家园共育、小班、习惯培养

幼儿阶段是人生的奠基阶段,而父母是最初的启蒙教师,在幼儿成长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现在的社会竞争日益加剧,如何使幼儿们不输在起跑线上,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以取得成功,这是对现在的父母和幼儿教师在幼儿教育的问题上提出的一个更新层次的要求。因此,只有家庭和幼儿园二者相互协调、紧密配合,保持基本一致的教育目标和要求,才能为孩子的未来搭建一座彩虹之桥。

家园共育,就是在幼儿园和家庭之间,教师和家长之间形成合力。合力,是教师的希望也是幼儿园的目的之一。教育合力诸因素中,家庭、学校是最主要的。要完成对幼儿人格、知识的教育,教师必须取得家长的配合,与家庭形成合力,努力完成教育幼儿的目标。我们作为家长老师需要做的是放眼孩子的未来,因此在看到进步的同时,有一些要努力的地方更加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只有这样才能为孩子今后的学习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明确幼儿园阶段的发展目标

作为老师和家长,教是为了不教。我们教孩子学习怎么穿鞋子,而不是帮孩子穿鞋子。我们教孩子自己吃饭,而不是喂孩子吃饭。我们教孩子面对困难如何想办法解决问题,而不是直接帮他解决困难。

幼儿园的学习生活是一个养成系教育,养成良好的习惯,包括生活习惯、行为习惯以及学习习惯。小班的重点生活习惯:盥洗、进餐、午睡、点心、整理材料、保管自己的物品、

适应力等。中班的重点行为习惯:社交行为、合作意识、处理简单的问题等。大班重点学习习惯:学习品质、自学能力、团队合作等。如果幼儿园这三年这些好的习惯孩子都养成了,那等到今后上小学乃至步入社会,孩子都能够有一个强大的内心和能力来面对各种挑战。

到了孩子学龄阶段要读书了,会发现很多孩子是为了父母读书、为了父母找工作,因为没有自身的内部动机,觉得任何事情都是为了父母,因为从小任何事情都是大人包办的,吃饭上厕所这些事情都是大人帮他做的,所以读书找工作也不是我的事情,是爸爸妈妈的事情,不要认为孩子长大了就会懂了,知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丰富,而习惯只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巩固,而且当今社会的诱惑力越来越大,真的能够抗拒吗?因此从小要让他知道什么是自己的事情,自己的事情就该自己做,为什么你要去做这件事情,最终目的是为了什么,这样才能激发孩子的内部动机,让他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二、从一日生活细则出发,培养幼儿良好习惯

下面我就从孩子在幼儿园一日生活各方面的细节说起,说一说如何培养小班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简单一句话,幼儿的做法: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长的做法:鼓励为主、批评到位,软硬兼施、恩威并重。

1.自理能力方面

幼儿在来上幼儿园之前都是家里的心肝宝贝,家里老人平时带的多的更加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很多运动因为担心幼儿磕磕碰碰都不舍得让其参加。因此很多幼儿的自我服务意识很弱,大动作发展有些滞后,协调性也比较差。有些幼儿甚至长期抱着出行,走路走楼梯都不太稳当。再加上来到幼儿园后和家里大不相同,存在的心理落差也特别大。所以也遇到了很多自理能力方面的问题,比如:不会按自己的需求如厕、没有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简单的衣裤鞋子不会穿、手眼协调性差等。

由于小班幼儿的年龄小,又是一个新的环境,本来就有分离焦虑,很多幼儿会不愿来幼儿园,可能就是因为不会自己穿鞋子,不会穿衣服等小事打击了他们因此在家里让孩子试试看,哪些着装鞋子是能够自己完成穿脱的,来幼儿园就让孩子穿这些衣服裤子鞋子,一开始还可以做一些标记帮助幼儿分清衣裤鞋子的正反左右,这样更利于良好习惯的培养,让他体验到自己做事的成功感,提高幼儿的自信心。同时在家里可以增加一些攀爬、平衡、跳跃等体育活动,引导走路慢慢走,一步步踩稳,脚跟着地,用正确的坐姿看书、画画、写字、搭积木等,帮助幼儿发展好自身的大动作。

2.良好品质方面

良好的品质能够让幼儿受益一生,家长首先要明确的是放任≠自由,任性≠个性。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要引导幼儿知道可为和不可为的区分,同时家长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幼儿由于年龄小、依赖性强、注意力持续时间短,常以自我为中心,用哭来表达诉求。如果家长不引导幼儿用正确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诉求,长此以往会造成不讲道理、不懂得换位思考、环境转换适应能力弱等问题,影响日常学习和生活。

因此家长需要引导幼儿正确的情绪表达的方式,提醒幼儿不用哭闹来表达自己的困难,大胆说出自己的困难,敢于表达。引导幼儿学会换位思考,逐步去自我中心化。于此同时还要培养幼儿的性,家长不包办代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我管理物品。在家为幼儿提供自己去做安全的事的机会,不依赖老师家长,自己想办法动脑筋用实际行动解决。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的理解能力,家长可在平时与幼儿对话时多说一些指令式的要求,比如:“帮妈妈去拿一下桌子上的书好吗?”这样的练习有益于幼儿听清听懂指令,跟着老师做操,做游戏,认真倾听他人讲话。

在培养语言表达能力中,很重要也很容易被忽略的一点就是电子设备的使用程度。很多家长认为看电视玩电子设备也能让幼儿学会很多内容,但是这只是短期的效果,长期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反而会阻碍幼儿语言的发展。因此在家药控制好电子设备的使用时间,每周末使用个15分钟左右。因为看电视是无意注意,需要培养孩子的有意注意,如在家里规定一个幼儿活动区,多看书、画画、玩玩具、搭积木、玩橡皮泥等,同时不能频繁更换玩具图书,以此提高幼儿的注意力。同时幼儿在玩的时候不去打断他,家里的硬环境要是整洁、干净的,软环境即家人相处需要和睦,心平气和的交流,这样有助于让孩子的心静下来,不浮躁。尽量让小班幼儿有意注意力持续时间保持15分钟。

9.正确看待和使用表扬与批评

家长对幼儿的表扬和批评一定要让孩子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经的住多大的诋毁才能受得起多大的赞美,这两者是辩证关系。光表扬孩子容易过于膨胀,自我评价过高。光批评孩子容易自卑,自我评价过低。表扬和批评应该结合在一起用,只有经受过批评才知道表扬的力量。让幼儿知道犯错误没关系,要知道自己错在哪里,改正,这样才是最棒的!当孩子犯错时候可以先提醒3次,如果超过3次还是犯错,则需要和孩子进行谈话,或者进行一定的惩罚,比如周末不能看电视了,不能去游乐场玩了之类的。这样孩子就知道做事情要有分寸,同时也要为自己所做的事情负责。当孩子改正错误,或者有一点点进步的时候,一定要大大的表扬,鼓励,强化他的好行为好习惯。

三、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最后我想说的是,父母就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以身作则、积极向上、坚韧不拔、阳光开朗,那你的孩子就会成为一个自信、、内心强大的人。我们不主张给孩子贴标签,没有一个完美的人,更没有一个完美的孩子,但是一定要相信孩子,鼓励孩子,很多时候不是孩子做不到,而是家长没有给他机会展现自己,要知道孩子的潜能是无限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