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地铁行车组织中的调整方式

地铁行车组织中的调整方式

来源:九壹网


地铁行车组织中的调整方式

摘要:在运行指挥中心地铁组织调节对于地铁的安全运营存在着十分重要作用。文章通过描述调度调整的基本原则,探讨分析地铁调度调整的方案,并给出对应的方案和意见,为地铁调度调整,保障地铁安全运营提供参照根据,从而增强地铁服务能力。

关键词:地铁行车指挥、调度调整、行车安全

一、前言

地铁运营是一个繁琐的过程,当中受许多的因素影响,从而导致运营过程发生的各种状况都具备随机性、复杂性。例如地铁的晚点、乘客数量变化、行车次序的混乱、突发事件及地铁故障等的情况发生,都要求行车组织人员在运营组织安排中依据状况的产生,适时有效地进行行车调整方案,使地铁尽量依照地铁运行图安全、准时运行。在现实工作中很多情况下实施行车调整时,采用的调整方案不是唯一的,而是依据现实情况多个方案同时实施,此时将增加行车调度者注意事项和工作量,存在更多不稳定因素。 所以在实施行车调整时一方面最大程度地发挥地铁各类资源的潜能,保持降级运营服务,同时将行车调度员的注意事项以及工作量保持一稳定的水平,做到安全与效率共同掌握。

二、调度调整在地铁行车组织中的作用

针对地铁实施调配调节中地铁行车组织为一动态的过程。在地铁运营的当中,乘客人数的改变、地铁的运营时刻变化、运行秩序发生混乱,以及突发事件和地铁故障等状况的产生都存在不确定性、复杂性。所以,为了保障地铁依照运行图进行运作,运营单位在工作的当中,依据行车调配的实际改变状况,策划合理、有效、科学而的调节方案。一般情况下,行车调度指挥工作就是在整个范畴内,经过开发地铁装置,以及有关设备的潜力,对运营实施安全、有效、灵活的调整,在某一的程度范畴内,控制突发事件的影响范畴,保障地铁安全运行,从而使地铁仍然保持的运输能力。

三、调度调整的原则

在地铁行车组织中,安全、快速、全面、服务是进行地铁调度调整的基本原则,在遵照以上原则的基础上,保证地铁运营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1、安全:在地铁运营企业中,安全是其求生存、谋发展的基础,更是该企

业实施持续经营的重中之重。在地铁运营调节的操作中,在保证地铁安全行车的基础上,实施对地铁调配调节工作。在调配调节的工作中,将安全工作排在第一位,保障乘客的生命财产安全,以及保障地铁和相关配置的安全。

2、快速:在地铁调配调节操作中,精确掌握突发事件出现的关键时间,为了控制影响的大小,需做到“三快”,即反应快、回馈快和处理快。

3、全面:在调节地铁运营时,为了保障行车安全,要从整体的角度对地铁进行调配预防对突发事件或装置故障提供较多的注意力,从而忽视别的因素引起的影响。

4、服务:地铁运营的基础就是不停地增强服务质量,去除因服务不周引起的影响,服务质量对乘客产生的影响,在地铁运营调节过程中是一定需关注的因素。

四、调度调整方式

行车调节地铁运营组织中,引导行车、调节地铁间隔必须严格遵照地铁运行图实施,不停增强服务的质量。主要的调配调节方案有如下几种:

1、地铁在车站扣车或者多停晚发。当前方地铁或者车站设备发生故障时,车站要对前后地铁进行扣车处理,或者多停晚发。所谓的扣车就是在后方车站扣停地铁,对于扣停地铁,车站遵守的原则是“谁扣谁放”,扣车可通过设备扣车或者口头扣车。其中设备扣车应该优先采用,因为可以通过设备看到扣车的情况,口头扣车,会造成处理故障,关注点多,而忘记了扣车,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多停其实也是扣车的一种方式,通过该方式,可以做到调整地铁间隔,确保地铁均匀运行。当时对扣车或者多停晚发来说,电客车司机必须做好乘客安抚工作,否则会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通过上述处理,为前方地铁或车站争取更多的时间进行故障的处理。

2、地铁越站运行。所谓越站就是为了调节晚点地铁的时间,在保障安全的情况下,组织地铁不停站运行,所以越站又称跳停。利用越站方式调节晚点地铁的时间点,有关车站及司机必须做好服务工作,规避因越站对乘客产生的不利影响,防止乘客存有抱怨。依据原则,在以下情况下通常不安排跳停,比如上客流较大车站、首末班车、换乘站。为了预防存在服务质量的下降的现象,在采用越站方式时,同一地铁避免连续越站或者在同一车站多地铁连续越站。当地铁上客流数量较大或者前方站台发生火灾、毒气等突发事件时,通过采取越站方式,避免更大灾害发生,预防发生二次伤害。

3、地铁加开、替开。因为乘客的增多或故障地铁下线的影响,会导致较大的地铁间隔,为保障地铁服务的质量,在此种的情况下,可以组织增开地铁,通常采用备用车或出场地铁。增开地铁的方案,能够实施沿途不停站直接抵达目的

地;也可以根据情况在地铁间隔空挡大的间隔中,增强服务质量。

4、地铁停运、下线。为了增强地铁的服务质量,依据有管规定,对于出现故障,从而影响地铁服务质量的地铁,对该地铁进行停运或者下线处置。在始发站、终点站主要采用地铁停运、下线方式。也能够组织进入中间站存车线对中途运行的地铁进行管理。这种调节方案在地铁运行图上称为“抽线”,与计划运行图相比实际运行图的地铁运行线条数要少。由于停运、下线的地铁降低地铁数量,因此在地铁停运、下线的情况下,为了一起完成地铁的调节方案可以采用配合地铁增开、替开的方案。

5、地铁反向运行。当前,地铁线路是依据上、下行的方式策划的。针对同一线路来讲,地铁的运行方向是相互一致的。在上、下行线中运行的地铁,如若两个方向的地铁密度存在相当大的悬殊时,为调节恢复地铁到站的准点时刻。通过在有渡线的车站,将地铁调节到反向的线路进行运行,当地铁故障救援等因素或许导致某一方向产生较大的差距时,同样能够利用渡线将地铁调节到反向线路上实施反向运行,从而减小地铁的时间间隔,保证运行的均衡性。

6、地铁站前返回。地铁在终点站采取站后返回的办法进行折返,利用站后返回保证车站接发车协调工作,有效规避了进路交替的现象,在某种意义上确保了运行的安全性,上、下车人流交汇也一定程度上避免,然而增长了返回的时间。利用采取站前折返方案,减少了地铁的返回时间,缩短了地铁运行距离,后来地铁因为车体折返所用空间线路受到影响,导致上、下车人流的交汇。在此种情况下,车站和司机应当对乘客适时进行引导工作。此外侧式站台的车站采取站前折返的时候,一定要预先通知司机,准时到达指定位置,另外也需要车站或者司机逆向开屏蔽门等。

五、结语

行车调整的应用不是一味的照搬照抄,而需要依据实际情况,以及对整体运营、乘客服务产生影响小,便于执行,安全有效为评判标准,选取最佳或较好的调节方案,而在地铁造成影响较大的事故、故障时,则会采用多个行车调节方案,此类情况下,行调需要注意更多的安全注意事项,发出多个调节指令,实施多项信号调节,这就要求行调在处置过程中思维清楚,判断果断,严谨利落。特别是在采用反向运行、小交路运行、单线双向运行、地铁救援等调节方案时,行车调度可以快速对整体或这某一小交路中行车间隔、行车周期、地铁数量实施定量计算,这既对行车调解人员的职业技能和实际经验进行了要求,也提出了行车调节方案的综合应用技巧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蔡于:《轨道交通行车调度员应急处置分析与对策》,《城市公用事业》,2006年03期

[2] 刘浩江:《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及故障浅析》,《上海铁道科技》,2006年05期

[3] 刘浩江:《小交路运行在地铁行车组织中的应用》,《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1年05期

[4] 陈青松:《浅谈铁路接触网的特点及其改进与保护》,《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年15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