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1 •职业分类:是以工作性质的同一性为基木原则,采用一定的标准和方法,依抿一定的分类原则.对从业 人员所从爭 的各种专门化的社会职业所进行的全面系统的划分与归类。世纪50年代,我国编制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 (简称《大典》)将我国职业归为类.66中413小1838个细类(职业)。 4.职业教育的特性:职业性、社会性、实践性、大众:性、终身性o 5•职业教育的发展阶段
D职业教育的萌芽:学徒制是古代社会实施职业教育的主要形式,中也承担若一部分职业教育。
2) 学校职业教育的产生:从产业开始到19世纪末为职业教育的开创阶级。(1866年6丿J由左宗棠 奏设的 福建船政学堂)
3) 国外职业教育的发展:1917年•美国国会通过了被称为茨国教育史上第二个里程碑的“史密斯一休斯法3 (该 法以拨款的方式大大促进「茨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巴洛夫与福斯持是二战后国际职业教育界极 具影响力的两位学者。 4) 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我国近代第一个正式颁布实施的学制《壬子葵丑学制》,这学制到1922年新学制产生时 才彼废止。
中华职业教育社自1917年成立,黄炎培等是我国的职业教育的茂基人、创始人。 1996年5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颁布实施。 6・当代世界职业教育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解答、论述)
1)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综合化(2)职业教育国际化(3)职业教育终身化(4)职业教育管理法制度(5)职业教育 办学层次商移化(6)职业教育全民化(7)职业教育协同化(8)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化 第二章
1、 论述职业教育在农民工当中的作用(P30〉
2、 职业教育促进农民人力资源能力建设:1)促进农民产业总识的筋芽和产业经营能力的提升2)促进农民先进思想 和先进文化理念的建立(3)促进农民对自身发展问题的自觉矢注 3、 职业教育的经济功能主要表现
D为经济发展输送技能技术型人才2)促进就业推动经济发展3)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商 3.经济对职业教育的作用
D经济发展水平并制约对职业教育的影响其发展规模和速度纵向发展快2)经济发展水平决定职业教育的内容和方 法3)经济发展程序决定和制约职业教育的结构4)经济体系决定职业教育管理休系 4•职业教育与企业文化1聚合企业文化2选择企业3传递、传播企业文化4创新企业文化 第三章
2 •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基木内涵:就是培养目标构成的具体内容.也即职业教育目标达成后受教育者所应 达到的规格 和质最
(D 职业知识素质层而:主要包括个体的职业基础、职业资格.职业适应和职业发展等 (2) 职业能力素质层面:主要包括个休的认知能力、操作技能.技术分析和学习潜力。
(3) 职业心理素质层面:抬个体顺利完成其所从爭的持定职业所必须具备的心理品质 职业动机:指个体从爭职业的内在动力与兴趣
职业效应感:抬个体对自己能自己能否适应某种职业的自我评价,包括学习专业理论与实践中过程感 受.经验.以 及对以后学习程度中可能遇到困难的估讣和迎接挑战的信心
职业价值观:是个体价值观在职业选择上的体现
职业道徳观:主要抬个体职业道徳标准的认识和体验包括职业的荣誉感、幸福感、义务感和责任感等 职业理想与 追求:指个体对将來所从事职业前途与目标的追求与设计・即学生对前景的规划与展望 第四章
1 •构造职业教育体系的基木原则(P47考解答题)
(D适应性原则(2)整体性原则(3)开放性原则(4)发展性原则(5)可行性原则
2 •我国职业教育系统的基木机构(p50图)
(1) 职业学校教育系统:普通职业学校教育(初等中等高等):成人职业学校教育(初等中等.商等) (2) 职业培训系统:职业培训系统.在职培训系统、职后培训系统(继续教育) 3 •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特点1)层次性2)区域性3)开放性4)灵活性5)统筹性 5 •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变革趋向1)开放化2)多样化3)终身化4)规模化(5)个体化 第五章
1 •专业设宜:指职业学校专业的设立与调整C
2. 专业设宜内容1)确定职业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2)进行专业课程设宜3)配宜图书资料和实验实习设备(4)明确 修业年限
3 •专业设宜的步骤1)开展社会调研2) 1PI业一专业分析3)确定专业培养目标4)选择
和组织课程内容5)教育资源分析6)专业规划
4•职业学校专业设宜的结构类型1同质结构2近质结构3界质结构
1 •课程:为师生共同学习所设汁的教育环J以及在这个环境中所进行的范鬧广泛的教育活动。 2 •职业教育课程的特征1)定向性(2)实践性(3)适应性(4)昂贵性
3•职业教育课程的类型:按课程教学形态分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按课程教学翌求分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按课程组织方 式分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按课程表现形式分显现课程和隐性课程分科课程:称科目课程.是一种讯学科的课程组织模式, “科目课程”强调分科.强调不同学科门类之间的相对性和科学逻辑体系的完整性。
隐性课程:抬学校情境中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的课程。
4•职业教育课程模式:抬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活动和职业教育课程方案、计划.文件中.各个过程环节及组成婆素等结构 矢系的概括性呈示方式。
⑴课程观:是教育观在课程领域中体现.是人们对课程木质、功能、目的.规律、原理和法则等问题所持的基木态度. 是人们对课程的价值取向。(2)课程目标(3)课程结构
4)课程开发:指产生一个完整课程方案的全过程,包括课程分析、课程方案设汁、课程内容编制.课程方案实施.课 程评价等步骤。
5・“三段式”课程模式(从理论到实践导向过程)
在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模式中占主导地位。“三•/课程的基木结构为文化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三段。 7 •核心阶梯课程模式:是徳国“双元制”采用的课程模式,伙I此也叫“双元制”课程模式。 是一种建立在宽厚的专业训练基础之上的.综合性的、以职业活动为核心的课程结构。
6 “宽基础•活模块”课程模式的结构分为两个阶段:第•阶段为“宽基础”阶段•即教学内容不针对具 体的职业岗位, 而是集合一群相矢专业所需婆的知识和技能,以期为今后的转岗和继续学习归定“知识和技能”基础:第二阶段为“活 模块”阶段,其功能是学生在选定好模块后,针对相对确定的一个或几个就业岗位进行训练.为就业做技能方面的准备。 10 •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的趋势(简答题、论述题)
(D课程导向能力化以知识为木位的传统职业教育课程比较注重学科体系的完整性,课程内容与产业界对劳动力职 业
能力要求之间的相矢性不高•以致常遭严业界诟病o
(2) 课程目标多元化现代教育愈益尖注人的个性发展,职业教育课程目标也从爪纯注重培养学习者的专门技能和专
业能力向注重培养学习者的社会适应能力、综合职业能力、创业能力以及恬感、态度、价值观等多种素质相融合的方向 发展,追求工具性、效用性和发展性价值的统一。
(3) 课程范困广域化职业变更为十代就业的重要特d那宗旨在使学习者为某-具体职业做准备的传统的职业教育课
程模式受到巨d挑战终身职业教育理念迅s为世界各国所接受。
(4) 课程实施实践化精湛的职业能力并不是通过理论性知识的学习而获得更女地依赖经验性知识掌握o
(5) 课程开发系统化职业教育已从正规学校教育的-个持定阶段转为终身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职 业教育已驶 入国家、社会和个人可持续发展的一体化轨道上來。
(6) 课程结构模块化a •它是一个部件、主件,其大小介干整体与零件之间,是整体的基木组成部分:b.每一个模 块
木身是的,可以将其进行不同的组合C.每个模块都是标准化的.有严格的指标要求.否则就无法对模块进行组 合。 (刀 课程管理弹性化为J适应不断变化的劳动力市场•满足人们接受终身教育的要求•推行个别化教学,职业教育 课程管理必须由刚性走向弹性。
(8)课程评价标准化职业教育课程评价是以行业的就业标准为依据的。 第七章
教学过程中“教”主要是教师的行为是外化过程:“学”主要是学生的行为是内化过程。 2・职业教育教学的特点(论述題〉
D教学对彖的复朵性两个方而:一是教学对象年龄.阅历层次的复朵性。
二是教育对象学习•心里状况的复朵性。3)教学内容的实用性
2)教学活动的实践性职业学校的教学过程是引领学生阶段转向社会实践阶段的过渡,是帮助学生将商度抽彖的 专业理论知识应用于具体实践活动.服务于社会的过程。 3职业教育教学基木规律
D教与学相互依存的规律2)教学与发展相互促进的规律3)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互作用 的规律4) IUI业教育教学目标以职业能力为木位5)职业教育教学过程以丄作过程为导向 4 •职业教育教学原则:(1)职业性原则(2)实践性原则(3)情境性原则(4)指导性原则 5 •备课:就是教师为教学所做的准备与汁划安排匸作.是教师为确保学生的学习活动能商效
顺利的进行•根据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和学生实际,选定教学内容,选择适、叮的教学方法等一系列的课前 准备工作。
6 •说课:是教师教学设讣的口头表述.是教师就教学笊元的教学目标、教学思路、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教学实施方案、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有机结合等方而进行口头陈述. 以供同行交流.评议.从而改进教学策賂•提高教学质虽的一种教研活动形式
7・讲课:是教学过程中的中心环节.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系统地向学生讲解理论矩识的活动.
也是教学活动的基木形式。
讲课的基木要求:一目标明确:二内容正确:三重点突出人四是方法得、S五是组织有序。 8•设汁:分课程设讣和毕业设计。是提舟学生全而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主要实践教学环境.
分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
9•教学评价:对教师的教与学s的学相统一的教学活动收集事实信息并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 10 •诊断性评价:这是在教学活动开始之前,对学生以往的学习结果,现时的需要或准备状
态的一种评价,是査明继续学习新内容的基础和准备.其目的在于使教学活动的安排具有针对性。
11・引导课程教学法:是借助于•种专门的教学文件即引导性课文,通过工作汁划和自行控制工作过程等手段,引导 学
生学习和工作的教学方法。
12 •案例分析教学法:是抬教师选用专业实践中常见的.具有一定难度的典型案例.组织学
生进行分折和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教学方法。
13.职业教育教学的组织
(1) 课堂教学人班级授课制的基木表现形式也是现代学校教学的基本形式。
(2) 分层教学:针对学生知识,能力结构、学习需求.兴趣、持长等的不同,按群定
不同的教学目标.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从而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充分 发展的一种教学组织。
(3) 现场教学人组织学生到生产现场或社会生活现场进行教学的一种形式,这种教学组织
形式能把书木知识中描述的现彖的发生、发展以及运动变化的木來面目呈
第八草
现给学生,使学生在活生生的情境中学习o
1)徳育的婆素:1道徳认知2道徳惜感3道徳总:忐4道徳信念5道徳信念 1 •职业学校的徳育原则:1时代性原则2职业性原则3企业性原则4法纪性原则
2•职业学校徳育课教学:是学校徳育匸作的主渠道是各专业学生必修基础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法制教育职业 道徳和职业指导教育创业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等的主阵地 3. 职业学校徳育方法
(1) 榜样示范以他人的模F行为为样子影响学生的思想感怙行为以达到徳育目的抬运川心理学的一些原理针对
法 法
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徳育活动•以获得预
疏是徳育的主要内容,同时也是徳育的一种有效方法
(2) 心理辅导期白勺徳育效果
作为徳育方法,也称“徳育实践”、“道徳练习”或“导之以行”教师按照一定的道德规范抬导
(3) 职业指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以形成思想道徳品质。 法
职业抬导先驱一一帕森斯提岀的“人职匹配论”
(4) 行为训练
(1)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指导⑵职业准备指导(3)职业选择指导
法
(4)求职指导(5)职业适应指导(6)创业指导 第十一章
1 •班主任权威休现:1班主任具有的组织能力.2具有的领袖地位3是班主任的专家魅力。
2班主任的角色1)学生的朋友2)人际尖系的协涮者(3)心理健康的辅导员(4) UH业生涯的设汁者 3 •职业学校班主任工作的基木原则Dlfti向全体原则2)公正民主原则(3)为人师表原则 4・职业学校班主任工作的内容和方法
1解和研允学生2建设班级体文化3抬导学生活动4协调各种教育影响力
5引导非正式群体6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7抬导毕业实习、社会实践8操行评定5•职业学校问题学生的教育策略 (解答題)
(D模活情况.正确归因(2)抓住教育契机•寻找问題学生心理突破口(3)投其所“好S取得问题学生的好感与 信
任(4)晓之以理.提商问題学生的道徳认识水平(5)创立良好的教育外部悄境.形成问題学生的教育合力(6)为 学生创设实现自我的机会•促进问题学生重拾自信心(刀 反复抓.抓反复,持之以恒(8)徳育与心育有机结合.提岛 转化成效
1职业教育科学研尤:是一种以科学理论为抬导,运用科学研尤方法,揭示职
业教育规律.解决职业教育发展中存在问题的活动
1 •职业教育科学研尤论文基木结构:趣目、摘要、引言、正文、结论、引文注释,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