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浅谈抗日战争初期国共两党在军事上的合作

浅谈抗日战争初期国共两党在军事上的合作

来源:九壹网
I Z h e n g Z h i Y a n J i U l☆政治研究☆ 浅谈抗日战争初期国共两党在军事上的合作 石,I\俭 (定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甘肃定西743000) 摘 要:“九・一八”事变后,逐渐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随着全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内部 的分化及其蒋介石民族主义情感09J:升,促成对日的转变,推动了国共两党的军事合作。在军事上的合作主要表现 在:正面战场上双方精诚合作组织了三大会战,中国党积极开辟了敌后战场,有力的配合了正面战场。国共两党在军 事上的合作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粉碎了敌人“速战速决”的企图,激发了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增强了民族凝聚力和 向心力,促进了国内团结,为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抗战初期;国共两党;军事;合作 中图分类号:E296.9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09)23—0037—02 从第一次国共关系破裂后,国共两党陷人了长达十年 侵华活动不断升级,中华民族与El本侵略者之间的矛盾不 的对峙局面,但随着抗日战争的爆发,民族危机的加深,到 断激化,但当时的蒋介石集团为了打内战而实行“不抵抗 1937年9月,国共两党又能捐弃前嫌,再度携手,并肩御 ”导致内部出现了分化。1937年7月17日,蒋 辱,重新走到一起。本文试就抗日战争初期国共两党在军 介石在庐山发表谈话,宣布:“如果战端一开,就是地无分 事上的合作略加论述。 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 一、国共两党军事合作的背景 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所以必特别谨慎,以临此大事; 1.El本侵华的加紧实施,加深了中华民族的民族 全国国民亦必须严肃沉着,准备自卫。”[21表明了蒋介石代 危机。20世纪3O年代的中国是多灾多难的中国,也是风云 表的国民面对El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民族危机的加深 变幻的中国。国共两党进行着内战,El本帝国主义趁机发 开始准备抗战。这是一个大的进步。南京国民曾发起 动了“九・一八”事变,扣开了中国的大门,先占东北,再侵 “改订新约运动”,131力图通过废除不平等条约实现民族的 华北,最终发动了“七七事变”,开始了全面的侵华战争,中 。而党更是把实现民族作为自己的奋斗目 华民族危机空前加深。 标。 2.全国人民抗El救亡运动的高涨,推动了国共两党的 4.国共两党相互让步,为实现合作扫除了障碍。日本帝 共同合作。“九・一八”事变发生后全国兴起了抗El救亡运 国主义入侵华北,进一步激化,促使调整 动。随着El本的步步逼进,国民的不抵抗引起了 内外。对外:对El军的侵略由不抵抗转为抵抗。 爱国民主人士和内部爱国力量的不满,他们纷纷举 对内:对党由剿灭转为联合。党也调整了对国民 起了抗El反蒋的旗帜。1937年7月7 Et,日本帝国主义再 党的:由逼蒋抗El改为联蒋抗El,使抗战初期两党有 次发动了全面的侵华战争,中国党根据El本帝国主义 了比较密切的军事合作。国共双方开始广泛讨论了国共合 不断深入侵略的企图,在7月8日,也就是卢沟桥事变发生 作的一系列问题,双方作出了一些相应的让步,国共两党 的第二天,率先向全国发出通电:“平津危机!华北危急!中 军事合作正式形成。 华民族危机!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并 二、国共两党军事合作的方式 提出了:“全中国同胞,与,团结起来,筑起民族统 国共两党军事合作的方式符合国共两党的特点: 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寇的侵掠!”的政治口号。Ill正是 军担负正面战场的任务,担负侧击任务, 国内社会各界对“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的强烈渴望成为国 基本发挥了各方的优点。全国抗战开始时,两党 共两党合作实现的外部推动力。 主要是在战役上的配合。1937年l1月,太原失陷后,国民 3.内部的分化及其蒋介石民族主义情感上升, 党军南撤,在华北以军为主的正规战争结束,以八 促成对日的转变。“九・一八”事变以来,El本帝国主义 路军为主的游击战争转为主要地位:随后,开辟了华北、华 作者简介:石小俭(1964一),女,甘肃定西人,定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政史系讲师,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史教学与研究。 37 l Theo- Relloa-℃h I I学IIl・理——・一论I 中敌后战场。敌后战场形成后,在战略上积极配合和支援 正面战场。面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不断加深,蒋介石与 代表商谈救国大计,双方协议决定:由担 负正面战场的抗敌任务,由进行侧击敌人。这一 决定的正确性很快在战场上得到验证。第二次国共合作形 成之初,国内政治局面也一时出现了民主、团结的新气象。 群众,广泛开展游击战、运动战,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抗日 民主根据地。 (1)在华北地区,一一五师深入敌后,在晋察冀边区开 展游击战争。1938年1月11日,成立了晋察冀边区临时行 政委员会。1937年9月,八路军一二0师在贺龙、关向应领 导下,开展雁北游击战,建立晋西北抗日根据地。 (2)在华中地区,1938年春,新四军挺进华中敌后,开 展抗日游击战争,先后创立和发展了苏南、苏北、苏中、淮 党对内外方面的显著进步作出积极评价, 制定了同长期合作的方针。 三、国共两党前期合作取得的成果 1.国共两党在正面战场的精诚合作。为了挽救全国危 急的战局,从1937年8月下旬到9月底,八路军陆续开赴 战场。在防御阶段,它有力地配合了在正面战 场进行的忻口、徐州、武汉三次大规模的会战。 (1)忻口会战。阎锡山计划在平型关与日军会战,希望 八路军配合。1937年4月25日,八路军一一五师一部在平 南、淮北、鄂豫皖、皖中、浙江等敌后抗日根据地。八路军和 新四军在上述根据地内,广泛地组织和武装群众支持抗日 战争。 从以上三大会战可以看出,的正面战场和 党的敌后战场在抵御日寇侵略中是相互发展、相互依从 的。正由于两个战场密切配合,共同对敌,才使日军战线拉 长,消耗加大,兵源匮乏,由此进入相持阶段。 四、国共两党军事上合作的重大意义 1.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粉碎了敌人的“速战速决” 的企图,延缓了日军的进攻速度,为抗战进入相持阶段提 供了条件。 型关伏击日军,歼敌1000多名,击毁敌人汽车100多辆, 缴获了大批军用物资,给日军的精锐板垣师团以沉重 打击,取得了全国抗日以来第一个大胜利。[41比如,一二0 师深入大同附近开展雁北游击战争,切断了敌人进攻太原 的交通线,收复大片失地;一二九师夜袭阳明堡,击毁敌机 24架,使日军失去了空中控制;一一五师在晋东北积极作 2.军事合作是国共两党合作的基础,双方的精诚合作, 激发了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增强了民族凝聚力和向心 战,歼灭了大批日军,收复了多座县城。 忻口战役是抗日 战争初期,国共两党在军事上互相配合,抗击日军的一次 很有影响力的战役。 力,促进了国内团结,为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基础。 3.中国党在双方合作中的作用有力地提高了政治 地位,为中国党的壮大发展提供了条件。抗日战争决 定了国共两党的兴衰消长,改变了他们在国内政治生活中 的地位,并且奠定了未来中国政治走向的基础。 (2)徐州会战。白崇禧奉命去徐州协助李宗仁作战之 前,曾请周恩来、叶剑英商谈作战方针,周恩来、叶剑英建 议:津浦线南端应采取以运动战为主、游击战为辅的联合 行动,使日军不敢贸然北上支援南下的日军;徐州以北应 采取阵地战与运动战相结合的方针,守点打援,以达到穿 中国党始终为巩固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作 出努力,坚持以阶级斗争服从民族斗争,以长期合作支持 长期战争,制定并实施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全部必要的 插分割、各个击破的目的。白崇禧采纳了这一作战方针。【句 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副司令长官白崇禧指挥40万 ,抢在敌人之前占领了台儿庄和运河渡口,并 以主力绕至临沂绎县之间,对日军矾谷、板垣两个精锐师 团8万多人分割包围。经过激烈战斗,击溃日军两个师团, 歼敌l万多人。rn1938年3月23日至4月7日的台儿庄战 。这些保障了各抗日阶级、阶层的根本利益,调动 了他们的抗日积极性,推动了全国抗战。 纵观抗战初期的国共合作,由于两党都坚持民族统一 战线,因而在军事方面的合作效果明显。在这一阶段,国共 双方共歼敌70余万,打击了日军嚣张气焰,粉碎了它妄想 “速战速决的”迷梦;同时还开辟了正面和敌后两个战场, 从而使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并为坚持长期抗战创造了 十分有力的条件。 参考文献: [1].选集:第二卷[H].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43--344. 役,是抗战以来,正面战场所取得的重大胜利。为了 取得会战胜利,为配合的作战,八路军总部向 所属下达了破坏袭击敌占交通线、断绝日军交通补 给、打击钳制敌人的命令。晋察冀军区迅速派遣各军分区 开展游击战争,破坏铁路、袭击日军,牵制了日军大量 兵力,有力支援了台儿庄战役和徐州会战。【羽这些重大胜利 都是在国共两党精诚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后 取得的。 f3)武汉会战。不仅在战斗战役上直接协同国 [2]王烩林.中国现代史[H].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312. [3]张岂之.中国历史[H].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331. [4][5][10]胡华.中国是讲义[H].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 980:498。499。502-503. 民党作战,而且在战略上也主动进行了配合。如:1938 年6月,中国方面制定保卫武汉的作战方针;守 备华东、华北现有阵地,并积极发展游击战牵制消耗敌人; 而在武汉外围则布置军主力。各军相互配合支援, 38 使日寇进军迟缓。191 [6]曾桂林.中国历史教学参考[H].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8. [7]李宗仁.徐州会战[H].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85:13. [8][9]伍宗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国战场史长编(上)[M].成都: 四川大学出版社,1985:438,520. 2.中国党积极开辟敌后战场,有力地配合了正面 战场。中国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在敌后深入发动 (责任编辑/彭巍)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