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世界城市化的主要特征有哪些
字号:[ 大 中
发布日期:2013-01-25
访问次数: 21
小 ]
1、城市化进程大大加速,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速度尤其引人注目
1950年,世界城市化水平为 29. 2%, 1980年上升到 39. 6%,增加 10. 4个百分点。预计2020年达到%,即在世界范围内,居住在城市中的人口超过居住在乡
村中的人口。
如果把世界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两大部分,那么发达国家早在1950年城市化水平已超过 50%, 1950—1980年间的城市化速度仍较快, 30年中上升 个百分点。但 1980年后的城市化速度开始减缓,预计到 2020年只增加 7个百分点,这表明发达国家以人口集中为特点的城市化已进入后期阶级。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在前30年中只增加 12. 2个百分点,低于发达国家的速度,但后40年的速度将加快,预计增加个百分点。预计2020年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只相当于发达国家1950年时的水平,落后70年。不过,从70年代起,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人口数开始超过发达国家,2000年时,两者之比将为2:1,2020年时为:1。这表明,发
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已构成当今世界城市化的主体。
2、人口向大城市迅速集中,大城市在地域空间不断扩展,形成大都市区、大都
市带
当代,城市化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大城市化趋势明显,其后果不仅使人口和财富进一步向大城市集中,大城市数量急剧增加,而且出现了超级城市、巨城市、城市
集聚区和大都市带等新的城市空间组织形式。
3、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和再城市化
战后,若干发达国家从乡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逐渐退居次要地位,一个全新的规模庞大的城乡人口流动的逆过程开始出现。据统计,几乎4 000万(占全美国人口的1/5)的美国人因变换工作及其它原因,每年至少搬家一次,而人口的主要流向是城市中上阶层人口移居市郊或外围地带,这就是所谓郊区城市化。郊区城市化的出
现可追溯到30年代大危机时期。
根据发达国家一些城市人口增长的周期变动,一些学者提出了城市化进程的空间周期理论,即由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四个连续的变质阶段构
成大都市区的生命周期。
4、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仍以乡村向城市移民为主
当代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特点,仍然以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为主。当前,发展中国家不仅出现城市人口增长过快的趋势,而且由于大城市,特别是首位城市的吸引力,导致大城市数激增,首位城市人口膨胀,出现所谓过度城市化的现象。1980年,发展中国家人口在百万以上的大城市有119个,400万人口以上的超级城市有22个,其数量均超过发达国家。随着首位城市的急剧发展,很多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体系形成很高的城市首位度。1980年,阿根廷的城市首位度为,秘鲁为,墨西哥为,委内瑞拉为,埃及为等。城市首位度大,一般地说,反映了这些国家经济、城市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很大。因此,很多发展中国家面临协调本国城市规模体系的任务,通过发展中小城市,促进区域经济平衡发展。例如,厄瓜多尔1980—1984年的全国发展计划提出要重点发展16个中等城市,以加强它们在城市子系统中的中心作用。肯尼亚于1970—1983年间,先后选择18个中小城市为增长中心,给予基础设施投资的优先权。泰国在1982—1986年的五年计划中,在三个最贫穷地区
选择5个区域城市作为发展中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