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小抑菌浓度(MIC)测定
以肺炎链球菌 ATCC49619 为质控菌株,采用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CLSI)推荐的微量肉汤稀释法,MIC值参照国家临床实验室委员会2002年标准。抗菌药物稀释范围(毫克/毫升):氨苄青霉素(1–16)、头孢噻呋(0.03–8)、环丙沙星(0.015–4),红霉素(0.125–16)、氟苯尼考(0.12–32),青霉素(0.015–8)、大观霉素(1–256),四环素(0.06–32)、泰妙菌素(0.25–32)、替米考星(2–)、甲氧苄啶和磺胺甲恶唑(0.015–8)。每株菌液接种于含不同药物浓度的 96 孔微量板中,35 ℃培养20–24 h ,观察结果,同时以 ATCC27090 和ATCC25922 作为抗菌药物的敏感性试验质控菌株。
1.5 最小抑菌浓度(MIC)测定以肺炎链球菌 ATCC49619 为质控菌株,采用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CLSI)推荐的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临床上常用的19种抗生素对红斑丹毒丝菌安徽分离株的MIC。
1.5.1 菌株活化 将红斑丹毒丝菌安徽分离株接种于3 mL BHI肉汤(含5%犊牛血清)中,37℃ 振荡(120 r/min)培养12 h,在对数生长期(600 nm吸光度为0.883)分别在BHI琼脂平板中传代两次,挑取单菌落划线接种到CAMHA上,培养18-24 h,再挑取单菌落接种于含5%胎牛血清的CAMHB中,培养至浊度为0.5麦氏比浊单位,此时菌液浓度约为5×108 CFU/mL,用CAMHB做1:1000稀释备用。
1.5.2 抗菌药物储存液的制备称取各种抗生素粉末,根据药物的理化性质及使用说明进行稀释配制,分别配制成终浓度为1280 μg/mL的药物储存液,分装至1.5mL EP管中,用封口膜封口后存至-80℃冰箱保存备用,可保存半年时间内不失活,避免反复冻融。
1.5.3 MIC的测定在96孔微量稀释板中连续倍比稀释药物储存液,药物初始浓度为128 μg/mL,得到一系列100μL药物梯度稀释液(药物浓度范围为128~0.0625 μg/mL),空白对照只加100 μL培养基,阴性对照加菌悬液和培养基的混合物100μL。置于35℃温箱中培养24 h。在读取所测试菌株的MIC前,检查阴性对照管的细菌生长情况是否良好,同时检查空白对照是否污染,质控菌株的MIC值是否处于质控范围。肉眼观察没有细菌生长的最低药物浓度即为该药物的MIC,每组试验重复三次。根据CLSI提供的人用抗生素的判定标准(M45-A2)进行结果判定[6](表1)。
表 1 MIC的判定标准
Table 1 MIC's criteria
抗生素种类
Antibiotics 青霉素类Penicillins 头孢类Cephalosporins
抗生素名称
敏感
Antibiotics Name 青霉素(PEN) 氨苄青霉素(AMP) 头孢曲松(CRO) 头孢噻肟(CTX) 头孢唑啉(CFZ)
sensitive ≤0.12 ≤0.25 ≤1 ≤1 ≤1 ≤0.25 ≤0.25 ≤1 ≤1 ≤1 ≤0.25 ≤0.25 ≤0.25 ≤4 ≤4 ≤2 ≤2 ≤2 ≤8
MIC(μg/mL)
中敏 Sensitized 0.25~2 0.5~4 2 2 2~32 0.5 0.5 2 2 2 0.5~1 0.5~1 0.5~1 8 8 4 4~32 4~32 16
耐药
肺炎链球菌ATCC49619范围 StreptococcuspneumoniaeATC
Resistance C 49619 range
≥4 ≥8 ≥4 ≥4 ≥32 ≥1 ≥1 ≥4 ≥4 ≥4 ≥2 ≥2 ≥2 ≥16 ≥16 ≥8 ≥ ≥ ≥32
0.25~1 0.06~0.26 0.03~0.12 0.03~0.12 0.03~0.12 0.03~0.12 0.03~0.12 0.25~1 0.015~0.06 1~4 0.015~0.06 0.03~0.12 0.03~0.12 0.06~0.5 0.015~0.12 2~8 2~8 2~8 2~8
大环内酯类Macrolides 喹诺酮类Quinolones
红霉素(ERY) 泰乐霉素泰(TYL) 环丙沙星(CIP) 加替沙星(GAT) 氧氟沙星(OFX) 恩诺沙星(ENR)
林克酰胺类Lincosamides 四环素类Tetracycline 氨基糖苷类 Aminoglycosides
克林霉素(CLI) 林肯霉素(LIN) 四环素(TET) 强力霉素(DOX) 庆大霉素(GEN) 链霉素(STR) 卡那霉素(KAN)
氯霉素类Chloramphenicol
氯霉素(CH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