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初三化学质量守恒定律试题

初三化学质量守恒定律试题

来源:九壹网
初三化学质量守恒定律试题

1. 下列各项中,在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改变的是 A.原子的数目 B.分子的数目 C.物质种类

D.分子的种类

【答案】A

【解析】质量守恒定律是指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从微观上来说,该定律成立的原因是:“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三不变”。故该定律的含义是:“宏观上的‘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元素的种类、各元素质量’和微观上的‘原子的种类、原子的数目、原子的质量’六不变”。

A、由于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都不变,故A正确;

B、对于大多数的化学反应来说,反应前后分子的数目是要发生改变的,故B错误;

C、化学反应的实质就是产生了新的物质,所以反应前后物质的种类一定改变,故C错误; D、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所以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一定改变,故D错误。故选A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点评: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就要理解和熟记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并能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

2. 一定质量的木炭与过量的氧气在密闭的容器内加热使其充分反应。下图中能正确反映容器内有关的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像是

A. B. C. D. 【答案】C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一定质量的木炭与过量的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把握具体反应时的物质量的关系,结合图像分析判断。

A、反应过程中反应物木炭的质量会逐渐减少,且由于氧气过量,木炭最终会被反应完,即木炭的质量为0,错误;

B、由于反应物氧气是过量的,所以最终氧气会有剩余,即氧气的质量不为0,错误; C、由于反应是在密闭容器中进行的,所以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正确;

D、二氧化碳是生成物,在刚开始没反应时,没有生成二氧化碳,即二氧化碳的质量为零,所以图象应从零开始,错误。故选C

【考点】碳的化学性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点评:解答本题除了要掌握相关化学知识之外,还要能看懂图像,在讨论图象问题时,要从反应物是否完全反应的角度考虑,考虑问题要全面,才能正确作答。

3. 把A、B、C、D四种物质放在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并测得反应物和产物在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物质 A B C D 反应前的质量/g 19.7 8.7 21.6 0.4 反应后的质量/g 待测 19.4 0 3.6 A、物质C一定是化合物,物质D可能是单质 B、反应后密闭容器中A的质量为19.7 g

C、反应中,物质B和物质D质量比为87:36 D、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答案】A

【解析】由反应前与反应后的质量关系可知,反应前C的质量是21.6g,反应后是0g,则说明反应掉了21.6g;B则是由8.7g变成19.4g,反应生成了19.4g -8.7g=10.7g,D则是由0.4g变成3.6g,反应生成了3.6g -0.4g=3.2g,因此生成的B和C的质量之和为10.7g+3.2g=13.9g<21.6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A也为生成物,且反应生成的A质量为21.6g-13.9g=7.7g,则反应后A的待测值为19.7g+7.7g=27.4g。故容器中发生的反应可表示为C→A+B+D。

A、由反应的表达式C→A+B+D可知,该反应是C物质分解生成了A、B、D三种物质,故反应物C一定是化合物,而生成物D可能是单质,也可能不是,正确; B、反应后密闭容器中A的质量为19.7g+7.7g=27.4g,错误;

C、反应中,物质B和物质D质量比=10.7g:3.2g=107:32,错误;

D、由反应的表达式C→A+B+D可知,该反应为分解反应,错误。故选A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理解和掌握质量守恒定律的质量不变的原理,以及在反应时各物质的质量比是固定不变的。

4. 在一定条件下,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关于此反应下列认识不正确的是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质量/g 1 20 15 2 反应后质量/g m 29 0 8 A.m的值为1 B.甲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D.反应中乙、丁的质量比为29∶8 【答案】BD

【解析】由表格可知,反应后物质乙质量增加了9g,为生成物;物质丙质量减少了15g,为反应物;物质丁质量增加了6g,为生成物;9g+6g=15g,该反应的表达式为丙→乙+丁,属于分解反应;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甲反应前后质量不变,故m=1,甲在该反应中可能为催化剂,也可能为杂质,故A、C说法正确,B说法错误;反应中乙、丁的质量比为9g:6g≠29∶8故D说法错误; 故选BD。

【考点】考查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和催化剂的概念。

点评:该类型的题目,关键要先分析反应物和生成物,反应物反应前后质量减少,生成物反应前后质量是增加的。

5. 氯气和氧气都是活泼的非金属单质,在一定条件下它们都能跟甲烷发生反应。已知O2和CH4充分反应后的生成物是CO2和H2O,据次此可推知,Cl2和CH4充分反应后的生成物是( ) A.CCl4和HCl B.CH4和Cl2 C.CH2Cl2和H2 D.C和HCl

【答案】A

【解析】氧气和甲烷反应是生成的两种物质中都含有氧元素,所以可以判断氯气和甲烷反应的生成物中也应该都含有氯元素,即形成碳和氯的化合物,以及氢和氯的化合物,分析所给的选项可以知道选项A符合这一要求,故答案为A。 【考点】考查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点评:该题为信息给予题,关键在于理解题目所给信息,结合自己已有知识,注重知识迁移。

6. (8分)根据质量守恒定律,6 g镁和8g氧气充分反应,可生成14 g氧化镁。这种说法正确吗?为什么?如不正确,请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以及必要的文字说明加以改正。

【答案】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6 g镁和8 g氧气充分反应,可生成14 g氧化镁。这种说法正确吗?为什么?如不正确,请加以改正。

解答:在化学反应中,各反应物之间是按照一定的质量比相互作用的。因此,质量守恒定律中“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就不是任意比例的反应物的质量的简单加和,而应是按一定的质量比进行反应的各反应物的质量总和。所以本题简单地用:6 g+ 8 g=\"14\" g的计算方法就得出生成物氧化镁的质量,是错误的。 可以用以下方法求出氧化镁的质量: 解:2Mg+ O2 2×24 32 6g 8g 由于2Mg + O2 48 32 6g x

,所以氧气过量。 2MgO

2MgO

设6 g镁能与氧气反应的质量为x。

,x=\"4\" g

生成氧化镁的质量:6 g + 4 g=\"10\" g。 所以上述说法可以这样改正: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6 g镁和4 g氧气恰好完全反应后,可以生成10 g氧化镁。

【解析】在化学反应中,各反应物之间是按照一定的质量比相互作用的。因此,质量守恒定律中“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就不是任意比例的反应物的质量的简单加和,而应是按一定的质量比进行反应的各反应物的质量总和。任意比例的反应物放在一起,将存在反应物过量和不足的现象。所以本题简单地用:6 g+ 8 g=\"14\" g的计算方法就得出生成物氧化镁的质量,是错误的。

可以用以下方法求出氧化镁的质量: 解:2Mg+ O2 2×24 32 6g 8g 由于

,所以氧气过量。

2MgO

设6 g镁能与氧气反应的质量为x。 2Mg + O2 2MgO 48 32 6g x

,x=\"4\" g

生成氧化镁的质量:6 g + 4 g=\"10\" g。 所以上述说法可以这样改正: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6 g镁和4 g氧气恰好完全反应后,可以生成10 g氧化镁。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点评:参加反应的各反应物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若随意的将反应物放在一起,将会出现反应物过量或不足的情况,带入化学方程式计算时,要以全部参加反应的反应物的质量为计算基准,剔除过量的部分。

7. 化学反应前后,下列各项中肯定没有变化的是: ①原子数目 ②原子的种类 ③分子数目 ④分子的种类 ⑤元素的种类 ⑥物质的总质量 ⑦物质的种类 A.①②⑤⑥ B.①②③⑤ C.①②⑤⑦ D.③④⑥⑦

【答案】A

【解析】化学反应前后,原子数目、原子的种类、元素的种类、物质的总质量肯定没有变化,分

子数目可能改变;分子的种类、物质的种类一定改变。选A。 【考点】化学反应的本质;质量守恒定律。

点评:化学反应的本质是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在重新组合的过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量不变;化学反应的特征就是有新物质生成。

8. 在化学反应前后,下列各项中一定没有变化的是 ( )

①原子的数目②分子的数目③元素的种类④物质的总质量⑤物质的种类⑥原子种类 A.①③④⑤ B.①③④⑥ C.①③⑤ D.①④⑥

【答案】B

【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内容可知,在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发生变化的是:原子的数目、原子的种类、原子的质量,则元素的种类、物质的总质量都不变。选B。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点评: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9. (4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 、 没有改变、 没有增减。所以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 必然相等。

【答案】原子的种类;原子的数目;原子的质量,质量总和。(每空1分)

【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内容可知,在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发生变化的是:原子的种类、原子的数目、原子的质量,则元素的种类、物质的总质量都不变。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

点评:在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发生变化的是:原子的种类、原子的数目、原子的质量,则元素的种类、物质的总质量都不变。

10. 将一定量的乙醇(C2H5OH)和O2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引燃,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物质 乙醇 氧气 水 二氧化碳 一氧化碳 反应前的质量/g 4.6 X 0 0 0 反应后的质量/g 0 0 Y 4.4 2.8 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 A.表中Y的值为5.4

B.在该反应中,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的分子个数比为3:2 C.该反应是氧化反应

D.若起始时氧气的质量为9.6g,则无CO生成 【答案】B

【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后质量减少的物质是反应物,质量增加的物质是生成物,通过表中各值可知,乙醇和氧气为反应物,水、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为生成物,乙醇没有充分燃烧,反应后生成了一氧化碳,据此可写出化学方程式为:C2H5OH+3O2CO2+CO+H2O,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此反应为氧化反应,根据化学方程式可得,以及反应中水和二氧化碳的分子个数比为1:1,计算可以得Y值。

设完全反应时用去氧气的质量为X,生成水的质量为Y。 根据化学方程式C2H5OH+3 O2CO2+CO+3H2O 46 96 54 46g X Y

Y=5.4g;故A正确。

X=9.6g

若起始时氧气的质量为9.6g,则无CO生成。 故本题选B。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氧化反应。

点评:本题考查的重点是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难度较大。

11. 在一个密闭容器内有A、B、C、D,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

物质 A B C D 反应前的质量(g) 11 18 10 6 反应后的质量(g) 33 4 X 6 对该密闭容器中发生化学反应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此反应为化合反应 B.D一定为催化剂

C.X值为8 D.X值为2,D一定是未参加反应的物质 【答案】A

【解析】在化学反应中,如果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没有发生变化,这种可能是催化剂或没有参加反应,如果反应后质量增加了,该物质是生成物,如果反应后质量减小了,那么该物质是反应物.题中D质量没变,可能是催化剂,也有可能没参加反应;A质量增加22克,B质量减少14克,则C质量应反应掉8克,故X为2克。此反应为多变一的反应,属于化合反应类型。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反应类型的判定.

点评:解答这类题关键是要会运用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12. 科学的假设与猜想是科学探究的先导和价值所在。在下列假设(猜想)引导下的探究肯定没有意义的选项是

A.探究二氧化硫和水反应可能有硫酸生成 B.探究钠与水的反应产生的气体可能是氧气 C.探究镁条表面灰黑色的物质可能只是氧化镁 D.探究铜在灼烧时出现的黑色物质可能是炭黑

【答案】D

【解析】可以从质量守恒定律和物质的性质等方面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A、反应物中含有硫元素、氧元素和氢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物中可能有硫酸,故需要探究;

B、反应物中含有氧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物中可能有氧气,故需要探究;

C、镁条暴露在空气中,镁较活泼,最有可能被氧气氧化,生成氧化镁,故镁条表面灰黑色的物质可能只是氧化镁,故需要探究;

D、炭黑是一种黑色物质,氧化铜也是黑色的,但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无论铜怎么灼烧,都不会生成炭黑附着在铜的表面,故不需要探究。故选D

【考点】本题考查猜想与事实验证,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点评: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和物质的性质等方面的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13. 在化学反应前后,肯定不会变化的是( )

①原子的数目 ②分子的数目 ③元素的种类 ④物质的质量总和 ⑤物质的种类 ⑥物质的体积 ⑦物质的状态 A.②④⑤ B.①③④ C.①③④⑥ D.①③⑦

【答案】B

【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在化学反应前后,肯定不会变化的是:①原子的数目,③元素的种类,④物质的质量总和.故选B.

14. 下列说法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A.一杯水暴露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水分蒸发了,质量减少了 B.100g冰溶解后得到相同质量的水

C.1g氢气和1g氧气混合点燃后能得到2g水

D.50g高锰酸钾加热充分反应后,剩余固体的质量小于高锰酸钾的质量

【答案】D

【解析】质量守恒定律指的是化学变化中物质的质量守恒.加热高锰酸钾属于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正确;100g冰溶解后得到相同质量的水、10g食盐完全溶解在50g水中,得到60g食盐溶液、一杯水暴露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水分蒸发了,质量减少了等过程属于物理变化,与质量守恒定律无关.

15. 在一个密闭容器内有X、Y、Z、Q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物 质 X Y Z Q 反应前质量/g 2 2 84 5 反应后质量/g 待测 24 0 14 试判断该密闭容器中发生的反应属于

A.化合反应 B.置换反应 C.分解反应 D.复分解反应 【答案】C

【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物质的总质量=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可知;2+2+84+5=待测+24+0+14,待测=93-38=55. 根据X、Y、Z、Q反应前后质量的变化可知X、Y、Q为生成物,Z为反应物,故该反应为Z→X+Y+Q为分解反应. 故选C.

16. 实验室常用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反应制取氯气,其化学方程式为: MnO2 + 4HCl(浓) MnCl2 + Cl2↑+ 2X

根据上述已配平的化学方程式,可知X的化学式为 A.H2 B.H2O C.H2O2 D.HClO

【答案】B

【解析】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及原子个数不变,由方程式知,反应物中原子种类及个数为Mn,1;O,2;H,4;Cl,4;已知生成物中原子种类及个数为Mn,1;Cl,4;比较分析可知X中含有H和O元素,其原子个数分别为2和1,故X的化学式为:H2O 故选B

17. X是一种消毒杀菌效率高、二次污染小的水处理剂。制备原理为:

2KClO3+4HCl(浓)====2KCl+2X+Cl2+2H2O,试依据质量守恒定律推断X的化学式为 A.HClO3 B.HClO C.Cl2O5 D.ClO2

【答案】D

【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可知,X的化学式中应含有K的个数为:(2-2)÷2=0,

含有Cl的个数为:(2+4-2-2)÷2=1,含有O的个数为:(2×3-2)÷2=2,含有H的个数为:(4-2×2)÷2=0;故可推断X的化学式为:ClO2.故选D.

18. 2011年5月1日起,国家加大了对醉酒驾驶的处罚力度。交警常用一种“酒精检测仪”检查司机是否酒后驾车。其反应原理为C2H5OH + 4CrO3 + 6H2SO4 =\" 2X\" + 2CO2↑+9H2O,反应中红色的CrO3转化为绿色的化合物X,则X的化学式为( ) A.Cr2O3 B.Cr2(SO4)3 C.CrSO3 D.Cr2S3

【答案】B

【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都不变,由方程式

C2H5OH+4CrO3+6H2SO4═2X+2CO2↑+9H2O知:反应物中含有的原子种类及原子个数为2个C,18个H,4个Cr,37个O,4个S,而生成物中出现的原子种类及原子个数为:2个C,18个H,13个O,;由于化学方程式中是2X,所以通过比较分析可知X中含有2个Cr,3个S和 12个O故X的化学式为:Cr2(SO4)3,分析所给的选项可以知道选C是正确的.

19. 下列叙述完全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A.水结成冰前后,质量保持不变

B.50mL 水和50 mL 乙醇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 mL

C.在100g过氧化氢溶液中,含有30g过氧化氢和70g水 D.1.2g碳与3.2g氧气恰好完全反应可生成4.4g 二氧化碳

【答案】D

【解析】质量守恒定律只能解释化学变化,而A、B、C三项中都没有发生化学变化,只是发生了物理变化,因此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只有D是化学变化因此可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

20. (8分)根据质量守恒定律,6 g镁和8g氧气充分反应,可生成14 g氧化镁。这种说法正确吗?为什么?如不正确,请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以及必要的文字说明加以改正。

【答案】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6 g镁和8 g氧气充分反应,可生成14 g氧化镁。这种说法正确吗?为什么?如不正确,请加以改正。

解答:在化学反应中,各反应物之间是按照一定的质量比相互作用的。因此,质量守恒定律中“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就不是任意比例的反应物的质量的简单加和,而应是按一定的质量比进行反应的各反应物的质量总和。所以本题简单地用:6 g+ 8 g=\"14\" g的计算方法就得出生成物氧化镁的质量,是错误的。 可以用以下方法求出氧化镁的质量: 解:2Mg+ O2 2×24 32 6g 8g 由于2Mg + O2 48 32 6g x

,所以氧气过量。 2MgO

设6 g镁能与氧气反应的质量为x。

2MgO

,x=\"4\" g

生成氧化镁的质量:6 g + 4 g=\"10\" g。 所以上述说法可以这样改正: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6 g镁和4 g氧气恰好完全反应后,可以生成10 g氧化镁。

【解析】在化学反应中,各反应物之间是按照一定的质量比相互作用的。因此,质量守恒定律中“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就不是任意比例的反应物的质量的简单加和,而应是按一定的质量比进行反应的各反应物的质量总和。任意比例的反应物放在一起,将存在反应物过量和不

足的现象。所以本题简单地用:6 g+ 8 g=\"14\" g的计算方法就得出生成物氧化镁的质量,是错误的。

可以用以下方法求出氧化镁的质量: 解:2Mg+ O2 2MgO 2×24 32 6g 8g 由于2Mg + O2 48 32 6g x

,所以氧气过量。 2MgO

设6 g镁能与氧气反应的质量为x。

,x=\"4\" g

生成氧化镁的质量:6 g + 4 g=\"10\" g。 所以上述说法可以这样改正: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6 g镁和4 g氧气恰好完全反应后,可以生成10 g氧化镁。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点评:参加反应的各反应物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若随意的将反应物放在一起,将会出现反应物过量或不足的情况,带入化学方程式计算时,要以全部参加反应的反应物的质量为计算基准,剔除过量的部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