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课 中国建筑的特征
1.D解析:A项“脊”读“jǐ”;B项“榫”读“sǔn”,“高楼大厦”的“厦”读“shà”;C项“角色”的“角”读“jué”.
1.D 解析:A项,就绪;B项,前提;C项,告诫。
2.A解析:独特,独有的、特别的;独到,与众不同的(多指好的)。发掘,挖掘埋藏在地下的东西;发现,经过研究、探索等看到或找到前人没有看到的事物或规律。或,表选择;和,表并列。
3.B解析:A项,“发扬顽强的拼搏”后面缺少宾语中心“精神”;C项,“这支”与“歌声”搭配不恰当,删去“声”;D项,把“为了”改为“为”。
5.B解析:本文先解释“失读症”“失语症”两个名词,继而揭示中国、日本儿童患失读症的人要比欧美少得多的现象和原因,接着交代费城的心理学家做的用汉语治疗失读症的试验。层层深入,属逻辑顺序。文章举了美国费城一个五年级学生患失读症和费城心理学家做试验的例子,并且把中国、日本儿童与欧美作了比较。
6.A解析:C、D两项“不管他是谁”未涉及国家与地区的比较,可排除。B项,“不管他是哪个国家、哪个地区”不合逻辑。
7.B解析:第一个“这”指代“中国和日本患失读症的人要比欧美少得多”,第二个“这”指代“中国和日本都使用汉字,欧美人使用的是拼音文字,他们记认字音和字义,使用的是大脑左半球,而且仅仅是左半球,但中国人、日本人使用汉字,对大脑的利用精细得多,左半球记认字音、字义,右半球记认字形(连字义),而且左右两半球均衡协作”。 8.D解析:D项中“唤醒”一词在文中的含义是引起联想,不等于把病治好了。
9.大脑语言中枢病变(受损)引起的语言功能障碍。(注意:答案必须写出①“语言中枢”,②“病变”或“受损”“受伤”,③“语言功能”或“语言行为”,④“障碍”这些关键词语。)
10.左半球记认字音、字义,右半球记认字形(连字义),而且左右两半球均衡协作。
第十二课 作为生物的社会
1.B(“quàn”改为“xuàn”)
2.D解析:A项中“清天白日”应为“青天白日”;B项中“讫今为止”应为“迄今为止”;C项中“筹画”应为“筹划”,“富丽堂黄”应为“富丽堂皇”。 3.A解析:A项“野心勃勃”含贬义,应用“雄心勃勃”。
4.B解析:A.“公诸于世”重复赘余;C.“其中”指代不明;D.“处理、贮存”不合逻辑。 5.C解析:A项结合第二段准确理解此段第一句中“这种态度”,即可判断;B项根据第二段第一句后半部分可判断;D项由“当通过此类国际公约时”可知这种公约并非这一个文中说“用鲨鱼翅烧汤自然是珍馐美味”,并不能说明海豚的味道不佳,故C项错。 6.D解析:“用奖赏和惩罚的方式进行训练”是驯兽的方法,海豚不需要,它只需“奖赏”故D项错。
1
7.C解析:文中说“它们可以像超声波仪透视产妇那样来„透视‟我们”是一种比喻的说法,并非真“具有透视产妇的超生波”故C项错。
8.C解析:“荒疏了自己获得食物的技巧”的是其他一般动物,而不是卡扎奇的军用海豚馆里训练有素的海豚故C项错。
9.参:打破砂锅纹(问)到底(或:刨根问底)
第十三课 宇宙的未来
1.B解析:A项均读“wéi”;C项均读“kuì”;D项均读“gěng”。B项分别读“àn,ān,yīn,àn”。
2.A (B幅员C赡养D制宜)
3.C项“不瘟不火”指不过分也不欠缺,形容做事情做得恰到好处,这里不能用于股票. 4.A解析:B项应去掉“于”;C项“不仅”与“我们”位置颠倒;D项去掉“是”。 5.B“凝聚”是“聚焦”、“积聚”之义,而“凝结”是“由气体变成液体或由液体变成固体”之义。“收集、搜集”都有“使聚焦在一起”的意思,但“搜集”还有到处“寻找”搜罗的过程,然后才聚焦到一起的意思。“披露”是“发表、公布、表露”之义,而“透露”是泄漏或显露(消息、意思等
6.D 7.B(“引力波探测器已经在20世纪末建成”不合文意,原文是“可望建成”。) 8.D(A.并非“关键”B.并非“实施”;C.并非“实验研究”。) 9.A(B.并未测到引力波的讯号;C.原文是“将”,并非已经成为事实。D.并非由于“热”了而面临突破。)
10.C(并非“统一”,而是“大统一”。)
11.参:由表可知:中考试卷中现代文阅读的平均比重逐年加大。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