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微观经济学认识

微观经济学认识

来源:九壹网
如 何 认 识 微 观 经 济 学

工商1413 张华彤

微观经济学作为西方经济学的一部分,随着西方经济学的发展一直到现在已有很多年的历史。作为一个理科生的我在大学第一次接触到了经济学这一学科,但我马上就对经济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通过对微观经济学的学习使我更进一步的了解了经济学这门学科.但真正理解微观经济学我觉得我还需要很长的一段路要走.现在我对微观经济学的认识还是很浅的,有些观点还是不够成熟的,所以希望以后我能有更多机会深一步的理解微观经济学.

因为经济是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所以要想学好微观经济学就要通过分析生活中的案例来完成。在课上老师经常会为我们举很多现实生活中以及发生在他身边的事例,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微观经济学。

要谈微观经济学,首先就要谈谈西方经济学。“西方经济学”是一个名词,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释,至今为止也没有一个大家都认同的定义。西方经济学包含了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数理经济学,动态经济学,福利经济学,经济思想史等.最主要的当然还是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从字面上来看“微”体现了它的核心,它主要研究的是家庭、厂商和市场合理配置经济资源的科学—以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对象;以资源的合理配置为解决的主要问题;以价格理论为中心理论;以个量分析为方法;其基本假定是市场出清、完全理性、充分信息。而宏观经济学则是体现在其“宏”字上,即研究国民经济的整体运

行中充分利用经济资源的科学—以国民经济整体的运行为对象;以资源的充分利用为解决的主要问题;以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为中心理论;以总量分析为方法,其基本假定为市场失灵、有效。

了解了西方经济学后,我们来具体谈一谈对微观经济学的理解。微观经济学因其研究对象为家庭、厂商和市场所以它还称作市场经济学或价格理论。微观经济学包括的内容相当广泛,其中主要有:均衡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包括生产理论、成本理论和市场均衡理论)、分配理论、一般均衡与社会福利理论、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等。

迄今为止微观经济学大体上经历了四个阶段:17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可以说是微观经济学的萌芽阶段.19世纪晚期到20世纪初叶是新古典经济学阶段,也是微观经济学的奠定阶段。20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是微观经济学的完成阶段,20世纪60年代至今,是微观经济学的进一步发展、扩充和演变阶段。

一、 均衡价格理论:均衡价格是需求与供给这两种力量相互作用而使价格处于一种相对静止不再变动的结果。需求与供给决定了均衡价格,均衡价格随需求、供给的变动而变动.需求即买者在某一价格下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商品的自身价格、消费者的收入、相关商品的价格、消费者的偏好以及消费者对商品的价格预期都影响着需求.供给即卖者在每一个价格上愿意并且能够出售的商品量.商品的自身价格、生产成本、生产的技术水平、

相关商品的价格以及消费者对商品的价格预期都影响着供给。因为需求和供给会随着其他因素的变动而变动为了研究它们的反应程度而引进了一个新名词即弹性理论。人们对该商品的需求程度大小、该商品替代品数目和可替代程度、该种商品的用途是否广泛、该商品在购买者家庭预算支出中所占的比重、以及所观察的时间与商品使用时间的长短都影响着需求价格的弹性。而供给价格弹性则由供给时间的长短、生产产品成本变化、生产规模与生产周期、调整产品的难易程度以及生产要素的供给情况所决定。

二、 消费者行为理论:消费者行为是指人们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而利用物品效用的一种经济行为,即人们在市场上作出的购买决策和购买行动.欲望是指希望获得满足的愿望,是一种心理感觉.欲望是人类一切经济活动的原动力。效用是指消费者从某种物品的消费中得到的满足程度。是消费者对消费某种物品或劳务所获得的满足程度的主观评价。效用又分为基数效用与序数效用,我们用边际效用分析法来分析基数效用。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每增加1单位某种物品的消费所增加的满足程度,用MU表示。边际效用的一大规律就是它是递减的,而原因则有以下几个:人的生理、心理原因和商品多用途。我们用无差异曲线分析法来分析序数效用。无差异曲线是用来表示

消费者偏好相同的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的各种组合。 三、 生产者行为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又包含了生产理论,成本理论和市场均衡理论。生产者即厂商是能做出统一生产决策的经济单位。成本即生产费用,是指厂商在生产过程中的全部支出.成本理论中有一个机会成本,也称择一成本或替换成本,是指把既定资源用于生产某种产品时所放弃的另一种产品的产量,或是利用既定资源得到某种收入时所必须放弃的另一种收入。成本分为显性成本和隐含成本.显性成本又称会计成本是在生产要素市场购买生产要素时,厂商依据合同支付给生产要素所有者的费用.隐含成本是生产者使用自己提供的那一部分生产要素,作为报酬而应付给的费用.

四、 一般均衡理论:一般均衡——是指经济中所有经济单位及其市场同时处于均衡的一种状态的分析方法。一般均衡理论就是指无论是在产品市场上,还是在要素市场上,每种产品或者要素的需求量和供给量都最终取决于所有商品和要素的价格。局部均衡与一般均衡是两种分析方法.局部均衡分析——是指假定其他市场的情况不变,单独分析某一市场(或经济单位)的价格和供求变动的一种分析方法,而一般均衡则是指经济中所有经济单位及其市场同时处于均衡的一种状态的分析方法。一般均衡模型是由瓦尔拉斯建立起用来分析一般均衡的模型,

其建立的条件有以下几点:第一,所有的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第二,消费者偏好、技术状况和要素供给都是固定不变的,不存在技术进步,没有投资和负投资,也没有储蓄和负储蓄,第三,生产规模收益不变。 五、 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不能正常发挥作用,从而资源配置不能达到最优状态.表现为垄断、外部性、公共物品、不完全信息与信息不对称、收入分配不公、通货膨胀与失业等.对这些市场失灵的表现可以用一些微观经济来进行,对于垄断有反垄断和管制来控制.外部性是指经济主体的行为给无关者带来危害或利益,而该经济主体并没有因此支付赔偿或得到报酬的情形。外部性又分为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针对外部性的有管制,征税与补贴和排污权交易等。信息不完全是指市场参与者不能获得所需要的全部信息.信息不对称是指经济活动中某些参与者拥有但另一些参与者不拥有信息的情况.为了克服信息不对称等问题采取了一系列例如信号发送,建立激励或约束机制等方式来解决.

微观经济学的每一个组成部分都有它自己的局限性但还是有很多的可取之处。也就是说,西方的微观经济学具有双重性质。一方面,在整个理论体系上,它不但存在很多局限,而且还是美化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另一方面,它的部分具体内容也有值得

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借鉴之处。所以说我们要正确认识微观经济学,既要吸收其对我们的有用指出,同时又可以避免它所带来的负面作用.

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微观经济学的思想方法也有了深刻的认识.通过对现实案例的分析来学习经济学是一次不错的体验,也使我印象深刻。对微观经济学的认识也有了进一步的体会。微观经济学里包含的各种如均衡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等多种理论,也帮助我更加理解了经济这个名词所包含的意义。希望在以后的学习当中我能有更多对于微观经济学的不同见解和认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