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如何提升高职院校的声乐演唱教学
作者:周海云
来源:《旅游纵览·行业版》 2013年第10期
高职院校声乐教师如何提高教学方法, 提高课堂情绪变化是非常重要的。教师饱满激情的授课和学生学习情绪的高涨, 是学生能否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更多的声乐演唱知识及掌握更系统的声乐演唱技能,使课堂教学效率达到最大化。
如何提高高职声乐教学效果,是每个声乐教师直接面临的重要问题,更是关系到学生切身利益的问题。如何在高职院校教育中充分发挥声乐演唱教学的作用,并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实现“有效教学”?应该紧紧围绕声乐教学所要达到的效果,充分把握好教学的过程,最大程度的来提高教学的效率,促使学生能够在有限的课堂上尽可能的全面的掌握专业知识。笔者在声乐教学方面经过几年的摸索,总结出了以下几条经验。
一、培养学生的艺术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声乐演唱教学是情感教学,并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教师要以情感为纽带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内应创造一种自由的、无拘无束的、轻松自然的教学环境。教师要以科学优美的范唱生动的讲解来激发学生的情感,从而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将自己对声乐作品的体验和理解,耐心地像面对朋友一样地对学生讲解,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这样不仅能使学生快速的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还能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使师生成了朋友。总之,课堂上教师不应太严肃,要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唱。相反,一个很严肃、很紧张的学生是演唱不好歌曲的,因为好的心境是唱好歌曲的前提准备。
二、教学方法要合理
有了具体的教学目标,就需要针对其中的要求制定好合理的教学环节。高职院校的学生是没有任何的歌唱基础,生声音又各不相同,如果按照以前的教学方法,让不同起点的学生同时演唱一首歌曲,会影响学生演唱水平的提高,也不利于学生形成自己的演唱风格。因此,实行分层次的教学和分唱法的教学相结合是教学方法最为有效的。教师在短的时间里要观察学生,抓住每个学生声音的特点,把相同程度、音色相似的学生进行美、民、通三种唱法分组,实行美、民、通三种作品和三种唱法的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组织演唱相互观摩,三种唱法的学生能够得到互相的交流,使学生开阔眼界,从不同的角度对各种艺术的表现形式有一定程度的认识。尤其在唱法的观摩中,学生用心聆听到各种新鲜的音乐元素,同时也触及到了不同的风格作品,并且在直观的对比中,学生不断的思考,不断的提高自身的音乐鉴赏力,从而为下一段的声乐学习确立了更适合自己的目标。此外,学生还可以通过这种表演培养自己艺术评价的能力。而教师在整个的教学活动中,要教会学生如何准确地进行自我评价,正确的引导与总结,从而促使教学出现百花齐放的艺术氛围,这种教学对声乐教师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要具有一定的组织能力和观察能力,能对学生合理分组并合理分配教学时间,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教师在做出分层次教学之前,教师必须具备更多领域作品的演唱尝试和教学经验的积累。这样才能为实现“有效教学”提供充分的准备。
三、选材要合理
根据学生的声音特点为其选择力所能及的作品,对于声乐教学能否达到较好的效果具有重大意义。例如,《一抹夕阳》等作品具有不可替代的艺术价值,然而对高职院校的学生学习会有一定的难度,因而不易被学生掌握。
首先,在作品的选择上尽量挑选不易过难,琅琅上口,最好融入一点点流行元素,如,为大一的新生选择《绒花》这样的作品进行教学,这首歌不但旋律流畅,音乐也容易掌握,而歌词含义也更能激发学生的欲望,实现技能教学与情感教育的双重意义。
其次,作品的选择还要关注学生的视野,当今时代是一个信息、网络时代,学生们登陆各大音乐网站去搜索自己喜欢的歌曲非常方便。虽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作品来完成教学任务,但曲目不应是一成不变的,从学生的爱好出发选择的作品更易激发他们的学习激情,培养他们判断作品的优劣能力,同时也为教师提供了更广泛的浏览空间,从中发现更多的新鲜元素,使自己的认知始终与时代接轨,其教学总能推陈出新,具有一定的时代感。
四、培养师生关系
上好声乐课从来都是师生共同完成的一个重要条件,声乐教学更以它特殊的师徒关系,离不开师生间的密切配合。我个人认为,课堂上和课余时间师生之间的关系是可以进行良好沟通的朋友式的师生关系,学生有问题随时问,身体不舒服及时说,上课时不应该存有害怕心理,在教学环节上,要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允许不同意见的存在,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像知己一样的讨论问题,从而让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
五、鼓励学生参加演唱实践
大家都知道,声乐作品不仅要求歌手要以美的声音歌唱它,还要能够以好的台风展现它的思想内涵。演唱实践是提高教学质量,缩短课堂与舞台、理论与实践、学习与工作之间的距离的重要环节。上台演唱是学生学习成绩的表现,也会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如何练唱,还应把上台演唱作为授课的一部分。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多争取机会上台表演,培养他们现场演唱的欲望。演出时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作好心理上的准备,告诉他们上台演唱和课堂练习之间的不同,可能会出现哪些问题,应该怎样应对临时出现的问题;其次做好技术上的准备,帮助他们分析技巧上的难点,认真练习,做到心中有数。在演出实践结束后,教师要与学生一起对演出进行探讨,指出不足,肯定成绩,并以此作为下次登台演唱的借鉴,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演唱水平。艺术实践的意义在于演唱知识的实际应用,为学生日后适应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六、做好课后总结
声乐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步骤是对声乐教学过程做出及时的总结。课后总结不仅是对声乐教学过程的归纳与总结,在总结过程中,应不断的回想课堂教学的具体经过,对学生的演唱过程做出合理的评价,归纳出优秀的方面,便于将来借鉴,还要指出不足的方面,便于帮助学生改进。课后总结做好后要定期发到学生手中,让学生通过老师的评价更好的认识到自己的演唱特点。有助于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提高,声乐教学是广泛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声乐演唱者最有效的途径,声乐教育也是一门艺术,是丰富并且多样的,所以声乐教学的教学过程和实施方法就显得非常重要。
(作者单位:黄冈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