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卷第2期2016年5月 Vo1.47 No.2 May,201 6 委亲遍塞 Bulletin of Sericulture 家蚕人工饲料研究与应用进展 钱秋杰,陈伟国 (海宁市蚕桑技术服务站,浙江嘉兴314400) 摘要:家蚕人工饲料育技术采用人工饲料养蚕,具有劳动效率高、农药中毒风险小等优点,有利于规模化、工厂化 养蚕。本文对近年来家蚕人工饲料配方、遗传选育和应用实践等方面研究取得的进展进行了整理总结,以促进人工 饲料的推广。 关键词:家蚕;人工饲料;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S88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8-406912016101—011—04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Progress of Artiicifal Diet for Silkworm QIAN Qiu-jie,CHEN Wei—guo (Haining Sericulture Technology Service Station,Jiaxing 314400 Zhejiang,China) Abstract:The technique of silkworm rearing with artiifcial diet had advantages of hiSh labor eficifency and small risk of pesticide poisoning.,So it is beniift for large—scale and factory silkworm rearing.This article mainly concluded the research progress on silkworm artificial feed formula,genetic selection and application practice in recent years. Key words:silkworm;artificial diet;research;progress 家蚕是一种重要的经济昆虫,种桑养蚕曾经是 我国农民重要的经济收入来源。而随着工业化、自 成功人工饲料全龄育n】。之后,国内大学和研究单位 对于家蚕人工饲料开展了广泛的研究开发和应用推 动化的发展,传统的养蚕经营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 代化的发展要求,蚕桑产业规模正在逐步萎缩,需要 新的技术和理念进行转型升级,提升养蚕业的市场 广,在人工饲料配方、家蚕品种选育、饲养管理模式 创新等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 竞争力。家蚕具有寡食性的特点,在生产饲养中以 桑叶为唯一的食物来源,因此养蚕与栽桑紧密联系, 没有桑叶就不能养蚕。生产经营活动不仅涵盖种植 1 人工饲料配方研究 1.1摄食性 家蚕具有寡食性的特点,经过几千年来的人工 和养殖,操作管理繁琐,而且了养蚕的时间。人 工饲料的开发应用能够使养蚕不再受限于桑叶,把 养蚕和种桑分成两个部分,可以实现全年养蚕,提高 养蚕专业化程度。而且,人工饲料养蚕能够避免桑 叶农药残留而中毒,降低风险。 人工饲料的研究开发始于日本,从19世纪30年 选育和自然进化,在生理和生化上都适应了桑叶作 为专一性的食物来源。因此,家蚕人工饲料在理化 性质方面需要满足家蚕的摄食特性。家蚕是咀嚼式 口器,对于饲料的硬度和粘稠度具有一定的要求,饲 料的物理性状要满足家蚕摄食的要求,在选择饲料 原料的时候要考虑饲料的成型和吸水性。水分是影 代就有人尝试研发家蚕人工饲料,直至1960年,日本 的福田纪文首次实现全龄用人工饲料养蚕。我国人 工饲料的研究起步于2O世纪60年代,至1974年试验 响饲料物理性状的主要因素,琼脂和淀粉也是影响 饲料成型的重要方面n 】。饲料pH值也对家蚕的摄 食性有影响,蚁蚕和小蚕摄食的人工饲料最适pH值 作者简介:钱秋杰(1989一),男,浙江桐乡人,硕士。主要从事蚕业科技研究和推广。E-maihqianqiujie08@163.com ・ 12・ 蚕桑通报2016年第47卷第2期 为4-3和4.6,大蚕摄食的人工饲料pH值适宜范围为 4.4~4.7[3】。另一方面,需要考虑饲料中的化学物质对 于家蚕摄食的影响。桑叶中含有促进家蚕摄食的因 子,因此大部分的饲料中都含有桑叶粉。缪云根等 认为收蚁用人工饲料中桑叶粉合适的含量为20%一 25%[4]。张亚平等认为,在含有15%桑绿枝粉的前提 下,人工饲料中桑叶粉含量为20%~30%B】。张传溪 等认为饲料中含糖量为4%时摄食效果好 】。肌醇、 没食子酸等具有促进家蚕摄食人工饲料效果,柠檬 确保无霉变、无农药残留,对采购的桑叶和玉米等饲 料原料进行品质和农药残留检测,确保原料质量。 其次饲料在保存过程中要保持干燥通风,避免自身 氧化变质和微生物污染导致霉变等情况发生。高温 多湿的蚕室小环境非常适合微生物滋生,导致饲料 变质,甚至引发蚕病。因此,饲料中添加防腐剂 和抗生素等,抑制微生物生长。在小蚕饲料中分别 添加4种防腐剂进行饲喂试验,结果表明,添加 0.25% 0.3%的山梨酸饲养效果最好n 。饲料中添加 酸和脱脂大豆粉具有抑制摄食的影响n】,大豆粉中 的忌避因子主要存在于乙醇提取物中,可以通过刺 激下颚瘤状体SS一Ⅱ中的R细胞产生抑制摄食的作 用[8】0 1.2营养性 桑叶中的主要营养成分包括蛋白质、碳水化合 物、脂类、矿物质、维生索、纤维素等,以及70%~80% 水分。水是动物机体的主要组成成分,参与到机体 新陈代谢、物质运输、调节体温和润滑的作用。家蚕 水分吸收主要是通过摄食桑叶获得,因此配制的人 工饲料含水量应满足家蚕生长发育的需要。颗粒饲 料饲喂用水量为1龄期加入饲料干重的1.7倍,2龄期 加入饲料干重的1.6倍 ]。粉状饲料配方中水的使用 量为干物质重量的2.5倍[ 或1.85倍… ,加水量与饲 料配方中的成型剂种类有关。蛋白质是家蚕幼虫生 长发育不可缺少的营养和功能物质,同时也是茧丝 的主要组成成分。人工饲料中的蛋白主要来源于豆 粕粉、豆腐渣和桑叶粉。胡增娟等采用线性规划的 方式研究人工饲料中粗蛋白含量对家蚕生长及生产 情况的影响,从各项指标看出,粗蛋白含量25%时效 果最佳,建议饲料中豆粕粉含量为30%~35%[1 。顾 寅钰等用不同含量的桑叶粉和大豆粉的人工饲料 进行饲喂,发现桑叶粉含量高的饲料对小蚕的生长 有利,而适当增加大豆粉含量有利于大蚕的生长发 育[1 。维生素是蚕体必须而需要量极少的低分子有 机物,一般体内不能合成,主要靠摄取食物获得,家 蚕人工饲料中一般添加维生素C和复合维生素B。 家蚕自身不能合成甾醇,有些饲料配方中也添加8一 谷甾醇或植物甾醇。 1-3安全性 家蚕人工饲料使养蚕和种桑分离,减少了农药 污染引起的蚕中毒的几率。饲料安全主要包括饲料 原料和饲料储存过程中的安全眭。首先饲料原料应 2000 ppm剂量的DF防腐剂,可以使饲料在高温多湿 环境下30 d内不长霉菌,且对蚕体发育无影响n 。 1.4经济性 家蚕人工饲料配方设计应遵循经济性原则,在 满足饲料营养性的前提下,选择价格低的原料,尽可 能降低饲料成本。琼脂作为人工饲料的成型剂,成 本高,可以占到饲料成本的一半,使用价格更低的 成型剂是降低饲料成本的有效途径。缪云根等用 20%~25%的卡拉胶代替琼脂,饲料成型效果好,成本 低【4]。崔为正等用40%左右的玉米粉取代琼脂,不仅 能降低饲料成本,而且促进蚕摄食,含水率为66%时 饲养效果最好n 。5龄期大蚕人工饲料中用豆腐渣 替代豆粕粉,效果较好,而且大幅降低饲料成本n 。 张亚平等用15%的桑绿枝粉替代纤维素,小蚕表现 为良好的摄食陛n 。大蚕期饲料中添加10%~20%的 桑绿枝粉也能降低饲料成本n引。 2 人工饲料蚕品种选育 2.1遗传特点 家蚕为二倍体生物,具有27对常染色体,和1对 性染色体,性别决定为ZW型。家蚕对桑叶的良好的 摄食性是长期自然进化和人工选择的结果。摄食性 遗传因素的研究,能够认识家蚕对人工饲料摄食性 的本质,促进人工饲料专用蚕品种选育。李卫国等 通过统计分析高摄食性54A和低摄食性丰1及其杂 交种共10个世代的摄食性,认为家蚕人工饲料摄食 性是由微效多基因决定的,具有加性、显陛和母性效 应㈨。 2.2品种选育 家蚕人工饲料蚕品种选育主要围绕摄食性和发 育整齐度。张亚平等调查了多个品种家蚕对低成本 人工饲料的适应性,结果表明,杂交种和日系原种对 人工饲料的摄食性较好,大部分杂交种24 h疏毛率 钱秋杰,等:家蚕人工饲料研究与应用进展 达到98%以上[1 。徐孟奎等通过对80余个品种筛选 得到人工饲料适应性好的N92作为亲本,再与人工 饲料适应性好的5个品种杂交,最终选育出GSC5和 GSJ l两个人工饲料适应性好的杂交后代验 。代方银 等对5龄起蚕用甘蓝型白菜饷食的方法,从600多个 家蚕保存系统中选育得到广食性品系GS01t 。李春 峰等用低成本人工饲料经累代选育获得的一代杂交 ・ 13 ・ 是,受制于人工饲料成本过高、人工饲料育配套设施 不完善等因素,家蚕饲养过程中生长较慢、发育不齐 和效益低等问题影响了家蚕人工饲料育的推广。通 过研发人工饲料育相匹配的机械设备,建立信息化、 自动化的蚕室,完善人工饲料育的技术标准和规范, 以及进一步降低成本人工饲料的成本,促使蚕业从 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密集型产业转变,实现家蚕 种“西6x734”,饲育成绩与桑叶育相当 。李卫国等 选育出的家蚕品种R9501xRB,人工饲料育疏毛率达 到95%以上,2龄发育整齐度达80% 】。张桂征等调 查了累代定向选育的方式对参选品种适应性的影 响,发现累代选育明显提高了参选品种对人工饲料 的摄食性,但是对于发育延缓和茧质没有影响 】。 3 应用实践 家蚕人工饲料育在多地进行尝试和小规模农村 饲养,发现人工饲料育与桑叶育存在一些差别。缪 云根认为,不带卵壳收蚁时的疏毛率、起蚕率和生 长在发育进度指标等要优于带卵壳收蚁;收蚁时用 平板状饲料,2龄后用片状饲料较好;黑暗条件下有 利于蚕生长发育和保持饲料水分,避免饲料变质和 污染 ]。王洪利等认为普通蚕种每龄一次条状育, 1龄张种用干粉料0.25—0.28 kg,2龄0.75~0.82 kg, 高摄食性蚕种1~2龄一次平板育,张种用干粉料 1.O~1.1 kg,饲育密度为张种面积1龄0.7 ̄0.1 m2 ̄2龄 1.4 ̄0.1 ms;蚁蚕饥饿和冷藏都会影响疏毛率和发育 进度 】。江苏如东县经过多年的人工饲料育技术探 索,取得了较好的饲养成绩,2011年晚秋蚕1~4龄人 工饲料育调查结果显示,3龄起蚕的发育整齐度为 97.0%,4龄起蚕发育整齐度为98.6%,5龄起蚕发育 整齐度为96%,1 ̄4龄累计淘汰小蚕8.18%[2 。2014 年早秋和2015年早春对皓月×菁松采用全龄人工饲 料育,张种产茧量分别获得28.4 和21.92 kg【 划。 海宁市蚕桑技术服务站对1—2龄蚕人工饲料育进行 探索,分别用颗粒饲料和粉状饲料饲育白tx秋丰等 3-I"品种家蚕,均取得了较好的成绩b“。 4 发展前景和制约 家蚕人工饲料育具有劳动效率高、农药危害小, 适合规模化生产的优势。家蚕人工饲料的研究开发 和人工饲料蚕品种的选育是蚕业现代化的必然要 求,家蚕人工饲料育在我国正在逐步试验推广。但 人工饲料育的实用化、产业化。 参考文献 [1]吴小锋,徐俊良家蚕人工饲料综述[J].蚕桑通报,1991, 22(4):5-9. [2]伊藤智夫,钱纪放.家蚕人工饲料在日本的研完与应用 [J].蚕桑通报,1980,4:44—49. [3]黄健辉,徐俊良,吕顺霖,等.家蚕不同发育阶段饲料适宜 的pH值的研究[J].浙江农业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 版,1997,2(23):179—183. [4]缪云根,徐俊良,洪国延,等.桑蚕人工饲料配方的改进研 究[J].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1996,5(22): 51 1-514. [5]张亚平,顾寅钮,娄齐年,等.不同桑叶粉含量的人工饲料 全龄饲育ZHGx春54的研究[J].广西蚕业,2007,44(2): 4-8. [6]张传溪,徐俊良,缪云根,等.人工饲料含糖量对蚕生长发 育的影响[J].蚕桑通报,1993,4(24):23—25. [7]顾理流,钱祥明.家蚕人工饲料的主要原料及摄食性研究 [J].广西蚕业,2007,4(4):16—2O. [8]崔为正,王彦文,李卫国,等.大豆粉中家蚕忌避因子的阻 食机理及理化性质研究[J].蚕业科学,1999,25(2):102— 107. [9]崔为正,张升祥,刘训理,等.小蚕颗粒^工饲料育实用化 探讨[J].北方蚕业,2011,3(32):1-6. [1O]缪云根.家蚕人工饲料育的饲料成本研究[J].中国蚕业, 2000,S1:25-27 [11]张亚平,李化秀,娄齐年,等.不同家蚕品种对低成本人工 饲料适应性调查[J].山东农业科学,2003,2:41—43. [12]胡增娟,崔为正,牟志美.线性规划人工饲料中粗蛋白含 量对家蚕若干生理形状的影响[J].蚕业科学,2002,3 (28):224~227. [13]顾寅钰,李化秀,施新琴,等.家蚕人工饲料中桑叶粉及大 豆粉含量与质量对稚蚕、壮蚕及茧质的影响[J].山东农 业科学,2013,5(45):105—107 [14]王叶元,霍永康,刘时椿.家蚕人工饲料防腐剂的效果试 验EJ].广东蚕业,2005,2(39):31~35. [15],严欲民家蚕人工饲料防腐剂DF效果试验EJ].蚕 业科学,1991,17(1):5-8. [16]崔为正,张国基,王洪利,等.以玉米粉为成型剂的稚蚕人 工饲料的研究[J3.蚕业科学,1998,24(4):210—24 [17]吴小锋,徐俊良,缪云根,等.家蚕豆腐渣人工饲料及五龄 ・ 14・ 期饲育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1996,4:369-372. 蚕桑通报2016年第47卷第2期 “R9501xRB”的育成初报EJ1.蚕学通讯,2009,40(3):9— 13. [18]张亚平,娄齐年,王安皆,等.稚蚕人工饲料中桑绿枝粉的 添加效果及加工特点[J]_蚕业科学.2001,27(4):326~ 328. [25]张桂征,张雨丽,苏红梅,等.广西现行家蚕品种人工饲料 累代定向系统选育[J].广西蚕业,2014,51(3):1-7. [26]缪云根.家蚕人工饲料育的小蚕饲育技术研究EJ].蚕业 科学,2000,26(2):91~93. [27]王洪利,崔为正,王彦文.稚蚕人工饲料育饲育技术研究 [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31(1):45~ 5O. [19]张亚平,娄齐年,李化秀.家蚕壮蚕人工饲料中桑绿枝粉 不同添加量的实验研究[J].北方蚕业.2003,1:15—17. [2O]李卫国,胡增娟,王彦文.家蚕人工饲料摄食性遗传模式 研究[J]_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31(3): 276—280. [28]韩益飞,缪文军,孔旭东.家蚕1-4龄人工饲料育试验报 告[J].江苏蚕业,2012,34(1):16—18. [29]韩益飞,缪文军,孔旭东.早秋精准高效养蚕育全龄人工 饲料饲育技术研究EJ3.现代农业科技,2015,(14):266— 267. [21]徐孟奎,姜永煌,吴小锋,等.人工饲料摄食性好的家蚕基 础品种GSC5、GSJ1的选育[J].蚕业科学,1996,22(3): 194-196. [22]代方银,鲁成,向仲怀.家蚕保存系统广食性种质的检出 与培育[J].蚕学通讯,2003,23(4):3-7. [23]李春峰,吴大洋.家蚕人工饲料育用新品种选育研究[J]. 蚕学通讯,2006,26(1):1—5. [24]李卫国,王洪利,张升祥,等.适合人工饲料育家蚕品种 [3O]韩益飞,孔旭东,郑小芹,等.2015年早春全龄人工饲料 育试验报告[J].江苏蚕业,37(3):1-3. [31]戴建忠,陈伟国,董瑞华,等.海宁市小蚕人工饲料育技术 应用试验[J].中国蚕业,2014,35(2):35~38. (上接第10页) 的同时,我们整个茧丝绸行业理应正视问题,查补短 板,上下同心,寻找突围之路。我省的省情和地域决 定了蚕桑产业不能拼规模,但是我省的蚕桑茧丝绸 基础和传统优势决定了可以发挥质量优势,以优质 茧基地来定位,走产业差异化发展之路。品质高端 的原料茧和5A级以上高工艺产品很紧俏,好原料不 是多了,而是少了。江苏鑫缘、富安等茧丝绸企业在 危机挑战中可以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也是源于抓住 了坚持走“精品蚕业”之路。与此同时,也离不开当 地的高度重视和支持。如海安县、东台市、 如皋市等诸多蚕区都出台蚕桑扶持,并把 蚕桑发展列入考核内容之一。反观浙江蚕区, 从省级层面一以贯之重视蚕桑产业,一直以来作为 农业主导产业,现在同时以历史经典产业来抓,但在 重点蚕区除淳安等极少数县市外都不够重视, 因此,特别是重点蚕区应明确产业定位,切实加 强领导,制订扶持,保持蚕桑特色优势地位。总 之,浙江蚕桑应该政企合力,坚持走“精品蚕业”优质 高,劳动力紧缺和劳动力价格提高成为制约蚕桑生 产发展的重要因素。江苏在探索和推广省力化、适 度规模化生产以及蚕桑资源综合开发新技术方面进 行了不懈努力,也取得了较好成效。但和浙江一样, 也面临与其他大农业相比,作业方式落后,蚕桑机械 设施开发应用难度大,以手工劳作为主,设施应用 少,机械化水平低。省力化种养技术没有根本性突 破,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得不到提高,规模经营 受到制约,不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与大农业相 比明显滞后。因此,我们应以科技为先导,积极发挥 国家产业技术体系、省蚕桑产业技术团队等产学研 平台与机制,以省力化、规模化、优质化、高效化为目 标,加快相应的新蚕桑品种、人工饲料、轻型种养技 术、先进机械设施装备的研究和应用,改变传统蚕桑 劳动密集、作业方式落后的制约,为规模化经营提供 技术支撑;立足主业,大力推广“桑+菜”、“桑+菌”、 “桑+禽”等多种循环种养新型农作制度模式,推进蚕 桑资源多功能开发利用,提高蚕桑综合经济效益。 同时,发展蚕丝被、果桑、食品、保健品、化妆品、复合 茧之路,以质求生存,错位竞争,积极推进高品质蚕 茧和彩色茧等特殊用途蚕丝基地的建设,提高浙江 蚕桑产业的竞争能力,重塑浙江蚕桑新优势。 4.4构建新型种养技术体系,是浙江蚕业传承发展 的关键支撑 材料等初、深加工;适度发展蚕桑体验、采摘等为主 要内容的休闲观光,延长蚕桑产业链,提升产业附加 值;传承保护桑基鱼塘、蚕俗活动等农耕文化,充分 挖掘蚕桑生态与文化功能。通过整合和延伸蚕桑产 业深度融合发展。 随着经济的发展,其他产业的兴起,人们对劳动 业链,推进产加销紧密对接,促进蚕桑生产与二三产 强度、工作环境、生活质量、经济效益的要求不断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