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年第31卷第22期(总第498期)
城乡建设与发展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
乡镇职能转变问题研究综述
郑 霞
(南平市建阳区委党校(行政学校),福建 南平 354200)
[摘要]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重要战略,乡镇是乡村振兴战略得以落实的直接推动者。乡镇职能转变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内生性要求,也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点。乡村振兴战略从顶层设计提出到基层具体落实的探讨,尤其是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乡镇职能转变问题的相关研究探讨成为近年来社会治理方面学者们的重要课题,其中有宏观的理论指导也有具体案例为对象的实证研究,本文以乡村振兴战略为背景,回溯乡镇职能转变的相关研究,尤其是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分析乡镇职能转变的相关问题研究。一方面,能够在原有文献基础上提炼出对当前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镇职能转变研究的主要着力点、关注点进行梳理,明确当前该领域研究的侧重点;另一方面,能够在当前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大背景之下,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以及乡镇职能转变方面提供相应的理论指导。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乡镇职能;职能转变[中图分类号]D630 [文献标识码]A
1 相关概念解析
1.1 乡村振兴战略
乡村振兴战略是立足于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基础,结合乡村现代化发展需要所做出的重大战略安排,是统领新时期乡村工作的总遵循和总方向,并写入党章。习总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时提出的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内容,理清了乡村振兴的总方向和具体任务。在《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中专门明确了到2020年和2022年两个时间点乡村振兴战略所要实现的阶段性目标任务,具有很强的计划性。在《、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则具体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要求和目标。即乡村振兴战略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机制和体系,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其目的是“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就此而言,乡村振兴战略要实现的并不是传统意义上单一维度的乡村建设,而是要达到乡村治理、乡村经济、乡村文化、乡村社会、乡村生态的整体发展,实现乡村度的提升,满足乡村居民美好生活需要的目标。
现实需求,转变的目标是为了更好发挥自身的功能和作用,服务于整个国家的发展战略和长远发展,转变的内容主要是自身所承担的职责、所发挥的功能和所起到的作用的一种调整和转变,包括对自身定位、管理权限、管理方式等的调整。为此,笔者认为职能转变是基于一定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对职能提出履职新要求背景下,自身职责和功能的自我革新和发展。职能转变的过程也是自身功能的一种修正和重塑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转变过程中有一定的延时性,转变的目的在于更好服务当前经济社会发展。
1.3 乡镇职能
乡镇职能,顾名思义,即乡镇在行政过程中所应当承当的相应职责和应该发挥的作用。具体而言,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组织法》和 2009 年编办出台的指导意见,本文认为乡镇的职能主要是指其在组织和领导本行政区划内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各项建设中所承担的发展经济、提供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生态建设等职责。作为行政机关中最基层的组织,其职能具有以下特点:一是作为具体方针、的贯彻者、细化落实者和执行者,并通过基层具体实践完善和丰富顶层设计内涵;二是工作涉及点多面广,既要执行好上级下派的相关任务,同时又要做好服务乡村居民工作;工作内容囊括了基层经济、医疗、卫生、治安、文化、教育、环保等方方面面,事务繁琐;三是工作在基层,直接服务面向群众,对于乡村情况、村民的想法有比较深刻的了解。
1.2 职能转变
所谓职能,就其本义而言强调的是职责和功能。职能则指所应当承担的职责以及在行政过程中所具备的功能。职能转变则是强调在行政过程中承担的职责和发挥的功能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变化而发生转变。作为行政机关,职能转变是一个过程,转变的发生主要是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转变的依据主要是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对职能提出的
2 国外研究现状
2.1 关于乡村振兴方面的研究
Greene M J(1988)在乡村振兴、乡村发展、农业发展方面,侧重从主体角度切入进行分析,强调了的作用。Kawate T (2005)的研究则是以日本农村建设发展为案例,重
[收稿日期]2020-09-16
[作者简介]郑霞(1986—),女,福建建瓯人,管理学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行政管理、公共管理与公共。
-213-
城乡建设与发展
点研究阐述了推动农村的复兴和组织改革情况。Bai 等(2014)从的目标出发,分析了实现中国的城镇化梦想过程中碰到的挑战,并提出相应实行新的土地管理制度、把人放在的中心位置等举措,推动中国城镇化的实现。Nonaka A,Ono H(2015)则是从经验总结的角度,分析了日本乡村振兴发展计划和实践经验。
2.2 关于乡镇方面的研究
美国学者施坚雅围绕“乡绅家庭”,提出了乡村对其所辖范围内进行控制的主要介质是乡绅家庭。华裔教授牛明石则从中国文化传统的角度出发,提出乡规乡约在乡村自治中的重要作用,古已有之。汉学家杜赞奇则是围绕“内卷化”这一概念,提出乡绅可能对行政机构履职、权威等方面存在的挑战问题。
2.3 关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镇职能的研究
亚当·斯密从整个职能角度切入,提出应具备的三大职能:抵抗侵略、维护安全,制止侵害,保障人身安全,推动公共事业和公共设施建设。Shirin Madon (2018)在对乡村基础设施收益进行研究分析基础上,提出了“社区”所提供的服务能够促进乡村稳定,从而保障乡村有效治理,实现乡村和谐。盖伊·彼得斯则提出了“市场式”等四种模式,并围绕“的结构”等五个方面对四种模式进行分析阐述,突出乡镇职能履行偏向。登哈特和珍妮特夫妇(2004)则从新公共服务理论出发,强调了行政行为应围绕公民这一中心,进行行政服务工作。
3 国内研究现状
3.1 关于乡村振兴方面的研究
罗海云,刘泽锋(2019)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历史、理论逻辑与现实依据出发,提出了振兴农业产业等五个方面的乡村振兴战略内容,并提出了通过走乡村善治道路、走经验借鉴道路等六个方面举措,以此推进乡村战略实施。唐任伍(2018)从民族复兴必然性的角度,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要善于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同时也要通过农村机制变革、推进农业现代化、活化乡村精气神等推动乡村振兴战略有效实施。廖彩荣,陈美球(2017)在分析过程中,提出从顶层设计、制度供给、依靠主体、抓住关键、抓好落实等五个方面的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路径。张晓山(2017)从乡村产权制度、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以及乡村治理机制完善等方面,详细阐述了如何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3.2 关于乡镇职能转变存在问题方面的研究
黄建红(2018)从纵向层级、横向层级和履职方式三个维度,分析了乡镇职能转变存在的选择性执行、官本位运作以及公司化作派等问题。何永珍(2018)结合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地方职能转变的新要求,指出当前地方职能转变存在职能划分不明确、领导干部服务理念落后、地方政治行政效能低下、职能考核不到位等问题。马君昭(2017)从新时期乡镇职能转变的现实依据出发,指出乡镇职能转变过程中存在“任务型乡镇”的行政生态未发生根本性改变,乡镇权责不对等,实践中角色功能错位,乡镇干部推动职能转变内生动力不足等问题。裴新伟(2018)结合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镇职能新定位,从乡镇公共服务职能有欠缺、
-214-
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年第31卷第22期(总第498期)
社会管理职能有越位、环境保护职能失位三个方面阐述了乡镇在职能转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职责同构、多元主体间职责范围的法律规定不明确、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的“唯GDP政绩观”。
3.3 关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镇职能转变路径方面的研究
张春照(2019)从建设服务型乡镇的角度出发,指出服务型乡镇建设要以乡村振兴为价值导向,不断推进服务型乡镇建设。具体而言,主要是围绕服务型乡镇价值体系建设、行动体系建设和制度体系建设三个方面展开。朱飞荣(2019)从职能动态性角度切入,结合乡村振兴战略中乡镇职能运行偏离的情况,提出通过实际执行职能将职能重心归位,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实现职能关系重建,建设服务型实现职能方式转型的职能转变路径。裴新伟(2018)从乡镇职能运行过程中出现偏差的现状及背后的原因出发,提出了增强乡镇自主性、保障多元共治、增强乡镇科学规划的职能转变适配路径。张静,沙洋(2018)结合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从市场主导的角度,围绕乡村规划,产业发展服务,加大生态设施资金投入以及乡村文化等四方面提出基层职能转变的具体路径。
4 研究评述
综上所述,国内外一些学者就乡村发展、乡村振兴以及针对不同侧面所进行的乡镇职能转变方面的研究,已经借助不同的分析理论,围绕不同的分析视角,进行了一定的探讨,有一定研究的成果。特别是国内外关于乡村发展和乡镇职能转变方面的研究各有特点,各有侧重,对于新时代乡村振兴背景下乡镇职能转变的研究有一定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当前虽然服务型的理念方面的研究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经有一定成果,但仍没有特别大的突破;同时,由于地域差异、时代差异,特别是在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如何推进乡镇职能转变,这方面的研究还应该加强,特别是立足于具体案例,围绕新时代乡镇职能定位,分析职能转变存在的问题和原因,进一步阐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镇职能转变的举措方面的研究应该更加深入。
[参考文献]
[1] Greene M J.Agriculture diversification initiatives:State government roles in rural revitalization [J].Rural Economic Alternatives,1988.
[2] Kawate T.Rural revitalization and reform of rural organizations in contemporary rural organizations in contemporary rural Japan [J].Journal of Rural Problems,2005(04).
[3] Bai Xuemei,Shi Peijun,Liu Yansui.Realizing China's urban dream[J].Nature,2014(09).
[4] Nonaka A,Ono H.Revitalization of rural economies though the restructuring the self-sufficient realm:Growth in small-scale rapeseed production in Japan [J].Japan Agricultural Research Quarterly,2015(04).[5] 亚当·斯密.国富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6] Shirin Madon,Mwele Ntuli Malecela,Kijakazi Mashotol.The role of community participation for sustainable integrated neglected tropical diseases and water,sanitation and hygiene intervention programs:A pilot project in Tanzania [J].Social Science & Medicine,2018.
(下转P262)
科教论坛
富的实盘操作经验,需要积极培养“双师型”教师。学校可以两手准备:首先可以积极组织鼓励《证券投资学》课程的任课教师去证券公司挂职锻炼,积极学习互联网金融新产品、新交易流程和分析方法,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其次,可以积极引进具有丰富实盘操作经验的证券投资公司工作人员专职或兼职,提升教师队伍的实践教学能力。
3.2.2 调整课内实践安排。前文提到《证券投资学》传统的教学安排是先理论后实践的模式,这种模式将理论知识点与实践操作拆分,学生在理论知识学习时,接触的是抽象的理论概念,没办法将实际操作具体化。例如讲解证券市场开户和交易规则时,学生对于证券账户、资金账户、市价委托、限价委托等都很模糊,但如果结合实践操作,则很容易理解。故,可以调整课内实践的安排,将实践环节贯穿于整个理论数学中。在讲授结束什么是证券投资的引言部分后,直接进入股票交易环节,让学生在学习股票交易流程的同时,借助同花顺软件的模拟炒股功能或者仿真实训平台进行实操,完成开户等实践,尝试买卖一支股票。后续再根据教学内容的推进,学会基本面信息搜集分析,完成选股,根据技术分析确定合适的买入时机,由浅及深,穿插安排实践内容,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步提高他们的分析操作能力。
3.2.3 积极开发课外配套实训。除了课内实践外,《证券投资学》实践必须具有连续性、重复性,所以还需要积极开发课外配套实训,提高学生的实践分析能力。可以在组织学生组建证券投资社团的基础上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证券投资类竞赛,激发学生持续学习的热情。同时,加强与证券公司、基金公司等校外实训基地的实质性合作,组织学生到校外实训基地实习,亲身参与证券投资的工作,将课程学习内容灵活运用并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年第31卷第22期(总第498期)
生课前、课中、课后的参与度。课前教师可以在学堂在线自建或利用已有精品慕课视频作为学生预习的基础,利用雨课堂平台自己录制语音讲解PPT布置学生预习任务;课堂中利用雨课堂平台签到、弹幕、投稿和发布习题,了解学生实时学习情况,也可以发布案例讨论题,积极开展小组讨论和互评;课后可以在雨课堂平台发布每章配套习题,作为学生学习情况检测;同时,课后可以利用雨课堂和QQ群或微信群,和学生保持持续交流,完成课堂的延续。
3.4 改革考核机制
《证券投资学》课程的考核不仅要考察学生对于课程所学基础知识和理论的掌握和运用,还需要考察学生证券投资的能力。所以,需要改革原先平时成绩40%、期末成绩60%的考核方法。介于本门课程实践的重要性,可以改革考核方法为:平时20%,包括出勤、课堂表现和平时作业(这两部分主要以雨课堂上课和作业评分为主);课内实践30%,包括实践项目完整性、实践效益(这两部分以同花顺软件和仿真实训平台表现为主,不仅仅由学生模拟投资收益决定,综合考虑学生不同投资工具的投资组合和买卖时机选择等方面的表现)和实践报告;期末50%,采用闭卷笔试形式。这样不仅激发学生平时课堂的积极性和参与度,也提高学生参与模拟实践的热情,提高课程全方位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参考文献]
[1] 李先科,邓迎春,李重燕. 财经类院校“证券投资学”课程改革反思——基 于学生问卷调查的分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31).[2] 王立新.论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应用型本科《投资学》教学改革[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9(01).
[3] 朱润蕾,李艳珍,赵梦洁.《证券投资学》课程应用型改革的思考[J].时代金 融,2020(06).
[4] 张娥.实践教学在《证券投资学》教学中的应用[J].知识经济,2019(04).
[5] 牟从华.高校经管类专业证券投资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知识经济,2018(12).
3.3 优化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教师应改变传统“PPT+板书”的课堂讲授模式,借助“雨课堂”、QQ群、微信群等,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将手机融入课堂教学中,开展“智慧教学”,提高学
(上接P214)
[7] 珍妮特·V·登哈特,罗伯特·B·登哈特,丁煌(译).新公共服务:服务,而不是掌舵[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
[8] 罗海云,刘泽锋.乡村振兴战略的形成逻辑与实施路径[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4).
[9] 唐任伍.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路径及策略[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8(03).
[10] 廖彩荣,陈美球.乡村振兴战略的理论逻辑、科学内涵与实现路径[J].农
林经济管理学报,2017(06).
[11] 张晓山.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J].人民论坛,2017(11).[12] 黄建红.三维框架:乡村振兴战略中乡镇职能的转变[J].行政论
坛,2018(03).
[13] 何永珍.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深化地方职能转变路径探究[J].行政
与法,2018(12).
[14] 马君昭.新时期乡镇职能转变问题研究[J].中州学刊,2017(07).[14] 裴新伟.乡镇职能转变问题研究——基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的审
思[J].决策咨询,2018(05).
[15] 张春照.乡村振兴背景下的服务型乡镇建设——基于国家治理体
系现代化视角的研究[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9(02).
[16] 朱飞荣.乡村振兴战略中基层职能转变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
计,2019(06).
[17] 裴新伟.乡镇职能转变问题研究——基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的审
思[J].决策咨询,2018(05).
[18] 张静,沙洋.乡村振兴背景下基于市场主导的基层职能转变研
究——以浙江省为例[J].小城镇建设,2018(06).
-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