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测平均速度实验题

测平均速度实验题

来源:九壹网
xxxXXXXX学校XXXX年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二次月考

XXX年级xx班级

姓名: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____

题号 得分

评卷人 得分 一、实验,探究题

〔每空? 分,共? 分〕

一、实验,探究题 总分

1、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测出物体运动的路程和运动物体通过这段路程的时间,即可求出小车的平均速度。斜面应保持较小的坡度,这是为了方便测量_____________,如下图,该次实验中,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v=___________m/s,实验中小车通过上半路程的平均速度____________小车通过下半路程的平均速度〔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下图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 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时间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 进行测量的。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 (选填“大〞或“小〞)。

(3)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那么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AC偏 (选填“大〞或“小〞)。

3、在用如下图的方法“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请据图答复以下问题: 〔1〕实验原理是 .

〔2〕在实验中,除了用到如下图的器材外,还缺少的器材是 . 〔3〕所测路程为 m.

〔4〕假设所用时间为7s,那么小车的平均速度 m/s.〔保存两位小数〕

4、在如下图的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 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

(l)图中AB段的路程SAB=____cm,如果测得时问tAB=1.6s.那么AB段的平均速度VAB=____cm/s。

(2)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测似AB段的平均速度VAB会偏___________。 (3)为了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让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点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他的做法正确吗?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小明和同学们一起用硬纸板搭建了图12所示的轨道,测量小球运动的平均速度.

〔1〕根据实验的原理 ,需要测量的物体量是小球运动的路程s和所用的时间t.

〔2〕他们先用钢卷尺对轨道各段长度进行测量并分段做了标记,因 的测量误差较大,需屡次测量.为保证小球每次通过A点的速度相同,必须用同一小球从左边斜面的 高度由静止释放.要使小球能够通过E点,释放小球的高度应 水平段BD的高度.

〔3〕从A点开始计时,用电子秒表分别测量小球经过B、C、D、E各点的时间.整理实验数据并记录在下表中.

路段 AB BC 距离s/cm 运动时间t/s 平均速度v/〔m·s-1〕 CD DE 分析表中数据可知,vBC vCD,这是因为小车在运动过程中受 作用;小球从A点运动到E点的过程中,在 点的速度最小.

〔4〕小球在BD段运动的平均速度为 m/s〔3分,计算结果保存两位小数〕.

图12

6、在“测定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如下图:

(1)物体运动的路程用________测量。运动时间用________测量,这个实验依据的原理是v=。

(2)小车所放的斜面应保持较________(填“大〞或“小〞)的坡度,这样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时间会长些,便于测量。 (3)实验中测量得的数据:斜面全长1m,通过全路程的时间为18s,通过前半程的时间为10s,那么小车运动前半程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cm/s,后半程的平均速度是 ________cm/s,整个路程平均速度是________cm/s〔此处保存一位小数〕。

7、阅读理解题(5分)

我们知道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速度,速度计算公式为:速度=路程/时间,即v=s/t。另外物理学中把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叫加速度(注:速度的变化量用△v表示,它等于前后速度之差; 加速度用字母a表示,国际单位是m/s)。由加速度的定义可知:

2

(1)假设一个运动物体开始运动的速度v0=2m/s,经过5s后它的速度变为v1=6m/s,那么这个物体在 5s内的速度变化量△v= m/s;

(2)假设问题(1)中的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增加量相等),求出物体的加速度大小 a= m/s;它表示的物理意义

是 (3)根据你阅读后得到的信息,请你写出加速度的定义公式a= ;

(4)如果作匀速直线运动物体的v—t图像如下图,那么图中阴影局部面积表示的物理量是

2

8、有一段用固定镜头拍摄的一列武广高铁动车组视频,小田通过播放该视频来测算机车运行速度。机车长度是s,测算的步骤如下,请将步骤C补充完整,并排列测算步骤的合理顺序 〔填字母〕。 A. 记下机车头到达观测点的时刻。 B. 计算整列车通过观测点所用时间t。

C. 在画面上选择一个 。 D. 利用v=s/t计算出机车运行的速度。 E. 记下机车尾到达观测点的时刻。

9、在测量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中,采用如图11所示实验装置,斜面长0.8m,用来计时的秒表每格表示1s。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 〔选填“大〞或“小〞〕。小车沿斜面从顶端滑到底端,秒表指针如图〔指针转动未超过一周〕。那么:小车从顶端到达底端所用时间是 s,小车的平均速度为 cm/s。

10、图甲是教材中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图乙是某教师的改良实验:将一小块含铁小重物〔涂黑局部〕密封在灌满水的长直玻璃管内。当长直玻璃管竖直后,迅速移去玻璃管顶端的小磁铁,小重物开始下落,分别测得小重物到达15厘米、30厘米、45厘米处所用的时间,实验数据如下表:

时间/s 距离/cm 实验次数 1 2 3 〔1〕分析表中数据〔不考虑实验误差〕,从最高处下落到玻

15 30 45 璃管底部的过程中小重物_____〔填“是〞或“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

〔2〕为求小重物在第一次实验时整个下落过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采用了以下两种计算方法:

方法1:

方法2:

以上两次计算方法正确的选项是 。

〔3〕在甲实验中,要使铅笔在桌面上滚动的平均速度变大,可采取的方法有 〔写出一点即可〕;

〔4〕与甲实验相比,乙实验具有能保证物体做直线运动、便于观察实验过程等优点,但还有继续改良之处,你的改良建议是 〔写出一点即可〕。

11、有一个同学,用下面的方法测量小钢球运动的平均速度。在水平桌面上的一条直线上标出A、B、C三个点,拿一根分度值为1mm的米尺紧靠直线,A、B、C三点在米尺上对应的读数如图5所示。当小钢球沿直线运动经过A、B、C三点时,该同学用手表记下了小钢球经过A、B、C三点时对应的时刻,如图5所示。那么小钢球在通过AB、BC和AC各段路程中,平均速度分别为:vAB=_______cm/s;vBC=________cm/s;vAC=________cm/s。

12、小聪想探究足球滚动的快慢和什么因素有关。

〔1〕小聪想到自行车轮胎充气缺乏时很难骑快,于是猜测:足球充的气越足,滚动就越 。 〔2〕如图12所示,小聪在一处斜坡上进行实验,他测出足球在A处从静止释放,滚动10m到B处所用的时间为8s;将足球用小针放掉一些气后,在B处从静止释放,测出足球滚动10m到C处所用的时间为14s。小聪在实验时需要用到的测量工具有秒表和 。 〔3〕足球在AB段的平均速度为 m/s。

〔4〕小聪实验中存在缺乏之处,请你指出一点: 。

13、沿长廊AB方向铺有30块完整的相同的正方形地砖,如图10甲.

〔1〕小明用最小分度值是lmm的尺测量其中一块地砖长度如图乙所示,那么每块地砖的长度是____________cm。 (2〕小明用停表测量自己从长廊的A端走到B端所用的时间,停表的读数如图丙所示,他所用的时间是____________ s。

〔3〕根据速度、路程和时间的关系v= ____________ ,算出小明的步行速度为____________m/s。

14、 一个小球从斜面滚下,用照相机每隔0.1s拍摄一次,记录运动情况的照片如下图。那么:

(1) 实验中测小球滚动速度的实验原理是______________; (2) 小球从A点运动到D点用时_______s; (3) 平均速度为_______m/s。

(4) 小球在整个运动过程中作________〔选填“匀速直线运动〞或“变速直线运动〞〕。 〔5〕该实验所用的斜面坡度应_________些较好〔选 “大〞或“小〞〕

15、如图5所示,是测平均速度时的某次实验过程。

〔1〕、实验依据的原理是

〔2〕、测量工具 、 图中秒表每格为1s,该次

实验中,小车通过全过程的平均速度v1=_____m/s,s2的路程正好是全部路程的一半,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2=_____m/s。

16、小刚利用如下图的装置,进行“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在实验过程中记录了如下数据,请根据所给数据完成以下问题:

小车的位置 A B 5 C 9 D 12 E 14 F 15 距A点距离/cm 小车运动时间/s 0 〔1〕该实验依据的原理是

〔2〕小车从B点运动到F点的平均速度是

一、实验,探究题

1、时间 小于

2、(1)平均速度是指某段时间内的路程与这段时间的比值,计算公式为v=。(2)斜面坡度越大,小车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越快,过某点的时间会越短,计时会越困难,所以为使计时方便,斜面坡度应小些。

(3)开始计时晚,所计时间偏小,用公式v=算出的速度偏大。

答案:(1)v= (2)小 (3)大

3、分析: 〔1〕探究小车速度变化的实验原理是:速度公式v=; 〔2〕根据实验的目确实定所需器材;

〔3〕读取长度时,先确定刻度尺的分度值,并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4〕根据小车通过的路程和运动时间,利用速度公式计算平均速度.

解答: 解:〔1〕实验原理是:速度公式:v=;

〔2〕本实验是测一小车从斜面顶端滑到底端的平均速度,需测量路程和时间,还缺少秒表; ﹣0.10cm=91.00cm=0.910m;

〔4〕小车的运动路程s=0.910m,运动时间t=7s,

小车的平均速度v==答:〔1〕v=s/t; 〔2〕秒表; 〔3〕0.910; 〔4〕0.13.

=0.13m/s.

4、(1) 40 25 (2)小

(3)不正确;所测时间不是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时间〔小车从A到C的过程中通过B点时的速度不为0;小车通过AC段的时间与AB段的时间之差才是下半程BC段的时间〕 5、

7、 (1)4

(3) △v/t 这个运动物体1秒钟速度变化了0.8 m/s (4)路程

8、CAEBD,观测点 9、略 10、〔1〕不是 〔2〕方法1

〔3〕增大纸板角度〔或增大铅笔放置高度或在更光滑的桌面上实验〕 〔4〕增加玻璃管的长度〔或改变小重物的密度或改变液体的密度〕

12、〔1〕快 〔2〕卷尺〔或刻度尺〕

〔4〕 两次实验没有使皮球从同一位置释放〔或两次下滚斜面的倾角不同〕 13、 20 s/t

14、

15、略 刻度尺 秒表

16、(1)V= 〔2〕4cm\\s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