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禽流感的认识
姓名 陈凯莉 专业 公管141 学号 14096102
摘要:了解禽流感的发病症状和预防措施,加强对禽流感的认识,关注禽流感,预防健康。
关键词:禽流感 预防措施 健康
禽流感是鸟类病毒性病,通常导致无明显特征的疾病,可通过家禽传播并导致严重的大规模疾病疫情。绝大多数禽流感病毒不会感染人类,但是甲型H5N1和甲型H7N9等某些病毒却造成严重的人间感染,可跨越物种传播,症状严重,并发症多,病死率远高于“非典”的病死率。预防并彻底灭杀高致病禽流感,是必须的。
一、 禽流感的概述
1. 定义
禽流感是流行性感冒的简称,它是一种由A型流感病毒的一种亚型(也称禽流感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被国际兽疫局定为甲类传染病,又称真性鸡瘟和欧洲鸡瘟。
2.分类
根据病原体的类型不同,禽流感可分为高致病性、低致病性和非致病性禽流感三大类。高致病性禽流感最为严重,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死亡率约为60%,家禽鸡在感染后死亡率为100%。低致病性禽流感使禽类出现轻度的呼吸道症状,食量减少,产蛋量下降,出
现零星死亡。非致病性禽流感不会引起明显的症状,仅使染病的禽鸟体内产生病毒抗体。
根据蛋白核的抗原性可分为若干亚型。血凝素(H)有16个亚型,神经氨酸酶(N)有9个亚型,以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的序号命名。典型的鸡禽流感病毒是H7N。
3.历史
文献中记录最早出现的禽流感在1878年,意大利发生鸡群大量的死亡,当时被称为鸡瘟。
到1995年,科学家证实禽流感的致病病毒为甲型流感病毒,以消毒、隔离、大量宰杀禽畜的方法防止蔓延。
1960年,南非有1000多只燕鸥死亡,第一次发现禽流感引起的该死亡率案例,属于H5N3型。
1999年,出现过H9N2型禽流感的人类感染,出现人员死亡。
2003年,荷兰出现H7N7型禽流感,疫区有超过1亿只鸟因禽流感而死亡或被捕杀。2006年,美国出现H3N2。2月26日,全球发现H5N1案例170个,死亡人数92人。
2006年,美国出现H3N2。2月26日,全球发现H5N1案例170个,死亡人数92人。
2009年,墨西哥、美国爆发H1N1猪流感,在全世界210个国家和地区流行,致使1.8万多人死亡。
2003-2013年10年时间全球感染H5N1人数约624人,死亡371人。
2016年5月28日,湖南省确诊一例H5N6病例。
二、 禽流感的症状以及传播途径
1. 症状
(1)禽类症状
轻度至严重的呼吸道症状,伴随着咳嗽、打喷嚏、流眼泪,头部和脸部水肿,精神紊乱,腹泻。这些症状中的任何一种可能单独或以不同的组合出现。
(2)人类症状
早期时发热、流鼻涕、鼻塞、咳嗽、咽痛、头痛,全身不适等症状,病程短,恢复快,没有后遗症。但少数患者特别是年龄较大、治疗过迟的患者病情会迅速发展成进行性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肺出血、胸腔积液等多种并发症而死亡。
2.传播途径
(1)禽流感病毒结构
禽流感病毒基因由8个负链的单链RNA片段组成。一般为球形,直径80-120纳米,病毒表面有10-120纳米的密集钉状物或纤突覆盖,病毒囊膜内有螺旋形核衣壳。
(2)传染源
主要是患禽流感或者携带禽流感病毒的鸡鸭鹅等家禽,其他的禽类、野禽也有可能成为传染源。
(3)易感人群
一般来说,禽流感只在禽类间传播,但自1997年发现禽流感病毒由禽传播到人后,得出结论:人群普遍易感。12岁以下的儿童发病率较高,病情严重,经常与家禽接触的人员也是高危人群。人与人之间不传播。
(4)传播途径
呼吸道传播;通过密切接触感染的禽类及其分泌物、排泄物传播;通过受病毒无人的水传播;直接接触病毒毒株感染。
三、 禽流感的预防和治疗
(1) 预防
加强禽类疾病的检测。动物防疫部在发现禽流感疫情时要立即按照相关规定处理,并做好养殖和处理相关人员的防护工作;
加强对密切接触人员的定期身体检查工作。要求他们在工作时戴口罩、手套、隔离衣,勤洗手,如果出现流感症状,应及时检查明确病因;
加强检测标本和实验室禽流感病毒毒株的管理,严格执行操作规范,防止实验室和医院传播;
个人应该注意补充营养,保持营养均衡;
注意饮食卫生,不喝生水,不吃未熟、未经正规检疫的肉类、蛋类等食品,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加强体育锻炼,多晒太阳,保证充足的睡眠,增强体质和免疫力;
保持优质的生活空间,保持室内清洁和空气流通;
减少与禽类不必要的接触,特别是生病的家禽和野禽。
(2)治疗
1)隔离治疗。一般对于患有禽流感患者进行隔离治疗,保持室内通风良好,并对空气消毒。让患者多饮水,补充营养,多休息。适当服用抗生素,密切观察和监测并发症。
2)抗流感病毒治疗。早期服用治疗甲型流感病毒药物可改善症状、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并降低病死率(发病1-2天内,疗效最好)。常见的甲型流感病毒药物有离子道M2阻滞剂、神经氨酸酶抑制剂、扎那米韦、奥司他韦。
3)中药治疗。对禽流感患者,可进行辨证施治,予以中医中药治疗。
4)疫苗。目前,疫苗是防控禽流感最有效的方法。例如H5亚型禽流感疫苗、H5亚
型禽流感重组活载体疫苗、H7亚型禽流感疫苗、H9N2亚型禽流感疫苗。禽流感免疫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综合考虑不同动物之间的种属差异、同种动物不同品种间的差异、各地流感流行株不同、防疫压力不同等具体因素合理选择疫苗。
四、总结
根据中国近年来对禽流感的研究文献可看出我国对禽流感的研究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1995年-1997年的文献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1998年以后有明显的上升趋势,2004年是一个禽流感发文的“高峰期”,发文达到961篇,占全部文献的15%,是1995年的27倍。不仅是中国,世界卫生组织和各国都在对禽流感进行研究,也研制出了许多疫苗和抗病毒药物。禽流感固然病死率很高,但是如今科技发达,人们的生活质量也提高了,禽流感对我们的威胁会越来越小。我们要科学认识禽流感,注意日常饮食和生活习惯,积极锻炼,增强体质,保护禽类的栖息地,保护环境。
参考文献
[1] 段明星 何弘轩 张强哲 《禽流感及其免疫防制研究 》北京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2004年第3期
[2] 李晶梅 薛霜《我国流感疫苗的应用概况》 武汉《中国农业》2012年24期
[3] 闫先锋 《我国禽流感文献的计量分析》 呼和浩特 《畜牧特刊》2010年3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