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英语课时目标教学设计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英语课时目标教学设计

来源:九壹网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英语课时目标教学设计

柳州市柳城中学 王燕萍

一、问题的提出

2012年9月,我区全面启动高中课程改革。《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强调,高中英语教学鼓励学生采用自我探究、主动实践等学习方式,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应围绕学生这一学习主体展开。

实践证明,制定科学合理的课时教学目标是教师设计课堂教学的关键,教师只有合理确定课时教学目标,尽可能多地给学生提供学习和展示的机会,合理安排教师讲授的时间、学生思考的时间,以及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对知识进行输入与输出的时间,才能在组织教学时围绕教学的特定目标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从而实现教学目标,打造高效课堂。然而,我们会发现,在一些“优质课”“青赛课”“研讨课”“展示课”中,很多教师设计课时教学目标时定位不清,导致课堂教学

效率低下。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课程目标与课时目标相混淆。有的教师在撰写课时教案时把课程目标等同于课时目标,课程目标倡导教学要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为我们在设计教学目标时提供了宏观的思维框架。而就单个课时教学而言,显然难以全面实现课程的三维目标。

2.教学目的与课时目标相混淆。英语教学的目的是使学习者通过学习和实践活动掌握英语知识,提高语用能力,开拓视野,促进思维发展,这是整个英语教学阶段所要达到的总目标,它不能等同于课时教学目标。

3.知识目标与课时目标相混淆。有的教师在设计知识目标时往往把在某一篇文章中出现的生词、句型、新语法作为课时教学目标,在注重教学知识目标时,忽略了语用能力的培养。

4.单元目标与课时目标相混淆。单元目标就是一个单元的总体教学目标,实现单元目标必须通过落实该单元的每一个课时目标来达成。教师只有在明确了单元目标的前提下,才能准确定位课时目标,并通过扎实有效的课堂教学来实现课时目标,进而实现单元目标。因此,单元目标不能替代课时目标。

由此可以看出,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首先必须明确课时目标,做好课时目标教学的设计,在教学时,教师要让学生明确目标,认定方向,突出重点,集中精力,在有限的时间内高效率地获取新知识。

二、理论依据

在实施《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和使用英语新教材的过程中,采取目标导学的方式对教材进行单元目标管理和课时目标设计,有助于教师适应新教材、发挥新教材的优势,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英语新教材在教师用书中以表格的形式列出了单元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实现单元教学目标需要通过完成每一个课时目标来达成,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必须把单元目标分解和落实到每一节课中,变单元目标教学为课时目标教学。而落实课时目标的设计与实施,是完成课时目标教学的关键。

按照预设的教学目标开展目标教学,教师在备课时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确定本节课所要学习的知识点和学生应达到的学习水平;二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情选择最佳的教学手段,选择适切的教法、学法,做好相应的实验安排、师生活动等;三是明确英语学习的目的,发展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形成有效的英语学习策略,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

三、课时目标教学设计的原则

1.面向全体原则。英语学习具有积累性和连续性的特点,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是否已经具备学习新知识的条件,也要考虑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针对不同层面的学生设定不同的目标。英语教学实践活动的设计要选择与学生相匹配的内容、目标和方法,使“面向全体”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设计阶段就落到实处。教师要给每个学生提供学习、分享、体验成功的机会,以学生为主体,设计出针对学生群体的有效的教学方法。

2.依据单元内容进行调整原则。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结构特点、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教学实际,科学、合理地处理教材。比如,对各个单元之间的调整,首先需要调整每个单元的课时目标,这一做法的前提是教师要根据整个单元的知识逻辑顺序,重新调整教材内容,以便更好地体现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四、课时目标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

依据B-Slim语言教学模式的要求,课时目标的设计应包含5个环节:Plan-ning and Preparation(教学计划和准备)、Com-prehensible Input(Giving it)(可理解输入)、Intake

(Getting it,Using it) (内化)、Output(Proving it)(语言输出)、Assess-ment& evaluation(评价与教学评估)。概括起来讲,就是教什么,即本课的课时目标是什么,教学内容是什么;怎么教,通过什么样的教学活动达到学习目标;评价,检测学生完成学习目标的情况,假如达标率较低,教师要反思教学目标的设计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从B-Slim语言教学模式可以看出:教师需要根据课标的要求做出相应的教学选择,确定哪些目标值得教、怎么教。而要做到这一点,关键要制定合理的课时目标,并研究如何运用教材这一素材把单元教学目标与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起来。再者,教师制定的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要与新课程的教育目标相一致。在上述5个教学环节中,教学“输入”环节是关键,它是教学过程师生双边活动的主要内容,是预期的反馈信息和相应的教学对策的设计。

需要注意的是,课时目标教学设计要求教师分析教学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课时教学内容、预测师生活动,搭建知识框架,进行知识点操练,关注学困生的课堂行为、小组合作活动的形式,注重作业的设计和信息反馈设计,等等,既要考虑到学生的整体情况,又要考虑到学生的个体情况,实现集体教学和个别教学的有机结合。

五、课时目标教学设计实例

必修4 Unit2 Working the land

课时目标教学设计

1.语言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根据图片、视频、关键词,采用连词成句的方式介绍袁隆平。

2.能力目标:学生能够通过表格给出的信息,完成阅读文章的任务。

3.合作学习目标:学生通过小组互助合作,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和细节,学会对袁隆平进行评价。

4.表达能力目标:学生利用关键词的提示,介绍袁隆平的基本情况及其成就。

5.情感态度目标:让学生了解袁隆平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的原因以及他为此付出一生的研究成果,明白“凡事应永不放弃”的含义。

教学步骤

1.主题讨论。

定义:Working the land means .

A pioneer means .

提问:Who is the father of hybrid rice?Why?

出示:有关袁隆平的图片、视频。

设计说明:教学导入的设计是为了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本节课的课时目标,教师导入本课主题“水稻、袁隆平”,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字幕,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杂交水稻是如何发明的,袁隆平为此做出了怎样的努力?他是如何看待名利的?他的梦想是什么?鼓励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完成任务。

2.快速阅读,整体理解,运用策略,获取信息,深层理解,提升主题。

这个环节的教学内容包括文章的中心思想、段落大意、猜词、课文缩写、预测未来的水。(如下表格)

设计说明: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填写表格。这个教学设计让学生对课文有了整体的理解,能够获取大量的关于袁隆平的个人信息,为完成下一个课时目标做好准备。在整个教学环节中,训练学生归纳段意是难点,通过给学生传授提取关键词技巧、教师示范、学生模仿的方式,在拆除了学习“脚手架”后,学生基本上可以顺利地完成后续的学习任务。

3.知识迁移,适当延伸,拓展能力。

问题:如何评价袁隆平?如何介绍一位伟人?(介绍伟人的内容包括他的生活经历、受教育情况、爱好、梦想、成就等)

设计说明:学生阅读文章后,如果仅仅能够理解文章的表层含义还远远不够,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挖掘文本的外延和内涵。这是因为阅读只是语言输入过程,而用语言介绍袁隆平是语言输出过程。学生会说但不一定会写,为了检测学生是否真正地能说能写,在教学的最后需要设计更深层次的训练,即用自己的语言介绍袁隆平。

检查课堂教学是否有效,关键是看学生在一堂课里的学习收获是什么,收获了多少。为了达到更高层次的思维目标,让学生尝试围绕教学主题进行口语表达练习(介绍一位伟人),分享知识。

4.同步知识迁移。

请学生根据“知识框架”介绍一位伟人,字数80—100字。

设计说明:布置学生写一篇同步作文作为知识迁移的延伸,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

意识,使课外作业与任务型课堂教学融为一体,把本节课所学到的知识转化为技能,提高了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课堂上,学生的口头介绍环节为书面表达奠定了基础,大量的语言输入为学生的语言输出提供了有力的支撑,有了说的记忆,写作时便可顺理成章。

在时间紧、内容多、任务重的情况下,获取课堂教学的高效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课时目标是课堂教学的灵魂,没有教学目标的课堂是盲目的、随意的、低效的,教学目标既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归宿。因此,创设以目标为导向的英语教学,制定全面、具体、适宜的教学目标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保证。

(责编 欧孔群)

-全文完-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