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17版】高考地理一轮专题(4)《地球上的水》AB卷(含答案)

【2017版】高考地理一轮专题(4)《地球上的水》AB卷(含答案)

来源:九壹网
第四单元 地球上的水

A卷 全国卷

水循环

(2016·新课标全国Ⅲ,7~9)下图所示山地为甲、乙两条河流的分水岭,由透水和不透水岩层相间构成。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该山地被破坏的森林植被得以恢复,随之河流径流量发生了变化,河流径流的年内波动也减缓了。据此完成1~3题。

1.森林植被遭破坏后,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是由于( ) A.降水更多转化为地下水 B.降水更多转化为坡面径流 C.降水变率增大 D.河道淤积

2.森林植被恢复后,该山地的( )

①降水量增加 ②坡面径流增加 ③蒸发(腾)量增加 ④地下径流增加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如果降水最终主要转化为河流径流,那么森林植被恢复后,甲、乙两条河流径流量发生的变化是( )

A.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增加 B.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增加 C.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减少 D.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减少

解析 第1题,植被破坏后,局部小气候破坏,降水量减小,降水变率变小,下渗减弱,降水多数转化为地表径流,致使年内径流量波动变大;当然植被破坏也

会造成河道淤积,但与该问题关联不大。第2题,植被恢复后:该地气候会变得湿润,但降水量不一定增加;下渗量增加,地下径流增加;蒸发(腾)量增加;地表径流减小。第3题,结合第2题分析,森林植被恢复后,下渗增加,地表径流减少。根据本题“单斜山”图示,甲河一侧部分径流会沿透水层流至乙河中,导致甲河径流减少,乙河径流增加。故本题应选D项。 答案 1.B 2.C 3.D

(2014·课标Ⅱ,6~7)降水在生态系统中被分为蓝水和绿水。蓝水是形成径流的部分(包括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绿水是被蒸发(腾)的部分,其中被植物蒸腾的部分称为生产性绿水,被蒸发的部分称为非生产性绿水。据此完成4~5题。 4.下列流域中,绿水比例最大的是( ) A.塔里木河流域 B.长江流域 C.雅鲁藏布江流域 D.黑龙江流域

5.在干旱和半干旱区,下列措施中,使绿水中生产性绿水比例提高最多的是( ) A.水田改旱地 B.植树造林 C.覆膜种植农作物 D.修建梯田

解析 第4题,本题通过水循环特点考查区域特征。绿水比例大表明该地主要以蒸发(腾)为主,形成的径流较少。选项中塔里木河流域属温带性气候,降水少,蒸发旺盛,形成的径流少,故A项正确。第5题,本题考查人为因素对水循环的影响。覆膜种植农作物可以减少水分蒸发,增加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蒸腾,增加生产性绿水比例,故C项正确。水田改旱地不会增加植物蒸腾作用,故A项错误;干旱和半干旱地区不适宜植树造林,故B项错误;修建梯田可以减少水土流失,但对植物的蒸腾作用影响不大,故D项错误。 答案 4.A 5.C

陆地水体及其相互补给

(2016·新课标全国Ⅱ,9~11)某河流位于浙江东部,下游河床受径流与潮汐共同影响:枯水期,以潮流带来的泥沙淤积为主;汛期,上游下泄的径流冲刷河床。下图示意该河下游某地1962年两个时期河床断面形态,其中,甲是河床最低时期的河床断面。19年在该河上游建成水库;2000年,在该河河口建成大型水闸。据此完成6~8题。

6.河床断面形态从甲至乙的变化过程发生在( ) A.1~3月 B.3~6月 C.6~9月 D.9~12月

7.水库竣工后,水库下游河流( ) A.径流量增大 B.河道淤积 C.流速加快 D.河床展宽

8.在该河河口修建大型水闸的主要作用是( ) A.切断潮流泥沙补给 B.加速汛期洪水下泄 C.提高潮流冲淤能力 D.拦截河流入海泥沙

解析 第6题,根据材料可知,枯水期,河床以潮流带来的泥沙淤积为主,河床较高、较宽;汛期,由于上游下泄的径流冲刷河床,河床变深、变窄。河床断面形态从甲至乙的变化过程发生在枯水期,结合该河流位于浙江东部,9~12月期间降水较少。故选D。第7题,河流上游水库建成后,水库下游河流径流量会减小,海水潮流带来的泥沙淤积会加剧,会导致河道淤积。故选B。第8题,由上面分析可推知河口修建水闸,主要目的是为了防止海水倒灌和潮流带来的泥沙对河道的淤积。故选A。

答案 6.D 7.B 8.A

(2015·课标Ⅱ,9~11)圣劳伦斯河(图a)是一条著名的“冰冻之河”。(图b)示意蒙特利尔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据此完成9~11题。

a

b

9.蒙特利尔附近河段结冰期大致为( ) A.2个月 B.3个月 C.4个月 D.5个月

10.据图示信息推测,冬季可能不结冰的河段位于( ) A.安大略湖至普雷斯科特河段 B.普雷斯科特至康沃尔河段 C.蒙特利尔至魁北克河段 D.魁北克以下河口段

11.减少该河凌汛危害的可行措施是( ) ①加深河道 ②绿化河堤 ③分段拦冰 ④拓宽河道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 第9题,本题以圣劳伦斯河和蒙特利尔气温、降水量图为背景,考查读图分析与判断能力。从蒙特利尔各月气温分布图上可以判断出其气温低于0℃的月份为12月至次年3月,从而推断蒙特利尔附近河段结冰期大致为4个月,C项正确。第10题,本题考查河流水文特点的成因。河流结冰状况取决于温度,影响河水温度的因素主要有纬度位置、河流流速、河流流向等因素。圣劳伦斯河的四段河流,纬度相差不大,流向相同,而在普雷斯科特至康沃尔河段,河道上建有水电站,表明该段河流落差大,流速快,冬季可能不结冰,故B项正确。第11题,凌汛是由于下游解冻晚或者冰冻早导致上游来水被冰凌阻塞,而引起的河水漫溢甚至决堤,解决措施,应从疏通河道入手,破冰,使冰凌分散,拓宽河道皆可行。绿化河堤,加深河道并不能解决冰凌阻塞河道的问题。 答案 9.C 10.B 11.C

洋流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014·课示Ⅱ,9)图中示意科隆群岛(加拉帕戈斯群岛)的地理位置。读图,回答第12题。

12.科隆群岛是耐寒的企鹅和喜暖的鬣蜥的共同家园,主要因为该群岛( ) A.气温日较差大 B.处在动物迁徙路线上 C.地处热带但受寒流影响 D.气候垂直差异显著

解析 主要考查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从纬度位置看,科隆群岛地处赤道附近,属于热带,是喜暖的鬣蜥的家园;从洋流分布看,科隆群岛位于南美洲西海岸,受秘鲁寒流影响,气温较低,因而也是耐寒的企鹅的家园。故C项正确。 答案 C

(2013·新课标Ⅱ,9)雾是近地面大气层中出现大量微小水滴而形成的一种天气现象。当暖湿空气经过寒冷的下垫面时,就易形成雾。下图中,S市附近海域夏季多雾,并影响S市。据此完成第13题。

13.S市附近海域夏季多雾的主要原因是( ) A.沿岸暖流提供了充足的暖湿空气 B.半岛东侧海湾海水温度较低 C.海陆间气温差异较大 D.沿岸寒流的降温作用较强

解析 雾的形成需要两个条件,一是空气暖湿,二是下垫面寒冷,与空气温差较大。由图知,S市位于30°N~40°N北美西岸,为地中海气候,受加利福尼亚寒流影响。夏季该地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光照强,气温高,并且该地水域面积大,水汽丰富。暖湿空气受沿岸加利福尼亚寒流影响,易形成雾,选项D正确。 答案 D

B卷 地方卷

水循环

(2013·四川文综,5)下图是北半球亚热带某地降水量逐月累计曲线图。读图回答第1题。

1.该地水循环最活跃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解析 由图可知,该地在冬季降水量最大,冬季降水丰富,水循环最活跃。 答案 D

陆地水体及其相互补给

(2016·天津文综,10~11)黄河入海水量1951年大约为500亿立方米,2010年大约为140亿立方米,总体呈下降趋势。据材料回答2~3题。 2.导致黄河入海水量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 A.上游水电站增多 B.中游水土流失加剧 C.下游降水量减少 D.流域内用水量增多

3.黄河入海水量减少带来的主要影响是( ) A.三角洲土壤盐渍化减轻 B.三角洲扩展速度减慢 C.入海口河水含沙量增加 D.河口地区的气候变干

解析 第2题,根据题干材料知,黄河入海水量下降量很大,大部分水不能再入海了,而水电站发电需要放水,故最可能的原因是流域内的生产、生活用水量增多。第3题,黄河入海水量减少,携带的泥沙减少,故三角洲扩展速度减缓。 答案 2.D 3.B

4.[2015·浙江文综,36(1),12分]根据下列材料,完成下题。

材料 图1为世界某区域略图。图2为图1中甲地气候统计图和河流水位年变化图。

简述甲地河流水位特征,并分析成因。(12分)

解析 河流水位特征可从水位高低、水位季节变化角度描述,影响因素主要有补给水量多少以及其他水体对河流径流量的调节作用强弱等。从水位年变化图中可看出全年水位基本在3 m以上,其中6~7月水位较高、12月至次年1月水位较低。从气候资料图可知,全年降水丰富;从区域图可看出甲地河流上游有大面积沼泽分布,对河水起到了调节作用。

答案 全年水位高(全年水位在3 m以上);高水位在冬季(6月至7月),低水位在夏季(12月至次年1月);水位年内变化较为和缓。降水量丰富;河流的上游有大面积沼泽,滞留径流使高水位比多雨季节推迟数月;调节径流使水位变化和缓。

洋流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016·江苏地理,19~20)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双选)

5.上图中洋流甲( ) A.自南向北流

B.导致流经海域海水等温线向南凸出 C.使沿岸增温增湿 D.利于海洋渔场的形成

6.图中①②③④位于河流两岸,冲刷作用强烈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 第5题,从经纬度及海陆轮廓可判定图示为南美洲东南部,则甲应为巴西暖流,由东北流向西南,对沿岸气候起增温增湿作用,受其影响,该洋流流经海域等温线向南凸出;海洋渔场多位于寒暖流交汇处或上升流处。第6题,图示位于南半球,河流由东北流向西南,河流左岸冲刷作用强烈,图中②④符合。 答案 5.BC 6.BD

(2014·江苏地理,13)索科特拉岛曾经与非洲的索马里半岛相连,岛上有许多奇特的动植物。下图是索科特拉岛位置图。读图,回答第7题。

7.某年七月,一艘油轮在该岛以东附近海域泄漏大量原油,油污带可能漂向( ) A.印度西海岸 B.澳大利亚西海岸 C.非洲东海岸 D.越南东海岸

解析 图示区域受北印度洋季风洋流影响,冬季逆时针,夏季顺时针,七月索科特拉岛以东附近原油泄漏后受其影响将向东北方向漂去,影响范围可波及到北印度洋北部绝大部分海域。印度西海岸正好在此范围内,且距离较近,影响较大。 答案 A

8.[2014·浙江文综,36(2),6分]根据下列材料,完成下题。

材料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略图。

若图1中P处发生原油泄漏,其扩散的方向是________,原因是受________影响。对受影响国家造成直接危害的产业部门是________。(6分)

解析 海上原油泄漏,原油漂移的方向主要受洋流及盛行风的影响,该海域有自南向北(或东北)的北大西洋暖流流经,又加上常年盛行西南风,所以原油扩散的方向是向北(或东北)。北海地区有世界著名的北海渔场,原油泄漏会给该地的渔业资源造成较大的危害。

答案 向北(或东北) 北大西洋暖流(或洋流) 海洋渔业(或海洋捕捞)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