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命运交响的辉煌与失落——由《俄狄浦斯王》说开去

命运交响的辉煌与失落——由《俄狄浦斯王》说开去

来源:九壹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第6期 -59- 命运交响的辉煌与失落 由《俄狄浦斯王》说开去 金峰 (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北京100084) 摘要:古希腊悲剧,是世界艺术殿堂中不可缺少的瑰宝,也是古典艺术留给世人的一笔丰厚的遗产 由古希 腊著名悲剧作家索福克勒斯所创作的<俄狄浦斯王)就是古希腊悲剧不朽而杰出的代表。古希腊悲剧之所以能 给人巨大的艺术感染力及鲜明的审美快感,历来众说纷纭,而悲剧中每每透出的对命运的敏感则已被大多数学者 认为是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若以‘俄狄浦斯王>为样本。既可讨论命运观及其相关思想对于古希腊戏剧的 荚学贡献,又能揭示古典艺术精神之于现代人生观的启迪。 关键词:古希腊悲剧;俄狄浦斯;命运;现代人生观 中图分类号:I10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4970一(2006 l06—0059—04 收稿日期:2006一O7一O9 作者简介:金峰(1986一),男,河南新乡人,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本科生。 索福克勒斯的现存最为著名的一部剧作。它取材于忒拜神 一、引论 话系统,以英雄人物俄狄浦斯为主人公。 现在的学术界一般公认,悲剧(tragedy)作为一个 在戏剧的开头,我们首先可以看到一个英武的国王,他 体裁而得以在古希腊定型。大抵是与对酒神狄俄尼索斯(Di- 的正直和对城邦高度的责任感,使他在深重的灾难面前,能 onysus)的祭祀活动有联系的。亚里斯多德就曾明确指出: 够保持一份可贵的冷静和自信: “悲剧是从酒神颂的临时口占发展出来的……”,而tragedy 我,人人知道的俄狄浦斯,亲自出来了。 一词本身就源自于酒神祭祀当中礼赞酒神的酒神颂(dithy, rambs)和献祭酒神(祭品为山羊tragos)的歌舞山羊之歌 我了解大家的疾苦,可是你们虽然痛苦,我的痛苦 (Trgoida)。其最初的主题是为悲悼酒神在尘世的受难、死 却远远超过你们大家。 亡和赞美他的再生。而在酒神颂和山羊之歌向希腊戏剧逐 你们每人只为自己悲裹。不为旁人。我的悲痛却同 渐发展的过程中,悲剧歌颂的主人公扩大到了狄俄尼索斯之 时为城邦,为自己,也为你们 外的神祗和英雄,作为希腊宗教仪式的组成部分。悲剧英雄 受难的主题始终传承了下来,并在公元前四世纪的爱琴海 我细细思量,终于想到了一个唯一的挽救办法,这 旁,最终进放出了夺目的光芒,成为人类文明史上永恒的奇 个办法我已经实行。 迹。 对悲剧起源的叙述到此为止。本文的目的,大体就要论 述古希腊悲剧中命运因素的美学价值,以及古典艺术与当代 我若不是完全按天神的启示行事,我就算是失 德o[21 c ”’ 社会生活的联系和其产生的影响。古希腊悲剧,这一古典艺 术王冠上最闪亮的一颗明珠,它的光辉在两千年之后能否明 从上面几句中我们可以真切的感受到英雄俄狄浦斯的 耀依然呢?笔者尝试去探索,依据的样本,就是被罗马人称 气概——骄傲、果断、敬神、视城邦的利益为生命,何等英明 为“悲剧界的荷马”的悲剧诗人京福克勒斯的传世名作—— 的君主!最为可贵的是他的坦诚,就如春日里洒在爱琴海上 <俄狄浦斯》;而谈论的内容,也围绕着一个神秘而叉威严的 的阳光。明艳到不掺一点杂质。这时的俄狄浦斯,浑身充满 词汇——命运。 生命的力量,放射着智慧的光芒,在忒拜人心目中,是绝对的 我国著名的美学家朱光潜先生在他的名作<悲剧心理 强者。 学》中这样写到: ……即将作为我们论证(作者注:悲剧快 神示被克瑞翁从福玻斯带了回来,阿波罗要求惩办杀害 感问题)基础的材料可以分为三类:悲剧的杰作,书籍和杂志 老国王拉伊欧斯的凶手,清除藏在忒拜的罪恶。我们的英雄 上记录的有关悲剧的意见和印象,个人印象……”,…… ”’ 义愤填膺: 先生的话启发了笔者,可以从类似于上面的不同角度出发, 我要正当的和你们一起来为城邦,为天神报复这冤 来讨论悲剧中的命运问题。 仇。 二、文本的解读与剖析 这不仅是为一个并不疏远的朋友,也是为我自己清 除污染; <俄狄浦斯》是被雅典人尊为“世界和谐和安宁的歌手”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60・ 他这坏人定将过着悲惨不幸的生活 我发誓,假如他是我家里的人, 我愿受我刚才加在别人身上的诅咒。 ” … 在此,俄狄浦斯的形象愈加高大,他嫉恶如仇,对潜在的 凶手施以残酷的沮咒 更为可贵的是,他并未将自己置身事 外,而是慷慨地宣布,沮咒对任何人包括自己都有效!何等 的光明磊落! 文行此处,虽十分激昂,但似乎就要落人正义战胜 的大团圆俗套了。然而,先知忒瑞西阿斯的一句感叹“聪明 没有用处的时候,做一个聪明人真是可怕!,’ “ ”,让人感 到几分惊疑,似乎有不同寻常的事将要发生了。终于,在一 番激烈的争辩过后,先知他道出了:“我说你就是你要寻找的 杀人凶手。~他(俄狄浦斯)将成为和他同住的儿女的父兄, 她生母的儿子和丈夫,她父亲的凶手和共同播种的 人。 】( 耵’试问如此骇人的指控,谁能忍受!更何况我们骄 傲又直率的俄狄浦斯呢?他坚信自己的清白就像他坚信太 阳永恒不灭,他愤怒的指控忒瑞西阿斯:“漫长的黑夜笼罩着 你的一生,你伤害不了我,伤害不了任何看得见阳光的 人。 “ ¨’从艺术史中我们可以了解,古代希腊人是非常热 爱阳光的,因为他们认为阳光就如真理一样光辉,令其无限 神往!因此可以想见,俄狄浦斯对先知的诅咒是多么的严 重。同时亦可想见,俄狄浦斯对阳光的仰视和崇拜,不难推 知他对真理的追求是不顾一切的。但谁又能知道正是这本 来崇高的品格,最终使英雄的悲剧结局加速实现…… 情节继续向前发展着,俄狄浦斯继续愤怒的谴责,他无 法容忍自己被认为是一个凶手,一个敬神和正直的人怎么会 做出如此罪恶的行径!这时,王后伊俄卡斯忒出宫来劝解, 她想要说明“并没有一个凡人能精通预言术”,老国王拉伊 欧斯并未按先前的神示死于已被遗弃于喀泰戎荒山的儿子 之手,而是亡于福克斯的一伙强盗手中。此话一出,本以为 英雄的嫌疑已然排除,但俄狄浦斯却惊得魂飞魄散,他感到 诅咒好像即将降临到自己的头上。尤其在王后说出拉伊欧 斯的队伍一共五人时。国王痛苦的慨叹:“我真怕那先知的眼 睛并没有瞎……哎呀,事实已经很清楚了吧……”, “ ’进 而道出了自己的身世——科任托斯王波吕玻斯的儿子,为了 逃避阿波罗对他要杀父娶母的预言,逃往外邦,正在福克斯 那地方,杀死了一个白发苍苍的老者。难道那就是拉伊欧 斯!俄狄浦斯深深的恐惧了,他第一次开始向命运动摇:“你 们这些可敬的神圣的神啊,别让我,别让我看到那一天!在 我没有看见这罪恶的污点沾在我身上之前,请让我离开尘 世。”[2](plsE)歌队们开始了他们的悲歌:“傲慢产生暴君。 ……谁敢夸说他的性命躲避得了天神的箭?……关于拉伊 欧斯的古老的预言已经寂静了,不被人注意了,……对神的 崇拜从此衰微。”( 】 ”。 命运!难道你的意志真如此难以琢 磨,凡人永远无法参透? 一点点地被揭开了,命运露出了狰狞的面目,他的 乖张就是总要给人以易碎的希望。科任托斯的报信人带着 波吕玻斯的死讯来到忒拜,似乎预言已被打破,杀父已是不 能,要避免的只有娶母。但报信人本是为了消除疑虑的告知 却成了打破希望的铁镐!英雄本就不是科任托斯人,他幼年 时是一个喀泰戎山上脚肿的弃婴!“你是由这不幸而得到你 现在的名字的!’’ 惊惧万分的王后嗅到了诅咒的灾难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第6期 应验的气息,她极力想要避免惨祸的呈现,“看在天神的面 上,如果你关心自己的性命,就不要再追问了,我自己的苦闷 已经够了。” “ 换作别人,也许就会在此时出于胆怯而放 弃追问,但固执而磊落的俄狄浦斯却不会!他对真理的追求 不遗余力,“谁去把牧人带来,让这女人去赏玩她的高贵门第 吧!……要发生的就发生吧!即使我的出身卑贱……我绝 不会证明是另外一个人,因此我一定要追问我的血 统!” “ 可怜的国王,你不知道这样的选择将彻底把你和 亲人推人深渊!真理,意味着万劫不复! 牧人到来了,蒙在上的最后一块面纱终于被揭下 了。俄狄浦斯啊!你就是拉伊欧斯的子嗣!心软的牧人使 你不致于在喀泰戎山谷夭折,但却使你在日后在无知中犯下 了天大的罪孽!英雄在这一刻崩溃了!“哎呀!一切都应验 了!天光啊,我现在向你看最后一眼,我成了不应当生我的 父母的儿子,娶了不应当娶的母亲,杀了不应当杀的父 亲。¨ ” 可怕的预言最终应验,留下的是无尽的悲恸和悔 恨。歌队的悲声回荡在天空——“凡人的子孙啊,我把你们 的生命当作一场空!谁的幸福不是表面现象,一会儿就消灭 了?不幸的俄狄浦斯,你的命运警告我不要说凡人是幸福 的。” “ 如’俄狄浦斯找到了他要的真理,代价却是父母的生 命和自己的一生。但是,英雄依然坚强,金别针是他惩罚自 己的刑具,以后他将再也见不到他珍爱的阳光。命运,你为 何不辨善恶,喜怒无常!难道你的乐趣就来自凡人痛苦的挣 扎吗? ‘俄狄浦斯》是古希腊悲剧中情节最为精彩的一部。亚 里斯多德在‘诗学》第十四章中写道:“情节的安排,务求使 人们只听事件的发展,不必看表演,也能因这些事件的结果 而惊心动魄,发生怜悯之情;任何人听见‘俄狄浦斯》的情 节,都会这样受感动。”此剧重在写人的意志与命运的冲突。 俄狄浦斯注定要杀父娶母,他竭力想要避免命运,但最终将 自己推入了深渊。剧中大量的使用了双关语,如“却不明白 你‘自己的’同你住在一起”,“就像为我的父亲作战一样”。 这类预言,使观众联想主人公的特殊处境,但剧中人却浑然 不觉,从而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效果。另外,命运的力最之所 以能在此剧中如此震撼,要归功于索福克勒斯“突转”手法 的精妙应用,亚里斯多德在‘诗学》的第十一章为“突转”下 了定义:“指行动按照我们所说的原则转向相反的方面,并且 如我们所说的那样,是按照刚才说的方式即按照可然律或必 然律进行的。”… ’发现——从不知到知的转变。最好的 “发现”是同“突转”一起发生,<俄狄浦斯》完美的做到了这 一点。所以,它给我们的感染如此的强大,我们也仿佛第一 次对命运深深的敬畏…… 三、悲剧中的命运观 <俄狄浦斯》让我们见识了命运这一神秘事物的强大力 量,它的特点是如此鲜明,以致于被封为“命运悲剧”的扛鼎 之作。我们今天回过头仰视崇高的悲剧精神,也总是会想到 人的自我意志和外部命运剧烈撞击而形成的耀眼火花。但 这究竟是为什么会产生如此耀眼的火花呢?笔者试图踏着 先哲们的足迹去追寻。 命运是什么?它似乎是一种难以明言之物,大概是在冥 冥中支配人们行动的一种力量。在古希腊人眼中,它的代言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第6期 人是三人一目的命运女神和她们所掌握的命运织锦,它的形 象并不友好,甚至是压迫凡人的。车尔尼雪夫斯基在《论滑 稽与崇高》中这样评价希腊人眼中的命运:“命运好像一个 喜欢表现自己的威力的任性的权势人物,常常预先对他打算 加害的人说,‘我就预备那样干,你倒试试来阻挡我’,它就 是这么干的,他预先宣布自己的决定,向我们证明,我们无力 与他抗争,也无力躲避;同时在嘲笑我们的软弱、笨拙以及从 我们失败的抗争中体昧恶意的快感。” “ ’毫无疑问,在希 腊人眼中,命运是最无法蔑视的事物。而<俄狄浦斯’正是 把这种古希腊的命运观以最形象的方式图解了出来。 但是,如果仅仅臣服于命运的强权,不去冲击那厚厚的 壁垒而只是聊发一些“问君能有几多愁”的感慨,古希腊悲 剧绝不会给我们如许的“崇高感 和“悲剧感”的。一个生活 在阳光明媚的爱琴海边,以探索真理为己任的民族,在对命 运敬畏的同时,内心的疑惑也在滋生——命运如果向来是神 圣的神意,那为何世间还会有如此多不幸的事件发生?一些 先知先觉的人开始思考,另一些勇敢的人更想用行动来探 索!别林斯基对此评价为:“高贵自由的希腊人没有低头屈 服,没有跌倒于可怕的幻影前,却通过对命运进行英勇而骄 傲的搏斗而找到了出路。用这种斗争的悲剧的壮美照亮了 人生阴暗的一面,命运可以剥夺他们的幸福和生命,却不能 贬低他们的精神;可以把他们,却不能将他们征 服。” “ ”’英雄的俄狄浦斯不正是这段评语的典型写照吗! 还记得肖鹰先生在谈到<荷马史诗》时曾说:“希腊人时 代是一个人类童年的正常时代,那时的爱琴海边充满了人神 共舞的欢笑。”在笔者的理解中,所谓正常的童年时代,首先 一定要健康,其次也要是思想单纯且直接的。所以,由这些 “孩子”所创造出的悲剧也一定是纯净和直接的。在这点 上,尼采在他那不朽的<悲剧的诞生)中热情洋溢地表达,希 腊的悲剧精神实际缘自于作为讲究理性的基于表象美好的 日神冲动和来自蛮族野性的以毁灭自我来达成自我实现的 酒神意识之二者的冲突与结合,“乃是直接由自然,而无须乎 人类艺术家之谐调,所直接提升的形成力之产物。”¨“ ’因 此,我们有理由相信,悲剧精神的本质是非理性的,而与之相 关的命运观也不会是理性主导的。朱光潜先生就认为:“他 们(希腊诸神)无所不能,有时却要屈服于命运。宙斯和命 运支配着希腊人的思想,他们谁也不知道究竟哪一位是真正 的统治者。希腊人设想的宇宙是极其混乱的。”… 正因 为如此,命运在希腊人的笔下会那样乖张,既不可以以理智 来言说,也不能够用道德来证明,取而代之的是敬畏感和惊 奇感。 希腊悲剧之所以伟大,就在于它忠实地表现生活中最黑 暗的一面,却又不让人感到压抑和沮丧;相反的是,让观众从 有限的人体与无限世界的冲突中体会生命的激情和对真理 的渴望。命运,也许并非在每一部悲剧中占据主导,但由它 所代表的世界的无限,却是人们永远都欲超越的梦想。而在 这种永恒的超越中,人性一次又一次的得以升华。 四、命运立场与现代人生观 古希腊悲剧.作为上天命运与人的意志相互碰撞的交 响,作为尼采所阐释的日神精神(“宁静”的梦的境界)与酒 神精神(原始生命的冲动)的冲突及统一,在短短的一个多 -6 J- 世纪内为人类的世界释放了足量的崇高感和悲剧精神。随 着古希腊哲学理性思潮的鼎盛,它不可避免的衰落了。尼采 在分析悲剧的死亡时说:“希腊悲剧的没落是和她的姊妹,艺 术,是完全不同的:它是由于不可调和的冲突而自杀死亡的, 因此,是可悲的,……从事与这种悲剧的垂死挣扎的,就是欧 里庇得斯;……从某种意义上说,欧里庇得斯仅是一个面具: 通过这个面具而说话的神祗,即非狄奥尼索斯,叉非阿波罗, 而是一个簇新的魔鬼,他的名字叫苏格拉底。……其(苏格 拉底)最高法是这样的:‘美的事物必定是合乎情理、可以理 解的’。"【 如果说悲剧是古希腊人由单纯素朴的对神的 崇拜转而寻求自我肯定和理性认识的途径,那么悲剧本身就 是一种“自杀”的艺术形式。感性的审美形式生出了理性人 生观的讨论,那它自身就被沓定了。由此可见,悲剧本身就 带有极强的命运感,这是人们都无法否定的。 悲剧死亡四百年之后,教精神开始同苏格拉底、柏 拉图一起笼罩西方世界。一方面,教所宣扬的“末世”、 “赎罪”思想使人们忘却了对命运的超越;另一方面,哲学使 人们摒弃感性的审美转而寻求对理性世界的思考。现在的 学者一般认为,中世纪以后的悲剧已然抛弃了对命运观念的 尊敬,改去诠释人心灵深处的挣扎,并通过人与人之间的外 部冲突来表现。用一个不恰当的比喻,如果说古希腊戏剧要 说的是人的有限性受困于命运的无限性,即“天作孽”时;那 么,之后的近现代悲剧要说的则是人自身的人性黑洞为自己 自掘坟墓,即“自作孽”。从这个层面上说.古希腊悲剧的崇 高感亦受到了挑战.tragedy蜕变成了drama。 对此,人们会说,近现代的悲剧难道真的就不能和古希 腊悲剧平起平坐吗?就现实来看,后来的悲剧也一样创造了 艺术史上的高峰啊!的确,笔者并不否认这时的悲剧中命运 的意义在大多时间已退居了次要的位置,但笔者想说真正的 悲剧感一定是来自于人的有限之于命运无限的冲突,只有这 种冲突才会给人生命本身的崇高感。为了说明本人的观点, 笔者准备举两个例子略加论述。 莎士比亚,文艺复兴时期最为杰出的人文主义剧作家, 其地位在西方艺术史上犹如泰山北斗。纵观其戏剧刨作,我 们不难发现古希腊悲剧的思想主题、艺术表现特点都对莎士 比亚的戏剧创作产生了巨大和深刻的影响,这使得他的作品 表现出了对古希腊悲剧诸多的继承性。对此,我们很自然的 会想到命运在剧作中的反映。 就莎士比亚生活的年代来看,教哲学仍伴随着教会 的强大来遏制人们的心灵。但莎翁的作品中,教会的影响却 往往不明显,我们甚至可以认为这些剧作是非的,基本 接近于酒神的原始宗教情结。他并不自命为判别无私的法 官,在他大部分悲剧的结尾处,善者与恶者同时“向死亡进 军”,他们的尸体横陈于台上,彼此并无差异。比如,李尔王、 考狄利娅与高纳里尔。哈姆霄特和克劳狄斯都最终同归于 尽。尤其在<李尔王》中,命运观念更为突出,几乎每个人都 在言说冥冥中神力的作用。葛罗斯特就直接的指责众神的 不公:“我们对于众神说来正像苍蝇之于顽童,他们仅仅为取 乐就杀死我们。”[I】I ’李尔也抱怨说:“我虽有过失,但别 人对我犯的过失却深重的多。”… ”这与俄狄浦斯的哀叹 是何等相似啊!再想起那句著名的“To be or not to be.”我 们在莎翁的剧作中,可以清楚地发掘到深重的命运感。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62-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第6期 时间前进到20世纪,这里我们要讨论的是美国现代戏 都不大认同古希腊悲剧,认为这是做作而不真实,更有一些 剧的“黄金之王”——尤金・奥尼尔。他本人对古希腊戏剧 戏剧界人士要求摒弃所谓“希腊悲剧表演法”。对此类看 情有独钟,其作品往往含有与古希腊悲剧相类似的深沉激 法,本人持保留意见,我们有什么理由心安理得地站在后工 情。在其充满了痛苦悲悯气氛的作品里,奥尼尔通过刻画那 业时代已经堕落的真实上去鄙视两千年前爱琴海边阳光下 些曾满怀希冀,却叉无力与生命抗争而最终绝望,以失败告 的真实呢?我们自己似乎才是更加应该受到鄙视和怜悯的 终的人物来表现悲壮的主题,用他充满了时代气息和原始悲 一群。两千年以来,我们的目光不断的由天上转到地上,再 剧观的情怀去诠释对人生和命运的理解,有时甚至带有神秘 转到自己的心灵。我们成功的脱离了神灵的樊篱,转而去追 主义和宿命论的色彩。细看他的著名剧作中的主人公,比如 求自我的存在。哲学的发展,理性的光辉,我们成功了。我 ‘毛猿>中的扬克,‘榆树下的欲望》中的伊本和艾碧,<天边 们欣喜若狂,我们充满力量,我们创造了无数的辉煌。我们的 外>的罗伯特……他们都曾像古希腊悲剧中的俄狄浦斯们那 信心一天天的极度膨胀,因为 本我”就是最高的存在,自然 样。勇敢的去向命运抗争,但最后也一样遭受灭顶之灾。正 可以无所畏惧。会有一天,繁华过后,有些人沉静下来扪心 如奥尼尔本人所说;“只有悲剧方才具有真理的优美,才是生 自网:“我来自何处?叉将归往哪里?”没有答案,只有峰巅 活的意义,才是唯一的希望。崇高的东西永远是最具悲剧性 处刺骨的落寞。 的!”这大概就可以代表他自己的悲剧命运观点了。 笔者承认,命运的观念也许已经永远一去不回头了,本 由上面对两位杰出剧作家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不管是 人也并非那么怀念它,因为它的确并不真实。只是说“举头 在古希腊还是文艺复兴时的欧洲抑或二十世纪的美利坚,最 三尺有神明”,我们要安份康健的生活,失去敬畏感是不可想 能给人一种超越自身的崇高感和自发净化心灵的动力的,从 象的。命运就是一种这样的力量,我们无法复制它的意义, 来都是人与命运的永恒对抗与结合。正如朱光潜先生所说, 但至少应该去寻找一根新的“马缰”,来约束我们太过狂乱 “……导致悲剧结局的最终力量往往不是性格本身,而是原 的思想。悲剧对我们的冲击,也许就是这样。 始形式或变化了自身形式的命运。”… 参考文献: 至此,笔者已经花了不少力气来讨论悲剧中的命运和由 [1]朱光潜.悲剧心理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 此而发生的崇高,用意就在于文章开头所提的论述古典艺术 [2]罗念生.古希腊悲剧经典(上)[M].北京:作家出版社,1998. 与当代社会生活的联系和其产生的影响。笔者对戏剧兴趣 [3]陈洪水、水建馥选编.古希腊三大悲剧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 浓厚,所以对戏剧文学有一定敏感性,对古希腊悲剧更怀有 科学出版社,1986. 特殊的崇敬 每当人们大声的吟诵起古希腊悲剧名篇时,其 [4]谢・拉奇克.古希腊戏剧史[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89. 心中总会升腾起一阵净化之感,仿佛虚空中出现了一方明 [5]尼采.悲剧的诞生[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 镜,把人的内心世界照耀得一尘不染。而现在的审美观念, [责任编校刘继保】 Glory and Gloom from the Vicissitudes of Fate ——On King Oedipus JING Feng (School of Humaniites and Social Sciences。Tsinghua University,Beijing 1 0084。China) Abstract:Classical Greek tragedies are a wealth of treasure in the world palace of art。and a treasure trove of heritage classical art left to the world.King Oedipus by Sophocles—the famous playwright of ancient Greece —Was a representative of the eternity of classical Greek tragedies.Throughout history。there have been myri— ads of explanations regarding the enormous m ̄tic charm and marvelous aesthetic delight Greek tragedies gitf people。while for which sensitivity to fate is widely agreed on by most scholars to be responsible.King Oedi- pus taken as the example。the aesthetic contribution of fate and associated ideas to classical Greek dramas Can be viewed。and enlightenment from the spirit of classical art can be revealed. Key words:classical Greek tragedies;Oedipus;fate;modern outlooks on life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