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中学2022高一化学下学期第一次段考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N-14,O-16,Na-23,Al-27,S-32,K-39,Ca-40)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3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每小题仅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我国清代《本草纲目拾遗》中记叙无机药物335种,其中“强水”条目下写道:“性最烈,最蚀五金……选项 操作 现象 溶液变蓝 蔗糖变成疏松多孔的海绵状的炭 溶液红色褪去 结论 金属铜比铁活泼 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和强氧化性 SO2具有漂白性 A 将铜粉加入10mol·L−1Fe2(SO4)3溶液中 B 向蔗糖中加入浓硫酸 C 向含酚酞的NaOH溶液中通入SO2 其水甚强,五金八石皆能穿滴,惟玻璃可盛。”这里的“强水”是指 A.氨水 B. C.醋 D.卤水 2. 下列物质不能..通过化合反应制得的是 A. MgCl2 B. Na2S C. H2SiO3 D. Fe(OH)3
3. 下列关于氨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氨气既能用浓硫酸干燥也能用无水CaCl2干燥 B. NH3是电解质,所以氨水能导电
C.
H2O 用水吸收NH用如图装置可防止倒吸
CCl
3
4D. NH3可以使干燥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4. 一种新型的合成氨的方法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反应①属于“氮的固定” B. 反应②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
C. 反应③可通过电解LiOH水溶液实现
D. 上述三步循环的总结果为2N2+6H2O=4NH3+3O2 5.下列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正确的是
A. 将1 mol Cl2通入到含1 mol FeI2的溶液中:2Fe2++2I−+2Cl2= 2Fe3++4Cl−+I2 B. 向NaAlO2溶液中通入过量CO2:AlO-2+CO2+2H2O=Al(OH)3↓+HCO-
3C. 过量SO2通入到NaClO溶液中:ClO-+SO-2+H2O=HClO+HSO3
D. 向Fe(OH)2中加入稀:3Fe2++4H++NO-=3Fe
3+
3+NO↑+2H2O 6. 氮元素在海洋中的循环是整个海洋生态系统的基础和关键。海洋中无机氮的循环过程可用下图表示。下列关于海洋氮循环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海洋中的氮循环起始于氮的氧化 B. 海洋中的氮循环属于固氮作用的是③    C. 海洋中的反硝化作用一定有氧气的参与
D. 向海洋中排放含NO-的废水会影响海洋中NH+
34的含量 7.由下列实验操作得到的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
D 某溶液中滴加足量盐酸酸化的生成白色沉淀 原溶液中一定有BaCl2溶液 SO2−4 8.我国科学家使用双功能催化剂(能吸附不同粒子)催化水煤气变换反应:CO(g)+H2O(g)=CO2(g)+H2(g) ΔH<0,在低温下获得高转化率与高反应速率。反应过程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图示显示:起始时的2个H2O最终都参与了反应B. 过程Ⅰ、过程Ⅱ均为放热过程 C. 过程Ⅲ只生成了极性共价键D. 使用催化剂降低了水煤气变换反应的ΔH
9.下列五种短周期元素的某些性质如表所示(其中只有W、Y、Z为同周期元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元素 X W Y Z R 原子半径(pm) 37  66 70 154 主要化合价 +1 −1 −2 +5、−3 +1 A. 原子半径按X、W、Y、Z、R的顺序依次增大 B. X、Y、Z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其可能是离子化合物,也可能是共价化合物 C. W、Y、Z三种元素形成的气态氢化物稳定性:ZH3>H2Y>𝐻𝑊 D. R元素可分别与X、W、Y三种元素形成离子化合物
10.铜粉放入稀硫酸中,加热后也无明显现象。当加入一种盐后,铜粉质量减少,溶液呈蓝色,同时有气体
逸出,该盐是 A.Fe2(SO4)3 B.Na2CO3 C.KNO3 D.FeSO4
11.下列各组离子在pH=1的溶液中,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的是
A.Na+、K+、ClO-、NO-++2-2-
3 B.NH4、K、SO3、SO4
C.Al3+、Fe2+、I-、NO- D.Cu2+、Fe2+、S2-、SO2-
34 12.下列变化过程中需要吸收能量的是
A.氢气球发生燃烧爆炸
B.向污染的河水中投入生石灰
C.
D.
13.石墨和石都是碳的单质,石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石。已知12 g石墨完全转化为石时,要吸收a kJ
的能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石墨不如石稳定 ②石不如石墨稳定 ③等质量的石墨和石完全燃烧,石放出的能量多 ④等质量的石墨和石完全燃烧,石墨放出的能量多
1 / 4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4.四支试管中分别充满NO、SO2、NO2、Cl2中的一种,把它们分别倒立于盛有水的水槽中,一段时间后的现
象如图所示。其中原试管充满NO2的是
24.下列化学用语的书写,正确的是
A.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12
B.8个中子的碳元素的核素符号:C C.氯化镁的电子式:
15. 我国城市环境中的大气污染物主要是
A.CO2、Cl2、N2、酸雨 B.SO2、CO、NO2、烟尘 C.NH3、CO、NO2、雾 D.SO2、HCl、N2、粉尘
16. SO2是常见的大气污染物之一,我国规定空气中SO2含量不得超过0.02 mg/L。下列措施中能够减少SO2
排放量的是
①用天然气代替煤炭作民用燃料 ②提高热能利用率 ③硫酸厂采用更好的催化剂使SO2氧化成SO3④使用CS2萃取煤炭中的硫 ⑤燃煤中加入石灰后再使用 A.①②⑤ B.①③⑤ C.①③④ D.③④⑤
17. NO2溶于水时,与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该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A.2∶1   B.1∶2 C.3∶1   D.1∶3
18.某无色混合气体中可能含有Cl2、O2、SO2、NO、NO2中的一种或几种。现将此混合气体通过品红溶液后,
品红溶液褪色,向剩余气体中通入空气,很快变为红棕色。下列对原混合气体成分的判断,正确的是 A.肯定只有SO2                  B.肯定没有Cl2、O2和NO2 C.可能有Cl2和O2               D.肯定只有NO
19. 将盛有12 mL NO2和O2的混合气体的量筒倒立于水槽中,充分反应后,还剩余2 mL无色气体,则原混合
气体中O2的体积和剩余的2 mL气体可能分别是 A.1.2 mL,NO   B.2.4 mL,O2 C.3.5 mL,O2 D.4 mL,NO 20. 在实验室完成下列实验时,不需要考虑尾气处理的是
A.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B.Cu+2H2SO4(浓)==CuSO4+SO2↑+2H2O
C.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MnO2
D.2KClO3=====△2KCl+3O2↑
21.一定质量的铜分别与足量的稀和浓完全反应,在相同条件下用排水法收集反应产生的气体,下
列叙述正确的是
A.浓度越大,被还原之后的生成物的价态越低,对应的的氧化性越弱 B.浓度不同,生成Cu(NO3)2的物质的量不同 C.浓度越大,产生的气体越少 D.两者用排水法收集到的气体体积相等
22. 向盐酸中加入浓硫酸时产生白雾,下列叙述不属于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
A.浓硫酸具有脱水性B.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C.盐酸具有挥发性D.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2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12+
A.1H、1H、H和H2是氢元素的四种不同粒子 4042
B.20Ca和20Ca、石墨和石均互为同位素 12
C.1H和1H是不同的核素 1214
D.C和C互为同位素,物理性质不同,但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
2 / 4
D.用电子式表示氟化氢的形成过程:―→  25.以下反应中,符合下列图像的能量变化的是
能量
生成物总能量
反应物总能量
反应过程
A.Na与H2O反应      B.H2在Cl2中燃烧 C.NaOH溶液与盐酸反应 D.Ba(OH)2·8H2O与NH4Cl混合 26.根据元素周期律,下列有关比较正确的是
A.碱性:NaOH<Mg(OH)2<Al(OH)3      B.氢化物稳定性:HF>HCl>PH3 C.原子半径:S>F>O                D.酸性:HClO>HNO3>H2CO3 27.下列事实不能作为实验判断依据的是
A.钠和镁分别与冷水反应,判断金属活动性强弱
B.铁投入CuSO4溶液中,能置换出铜,钠投入CuSO4溶液中不能置换出铜,判断钠与铁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C.酸性H2CO3D.F2与Cl2分别与H2反应,判断氟与氯的非金属性强弱28.过氧化氢(H2O2)被称为绿色氧化剂,其分子结构如图所示。两个氢原子位于不重合的两个平面上,而两个
氧原子位于两平面的交线上。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过氧化氢分子中含有H—H键、O—O键 B.过氧化氢分子中存在离子键和共价键 C.过氧化氢分子的电子式为 D.H2O2与H2O互为同位素
29.下列表示HCl、K2O形成过程的电子式正确的是
①
②
A.①②   B.①   C.②    D.均不正确 30.下列过程中,共价键被破坏的是
①碘升华  ②HCl气体溶于水 ③NH4Cl受热分解④氢氧化钠熔化 A.①② B.②③ C.②③④ D.全部 31.下列物质中,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的是
A.CaCl2 B.KOH C.H2O   D.HF
32.几种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及主要化合价见下表:
元素代号 K L M Q R T N 原子半径/nm 0.183 0.160 0.143 0.102 0.0 0.074 0.132 主要化合价 +1 +2 +3 +6、-2 +2 -2 +1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K、L、M三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
B.在RCl2分子中,各原子均满足8电子的稳定结构 C.Q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为电解质,其水溶液能够导电
D.K元素与N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碱性相比,前者更强 33.原电池产生电流的本质原因是
A.原电池中溶液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 B.有两根导线将两个活泼性不同的电极连接 C.电极上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的生成物为电子 D.电极上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中会有电子的转移
34.电子表和电子计算器的电源通常用微型银—锌电池,其电极分别为Ag2O和Zn,电解质为KOH溶液,电
极总反应为Ag2O+H2O+Zn===Zn(OH)2+2Ag。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Zn是正极,Ag2O是负极 B.Zn是负极,Ag2O是正极
C.该电池可将化学能100%转化为电能 D.工作时电子由Zn极经溶液移向Ag2O极
35.如图所示是一个燃料电池的示意图,当此燃料电池工作时,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1)丙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________。 (2)原子半径:戊________甲(填“>”或“<”)。
(3)乙与戊组成化合物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化学键的类型是________(填“极性”或“非极性”)共价键。
乙 甲 丙  丁   戊 (4)元素的非金属性:甲____丙(填“>”或“<”),下列事实能说明该结论的是_____(填序号)。 A.丙的氢化物稳定,甲的氢化物不稳定
B.丙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强酸,甲的是弱酸 C.丙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易溶于水,甲的难溶
(5)工业上制取甲(粗品)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纯度的甲单质主要用途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2种)
37. (14分)Ⅰ、根据氧化还原反应:2Ag+(aq)+ Cu(s) = Cu2+(aq)+ 2Ag(s)设计的原电池如图一所示,其中盐桥为琼脂–饱和KNO3盐桥。请回答下列问题:
-
A.如果a极通入H2,b极通入O2,NaOH溶液作电解质溶液,则通H2的电极上发生的反应为H2-2e===2H+
-
B.如果a极通入H2,b极通入O2,H2SO4溶液作电解质溶液,则通O2的电极上发生的反应为O2+4e+
-
2H2O===4OH
+
C.如果a极通入H2,b极通入O2,H2SO4溶液作电解质溶液,则溶液中的H向b极移动
-
D.如果a极通入H2,b极通入O2,NaOH溶液作电解质溶液,则溶液中的OH向b极移动
二、简答题(2小题,共30分)
36.(16分)短周期元素甲、乙、丙、丁、戊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如表所示,其中丁所处的主族序数是其周期序数的3倍。回答下列问题:
图一图二
(1)电极X的材料是 ___________;电解质溶____________________。
液Y是
(2)银电极为电池的 __________ 极,其电极反应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盐桥中向CuSO4溶液中迁移的离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
+2―
A、K+        B、NO―3       C、Ag         D、SO4
Ⅱ、混合动力车目前一般使用镍氢电池,该电池中镍的化合物为正极,储氢金属(以M表示)为负极,碱液(主要为KOH)为电解质溶液放电时,H2在甲电极放电,电极反应式为H2+2OH−−2e−=2H2O。镍氢电池充放电原理示意如图二,其总反应式为H2+2NiOOH
2Ni(OH)2。根据所给信息判断,混合动
力车上坡或加速时,判断:
(4)乙电极周围溶液的pH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该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
3 / 4
佛山一中2022下学期第一次段考化学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答案 B C C C B D B A C 题号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答案 C C D B B B A B B 题号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答案 A D D A B C D B B 题号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答案 C D B B D D B C   36(16分)【答案】 (1)第二周期第VA族  (2)<
(3) 极性
(4)< AB
高温
(5)SiO2+2C=====Si+2CO↑  ;半导体、计算机芯片、太阳能电池等
37.(14分)【答案】 (1)Cu; AgNO3溶液;   (2)正极;    Ag++e−=Ag;  (3)B;
(4)增大;  NiOOH+H2O+e−=Ni(OH)2+OH− ;
4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