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原则
多看书、抓基础知识、注意细节、掌握牢固、注意休息、保证睡眠、劳逸结合提高效率是很重要的,更重要的是有良好的心态和科学的方法。
要读四遍书
第一遍,不分主次地通读全书,了解全书的知识框架结构,在看不懂的地方做标记。
第二遍,要精读细读,彻底理解课本上的每句话,准确记忆概念、原理。把做过标记的看不懂的知识弄懂,将其消化吸收。即使不能灵活应用,也一定要清楚原理。同时,要结合《考试大纲》,知道高考对不同知识的要求层次,知道哪些知识是常考点,进行重点记忆。读第二遍时,一定要边读边思考,可以在课本上写批注、反思。
第三遍,只看课本的目录,能把所有知识点都正确地列出来,并能画出整体知识构架。
第四遍,不看课本,能够把知识信手拈来,可以从任一知识点发散开去,进行纵向、横向联系,达到知识的融会贯通。当回忆某些知识卡壳时,及时翻阅课本,对知识不能模棱两可。
温馨提醒
课本才是复习的“宝典”。
考试前最好不要做太多难题,但必须做适量难题来帮助自己打开思维,否则考试时很
难进入状态;应适当看看以前的错题。
什么是及时复习法?
记忆的遗忘规律说明,学习后的遗忘过程是不均衡的,最初一段时间忘得很快,以后就逐渐变慢。也就是说,如果不及时复习,所记内容在很短时间内就会遗忘很多,以后随着时间的延长,遗忘量逐渐增加,但遗忘增加的速度却渐渐慢下来。所以说,以往在考生中盛行的\"车轮战\"或\"突击式\"的复习方法是违背遗忘规律的。实际上,这两种方法都是在以往学习内容差不多完全遗忘的情况下进行复习的。所以这样的复习既不经济又无效率。如果在学校或首次复习之后的最短时间内重新投人复习,则可省去许多宝贵时间。但是需注意一点,及时复习的时间间隔不是越短越好,要因人而异,另外,及时复习的方法较适合于文字材料的背诵,如单词、文章段落、大论述题等。
什么是尝试反馈法?
背诵在复习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心理学研究发现,背诵中的反馈作用十分重要,它能极大地提高记忆效果,节省时间。复习过程中可以利用的反馈方式包括:阅读、回想和提示等。
研究表明,单纯阅读或单纯背诵的效果一般,边背边读可以增加记忆量,节省记忆时间。具体做法是,先将材料读上几遍,然后尝试着背诵一遍,记不住的地方再读几遍,然后再背,直到彻底记住为止。这种方法利用的原理就是及时反馈。第二种反馈方式是回想,一段复习材料背诵之后,间隔一段时间或在从事其它活动过程中。回想一下刚才的记亿内容,并将其中的重点内容(如标题和关键词)背出声来。其中遗忘的内容作为下次背诵的重点。第三种反馈方式是提示,将学习材料背过几遍之后,交给帮助你背诵的人,由对方
任选其中应背的内容向你提问。背诵过程中遗忘的地方可以由提问者加以提示,并作为下次背诵的重点。 这种方法适合于长常内容的背诵,若能与及时复习法结合,效果更佳。
什么是重点记忆法?
考试也有个重点;另外,从知识体系来讲,把握重点也是把握全局的关键,只有对重点内容重点复习,才能对细节问题产生更好的理解和认识;最后,从记忆过程讲,重点记忆有利于把握整体格局。需要指出的是,重点记忆必须以全面复习为前提。记忆内容不能以点代面,以偏概全。一般来讲,复习或记忆重点包括下列内容。
①考试大纲所要求的内容;
②考前老师着重复习的内容,
③考试和作业中出现的薄弱环节;
④每段章节中的难点和关键点。
具体做法是,首先列出每章内容的重点,及时复习、反复强化;然后解决本章内容中的难点和自己的弱点;第三步是针对重点内容的重点题型多做练习反复强化;最后将自己复习的重点内容与考试大纲要求的内容作比较,以大纲为指导,力求全面。
此法特别适合于篇幅较长文章的背诵,如大型论述题、问答题。
作息时间安排
6:30 起床
6:30---7:20 洗漱 吃早餐
7:20---8:20 晨读
8:30---11:30 11:30---12:30 12:30---13:15 13:15---14:00 14:00---17:30 17:30---19:00 19:00---19:40 20:00---23:00 23:00---0:00 0:00------ 学习
午餐
(机动)读书时间
午休
学习
晚餐、散步锻炼
洗澡
学习
当天总结
睡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