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错构瘤的X线诊断体会
肺错构瘤虽属良性肿瘤,但不属于真性肿瘤,而是肿瘤样病变,是因内胚层与间胚层发育异常而形成。本文收集2003年3月-2005年3月我院由X线(DR、CR)检查,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6例肺错构瘤。本文通过分析36例肺错构瘤的X线征象和临床表现,目的在于研究其特点和相互关系,增强对本病的认识,提高对本病的诊断率。  1 临床资料
男24例,女12例,男女比例2∶1。年龄:最小16岁,最大69岁;其中40岁以上者19例(53%),平均年龄42岁。临床表现:咳嗽、咯痰者9例,胸痛者8例,咯血者4例,气短、胸闷者3例。12例无任何临床症状,是体检透视、摄片时发现。  2 手术、病理结果
经手术证实肿瘤位于肺段以上支气管者4例,4例中有2例瘤体位于管腔内,有蒂,可移动。32例肺错构瘤位于肺段及肺段以下。
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及分类:软骨型26例;结缔组织型8例;分型不清者2例。  3 X线(CR、DR)表现
3.1周围型 34例,其X线主要表现为:以肺内孤立的结节样影较多见,少数为较大的肿块影;瘤体直径多在2.5cm以下,少数瘤体较大,直径可达5cm以上;瘤体呈圆形或椭圆形,其边缘清楚,无明显分叶,但可有浅分叶表现;瘤体密度均匀或不均匀均可见,其密度不均匀者可见钙化影,钙化呈爆米花、斑点状、梅花瓣、不规则不等,尤以爆米花钙化最典型,为其特征性X线征象,约占钙化影中45%以上。有极少数病例肺内同时可见结核钙化影。  3.2型 2例,其X线主要表现为:常起源于左主气管、左上叶支气管、右中叶支气管;常于肺门见椭圆形肿块影,并引起阻塞性肺炎,表现为斑片状模糊影,边缘不清;若引起阻塞性肺不张则为肺叶、肺段的实变、体积缩小;部分病例可见支气管内的软组织影和充盈缺损等征象。  4 讨论
4.1发病机制和病理改变 目前,得到大多数人认可的观点认为是真正的良性肿瘤,起源于支气管壁的结缔组织或上皮组织。错构瘤一般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缘清楚。切面呈白色、褐色,半透明软骨状,部分为纤维组织,质地坚韧。部分肿瘤因突入支气管腔内,标本表面有粘膜被覆。镜下:主要成分为软骨,但也可见纤维组织及纤毛柱状上皮,构成类似支气管的结构;另外尚可见脂肪、平滑肌等组织混杂其中,呈无序排列。
4.2 X线诊断及临床表现 肺错构瘤绝大多数位于肺的外围,位于肺表面的肿瘤引起胸膜粘连可出现胸痛症状;若瘤体压迫附近支气管引起支气管欠通畅或腔内瘤体引起支气管阻塞而引起阻塞性肺炎或肺不张时则会引起咳嗽、咯血、胸闷等;瘤体生长缓慢,可无任何临床症状及体征,常在体检胸透、摄片时偶然发现。一般男女发病率为2∶1或3∶1[1]。
周围型错构瘤最多见,可发生于肺的任何部位,最常见于肺边缘,多数为单发,偶有多发;病变大部分显示为肺内肿块样影,边缘清楚、光滑,无毛刺,病灶周围无卫星病灶;瘤体多数1—5cm,平均2.0—3.0cm[2]。
型错构瘤较少见,肿块常阻塞(或不完全阻塞)支气管而引起阻塞性肺炎、肺不张、肺气肿,X线表现分别为斑片状影、肺叶(或段)密度增高且相应肺组织体积缩小、肺组织透光度增加。CT能显示支气管内软组织肿块影,与腺瘤、软骨瘤不易鉴别。
肺错构瘤的外形、密度、边缘与其组织成分和病理结构密切相关。软骨型肺错构瘤呈分叶或边缘凹凸不平者多见,软骨型若密度不均匀,发生钙化较常见,其钙化的形态不一,其“爆米花”样钙化为其特征性X线征象;结缔组织型多呈圆形、椭圆形,密度大多均匀一致,少数肿块内因含脂肪组织而密度减低,使其密度不均匀。
4.3鉴别诊断 对缺乏典型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同时X线表现又不典型的肺错构瘤来讲,临床及放射诊断有一定的难度,需要与以下几种疾病鉴别:
(1)结核瘤:结核瘤患者追问其病史,一般来讲都有结核病史;结核瘤的附近肺野可见卫星病灶,而错构瘤周围肺野是清晰的;另外结核瘤的钙化一般在病灶边缘,呈环状或层状包围瘤体,而错构瘤的典型钙化呈“爆米花”样。
(2)肺炎性假瘤:与结缔组织型错构瘤鉴别。炎性假瘤追问其病史大多数曾经有发热、咳嗽等肺部感染病史;炎性假瘤边缘模糊,而错构瘤边缘清晰;另炎性假瘤其周围肺野有许多扭曲的小血管影,称之为局部充血征象,往往提示为肺部炎症表现。
(3)周围型肺癌:当错构瘤较小并呈“钱币”状时要与周围型肺癌鉴别。此时鉴别较困难,但一般来讲,周围型肺癌较少出现钙化影,肿瘤生长迅速,病灶边缘不光滑,常有毛刺征;而错构瘤有钙化,典型者呈“爆米花”样钙化,肿瘤生长缓慢,一般3—5年均无明显变化,瘤体边缘清楚、光滑;当然,此时若能采用穿刺活检等方法进一步检查,则可以明显提高X线诊断水平。 参 考 文 献
[1]戴自英,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第八版.上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年12月,233.8:925.
[2]李铁一,等.肺错构瘤的X线表现和病理所见.中华结核和呼吸系统疾病杂志,1984,7: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