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七年级语文阶段性测试卷 201903

七年级语文阶段性测试卷 201903

来源:九壹网


七年级语文阶段性测试卷 2019.3

一、积累与运用(31分)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8分)

1殷( )红 ○2迥( )乎不同 ○3亘古( ) ○4鲜( )为人知 ○....5鞠躬尽cuì( ) ○6chà异( ) ○7lán语( ) ○8 qiè( )而不舍 ○

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6分)

(1)即更刮目相待________ (2)见往事耳________ (3)但当涉猎________ ... (4)及鲁肃过寻阳________ (5)愿为市鞍马 (6)策勋十二转 ...3、名句默写(5分)

⑴双兔傍地走, 。《木兰诗》 (2) ,关山度若飞。《木兰诗》

(3)脱我战时袍, 。当窗理云鬓, 。《木兰诗》 (4) ,寒光照铁衣。《木兰诗》 4、下面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这个毒枭被缉毒警当场击毙,终于落得个马革裹尸的下场。 ....

B在学习帮扶活动中,我校涌现了50多位先进个人,可歌可泣的事迹不胜枚举。 ....C丁林纬在当选班长那天的班会上,慷慨淋漓地发表就职演说,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 ....D听了郎朗精彩的钢琴独奏曲《黄河》后,大家都叹为观止。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是( )(2分) ....

A、在同学们的热心帮助下,使他更加坚定了追求美好人生理想的信心。 B、中国人民有信心有能力把自己的国家建设得更加美好。 C、老师那和蔼可亲的笑脸和谆谆教诲总是浮现在我面前。

D、他迈着强壮有力的步伐正面向我们走来。 6、下列句子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2分) ( ) ..

A.张老师,真抱歉,路上堵车了,让您恭候了这么久! B.谢谢您对令尊的牵挂,我回家一定转告您对他的问候。 C.感谢惠顾我们书店,请留下您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D.如果你们有学习需求,我们做老师的一定不吝赐教名著阅读: 7、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

A.司马迁用毕生精力著成的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刘向整理编辑的国别体史书《战国策》,司马光主持编纂的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它们都是我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璀璨明珠。 B.“而立”代称三十岁,“而立之年”指有所成就的年龄;“不惑”代称四十岁,“不惑之年”指遇事能明辨不疑的年龄。 C.《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 D.闻一多作为一位伟大的诗人,代表作有诗集《红烛》、《死水》。 8.按照要求完成名著(4分)

(选文)祥子昏昏沉沉地睡了两昼夜,虎妞着了慌,到娘娘庙求了个神方:一点香灰

七年级语文 第 1 页 共 4 页

之外,还有两三味草药。给他灌下去,他的确睁开眼看了看,可是待了一会儿又睡着了,嘴里唧唧咕咕的不晓得说了些什么。虎妞这才想起去请大夫。扎了两针,服了剂药,他清醒过来,一睁眼便问:“还下雨吗?”

第二剂药煎好,他不肯吃。既心疼钱,又恨自己这样的不济……为证明他用不着吃药,他想马上穿起衣裳就下地。可是刚一坐起来,他的头像有块大石头赘着,脖子一软,眼前冒了金花,他又倒下了。什么也无须说了,他接过碗来,把药吞下去。他躺了十天。刚顾过命来,他就问虎妞:“车呢?”

①选文出自于__________(作者)写的__________(作品)。(2分) ②什么原因使祥子昏昏沉沉大病一场?(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与赏析(29分)

(一)(4分) 乡村四月 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9、这首诗前后两句各描述了乡村四月的什么内容?请你分别概括。(2分)

前两句 ,后两句 。 10、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二)(10分)

田子为相,三年归休,得金百镒①奉其母。母曰:“子安得此金?”对曰:“所受俸禄也。”母曰:“为相三年不食乎?治官如此,非吾所欲也。孝子之事亲也,尽力至诚不义之物不入于馆②。为人臣不忠,是为人子不孝也。子其去之。”田子愧惭走出,造朝还金,退请就狱。王贤其母,说其义,即舍田子罪,令复为相,以金赐其母。《诗》③曰:“宜尔子孙承承兮。”言贤母使子贤也。 【注释】①镒:二十两。 ②馆:这里指家。 ③《诗》:这里指《诗经》。 11.用“/”给下面文字断句(限断两处)(1分) 尽力至诚不义之物不入于馆。 12.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1)子安得此金 (2)子其去之 ..(3)即舍田子罪 (4)王贤其母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治官如此,非吾所欲也。 (2)为人臣不忠,是为人子不孝也。 14.用原文语句回答:文中的母亲对“孝”与“不孝”的看法是怎样的?(1分) 七年级语文 第 2 页 共 4 页

(三)把母亲的头巾举起(15分)

①一直到我五岁,母亲才肯相信当初医生所说的话——我永远不能说话了! ②母亲没有任何表情地接受了这个事实。她觉得我除了不能说话之外,并没有其他任何缺陷。八岁那年,母亲听村里的人说,“冲喜”也许能让我说话,正好又凑上“八”这个吉利数,就打算办回酒席。为这事,本来生活就很艰苦的家里.爆发了一场大战。最后,母亲和父亲把财产分割了,两头猪,一人一头。母亲二话没说,叫人宰了那头养了将近一年半的大肥猪,摆了几十桌,请了很多人。看到人们碗里满满的都是肉,我心里忽然有些疼痛。我知道,那是母亲 每天起早贪黑劳作的结果啊!那天,我使尽了全身力气,也没有叫出“妈妈”两个字。

③日子依旧平静地过着,我还是不能说话。但不知道为什么,母亲一直不愿把我带到田野里去。直到有一天,我再三“央求”,母亲才带我来到田野。

④田野一望无际,远处是一些树,近处是瓜地。瓜地里,那些繁密青绿的叶子组成一面面高大而严实的墙壁,阻挡了外面的世界。田埂上,一些不知名的小草繁茂地生长着,里面还星星点点地夹着开黄花的蒲公英。这场景真的叫人很爽快。

⑤}母亲把我安置在一块宽宽的田埂上,又把头上那块血红的头巾摘下放到我手里,然后告诉我,待会儿要是听到她叫我,就举起头巾。这时,我才明白母亲不带我来田野是怕我走失。

⑥微凉的风中,母亲朝着深深的田野里走去,每隔一会儿,母亲就要大声地呼喊我几次,我马上就把那块头巾举起来。母亲站在阳光下努力搜寻,直到看见那块血红的头巾在汹涌的绿色中摇荡,她才迅速地弯下腰,继续劳作。

⑦后来,我看到远处的水塘,想起村里小孩儿手里提着大鱼的情形,顿时心动不已。于是,我翻下田埂,朝着河塘走去。

⑧我蹲在河塘边,呆呆地看着手指般大小的鱼儿游来游去,多可爱啊!我学着记忆中那些小孩儿的动作,用双手去捧,结果一无所获。我有些无奈,又有些恼怒,心想,一定要找一个宽大的、能漏水的东西来。

⑨我揉捏着母亲的头巾,有些紧张,可一想,这么好的天气,反正是可以晾干的,就双手撑开头巾向水中放去。看着那些鱼儿在头巾里跳动,我的心里乐开了花,我暗自感谢这头巾,嘴角不自觉地浮现出笑意。

⑩正当我开心到忘乎所以的时候,母亲的呼喊声又传来了。我不敢将沾满污泥的头巾举起来,心想,母亲呼喊几声后,应该就不会管我了吧。于是,我屏住呼吸,静静地耗着。哪知道,那几 声呼喊一过,母亲见我仍没把头巾举起来,就立即停止劳作,奔上田埂,呼喊声也逐渐变得焦急而凄厉,一声接着一声

⑾我心里万分紧张,不知所措。我很想告诉母亲我在这里,不用担心,可我叫不出来。我想要把头巾举起来,可又怕母亲会责罚我。

⑿母亲的呼喊声在寂静的田野里越发悲切了,明显地转向哭腔!我再也忍不住,猛地抓起头巾,一股脑儿地把小鱼倒进水里,拼命摇动那血红的头巾,同时“啊啊’’地大声叫着,我只想让母亲知道我在这里一切都好,只想让她听见后回去继续安心劳作。

七年级语文 第 3 页 共 4 页

⒀没想到脚步声、藤草和人的刮碰声响了起来,急促而杂乱,母亲几乎是疯狂地朝着我的方向飞奔而来。

⒁突然,“扑通”一声重重的闷响!

⒂我猛地站起身来,迅速拨开草丛:跌倒在泥泞中的母亲,正吃力地向上爬着,暴露在外的双手和胳膊被划出一条条血痕,混和着汗水的头发凌乱她贴左脸上,母亲就这么真实地呈现在我眼前!

⒃我激动万分,紧紧抱住母亲“啊啊”地大哭起来。母亲一边用沾满泥土的双手替我擦着泪水,一边安慰着我。

⒄从那以后,我终于知道,生命里不管遇到何等诱惑与伤痛,都要在母亲的第一声呼喊后,迅速地举起那块血红的头巾。因为,这能让母亲少走些泥泞的路;因为,这是对母爱最简单的回应。

(选自《最阅读》,有删改)

15.请用一句简洁的话概括选文⑦~⑨段的内容。(2分)

16.请简要分析选文第④段划线句运用的修辞方法及其作用。(2分) 17.请简要分析选文第(15)段划线句运用的人物描写方法及其作用。(4分)

18.选文中的母亲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结合文章内容用自己的话写出依据。(4分)

19.“血红的头巾”在文中有哪些作用?请简要概括作答。(3分)

三、作文(50分)

20.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50分)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蓦然回首,你会发现内心中许多美好的记忆不 会随岁月流逝。回忆往事,我们会感受到生活的美好——烂漫的童年,快乐留在心里;无私的母爱,温馨留在心里;奋斗的艰辛,坚强留在心里;意外的发现,感动留在心里……

请以《 留在心里》为题,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一篇文章。 .........【提示与要求】

(1)自定立意,写出你的经历、感悟、认识。

(2) 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信息。 (3)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4)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要少于600字。

七年级语文 第 4 页 共 4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