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I ZZ-b ̄*Googy iyu Jishu 航空薄壁零件变形控制方法的研究 于春涛韩爱芳 (江南计算技术研究所,江苏无锡214083) 摘要:鉴于航空产品普遍采用的薄壁结构在制造过程中极易发生变形、失稳和振动等问题,制造难度极大,现分析了弓j起薄壁结构 件变形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相应预防变形的工艺优化措施。 关键词:航空薄壁件;铣削加工;加工变形 0 引言 当今航空航天工业的快速发展,对飞行器的性能和可靠性 削热的影响较大。控制薄壁零件加工变形的主要方法在于处理 好切削力和零件局部刚度的关系。降低切削力和消除零件残余 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极大影响着航空航天产品的设计理念。 零件设计向着薄壁化、整体化和复杂化方向发展,并要求提高 飞行器整体机构强度、简化装配环节、降低飞机自重。但是,薄 壁结构件的加工问题也对航空制造业提出了新的挑战。薄壁结 构件结构复杂、刚性差,并且在材料去除量大时,加工变形和尺 寸稳定性难以控制,产品一次性合格率低。这现已成为我国航 空生产领域中的瓶颈,因此薄壁结构件加工变形控制技术己成 为飞行器制造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 1 引起薄壁结构件变形的因素 在加工过程中,引起薄壁结构件变形的凶素有很多,包括 工件、刀具、机床、夹具及工艺参数等。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有材 料内部的残余应力、加工过程的切削力、工装夹具的装夹力。 (1)材料内部残余应力的影响。在没有外力载荷作用的情 况卜,材料内部的残余应力是相互平衡的,毛坯处于不变形的 状态。在薄壁结构件加工中含有残余应力的毛坯材料被去除, 残余应力得以释放,破坏了原有的平衡状态,并且在加工完成 后应力重新分布,达到新的平衡状态,最终产生加工变形。由于 薄壁结构件在加工过程中材料去除量高,甚至能达到90%…, 因此残余应力释放所引起的加工变形尤为显著。 (2)加工过程中切削力的影响。板框类薄壁结构件的加工 主要采用铣削方式,材料受铣刀挤压作用不断发生剪切失效后 从材料基体上被去除,工件与铣刀前刀面、后刀面之间存在变 化强烈的切削力作用。薄壁结构件刚度低,受到切削力作用时 会产生局部的弹塑性变形,从而降低了工件的加工精度和表面 质量。另外,铣削过程中工件的加工表面会产生大量塑性变形, 与其他部位所产生的弹性变形相互牵制,形成新的加工应力, 从而进一步改变材料内部原有的应力分布状态,使薄壁结构件 产生进一步的加工变形。 (3)工装夹具装夹力的影响。薄壁结构件加工过程中的装 夹方案也是影响加工变形的重要因素。据统计,至少有20%的 加工误差是由装夹及定位造成的l 。薄壁结构件加工精度要求 较高,工件在机床上定位基准面选择不当,或是夹紧力的大小 及位置不合适,都会引起较大的定位误差,从而导致精度降低; 另一方面,工件的夹紧力也会与切削力发生耦合效应,影响加 工应力的产生和残余应力的重新分布,使薄壁结构件的加工变 形更为复杂。 2减小薄壁零件加工变形的策略 薄壁结构件的局部刚性较弱,在加工过程中受切削力和切 应力是减小薄壁零件局部加工变形的主要途径。数控加工理论 研究和实际应用表明高速切削具有较小的切削力,从而在加工 过程中产生的让刀变形效应较小,同时,由于切削热大部分由 切削带走,零件温升变化不大,工件热变形很小,易于控制零件 的尺寸精度和形位精度。应用高速切削控制薄壁零件变形的基 本原则是协调切削力与零件剩余刚度之间的关系,通过优化加 工参数,控制适当的切削力,始终保持零件具有最大的剩余刚 度来抗衡切削力,从而达到控制薄壁零件加工变形的目的。 薄壁结构件在加工过程中材料去除率高,截面形状复杂, 毛坯中的内应力随着材料去除而被逐步释放,内应力释放不均 匀会导致零件的整体变形。针对毛坯进行内应力的预释放,采 用适当的时效处理方法和优化设置应力释放工艺槽是消除内 应力最为直接有效的途径。 由于工装夹具的,零件在加工过程装夹力分布并不均 匀,工件在卸夹具前并无明显的整体轮廓变形。因为在零件加 工过程中,应力重新平衡受到夹具的制约,工件形状趋于不稳 定状态。然而零件刚性较为薄弱的中心区域会因为加工后应力 重新平衡而产生塑性变形,应优化装夹方式合理消除装夹力对 零件变形所带来的影响。 3薄壁零件加工变形控制工艺 在采用高速切削技术降低切削力的基础上,可采取优化加 工参数和让刀误差补偿的措施控制零件的变形『3]。为了消除刀 具与工件间相互受力所引起的加工精度误差,可采用刀具偏摆 过切补偿工艺。在工件加工前,可通过薄壁结构件切削受力有 限元模拟分析预测工件在铣削过程中的变形趋势和变形量。根 据预测的变形量将刀具进行偏摆,并将刀具偏摆量录入到数控 程序中,使得刀具在实际切削加工过程中偏向工件偏离方向, 从而克服让刀带来的壁厚不均匀现象,实现加工误差的补偿。 薄壁结构件加工变形由材料内应力所引起,选择应力分布 均匀的毛坯将有利于应力测量,掌握其内应力分布规律,并可 通过仿真模拟手段对工艺路线进行优化。例如铝合金预拉伸板 7075一T651其应力呈“M”型分布,具有较强的规律性,且应力幅 值较低,便于在生产过程中掌握其变形规律,利用其有效控制 薄壁零件的加工变形问题。 对毛坯材料进行时效处理并设置合理的应力释放工艺槽 是消除应力最为直接的方法,但不同的时效方式所起到的效果 和实用性并不相同。对比可知,高低温时效处理既具有自然时 效的尺寸稳定性,又能像传统时效处理降低应力峰值,均化应 力分布,并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材料机械性能,作为一种新型 Gongy iyu Jishu 三至 堡 一 的时效方式对控制薄壁结构件加工变形提供了新的工艺。应力 化、复杂化方向发展,解决其加工变形问题对提高航空产品质 释放工艺槽应设置在加工过程中应力集中的部位。例如缘条等 量和加工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从分析薄壁结构件变形 容易弯曲的零件,其容易产生应力集中的部位是肋板边缘,梁 机理入手,指出导致零件加工变形的主要因素,并从3方面提 肋间容易翘曲,此种工艺措施简单可行,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出减小薄壁结构件加工变形的策略。从不同的工艺着重点入手 采用防变形装夹技术也是实现薄壁结构件高效加工的关 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为航空薄壁结构件实现高效、高精度的 键,实现防变形装夹技术的关键是装夹时确保零件基准面与工 加工起到一定的技术支撑作用。 作台面或夹具基准面自然、致密贴合,零件基准面多点均匀受 力紧固。尤其对于薄壁类、框架类零件采用传统的工件四周预 上各点所受装夹力不均匀,加工后的残余应力更易导致工件产 生翘曲变形,同时“机床一工件”系统刚性较差易于产生颤振, 影响工件的表面精度。针对各类薄壁零件结构特点,保证工件 夹方法可提供持续的、恒定的吸附压力,使工件牢牢固定在夹 具体上,确保加工中工件刚性较弱的区域紧贴工作台面,消除 加工后刚性较弱区域的翘曲变形问题。该装夹方式中主要执行 元件为真空吸盘体,其上面密封环槽的分布可根据所加工工件 的形貌特征而定。并且该装夹方式省去了压板间螺纹配合装夹 时间,生产实践证明真空辅助装夹方式可有效提高产品质量, 发挥生产效能。 收稿日期:2012—11-12 [参考文献] chining Distortion of Thin Wal1ed Part Caused by Re— 留工艺余量压板装夹的方式,由于零件本身的刚性较差,工件 L1j WANG Z J,Chen W Y,Zhang Y D,et a1.Study On the Ma— distribution of Residual Stress[J].Chinese Journal of Aeronautics,2005,18(2):l75~179 B,Melkote S N.Improved Workpiece Location Accuracy 加工过程中装夹力均匀持续,可采用真空辅助装夹方式。该装 [2]Lithrough Fixture Layout optimizatio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chine ToolS and Manufacture。1999,39(6): 87l~883 [3]艾兴.高速切削加工技术[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3 4结语 作者简介:于春涛(1984一),男,黑龙江齐齐哈尔人,硕士,助 根据现代航空工业的需求,航空结构件朝着薄壁化、整体 理工程师,研究方向:航空零件机械加工工艺。 (上接第83页) 3 SCR系统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规程等管理制度。定期检修维护各类设备及自控仪表等。 综上所述,燃煤电厂应用较为广泛的烟气脱销技术是高飞 4结语 灰布置的还原剂以氨气为主的SCR脱硝系统。我国烟气脱硝 烟气脱硝系统日益成为燃煤电厂不可或缺的系统之一,对 技术仍处于起步阶段,有关脱硝的技术规范和标准仍处于制定 其的运行维护是一个新课题,也是研究领域一个新的方向。在 阶段,还不够完善,不论从设计、施工、运行及后期维护上都存 SCR系统运行过程中应密切监视,预防控制系统中的危险点, 在一定的问题。 保障脱硝系统经济可靠安全运行。 高飞灰布置方式的SCR系统,催化剂具有良好的活性,但 是未经过除尘的烟气经过SCR反应器时,烟气中含有的大量 [参考文献】 [1]陈杭君,赵华,丁经纬.火电厂烟气脱硝技术介绍[J].热力发 电,2005(2):15~18 飞灰颗粒对催化剂的冲击腐蚀十分严重;飞灰中含有的重金属 及其氧化物对催化剂的活性损害也十分严重,这都要求催化剂 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另外,反应器的下游还布置着空气预热器 [2]陈山.大型电站锅炉烟气脱硝选择性催化还原系统优化研究D)]. 和烟气脱硫系统等锅炉中的重要设备,未完全反应的NH3会与 浙江大学,2007 烟气中的SO 反应生成可能会对后续设备产生危害的硫酸铵、 [3]韦正乐.燃煤发电厂SCR烟气脱硝系统的研究[J].广东化工, 硫酸氢铵等物质,甚至还会对粉煤灰的质量造成影响,使粉煤 2010(11):l24~126 灰难以综合利用。 若是对已建成的机组增建脱硝系统,因为场地,使得 布置方式难以实现,另外还会对锅炉效率、风机功率等有影响, [4]郭聪明,李庆.燃煤电厂SCR烟气脱销系统调试探索[J].华北 电力技术,2010(10):9~12,16 [5]陈先海.火电厂脱硝系统故障分析和对策[J].电力机械,2009 (30):85~87 使得电厂发电成本升高,运行危险系数增大。 技术规范和标准的制定。(1)在设计初期就要综合考虑整个发电 6]林俊兴.嵩屿电厂脱硝系统的优化运行[J].福建电力与电工, 针对脱硝系统运行出现的问题,首先迫切需要完善的脱硝 [2007(2):48~51 系统的整体影响,充分与脱硫、除尘等系统配合,使整个发电系 统达到最优。(2)定期进行试验。测量入口烟气流速、调整喷氨阀 收稿日期:2012—09—25 门。通过定期试验找到隐藏于系统中的缺陷。(3)增加入口支撑 作者简介:高全娥(1979__),女,山西太原人,硕士,助教,主要 及易磨损部位的防磨措施。(4)建立健全脱硝系统各设施的检修 从事电厂热能动力的教学工作。 机电信息2013年第6期总第360期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