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小学美术_古代陶瓷艺术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美术_古代陶瓷艺术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来源:九壹网


《古代陶瓷艺术》教学设计

课题 《古代陶瓷艺术》 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引导学生感受古代陶瓷艺术的独特魅力,激发学生珍爱国宝的真挚情感;尊重学生,充解读 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学会欣赏的方法帮助理念 他们感受生活与艺术的息息相关;鼓励学生实施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实践能力和审美能力。 普通的陶瓷在生活中普遍又常见,大部分学生通过电视媒体、书籍或者参观博物馆也对古代陶瓷稍有了解,因此学生对陶瓷有一定的认知,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能够满足学生需要。 在本册的前面学习了第3课《美丽的纹样》,学生对纹样已经有了较全面的学习认识,利于引导学生更好的欣赏解读陶瓷的纹饰之美。第11课《陶泥的世界》的学习又让学生对陶土有了较好的认识并能捏制简单的陶器。这些知识的学习正好为本课教学内容做学情 了较好的衔接和铺垫,在此基础上,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追溯分析 中国古代陶瓷艺术的兴趣。 本课教学过程中通过图片欣赏、视频介绍、绘制体验、实物观察、教师讲授及学生自主交流、评述等多种形式,交叉融合、丰富生动,易于本学段的学生学习接受并能最大程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五年级学生对“欣赏·评述”课已有了学习经验,欣赏课有大容量的图片视频展示,学生能更直观的感受学习,掌握欣赏古代陶瓷艺术的方法,并且五年级学生已经基本具备表达自己真实认知

感受的能力,能够在评述中大胆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受。 1.1感受自然美,了解美术作品的题材、主题、形式、风格和流派,知道重要的美术作品,以及美术与生活、历史、文化的关系,初步形成审美判断能力。 1.2学会从多角度欣赏与认识美术作品,逐步提高视觉内容 感受、理解与评述能力,初步掌握美术欣赏的基本方法。能标准 够在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 1.3提高对自然美、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的兴趣,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崇尚文明,珍视优秀的民族、民间美术与文化遗产,增强民族自豪感,养成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态度。 知识 了解陶与瓷的区别。通过欣赏让学生了解中国陶瓷艺术的发展史和艺术性。 掌握从陶瓷的外形、纹饰、釉色三个方面来 教学 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教学 1、了解陶器与瓷器的区别 重点 2、分析陶瓷的外形、纹饰和釉色之美 教学 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大胆表达对古代陶瓷艺术之美的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珍爱国宝、传承古代陶瓷艺术、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操。 能力 欣赏陶瓷艺术之美的方法,并能大胆评述表达对目标 古代陶瓷艺术的认知感受。 教材 分析 目标 难点 认知和感受。

教学 观察法、讲授法、体验法、探究式、交流讨论、任务驱动、方法 自主学习 方法 教师:1、有代表性的陶器和瓷器实物、装有水的水杯。 解读 教学 2、教师自制学习资料卡、欣赏卡、陶瓷外形卡等。 准备 3、课件(PPT)、视频。 学生:了解收集古代陶瓷相关资料,彩笔。 教学环节 教学 教师活动 内容 激趣引题: 1、“禁卫军瓷”:由“禁卫军瓷”小故事导入今天要学习的内容——陶瓷。 学生活动 2、师:人类在繁衍生息的过程中认欣赏PPT课题导识了泥土和火.今天我就要和大家来入视频 创设情境, 说一说这有关泥土和火的故事。掌中谈话导入。 千古事,文物自风流。每件国宝,都是沧海桑田的见证人,世间冷暖的亲历者,它不会开口,却能说话,说的都是曾经鲜活生动的往事。下面,一起走进今天的课题《珍爱国宝——古代陶瓷艺术》。 (板书课题) 教学 导入过程 课题 一、通过提1、提出问题:什么是陶瓷?你们见1、生:陶瓷是陶问和讲授, 过吗?(引导学生在教材38页中寻器和瓷器的总 认识陶瓷找答案) 称。

的定义; 2、师:观察陶瓷实物,摸一摸、敲2、学生通过摸、了解陶器一敲,再分别往陶器和瓷器上倒一点敲、听、看等直与瓷器的水,看看有什么不同? 区别; 感受从陶到瓷的发展史。 (探索陶器与瓷器的显性区别) 观体验方式,总结陶器与瓷器的触摸感觉、吸水性和敲击声音的不同。 3、播放视频教师自述补充从陶到瓷3、学生回忆教师的发展过程。 介绍和视频,补充填写PPT中陶器与瓷器区别的表格,巩固认识。 二、欣赏古1-1、出示陶器和瓷器两张图片。 代陶瓷艺师:最吸引你的是什么? 1-1、生:纹饰 1-3、生:舞蹈—教学 发展 过程 阶段

术,以时间1-2、以时间为主线,走进“陶器纹—姿态优美,对为主线重饰。” 当时生活的描点解读纹1-3、(PPT标注时代)出示新石器时绘。 饰之美。 代《舞蹈纹盆》 师:画的是什么?画的怎么样? 1-4、生:捕鱼生活——渔网纹 1、陶器的1-4、(PPT)《船型壶》外形像什么? 1-5、生:口小,“纹饰之1-5、(PPT)《小口尖底瓶》 美” 颈长,肚大,底师:看它的外形?口?颈?肚?底? 尖,有两耳。 师:猜猜纹饰画的是什么? 外形与用途息息师:能联想到它是干什么用的吗? 相关。 师:外形和用途的关系? 1-6:师:陶瓷上还有什么?(PPT) 1-7:师:看来陶器纹饰的表现内容都取材于哪里? 师:都进行了简化、概括、重复的艺1-6、生:鸟纹,蛙纹,鱼纹等 1-7:生:来源于生活。 感受——质朴、简洁、规律美等。

教学 过程

术加工,呈现给我们怎样的感受呢? (引导学生认识到纹饰的内容来源于生活,却又不同于生活,普遍运用简化概括等手法更具艺术性,展现出高于生活的独特艺术之美。) 生:定窑:2-1-1、瓷器的发展初期以单色瓷为2-1-2、刻制的人物纹。 发展主,没有纹饰。(隋唐时期南青北白) 哥窑:不规律的阶段 2-1-2、宋代,以五大名窑最为著名,裂纹。 2、瓷器的观察一下,谁有了纹饰? 2-1-3、生:有大“纹饰之2-1-3、哥窑:纹饰有什么特点? 有小,有直有曲, 美” 2-1-4、哥窑形态各异的纹饰是怎样有粗有细等。 出现的呢?教师补充讲述哥窑纹饰2-1-5、生:欣赏 2-1表现 内容 视频简介青花瓷。 2-1-5、元代——青花瓷 2-1-6、生:欣赏2-1-6、明清——纹饰内容就更加丰图片 2-1-7、生:看资富了,各种彩瓷,绘制有花卉、虫鸟、料卡总结——山山水、人物、文字等,争奇斗艳。 水纹,几何纹,人物纹,花鸟纹,2-1-7、结合手中的资料卡,归纳纹植物纹,文字纹等,能说出自己饰的内容。 手中的陶瓷纹饰的内容。 2-2-1、陶瓷纹饰排列组合,利用缠 2-2-1、学生回忆纹——讲解连续纹样,单独纹样。 以前所学纹样的来历的小故事。 知识,感受不同2-2组织 形式 纹样形式表现的不同美。能够分辨教材及手中的陶瓷纹饰是连续纹样或单独纹

教学 2-3寓意 美好 美好的寓意。 样。 2-3-1、象征寓意:纹饰还表达一些 2-3-1、学生结合师:出示PPT(绘有青蛙、桃子、牡生活常识猜想纹丹、梅兰竹菊、蝙蝠、历史故事等内饰的美好寓意。 容的陶瓷作品) 2-3-2、引导学生分析讨论,理解纹饰的象征寓意,感受纹饰都是精心设计的,并和外形完美结合。 3-1、师:引导学生像陶瓷纹饰艺术3-1、生:利用彩家一样亲自试画纹饰。(给学生提供笔设计绘画。 不同外形的陶瓷卡) 3-2、展评(师适当点评) 3-2、生:自评、互评。 1、师:同学们画了纹饰感觉加点什学生了解釉,并么会更好看呢? 能区分手中的瓷过程 发展阶段 3、试画 纹饰 三、瓷器的2、师:釉是什么?根据釉色的不同,器根据釉色的不釉色之美。 瓷器又分为四大类。 同属于哪一类瓷3、师:出示图片,总结各种颜色釉器。 使瓷器呈现出多姿多彩的景象。 欣赏 1、引导学生依据欣赏卡,欣赏评述1、学生根据欣赏卡欣赏,小组交四、学以致手中的陶瓷或瓷器。 用,试做陶2、教师对学生的表述和学生的疑问流探究。 2、学生体验,小组代表向大家介绍本组的陶瓷。 评述 瓷鉴赏小进行适时适当的完善和补充。 专家。 1、生:感受古代陶瓷不仅具有艺1、从古到今,从陶到瓷,古代陶瓷术之美,还承载总结 总结提升, 具有极高的价值。为什么会有那么高着那个时代的历

拓展 回扣课题。 的价值?——国宝 爱传承古代陶瓷艺术。 史文化,因此是2、对学生提出希望,珍爱国宝,热当之无愧的国宝。对于这样珍贵的国宝要——珍爱国宝。 2、生:继续探知,热爱传承 ,乐于分享。 板书 设计 古代陶瓷艺术 “欣赏·评述”课的内容一般离孩子们的生活较远,图片多、知识点也多,历史悠久内容庞大,那么有效的抓住教学重点、难点,教学 大胆的对教材中的图片内容进行取舍,提取有效的适合学情的教学效果 内容,进行整合设计,关系着最后的教学效果。 预测 教材中本课的原课题是《珍爱国宝——古代陶瓷艺术》,我在设计教学时却确定了课题为《古代陶瓷艺术》,我认为这样不会从一开始就让学生感觉这是国宝很难,离自己很远,而是通过教学过程对古代陶瓷艺术学习的循序渐进,让学生在最后自己感受到古代陶瓷是当之无愧的国宝,面对具有那么高价值的珍贵的国宝,学生自己发自内心的强烈的真挚情感要“珍爱国宝”,从而回扣课题,

水到渠成,完成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认识和多年的教学经验,我对《古代陶瓷艺术》这节“欣赏·评述”课,进行了整合,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国古代陶瓷艺术,珍爱国宝并愿意传承它是本课的教学重点。掌握欣赏古代陶瓷艺术的方法是本课的教学难点。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能够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密切联系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选取代表性图片,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认知和体验创设教学情境,设计符合学生实际的课堂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知欲望。 古代陶瓷艺术历史悠久,知识量大而多,难以在一课时内讲完,而且学生的接受能力也有限,因此备课时分析了教材中陶瓷的外形美和釉色美相对简单,学生通过观察就能基本辨别掌握,精选有效的知识点,所以最后确定了以时间为主线重点解读陶瓷的“纹饰之美”。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了解纹饰内容来源于生活又与外形完美结合,有丰富的组织形式,并富有美好的寓意。在“试画纹饰”这个小环节,既让学生学以致用的根据外形来设计美好的纹饰,又能很好地展示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设计创造能力。一通百通,掌握了欣赏方法,这样学生对体会陶瓷的“外形之美”和“釉色之美”就较为容易了。结合视频、图片、实物,引导学生听、看、想,掌握欣赏评述的方法。进而体验手中的陶瓷实物,小组欣赏讨论、大胆评述,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古代陶瓷艺术是当之无愧的国宝,每个人都应该珍爱国宝。从而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积极的参与者,落

实教学目标。 古代陶瓷艺术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一课时的学习只是打开了陶瓷艺术的一扇门,希望通过本课的学习能激发学生的探知兴趣。最后拓展环节鼓励学生们课后利用媒体网络、博物馆、书籍等更多有效的途径来继续探知和传承古代陶瓷艺术,激发学生对中国古代传统文化艺术的热爱,珍爱国宝。

学 情 分 析

普通的陶瓷在生活中普遍又常见,大部分学生通过电视媒体、书籍或者参观博物馆也对古代陶瓷稍有了解,因此学生对陶瓷有一定的认知,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能够满足学生需要。

在本册的前面学习了第3课《美丽的纹样》,学生对纹样已经有了较全面的学习认识,利于引导学生更好的欣赏解读陶瓷的纹饰之美。在第11课《陶泥的世界》,又对陶土有了较好的认识并能捏制简单的陶器。这些知识的学习正好为本课教学内容的进行做了较好的衔接和铺垫。在此基础上,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追溯中国古代陶瓷艺术的兴趣。

本课教学过程中通过图片欣赏、视频介绍、绘制体验、实物观察、教师讲授及学生自主交流、评述等多种形式,交叉融合、丰富生动,易于本学段的学生学习接受并能最大程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五年级学生对“欣赏·评述”课已有了学习经验,欣赏课有大容量的图

片视频展示,学生能更直观的感受学习,掌握欣赏古代陶瓷艺术的方法,并且五年级学生已经基本具备表达自己真实认知感受的能力,能够在评述中大胆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受。

效 果 分 析

“欣赏·评述”课的内容一般离孩子们的生活较远,图片多、知识点也多,历史悠久内容庞大,那么有效的抓住教学重点、难点,大胆的对教材中的图片内容进行取舍,提取有效的适合学情的教学内容,进行整合设计,关系着最后的教学效果。

基于以上认识和多年的教学经验,我对《古代陶瓷艺术》这节“欣赏·评述”课,进行了整合,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国古代陶瓷艺术,珍爱国宝并愿意传承它是本课的教学重点。掌握欣赏古代陶瓷艺术的方法是本课的教学难点。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能够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密切联系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选取代表性图片,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认知和体验创设教学情境,设计符合学生实际的课堂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知欲望。

古代陶瓷艺术历史悠久,知识量大而多,难以在一课时内讲完,而且学生的接受能力也有限,因此备课时分析了教材中陶瓷的外形美和釉色美相对简单,学生通过观察就能基本辨别掌握,精选有效的知识点,所以最后确定了以时间为主线重点解读陶瓷的“纹饰之美”。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了解了纹饰内容来源于生活又与外形完美结合,有丰富的组织形式,并富有美好的寓意。在“试画纹饰”这个小环节,既让学生学以致用的根据外形来设计美好的纹饰,又很好地展示了学

生的审美能力和设计创造能力。一通百通,掌握了欣赏方法,这样学生对体会陶瓷的“外形之美”和“釉色之美”就较为容易了。结合视频、图片、实物,引导学生听、看、想,掌握欣赏评述的方法。进而体验手中的陶瓷实物,小组欣赏讨论、大胆评述,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古代陶瓷艺术是当之无愧的国宝,每个人都应该珍爱国宝。从而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积极的参与者,落实教学目标。

本课能够让学生对陶瓷的概念有了清晰的认识。学习了解陶器与瓷器的基本区别。使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能够主动的仔细观察陶瓷的外形、纹饰和釉色,掌握正确欣赏古代陶瓷艺术的方法。在评述活动中,能够积极大胆的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通过本课的学习对古代陶瓷艺术有更深的认识,发自内心的珍爱国宝,并能传承古代陶瓷艺术。

古代陶瓷艺术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一课时的学习只是打开了陶瓷艺术的一扇门,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了学生的探知兴趣,最后拓展环节鼓励学生们课后利用媒体网络、博物馆、书籍等更多有效的途径来继续探知和传承古代陶瓷艺术,激发学生对中国古代传统文化艺术的热爱,对国宝的珍爱。

教 材 分 析

《古代陶瓷艺术》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20课,“欣赏·评述”课。教材图例中提供了各个时期的陶器和瓷器作品,从外形美、纹饰美和釉色美三个方面展现了中国古代陶瓷独特的艺术之美。本课教学

着重引领学生观察、分析、体验、评述古代陶瓷,突出培养学生发现美、创造美、欣赏美、评述美的教育理念。通过学习不仅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陶瓷艺术的历史特点,更渗透着对祖国传统艺术的了解热爱,激发学生珍爱国宝的真挚情感。

教材中本课的原课题是《珍爱国宝——古代陶瓷艺术》,我在设计教学时却确定了课题为《古代陶瓷艺术》,我认为这样不会从一开始就让学生感觉这是国宝很难,离自己很远,而是通过教学过程对古代陶瓷艺术学习的循序渐进,让学生在最后自己感受到古代陶瓷是当之无愧的国宝,面对具有那么高价值的珍贵的国宝,学生自己发自内心的强烈的真挚情感要“珍爱国宝”,从而回扣课题,水到渠成,完成教学目标。

因而从引导学生认识陶器与瓷器的区别开始,进而以纹饰之美为重点,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古代陶瓷艺术的方法,通过观察、欣赏和体验来感受古代陶瓷艺术之美,并能正确的表述对古代陶瓷独特艺术的真实感受。共由三个层次来进行组织教学:

第一层次:了解陶器与瓷器的区别。通过看、听、摸的直观感受和观看“从陶到瓷的发展史”的视频,使学生能够正确区分认识陶器与瓷器,并深刻感受到从陶到瓷的发展历史过程,是土与火的完美结合的艺术之美。

第二层次:重点解读陶瓷的“纹饰之美”,以此为例,使学生掌握正确的方法去欣赏陶瓷的外形美、纹饰美和釉色美。了解感受中国古代陶瓷艺术的发展过程、功能性和艺术性。以时间为主线,通过陶

器和瓷器的图片对比,教师讲授,学生观察猜想,交流讨论,了解不同时期陶瓷的特征之美,最后能够掌握欣赏陶瓷艺术之美的基本方法。这个环节还特别设置了“试画纹饰”通过学生来添画纹饰,深入体会纹饰与陶瓷外形的关系,感受纹饰之美,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

第三层次:评述交流,试做“陶瓷鉴赏小专家”,选择喜欢的陶器或瓷器谈谈看法,填写欣赏卡。评述交流中,鼓励学生利用美术专业术语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感受,领悟到古代陶瓷艺术为什么有那么高的价值,因为它承载着那个时代的历史文化,从而激发学生珍爱国宝的真挚情感,乐于传承并发扬古代陶瓷艺术的文化。

在人类历史长河中,中国古代陶瓷举世无双,中国瓷器的发明为世界文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陶瓷,它不仅实用,同时凝聚着民族历史文化,是体现人们精神追求的艺术创造,是当之无愧的国宝,因此让学生学习了解中国古代陶瓷艺术并珍爱国宝,是非常必要且有重要意义的。

评 测 练 习

一、单选题

1.以下哪个不是陶器与瓷器的区别。( ) A.制作原料 B.烧制温度 C.外形 D.胎质吸水性 2.陶瓷艺术的美,体现在( )上。

①外形 ②陶器与瓷器的区别 ③纹饰 ④釉色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

1.陶瓷是( )和( )的总称。 2.请你从外形、纹饰、釉色三个方面谈谈你对这件瓷器的看法。

课 后 反 思

一、本课的亮点

1.选取内容结合学生生活,激发学习兴趣。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新型的学习方式在全国蓬勃展开。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要求美术教学要能体现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面向全体学生,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古代

陶瓷艺术》这节“欣赏·评述”课,将陶瓷这一历史悠久、品类繁多的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展现在学生面前。古代陶瓷艺术中的瓷器是中国古代的一项伟大发明,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勤劳智慧的祖先们点土成金,写下了光辉灿烂的篇章,为人类文明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如今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艺术品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亨有盛誉的中国陶瓷,已成为世界各大博物馆里的明珠,也将越来越广泛地成为中国和世界各地专家学者的研究对象,并受到广大收藏家和陶瓷爱好者的珍爱。近些年国外瓷器迅猛发展,作为瓷器这一灿烂文明创造者的后人,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学习和了解它们,只有这样才能让这项伟大的发明一直成为我们中国的骄傲。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还要求美术教学要能拓宽美术视野,尊重世界多元文化。通过赏析陶瓷这一古老灿烂的艺术,可以引导学生深入地了解我国优秀的民族、民间艺术,增强对中国优秀文化的认同。教学中选取了典型性、有针对性、有特征的作品图片和视频,设问、创设情境等方法,使教学内容充满鲜活的生活气息,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认识,从而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并通过让学生亲自感受欣赏陶瓷实物,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知识,小组参与课堂活动,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感受也比较直接深刻。

2.教学环节清晰,教学方法多样。

所谓“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本课的教学设计中,在第一部分陶器与瓷器的区别学习时,我用了学生探究体验法和教师讲授法相结合,达到了很好的效果。第二部分欣赏陶瓷艺术之美,进行整

合取舍,以时间为主线重点解读陶瓷的“纹饰之美”。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了解了纹饰内容来源于生活又与外形完美结合,有丰富的组织形式,并富有美好的寓意。在“试画纹饰”这个小环节,既让学生学以致用的根据外形来设计美好的纹饰,又很好地展示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设计创造能力。这个阶段通过课件图片欣赏设疑,师生共同探讨,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师敢于放手,让学生提问题,学生互相交流自己解决问题,教师最后参与进行适当的补充和完善。这样的课堂最大程度的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欲,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更深刻,真正的将课堂还给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3.科学巧妙地设计问题,重视及时有效的评价。

好的设问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可以用恰当的“问题”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使他们于“无疑”处生“疑难”,产生新奇感和探索感,主动探索学习内容。因此本课中巧妙设计了科学合理、有一定的难度,又能使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例如这个“陶罐上是画的什么纹饰?”、“为什么要把青蛙画在陶罐上?”、“谁能根据资料卡快速的找到你手中的陶瓷是什么纹饰内容?”等这样激励有趣的问题。使教学内容环环相扣,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氛围。

每个人内心最大的渴望就是他人对自己的认可,这个学段的学生对一切事物充满好奇,他们更渴望得到他人的肯定和赞扬。鼓励和信心的教育作用是不可忽视的。所以课堂上我注意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对学生的活动作出及时评价,给予学生适当地肯定和鼓励,让每个学生都保持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增强自信心。

4.教材整合,大胆取舍。

教材中本课的原课题是《珍爱国宝——古代陶瓷艺术》,我在设计教学时却确定了课题为《古代陶瓷艺术》,我认为这样不会从一开始就让学生感觉这是国宝很难,离自己很远,而是通过教学过程对古代陶瓷艺术学习的循序渐进,让学生在最后自己感受到古代陶瓷是当之无愧的国宝,面对具有那么高价值的珍贵的国宝,学生自己发自内心的强烈的真挚情感要“珍爱国宝”,从而回扣课题,水到渠成,完成教学目标。

二、今后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每册美术教材都有一节“欣赏·评述”课,在美术教学中占用的课时虽然最少,但教与学的矛盾却常常比较突出,是美术教学中的难点所在。“欣赏·评述”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形式, 知识含量高、内容深广,很有探究性,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和形成健康的审美观。那么如何提高“欣赏·评述”课的教学效果呢?认真反思之后,我想,至少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经典的艺术作品,不仅体现着艺术家高超的创作技巧,同时也反映出艺术家的审美情趣。同时承载着那个时代的历史文化,具有典型的时代特征。学好这类课首先要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才能激发学习的欲望。

2、合理选择欣赏的作品。

在选择欣赏对象时,我觉得应该尽量选择难度不大、不冷僻、形式感强、体现鲜明个性的作品。

3、教会学生欣赏、评述的方法。

老子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作为教师,我们不可能讲遍美术史上的名作,要想让学生能欣赏更多的作品,就应让学生学会欣赏的方法。在培养学生欣赏能力方面就让学生首先从感观上去体会,然后通过介绍不同的美术作品使学生了解欣赏不同美术作品的观察点和入手点,并在实践中总结,使学生具备基本的美术欣赏评述能力。学会欣赏的方法,灵活运用美术术语,大胆的表达自己最真实的感受,乐于分享。

总之,美术“欣赏·评述”课的教学过程就是艺术的感知和体验过程,需要学生的主动参与、自主体验、情感感知、与其共鸣。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感受到学习艺术的快乐并积累审美的经验,提高评述能力。

希望今后我的美术课堂能够做到快乐教,快乐学,使每一位学生都能真正体会到美术学习带给他们的全方位美的享受。提高审美能力,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热爱生活,勇于创造。

课 标 分 析

《古代陶瓷艺术》是五年级上册第20课一节“欣赏·评述”课,本课需要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古代陶瓷艺术的方法,并能感受其艺术历

史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大胆的表述自己的认知感受。通过组织教学引导学生欣赏评述古代陶瓷艺术之美,从而水到渠成的情感升华到“珍爱国宝”来回扣课题。根据教材内容可以联系以下课标内容:

“欣赏·评述”领域

1.1感受自然美,了解美术作品的题材、主题、形式、风格和流派,知道重要的美术作品,以及美术与生活、历史、文化的关系,初步形成审美判断能力。

1.2学会从多角度欣赏与认识美术作品,逐步提高视觉感受、理解与评述能力,初步掌握美术欣赏的基本方法。能够在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

1.3提高对自然美、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的兴趣,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崇尚文明,珍视优秀的民族、民间美术与文化遗产,增强民族自豪感,养成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态度。

本课第一层次中了解陶器与瓷器的区别,古代陶瓷发展历史,体现了课标1.2让学生了解陶瓷的题材、内容、形式、风格和流派,知道有代表性的陶瓷作品,以及陶瓷艺术与生活、历史、文化的关系,初步形成审美判断能力。

本课第二层次重点解析陶瓷的纹饰之美,引导学生掌握学会欣赏古代陶瓷艺术的方法。以讨论比较、实物体验等方式,欣赏古代陶瓷艺术作品,体现了课标1.2培养学生学会从多角度欣赏与认识陶瓷作品,逐步提高视觉感受、理解与评述能力,初步掌握陶瓷艺术欣赏的

基本方法,能够在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与陶瓷艺术。

本课第三层次以“陶瓷鉴赏小专家”为题,引导学生选取自己喜欢的陶器或瓷器分小组欣赏讨论,填写“欣赏卡”来谈谈自己的感受。这部分引导学生小组合作通过观察、描述、讨论等形式,用简单的美术术语对美术作品的内容和形式进行分析描述,表达对美术作品的真实感受和理解。体现了课标1.3提高对自然美、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的兴趣,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崇尚文明,珍视优秀的民族、民间美术与文化遗产,增强民族自豪感,养成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态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