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限空间作业管理措施
受限空间作业的作业环境复杂,危险有害因素多,容易发生安全事故,造成严重后果;作业人员遇险时施救难度大,盲目施救或救援方法不当,又容易造成伤亡扩大。根据监管总局统计,2001年到2009年8月,我国在受限空间中作业因中毒、窒息导致的一次死亡3人及以上的事故总数为668起,死亡人数共2699人,每年平均300多人。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受限空间作业的安全管理,保证员工安全健康和企业的生产经营正常进行。下面我们结合《化学品生产单位受限空间作业安全规范》(AQ3028-2008)及国家安监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安监总厅管四〔2009〕125号)要求,谈谈我们在加强受限空间作业管理上的一点点体会。
一、什么是受限空间作业
受限空间是指生产单位各种设备的内部(塔、釜、槽、罐、炉膛、锅筒、管道、容器等)和下水道、沟、坑、井、池、涵洞、阀门间、污水处理设施等封闭、半封闭的设施及场所。
换言之,一切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气体积聚和缺氧的设备、设施和场所都叫受限空间(作业受到的空间),在受限空间的作业都称为受限空间作业。
二、受限空间作业危害分析
某些密闭空间中可能会产生或存在硫化氢、一氧化碳和其它有毒有害、易燃易爆气体并存在缺氧危险,在其中进行作业如果防范措施不到位,就有可能发生中毒、窒息、火灾、爆炸等事故,另外大部分受限空间作业面狭窄、作业环境复杂,还容易发生触电、机械损伤等事故。具体归纳可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复杂的工作环境
1、受限空间狭小,通风不畅,不利于气体扩散;
2、设备中的危险化学品未清洗或与设备连接的管道未有效隔离(必须拆卸一段管道或打盲板),都会造成有毒有害或易燃易爆气体超标,引发中毒或火灾爆炸事故;
3、生产、储存、使用危险化学品或因生化反应(污水处理设施)等产生有毒有害气体,容易积聚,一段时间后,它将形成高浓度的有毒有害气体;
4、有些有毒有害气体无味,易使作业人员放松警惕,引发中毒、窒息事故;
5、当某些有毒气体的浓度很高时,它会使神经麻痹(例如硫化氢),反而不能被嗅到;
6、受限空间照明、通信不畅,给正常运行和应急救援带来困难; 7、如果设备中搅拌设备的电源未有效切断和列出,搅拌意外启动,造成作业人员伤亡;
8、作业使用电器漏电,作业使用的机械,将给受限空间内的操作员带来潜在危险。
(二)危险性大,一旦发生事故,往往会导致严重后果 1、作业人员中毒、窒息发生在瞬间,一些有毒气体中毒几分钟、甚至数秒钟就会致人死亡。
2、搅拌意外启动,导致设备内操作员死亡。 (三)盲目救援容易造成人员伤亡
1、一家知名化工公司曾做过统计,受限空间作业事故中死亡人员有50%是救援人员,因为施救不当造成伤亡扩大。我们小组也发生过一些事件,由于盲目救援,伤亡人数增加。
2、部分受限空间作业人员由于安全意识差、安全知识不足,没有严格执行受限空间安全作业制度,安全措施和监护措施不到位、不落
实,实施受限空间作业前未做危害辨识,未制订有针对性的应急处置预案,缺少必要的安全设施和应急救援器材、装备,或是虽然制订了应急预案但未进行培训和演练,操作人员和监督人员缺乏基本的应急知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导致事故状态下不能实施科学有效救援,使伤亡进一步扩大。
三、受限空间作业风险控制措施
必须处理密闭空间内的工作《受限空间作业许可证》,落实各项安全措施后,方可进行作业,具体如下:
(一)落实各类人员的安全责任 1、操作负责人的职责
⑴对受限空间作业安全负全责。
⑵在受限空间作业环境、作业计划及防护设施、用品符合安全要求后,可安排人员进入受限空间作业。
⑶当受限空间内和周围出现异常情况时,应停止作业。 ⑷检查、确认应急准备情况,验证内部和外部联系和呼叫方法。 ⑸劝阻或命令那些试图进入或未经允许进入受限空间的人退出。 2、监护人的责任
⑴负责监督和保护受限空间作业人员的安全。
⑵了解可能面临的危害,能够对操作人员的异常行为保持警惕并及时做出判断。与作业人员保持联系和交流,观察作业人员的状况。 ⑶当发现异常时,立即向作业人员发出撤离警报,并帮助操作员逃离密闭空间,同时立即呼叫紧急救援。
⑷掌握应急救援的基本知识。
3、操作员的责任
⑴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负责进入受限空间执行作业任务。作业前应了解作业的内容、地点、时间、要求,熟知作业中的危害因素和应采取的安全措施。
⑵ 确认安全防护措施的实施。
⑶遵守受限空间作业安全操作规程,正确使用密闭空间作业安全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
⑷应与主管进行必要的沟通、有效的安全、报警、撤离等双向信息交流。
⑸服从作业监护人的指挥,如果发现运行主管未能履行其职责,应停止作业并撤出受限空间。
⑹如果在操作过程中出现异常情况、不适或呼吸困难,应立即向作业监护人发出信号,迅速撤离现场。
4、批准人的职责
⑴ 审查《作业证》处理是否符合要求。 ⑵前往现场了解受限空间的内部和外部条件。 ⑶监督检查各项安全措施的落实情况。 (二)操作前必须仔细进行危险识别
1、是否存在可燃气体、液体或可燃固体粉尘的火灾或爆炸有导致工作人员受伤的危险 ;
2、是否存在因有毒、有害气体或缺氧导致中毒或窒息的危险; 3、是否存在因极端的温度、湿滑的作业面、坠落、尖锐物体等物理危险会导致工作人员受伤;
4、是否存在腐蚀性化学品、由于电气化和其他因素等对工作人员造成伤害的危险。
(三)有效的安全隔离
1、将受限空间与其他可能危及安全操作的系统连接的管道应采取有效的隔离措施。
2、可以通过插入盲板或拆除一段管道来实现管道的安全隔离,不能用水封或关闭阀门等代替盲板或拆除管道。
3、与可能危及安全操作的受限空间相连的孔洞、洞应进行严密地封堵。
4、受限空间带有搅拌器等用电设备时,应在停机后切断电源(最佳做法是安排电工切断电源并拔下电源线),上锁并加挂警示牌。
(四)严格清洁或更换
1、受限空间作业前,应根据受限空间盛装(过)的物料的特性,清洁或更换密闭空间,并达到下列要求:
⑴氧含量一般为18%~21%,在富氧环境中,其不得大于23.5%。 ⑵有毒气体(物质)浓度应符合GBZ 2 的规定。
⑶可燃气体浓度:当被测气体或蒸汽的爆炸下限大于或等于4%时,其被测浓度不大于0.5%(体积百分数);当被测气体或蒸气的爆炸下限小于4%时,其被测浓度不大于0.2%(体积百分数)。
(五)采取有效通风
应采取措施,保持密闭空间通风良好。
1、打开人孔、手孔、料孔、风门、防烟门和其他与大气相连的自然通风设施。
2、必要时,可采用强制通风。
3、采用管道送风时,供气前应对管道中的介质和气源进行分析和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