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人多不一定力量大

人多不一定力量大

来源:九壹网


1、“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是“旁观者效应”的最好诠释;

2、“旁观者效应”产生的心理机制是“责任分散”,其产生的原因如下:

* 情境的复杂性——在场人数越多,情境越复杂,对情境分析的难度就越大,使很多人会谨慎的不出手;

* 从众心理——当事人对自己与周围人行为协调一致的关注,往往会在无形中淡化了个人的社会责任意识;

* 责任的不明确性——法不责众是许多旁观者的心理保护屏

3、在团队中同样存在着“责任分散”的现象。面对事件,只有一个人的情况下,他会清楚的认识到,自己对这个事情负有全部责任,只能进不能退;当有很多人的时候,每个人的责任就不明确了,使个人责任感淡化。

因此,人多不一定力量大。在一个组织结构混乱、责任分工不明的团队中,做事敷衍了事,出了问题互相推诿成为必然。结合自己的实际经历,去年在部门中进行分工时就曾出现过这样的情况,由于分工不明,类似的工作可能分配给不同的人做,让这些同事对自己的职责不甚明了;还曾出现多人负责同一件事,由于没有在事先将责任明确下来,负责统筹的人最终就变成了工作负担最重的人,这些都是我在管理团队时的经验教训!

17世纪时,仅有200万人口的荷兰,居然成就了海上霸业,在1624年后的38年里强占了我国;1887年,总人口达4.4亿、约为当时葡萄牙总人口45倍的清王朝,竟

然让澳门沦为了这个区区小国的殖民地;19世纪中叶的英国,从国土面积和人口数量上看,充其量只是一个中等国家,在1840年的鸦片战争中,仅用不到2万人的兵力,伤亡500余人的代价,就欣喜地捧回了《南京条约》,抱得百年归;14年,国势强于日本的清,竟让自己一向瞧不起的倭寇全歼了北洋水师,索走了3倍于其财政收入的巨额赔款,割走了大片国土,他们的收获就连倭寇自己也感到格外吃惊,而中国的国运和地位却自此一落千丈;1900年,总人口比英、法、德、美、日、俄、意、奥等八国人口之和还要多,当时已为4.5亿人的清廷,却以一纸《辛丑条约》赔款4亿5千万两,在侮辱性地让每个中国人都向他们交了1两白银的“罚金”之后,掀起了西方列强瓜分中国的热潮,让中国彻底掉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百余年前,在上海外滩公园上那块“不得入内”的牌子,让每一个中国人饱受了难以言状的屈辱和悲愤;二战期间,总人口约7000万人左右的日本,公然敢于向4亿多人的中国及其它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挑起战端,我们虽然取得了八年抗战的胜利,但付出了中国每伤亡28.5人才击毙日军1人的代价;即使在中国日益强盛的今天,在中国反复强调“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固有领土,中国对此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的情况下,正处在经济萧条状况下的日本,也敢藐视公理和法理,在问题上坚决地与中国叫板。

中国人常说一句话:人多力量大。应该说在某种特定环境下,比如“喝酒、吃饭”等场合时说是对的。但人虽多如果组织协调不好,相互倾轧诋毁、扯皮推委,反倒是一盘散沙,就像以前听说过的一句话:肥大不等于强大,真有道理呀。

人多并不一定比人少强,现实中少数者往往能“闹住”大多数。美洲的历史是最好的例子。西班牙人最先到达美洲的时候,只有一小撮区区几百人,而美洲土著,据保守的估计也有三千万人以上。经过一番斗智斗恿,西班牙人最后征服了北美,建立起殖民地,最终形成了现在的拉丁美洲。而美洲土著则人口剧减,印第安人现在只是一个可怜的角色,不起眼地呆在保护地里。

当年东印度公司最先到达印度的时候,“阿三”已是一个有几亿人口的大国,而东印度公司则是英国一个股份制公司,但就是这么一个股份制公司,在短短的几十年时间里,就将几亿人口的印度征服,英国女王成为印度国王,总督由女王派遣,印度真正成为女王皇冠上的一颗明珠。

中华历史上也多次发生少数民族掌握政权的事情。如蒙古人和旗人南下,在北京建立全国统一政权。蒙古军和八旗兵也不过几十万人,即便整个民族算起来人数也不多,但就是能推翻貌似庞大的汉政权。

从以上事例可以看出,人多并不能自然地决定胜负,我们不能简单地以人多力量大来自己欺骗自己,光图数大不求质量可不行。人多究竟力量大,还是力量小?法国心理学家林格尔曼做了一个“拔河”实验,得出的结论是:人多力量小。

林格尔曼组织一些青年人,测量他们在不同群体下用力的情况,得出的结果是群体力量的总数低于单个力量叠加的总和。他将它解释为“责任分散”现象:对某一件事假如一个人在单独的情况下完成,会做出积极反应,但在群体去完成的情况下,往往有退缩和保留,因为前者独自承担责任,后者则期望别人多承担点责任。

老林的“责任分散”论,能否用来解释比如“内耗”等社会现象?那是当然。责任分散现象在个别人浮于事的单位里,是确实存在的。掌印的人多了反而不干事,干不成事了,还可能职责不明,互相推诿,彼此扯皮。往往是出工不出力,出力不出劲,出劲不对地儿,该做的事不做,该问的事不问,倒是能事于散布流言,背后拆台,弄得衙门里就像“上甘岭上坐着一群不挑水的懒和尚”。对于这种现象,研究一下拔河实验的结果是非常有益滴。。。

过去我们讲选人用人要德才兼备,其实真正做到很难。但是如果能做到“以事选人而

不是按人找事”,通过机制、激励,去强化每个人的责任感,激发单体能量最大限度地释放,那样人多才能发挥出力量大的正能量,这样的“人多势众”才是群众想看到的。不能像“甄嬛传”里说的,但凡疲劳一场、熬盼一场的就都得有个“疲劳名分、熬盼名分”,到岁数就得“提拔”,哪怕给手编个“柳条顶戴”也要安慰一下子。每当这样的东东登场,我总有一种“著名发型师二秃子”的感觉,有种说不出的难受,做大事的团队,这片片浮云可千万要不得,不然借用坝上老农民们的一句俚语,真球也蓝不成了。

各位评委、各位观众,大家晚

~

~

~~

谢谢对方辩友给我们提供的精彩的陈词。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