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第29卷第1期 如 学报 农村智慧养老模式探索 张映芹,张瑞芳 (陕西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陕西西安710119) 摘 要:21世纪是一个人口老龄化与信息技术并存的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我们的生活带来 了很大的方便,如果将信息技术应用于老年人养老,这对于缓解我国的人口老龄化压力将是一个非常 有效的方式,鉴于此,倡导推出了智慧养老的新模式。文章主要探索了农村智慧养老的运营模 式,并进一步分析了农村智慧养老在推行过程中会遇到的顶层制度设计、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滞 后、技术开发、老年人对智慧养老产品的使用等问题,且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村;智慧养老;运营模式 中图分类号:F323.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29X(2017)01—0045—07 0 引 言 根据第六次人15普查显示,2010年我国城镇65岁及以上的人El数有5 226万人,占城镇总人15比重的7. 80%;农村65岁及以上的人口数有6 667万人,占农村总人口比重的10.06%。按65岁及以上的老龄化标准 而言,农村比城镇的人口老龄化程度高2.26个百分点。为了应对人口老龄化压力,我国倡导推出了智慧 养老,智慧养老是积极推动的社会养老工程,但它的全面推动离不开农村市场,农村老人与城市老人一 样,也需要智慧养老为他们提供生活照顾、健康照顾、医疗照顾等服务。 1 农村老龄化及其老年人养老现状 1.1农村人口老龄化现状 1.1.1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比城市更严重 由表1知,2010年我国65岁及以上的人口数有11 893万人,占总人口比重的8.92%,其中,城镇65岁及 以上的人口数有5 226万人,占城镇总人口比重的7.80%;农村65岁及以上的人口数有6 667万人,占农村总 人口比重的10.06%。按65岁及以上的老龄化标准而言,农村比城镇的人口老龄化程度高2.26个百分点;按 6O岁及以上的老龄化标准而言,农村比城镇的人口老龄化程度高3.29个百分点。由此可知,我国目前面临较 大的人口老龄化压力,且由于人口流动等各方面的原因,使得农村的人口老龄化程度比城市的更严重。 修回日期:2016—09—08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马克思制度正义思想对当前中国社会公正建设的价值研究”(12XKS020)。 作者简介:张映芹,女,陕西渭南人,法学博士,陕西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社会保障;张瑞芳, 女,甘肃天水人,陕西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硕士生,研究方向:农村养老,Email:1085688325@qq.tom。 45 2017年第29卷第1期 踩 经 学报 2农村智慧养老运营模式 2.1总体运营框架 农村智慧养老主要通过农村智慧养 老云中心将农村老年人、老年人子女、农 村养老服务中心、农村医疗服务中心、农 村商铺、移动终端设备连接组成,如图2。 其中农村养老服务中心、农村医疗服务中 心、农村商铺、移动终端设备是服务提供 方,老人及老人子女是服务需求方,农村 智慧养老云中心是将服务需求方与提供 方连接起来的网络中介。当老年人有服 务需求时,只要按动手中移动终端设备, 信息就会马上通过网络云平台与养老服 老年人健康数据上报 维修服务 务中心或医疗服务中心或农村商铺联系, 老年人医疗健康照料 为老人提供服务 J。 图2农村智慧养老总体运营框架图 2.2农村智慧养老各服务提供方的运营细节及职责 图3是农村智慧养老具体运营示意 图,图中各服务提供方的职责详述如下: 2.2.1农村养老服务中心 农村养老服务中心的主要职责是汇 上级组 总上报老年人信息,其下设家政服务中 L 心,为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监管家政服 r 务中心,L-L心P ̄作tL.为 ̄老年人生活照料的总枢纽,可以 招标并监督农 商铺。养老服务 -_{I 将它设为人社局或民政局的下属参照公 r- 务员管理的事业单位。 服务I 2.2.2家政服务中心 需求方] 家政服务中心是养老服务中心的下 L 设机构,主要负责失能老人、高龄老人的 图3农村智慧养老具体运营示意图 生活照料,送餐服务等。可根据需要照顾 的老人数量设置家政服务人员数量,由于年轻多外出打工,且年轻多不爱干脏活累活,所以家政中心 服务人员可以由本村的中年妇女担任,本村妇女对本村老人情况比较了解,且中年妇女较为踏实能干。工资 由养老服务中心结算,可设激励工资,激励工资根据老人的评价而定。 家政服务人员的工资最终来源是补贴加上服务收费,由于大多数农村老人没有收入来源,所以家政 服务单纯依靠服务收费不能实现,所以,可根据具体对象而定,对无子女老人和贫困家庭老人由补贴提供 服务,对其他大多数老人根据服务项目收费,由于受农村经济条件,收费不能过高,让有需求的老人都可 得到服务,就甘肃省而言,每天的服务费应该控制在2O元之内,这样子女才可负担得起,才会将老人托付给养 47 张映芹,张瑞芳:农村智慧养老模式探索 老服务中心而外出工作。 2.2.3农村医疗服务中心 村医疗服务中心是乡医疗服务中心的下设机构,其主要职责是老年人的健康数据上报、老年人的医疗健 康照料等。在具体的运营中,村医疗服务中心与乡医疗服务中心联网,当老人按动医疗救助按钮后,村医疗服 务中心和乡医疗服务中心会同时收到救助信号,村医疗服务中心值班人员会马上赶往老人家中或老人所在位 置查看情况,若只是一般常规情况,村卫生室可以处理,则马上上报乡卫生服务中心无大碍,乡卫生服务中心 可撤销此次紧急情况。若情况较为严重,村卫生服务中心不能处理,则马上通知乡卫生院派相应的医疗人员 和救护车,赶往老人家中进行治疗。 2.2.4农村社区商铺 社区商铺的主要职责是为老人提供商品服务和维修服务,由养老服务中心招标监督,由私人部门提供,老 人有需要只需按键,信号将传送到养老服务中心和社区商铺,社区商铺直接送货上门,从老人呼叫时间算起, 在规定的时间内(1小时)商品必须送到,1小时后,养老服务中心给老人回拨电话咨询服务情况。通过商品 质量、服务质量等方面来竞标,每年可根据提供商品情况及老人满意度来评价是否续标。 2.2.5老人移动设备终端 老人移动设备终端是老人和服务提供者联系的终端,具有定位功能,可以采用较为简单的老年手机,如普 通的可以设置四个简单按钮,其中一个设置为SOS按钮,主要用于老人的紧急情况呼救和医疗服务,一个设 置为养老服务中心呼叫键,用于家政服务需求和其他一些需求,一个设置为商品提供键,用于提供商品服务, 一个设置为子女联系键,此键相当于电话功能,直接连接子女手机。对于部分年龄较高、对设备使用有障碍的 老人,可设置一个键,直通养老服务中心,再由养老服务中心将老人需求转拨给其他服务提供部门。对于部分 经济情况较好的老人,可提供其他终端设备,如防盗感应器,防摔倒感应器,智能手环,视频设备(主要用于和 孩子联系,精神慰藉)等。 关于服务提供者的工作地点,就目前的农村实际情况而言,每个村都有一个村委会大院和几间盖的不错 的房子,而这些房子一年中大多时间几乎空着,我们完全可以将此资源利用起来,利用其中两三个房子,其中 一间为农村养老服务中心,此屋内可设立电脑设备、移动呼叫设备,每天24小时有值班员;一间为家政服务中 心,可放置为老年人提供家政服务的设备和供家政服务人员休息;医疗服务中心,可以直接利用目前的村卫生 室,再安装一些网络呼叫设备即可。还有村委会的厨房一年中大多数时间也是搁置着的,可以让家政服务人 员使用为老人做饭等。 2.3农村智慧养老带来的好处 2.3.1节约人力资源,降低养老成本 智慧养老可以降低农村老年人的养老成本 J,尤其是对于失能半失能老人来说,智慧养老可以集中为老 年人提供服务,可减轻家庭照顾压力,腾出年轻劳动力,节约人力资源,这无论是对家庭收入的增加还是老年 人养老质量的提升都具有积极影响。 2.3.2提高农村老年人养老质量 从我国目前农村老年人的养老状况可知,许多农村老年人,尤其是失能老人、高龄老人处于等待结束寿命 的过程,其生活照料情况都得不到满足,更别说精神慰藉。建立农村智慧养老,可以提高农村老年人养老质 量,让其和城市老人一样,享受应得的养老服务和生活照料。 2.3.3缓和家庭矛盾 农村失能老人需要家人的照顾,通常是老伴或子女,对于没有老伴或老伴照顾不了的,需要孩子留在家中 照顾,在农村,担任这一角色的往往是儿媳妇。在我国农村,儿媳妇与老人的关系本来就比较敏感,由她长年 48 2017年第29卷第1期 fjc 学报 照顾失能公婆,久病床前无孝子,大多会加剧家庭矛盾,特别是那些有几个孩子的老人,老人的事常会引发更 多家庭矛盾。建立农村智慧养老,老人只需要待在自己家中,不用到子女家中,也不用子女亲自照顾,子女只 需要交付少量的家政服务费用,即可由家政人员照顾老人的Et常生活,包括洗衣送饭等。 3 农村智慧养老推行困境 3.1农村智慧养老制度顶层设计问题 我国目前的智慧养老产业处于分散的试点阶段,只是部分地区和企业合作开发老人跟踪检测产品和试点 运营,并没有一个总体的顶层设计,很多涉老企业面临着步履维艰的“难与痛”,首先,他们没有一个明确的方 向,其次,他们的每一步前行都会遇到部门间的信息壁垒,需要的支持,再加之目前的这些涉老企业 与老人的交流与沟通少之又少,他们急需一个顶层制度设计对他们进行指导支持和集中管理 。相对于城 市老人,农村老人没有收入来源,他们的智慧养老产品及服务更多的依靠,更需要一个总体的和目标明确 的顶层制度设计进行指导。 3.2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问题 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分为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硬件主要指广播电视、电话语音设施、宽带网络以及有线 接口等设施,软件包括信息技术人员的培训、信息平台的建设以及农民信息素质等。近几年在国家及地方各 部门努力下,随着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和电话“村通工程”等实施,我国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一些 成果,全国农村电话的使用用户、广播电视覆盖率等明显增长,有线电视、互联网也在农民生活中充当了重要 角色。虽然网民规模增长了,但从普及率、网络应用方面看,农村互联网发展速度慢于城镇发展速度,城乡之 间差距持续扩大,并且使用费用过高是农民所最为顾虑的,上网费用一年700—800元,加之有线电视费用,农 民都视此为负担,这大大影响了硬件设施的进一步建设。在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中,农村信息技术人员不 断增多,特别是随着农民受教育水平的提高和大学生深入农村当村干部,使农村信息技术人才队伍不断扩大, 但由于农村人口近几年流动性大,农村人才流向城市严重,使农村本身的信息技术人才队伍稳定性不强 J。 3.3技术开发问题 智慧养老的核心是网络技术、云中心 ,目前我国的智慧养老网络技术开发公司仅有为数不多的几家, 且他们的技术开发都还在试运行阶段,正在与居民的需求不断磨合 J,智慧养老网络技术的开发与建设本身 是一项复杂而巨大的工程,而农村智慧养老网络技术开发没有营利性,且农村的地理环境比城市更为复杂,居 民居住距离远且农村大多为山区,这对农村智慧养老的技术开发都提出了挑战。 3.4老年人对智慧养老产品的使用问题 年龄越大,人们对数字的认知能力和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越差,作为40后、5O后的一代,年轻时本来就 接受的信息数字比较少,现在让他们使用电子设备,他们难免会有些恐惧和担心心理,且学习使用的时间也比 较慢,适应的过程也比较长,老年人对智慧养老产品的使用问题是智慧养老的困境之一_9 J。 3.5 资金支持与可持续发展问题 农村智慧养老是公益性事业,其盈利空间很小,前期的投资资金只能依靠和社会团体,且农村老年人 口多,居住较为分散,其前期的网络建设和技术开发需要大量资金。当前期的建设工作完成后,其后续的可持 续发展也应当值得我们注意,应该使得农村智慧养老系统自身可持续运营。 3.6参与主体的积极性参差不齐问题 目前来看,农村智慧养老参与主体的积极性参差不齐,部分参与主体的积极性并不高¨ 。智慧养老有四 49 张映芹,张瑞芳:农村智慧养老模式探索 个参与主体,他们是信息网络公司、医疗机构、组织(养老服务机构)、老龄人口,他们在农村智慧养老方 面参与的积极性参差不齐,由于农村智慧养老的营利性不高,所以信息网络公司与医疗机构的参与积极性较 低,组织是这项社会化惠民工程的推动主体,自始至终都应该是积极的参与主体。而农村老龄人口对智 慧养老有较高的需求,但又对智慧养老产品的使用有些恐惧和担心心理,其参与积极性较不明。 4农村智慧养老顺利运行的对策 4.1 农村智慧养老制度顶层设计问题的解决 应积极推动农村智慧养老顶层设计建设,设立统一的农村智慧养老服务标准,建立相应的法律规范 和监督评估机制¨ 。具体来说,部门进行顶层设计和集中管理,建立全国统一的智慧养老云平台。汇总 全国老年人各项基础信息到一个统一的信息技术平台,为老龄事业决策提供信息支持。针对管理的需 要,建设现代化的全国性老龄信息决策服务系统。对老龄信息数据传输、存储、管理、监控和统计分析,实现数 据加工处理、动态指标分析、个性化推送,帮助各地老龄决策机构能够充分利用该平台出台具有前瞻性、战略 性、全局性的老龄,解决全国各地所面临的人口老龄化挑战。加强对科学编制区域和全国养老服务事业 规划的指导,统筹确定养老机构、社区服务点的数量、布局、规模、扶持方向,增强规划的可持续实施性,避免规 划不合理和浪费资源等现象 。 4.2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问题的解决 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硬件方面的解决得依靠,应该采取一些实际行动,如推行“信息下乡” “宽带下乡”,对农民购置手机、电脑等给予适度补贴,降低使用门槛,保证农民能够买上电脑,平价上网等。 农村智慧养老软件方面的解决,特别是人才队伍的建设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人手,养老服务中心人才的培养前 面已提过,设立成有编制的公务员岗位,可以吸引大量熟悉计算机的年轻人就职。医疗服务中心由于培训新 人周期比较长,可以采取对目前的医疗工作者进行计算机网络技术培训的手段。 4.3技术开发问题的解决 农村智慧养老网络技术开发由于没有营利性,大多数企业并不会自愿涉及,只能依靠的扶持。解决 这个问题有两种方法,一是成立专门的农村智慧养老网络技术开发部门,由其负责网络技术的开发、维修 和改进;二是将网络开发技术外包给某一企业,让其负责开发及后续维修、改进工作。 4.4 老年人对智慧养老产品的使用问题的解决 解决老年人信息鸿沟可从两方面人手,首先,设置较为简单的移动终端设备,在按键上画上简单直观的标 记或尽量设置较少的按键,如对特殊老人可设置只有一个按键的设备 ,这个按键直通老年服务中心,由老 年服务中心再将老人的需求传给其他部门;其次,对老年人进行培训或上门详细解说,解除他们的信息鸿沟。 4.5 资金支持与可持续发展问题的解决 为了建立智慧养老,使得农村老年人老有所养,必须给予大量的资金支持或对一些开发农村智慧养 老的企业进行资金扶持和税收优惠 。对于农村智慧养老的可持续问题,笔者认为,农村智慧养老的前 期建设是一问题,但对于建设后的持续运营问题并不大,其大部分老人支付的家政服务费可以满足家政服务 人员的工资要求,医疗服务中心是由现在的乡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改造而来,只不过依靠网络技术,其运营比现 在好,并不会增加额外的费用,养老服务中心是人社局或民政局下设的参照公务员管理的事业单位,由于此工 资具有稳定性,可以吸引大学生到此单位工资,引导年轻人向养老产业流动,由于养老服务中心的工作是统计 和汇报老年人的基本数据,监管家政服务中心的工作,监督农村商铺的商品供应,所以,每个村养老服务中心 50 2017年第29卷第1期 纯 学报 只要设置2~3名工作人员即可,并不需要多少资金支持。只是网络技术的维修改造需要一定的费用,这个可 以由补贴来出。 4.6参与主体积极性参与不齐问题的解决 关于农村智慧养老参与主体积极性参与不齐的问题应当由予以引导、扶持_1 。如对农村 智慧养老的技术开发企业进行资金支持、税收减免等;对农村医疗机构进行规划整理,实行激励工资制,提高 其积极性;对老年人及其子女进行讲解,让其认识到智慧养老给他们带来的好处,提高其积极性。 5结论及启示 养老是与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相伴随,与城乡差距、区域差距、收入差距相重叠,与经济转轨、社会 转型、文化领域相交织,养老问题是一个需要、社会、家庭、个人共同努力的综合性问题,必须从政治建设、 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高度来分析应对。要实现 占中国老年人口多数的农村老年人的养老,必须依靠全社会的力量,尤其是的力量,需要社会将更多的关 注力投向农村,需要将更多的财力物力投向农村。而这一切的转变不仅需要国民观念的转变,更需要上 层执政方针的转变,需要基层服务态度及行动的转变。 农村智慧养老是我国应对农村人口老龄化的有效方式,它的顺利推行必然会面临较多问题与挑战,除了 上述所提及的顶层制度设计、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技术开发、老年人对智慧养老产品的使用、资金支 持与可持续发展以及参与主体的积极性参差不齐等问题外,必然还会面临效率检测与评价问题、标准化建设 问题、区域合作问题、模式转化与对接问题等等,更多的问题需要学界、、企业等不断研究与探索。随着互 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优势的不断开发与应用,我国农村智慧养老会不断地融合发展,这些 发展必将推动我国农村养老事业更加健康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杜鹏.中国老年人口健康状况分析[J].人口与经济,2013(6):3-9. [2]刘春梅,堂.陕西省农村老年人养老保障现状与需求分析[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18-22 [3]张玉琼.构建失能老人智慧养老服务平台——以社会网络为视角[J].老龄科学研究,2015(6):48—57. [4]沈嘉璐.福州市智慧养老服务体系研究[J].学术评论,2015(3):126—133. [5]白玫.智慧养老:养老体系需要顶层设计[J].江苏论坛,2016(3). [6]李影,刘岩.构建我国新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长效机制[J].情报科学,2014(3):8卜85. [7]席恒,任行,翟绍果.智慧养老:以信息化技术创新养老服务[J].老龄科学研究,2014(6):12-20. [8]朱海龙.智慧养老:中国老年照护模式的革新与思考[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6(3):68-73. [9]陈莉,卢芹,乔菁菁.智慧社区养老服务体系构建研究[J].人口学刊,2016(3):67-73. [10]左美云,常松岩.智慧养老模式助老人安享晚年[J].WTO经济导刊,2015(10):69—70. [11]李晓文.需求视角下智慧养老服务体系构建策略探究[J].宁波经济(三江论坛),2015(8):43-47. [12]高盼.通过“综合服务平台”推动智慧养老建设——北京市东城区北新桥街道智慧养老工程[J].中国信息界,2014(5):65-67 [13]左美云.智慧养老的内涵、模式与机遇[J].中国公共安全,2014(10):48-50. [14]齐建勇.智慧养老模式探索[J].中国公共安全,2015(22):68-70. (下转第61页) 51 2017年第29卷第1期 Consumption Pollution and Coordination Evaluation from Urban Consumer Perspective YU Shubo ,GONG Luning ,WANG Ke (1.School ofEconomics,Shandong University ofFinance and Economics,Jinan 250014,China; 2.School of Economics,Shandong University,finan 250100,China) Abstract:With the consumption scale continuously expanding,th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caused by consumption growth is increasingly prominent and consumption pollution has become a major pollution source following production pollution.From perspective of urban resident consumers and based on pressure—state—response model,this paper establishes a multi—level evaluation index system,calculates the weight of each indicator via entropy evaluation method,calculates China urban resident consumption pollution coefficients and the coordination coefficients among state,pressure and response,and finally evaluates and analyzes the urban resident consumption pollution situation and coordination.The results show that although the consumption pollution situation and coordination level presents a tendency of geting improved,the degree of pollution remains severe and the coordination is not good enough. Keywords:consumption pollution;consumption externality;coordination (责任编辑时明芝) (上接第51页) A Research on l ral Wisdom Pension Mode ZHANG Yingqin,ZHANG Ruifang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Xi"an 7101 19,China) Abstract:The 2 1 st century is a time with population aging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existing,and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makes our life much more convenient.The applic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o the elderly pension will effectively relieve the pressure of China population aging.Therefore,Chinese government advocates and introduces the new mode of wisdom pension.This paper mainly explores rural wisdom pension operation mode,analyzes further such issues as top level system design,rural basic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 consturction lag,technology development,elderly application of wisdom pension products which are possibly encountered in the process of carrying out rural wisdom pension,and then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for dealing with these issues. Keywords:countryside;wisdom pension;operation mode (责任编辑时明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