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小学生法治教育的思考
对中小学生法治教育的思虑
中小学生是祖国的将来、民族的希望。增强中小学生
法治教育,是全面推动依法治国、加速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 家的基础工程,是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目标,促使青少 年健康成长、 全面发展, 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的客观要求。
一、法治教育的必需性和紧急性 (一)学生需要法治教育
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要求,把法治教育归入公民教育体 系,从青少年抓起,在中小学建立法治知识课程。 《青少年法治教育纲领》明确提出,增强青少年法治教育,使广大青
少年学生从小建立法治观点,养成自觉守纪、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思想习惯和行为方式,是全面依法治国、加速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础工程。中国大学法治研究院王敬波院长(教授)团队所做的《青少年社会主义法
治理念检盘问卷》 统计显示: 有 93.9%的小学生、 94.9%的初中生和 94.7%的高中生表示法治教育“特别重要”或“比较
重要”,而只有不足 1%的受访学生表示了对法治教育重要性的否认。当前的教育(家庭、学校、社会)关爱过多,惩戒不够。很多孩子不懂规矩,契约和规则精神不够,从小不服“管”,不会“怕” ,不懂得“该不应” “能不可以”。法治能够
1 / 6
对中小学生法治教育的思考
为教育供给新的维度和视线。法治教育能让学生从小建立规则意识,从小规范行为方式,学会办理与社会、与别人的关系。正如王敬波院长所说: “守纪教育是教育的底线中的底线,公民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底线。 ”从预防未成年犯法的角度和培养将来人的角度来看,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需要法治教育。
(二)教师需要法治教育
开设道德与法治课程对中小学生进行法治教育,急需提升教师“法育”的专业修养和专业能力,以及“法育”水平。同时,教师作为一种职业,有其自己的职业行为规范。教师无论是从事哪个学科的教课或许学校其余工作,都是“整体育人”工作的一部分,在依法治国、依法治教、依法治校的时代背景下,需要有法治的意识来组织展开教育教课活动或
管理学校。 正如京致诚律师事务所主任佟丽华教授所说: “在法治社会,法律是一项技术。 ”教师作为社会一般一员,在成就自己幸福人生的过程中,也一定具备法治意识和法律知识。
(三)家长需要法治教育
项英明在《泛教育论――广义教育学的初步探究》中写
道:“平时生活天生地就是对人的最基本的教育。
”很多“问
题孩子”的后边实质上是“问题家长” 。孩子的习惯养成是和 家庭教育密不可以分的,根绝或减少未成年违纪犯法一定从家
2 / 6
对中小学生法治教育的思考
庭教育开始“堵住源泉” 。“楷模的力量是无量的” 。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未成年人的好多行为模式实质上是成人间界
行为模式的一种隐射。假如家庭、父亲母亲习惯了使用暴力解决问题,也简单使孩子潜意识以为暴力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所以,家长要为孩子建立好楷模,文明礼貌待人,与人为善,切不可以任意使用语言和行为暴力。对家进步行法治教育能够让家长学会守纪、懂法,并会用法治的理念去教育孩子守纪、懂法,让家长守规则来带动孩子守规则,经过家长的言行告诉孩子“能不可以” “该不应”。
二、怎样展开法治教育
《青少年法治教育纲领》明确提出青少年法治教育的整体目标是:“以社会主义中心价值观为引领,普及法治知识,养成守纪意识,使青少年认识、掌握个人成长和参加社会生
活必需的法律知识和制度、 清晰行为规则, 自觉守法、 守纪;规范行为习惯,培养法治观点,增强青少年依法例范自己行为、分辨是非、运用法律方法保护自己权益、经过法律门路
参加国家和社会生活的意识和能力;践行法治理念,建立法
治崇奉,指引青少年参加法治实践,形成对社会主义法治道
路的价值认可、 制度认可, 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
自觉恪守者、坚定保卫者。 ”为达到这样的教育目标,笔者
以为法治教育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一)从“法制”宣传教育向“法治”宣传教育转变
3 / 6
对中小学生法治教育的思考
法治教育教课第一是理念的教育,法治理念的教育第一是“法制”观点向“法治”观点的转变。 “法制”更多的是
法律知识的习得, “法治” 是理念的形成和行 ?榈难 ?成,是一
个动向的过程,不是简单的知识的教授和接受的过程。
“法
治”的过程是文化习得内化成行为的过程,以“文” “化”人的过程。正如中国大学马怀德教授所说, “惟有让法治成为广大人民民众的习惯,内化为一种自觉的意识,形成
一种文化,才能实现真实的良法善治” 。法治的国家和社会里,做一个合格的公民,需要有法律的崇奉,把法律作为做人的标准和理念,让“法治”成为人最重要的价值观。
(二)从知法懂法向自觉守纪用法转变
在中小学展开法治教育,不是让孩子照本宣科多少法律条则。法治教育不是培养“专业性的人材” ,也不是简单地进行法律的通识教育和普法宣传。 《青少年法治教育纲领》指出:“把法治教育融入学校教育的各个阶段,全面提升青
少年法治观点和法律意识,使守法学法守纪用法成为青少年的共同追乞降自觉行动。 ”让孩子建立法治意识,是要孩子在能理解和做到的范围内建立法治观点和养成规则意识。“法治”就是规则之治,让学生从小敬畏、崇奉法律,有法治的思想,有理性的思想,有自由、同等意识和思想;懂得“至上,法律至上,规则至上”的道理,知道做事是有规则的,要依据规则的要求、程序的规范来做事;懂得法律
4 / 6
对中小学生法治教育的思考
是底线,不可以违犯,法律拘束全部的人,从小领会到假如公权益得不到拘束,私权益就得不到保护,从小就有保护公民权益、执行公民义务的意识。
(三)从道德说教、文本教课向联合实例教课转变
此刻的孩子在教育方面,特别是行为习惯的养成或许改正方面,说深了不可以,说浅了也不可以,就好像“豆腐掉到灰里――打不得,也吹不得” 。对学生的教育假如是简单地告诉他“禁止” “不可以”,学生会讨厌也没有成效,进行法治教育需要联合中小学生特点及其生活经验展开。法治教育要充足利用身旁的教课资源,展开丰富的教课实践活动和演示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法律。比方“规则”意识的教课,能够从玩游戏引出游戏的“规则” ,让学生认识到“规则”的重要性,接着能够展开违犯游戏规则一定遇到处罚的活
动,让学生领会到只有恪守规则活动才能进行。游戏这样,社会生活方方面面也这样,规则的改变需要大家的认可,大
家在一同游戏或许生活、 学习、工作等都一定有契约的精神。
在法治教课过程中,能够针对中小学生的实质,用律故事等方式进行事例教课,适当引用一些反面的事例是特别必需的,对学生有警告的作用。如针对校园欺辱事件,学校能够展开以校园欺辱治理为主题的专题教育。学校假如发现有校园欺辱事件,要实时检查处理;涉嫌违纪犯法的,要实时向门报案并配合立案查处。必需的惩戒也是教育的一
5 / 6
对中小学生法治教育的思考
个手段和方法,学校联合校纪校规对实行欺辱的同学进行处
罚,也对其余同学是一个很好的警告教育。
经过法治教育,让学生学会用法律保养生命,用公正之
心对待身旁人,从小建立法治观点,养成自觉守纪、遇事找
法、解决问题靠法的思想习惯和行为方式,坚固建立规则意
识、诚信观点、契约精神,尊敬公序良俗,成为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合格公民。
6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