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影响高职高专学生就业能力的因素及对策

影响高职高专学生就业能力的因素及对策

来源:九壹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19卷第3期 2006年7月 镇 江 高 专 学 报 Journal of Zhenjiang College V01.19 No.3 July,2006 影响高职高专学生就业能力的因素及对策 徐 铭 ,柏 林2 (1.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江苏镇江2.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学生处,江苏镇江摘212003; 212003) 要:高职高专学生就业能力受择业观念、教育教学工作、就业指导和用人单位观念等诸多因素 影响。高职高专院校必须深化改革、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加强引导、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科学的 就业观,加强就业指导、健全就业指导工作机制,形成提升学生就业能力的合力,促进学生就业能力 的提升。 关键词: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7.38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8—8148(2006)03-0005-04 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情况一直不容乐观。尽管 从统计数据看,就业率似乎呈稳步上升的趋势,但 是,且不说前一时期媒体对该统计数据真实性的争 论,其就业竞争力不强、就业质量不高、就业应聘技 高骛远,以“天之骄子”自居,挑剔用人单位的待遇、 福利等问题,将“工作稳定”、“坐科室”作为择业的 首选因素。有的因为不愿到乡镇、个体和私营企业 去,甚至“有业不就”。三是仓促上阵型。表现为毕 业前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就业目标不明确。在求 职过程中对行业知识、企业知识、求职技巧等方面缺 乏足够的认识,不知道自己将来要做什么、能做什 么,面对就业市场的严峻形势,心中一片茫然,遇到 挫折则满腹牢骚,怨天尤人。四是消极等待型。随 着现代就业压力的增大,许多学生在继续深造(理 想)和寻找工作(现实)之间来回摆动,做起了“袋鼠 能缺乏应该说是不争的事实。这里固然有高校连年 扩招带来的毕业生基数增加、造成“洪峰”的因素, 也有宏观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水平等导致区域 性差异和岗位不足的影响,但就学校层面来看,这与 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不够扎实、实际适应能力不强、 综合素质不高,以及所学专业不对口、自身择业观念 错位等因素,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因此,对影响高 职高专学生就业能力的诸多因素进行研究分析,并 就能力提升提出对策,十分必要。 一族”。这些现象是影响高职高专学生就业能力提升 的重要的主观因素。 (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缺陷 据调查发现,凡是与企业结合紧密的学校,学生 、影响高职高专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的因素 分析 (一)毕业生择业观念 就业情况就好。其成功的“法宝”,不外乎及时应对 市场需求变化,灵活调整人才培养的专业结构,大力 推行“订单式”培养模式等。而有些学校,由于没有 目前,高职高专毕业生择业观念较前出现了一 些新的情况,呈现出以下几种类型:一是犹豫不决 型。主要表现为患得患失、把握不定,既想自己掌握 择业决定权,想“自主”地干自己想干的事,同时又 解决好高职的定位问题,专业设置没有经过充分调 研论证,培养目标与实际需要脱节,难以适应企业和 市场的需要,其学生就业状况往往不够理想。由于 目前我国还没有真正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哪些 太理想化,择业时犹豫不决,高不成低不就,导致良 机错失。二是盲目高攀型。不能正确认识自我,好 收稿日期:2006—03—20 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厅2003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指导性项目(03SJD840002) 作者简介:徐铭(1959一),男,江苏江阴人,高级政工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工作和教育管理研究;柏 林(1968一),男,江苏盱眙人、讲 师,主要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德育研究。 ・5・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岗位应该由接受过高等职业教育的人去干,学生需 要具备哪些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学校对此并不很 清楚,自然就会形成供需不适、来去不畅的状况.从 而影响学生就业能力提升,造成毕业生就业困难: 此外,不少高职高专院校由于长期投入不足,教学设 施比较差,实验实训条件严重缺失,再加上人才培养 目标不明确、专业设置不合理、办学特色不明显、教 学管理不规范等问题,导致学生综合素质不高、综合 能力不强。这样的毕业生要想高质量就业,确实 不易 (三)学校就业与创业指导工作不到位 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就业能力弱化,往往与学 校就业与创业指导工作不到位有直接关系。目前高 职高专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还存在不少亟待解决 的问题,突出表现为:一是就业与创业指导的师资 数量不足、水平不高,根本谈不上专业化。在许多学 校,就业指导教师主要是由从事学生管理的政工干 部、班主任等兼职,他们大多没有受过专门的就业指 导训练,全靠临阵磨、现买现卖。二是课程建设不 到位,课时严重不足。就业指导课没有教学大纲,未 能形成规范与体系。不少学校仅在毕业班开设少量 讲座,讲一些大概要求和常规工作程序,缺少对学生 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三是就业指导没有贯穿于学 生在校学习的全过程。由于教师、课时的紧缺,在就 业指导上往往偏重于突击性、强化性指导,影响了指 导效果。因此,毕业生初涉求职市场,就带着择业经 验不足、择业目的不明、择业方向不稳定等一系列毛 病,加上各种复杂社会因素的作用,就业能力不高也 就不足为奇了。 (四)社会客观需要与用人单位观念的差异 目前社会上仍然存在着人才高消费现象,有的 企业用人一味追求高学历,人才结构不够合理:有 的企业一味追求毕业生的以往工作经历,不愿意招 收应届毕业生。这里,一方面是因为一些学生虽然 通过努力获得了就业机会,但由于缺乏应有的基础 职业素质,难以适应职场要求,致使许多用人单位心 存顾虑;另一方面,是由于学生出于自身发展的考 虑,有了经验就跳槽,与用人单位的利益形成冲突, 这样既加大了企业的培训费用,也由于人员的高流 动率打乱了企业的人事计划,为此有的企业在招聘 时便刻意回避或明确表示不愿意招收应届毕业生, 使得毕业生更难就业。据调查,大学生初次就业跳 槽主要集中在一些中小型民营企业,而其中专科类 毕业生相对更甚。这些情况的存在,无疑也在客观 .6. 上影响了高职高专学生的就业能力、 二、提升高职高专学生就业能力的对策 (一)明确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深化教育 教学改革,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是提升学生就业 能力的重要前提 让每个学生都能健康成长、成才,是保证毕业生 顺利就业的根本保证。学生就业能力强不强,关键 是看其综合素质高不高。高职高专院校在学生来 源、办学条件、师资力量、名牌效应等方面,当然不能 与本科院校相比,其学生也不能与其他高校毕业生 比学历、学位,在基础理论知识方面,无论是面宽还 是纵深也都无法相比。那么高职高专学生究竞能比 什么?我们觉得可以比敬业精神、比工作态度、比吃 苦精神、比动手能力,这是高职高专的优势。一句 话,就是要培养学生较强的综合素质和特殊的竞争 能力:定位不科学、不准确,找不准市场的切入点, 培养出来的人才没有自己的特色,是造成学生就业 能力不高、就业困难的重要原因:因此,学校必须把 培养合格、有用的人才放在第一位,要着眼于学校、 学生的特殊情况,在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的同时,注重 特色立校、特色育才。一是根据市场和社会需求,灵 活务实地设置和调整专业方向。要认真开展市场调 研,准确把握市场对各类人才的需求情况,以区域经 济社会发展及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的需要为依 据,根据学校的办学条件,有针对性地调整和设置专 业,纠正只注重现有师资、忽视市场需求的倾向 同 时,要将就业状况作为专业设置及其结构调整的依 据,对连续3年毕业生就业率低于全省平均就业率 的专业应中断或停止安排招生计划,对不符合市场 需求的专业应予调整。要把重点放在专业建设上, 转变过去那种把专业理解为固定化课程、统一规格、 批量培养的观念,强化其作为课程组合或课程模块 的概念,更多地体现高职高专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 模式的多适性、灵活性、务实性等特点。二是加强与 企业合作办学,倡导“订单式”培养,大力推进弹性 学制和灵活的教学管理制度。“产学研结合、校企 合作”是高职高专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因此,要 积极探索校企全程合作培养人才的途径和方式,根 据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实行“订单式”对口培养,加强 针对性和适应性。要根据企业和用人单位的用人要 求,适时修改教学计划,恰当安排教学、实习实训等 活动,促进学校与用人单位形成合作培养人才的有 效机制 此外,学校还应根据职业技术与职业岗位 的特点,以实际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为标准,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积极推行弹性学制,实行多种学制并举的教学管理 制度 t是根据高职教育的教学规律和特点改革教 学。要积极运用现代教育理念,改革教学方法,重视 现场教学和案例教学。要按照职业资格标准的要 求,及时调整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在教学中,要强 调以能力为本,以应用为目的,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 机融通。教材建设、教学内容要紧密结合生产实际, 注意及时跟踪先进技术的发展,补充新知识、新技 术、新工艺等相关内容。四是大力推行高职高专毕 业生“双证书”制度,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必 须把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 力放在突出的地位,促进学生技能的培养。要采取 特殊措施,加强就业所需要的针对性教学,提高学生 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对就业形势不好的专 业,要在学生毕业前采取紧急措施及时调整、补充相 关课程,强化职业技能培训,做好应急准备,促进学 生就业。要培养学生的广适性能力,积极尝试开设 “第二专业”、“辅修专业”或系列实用课程、考证课 程等方式,鼓励学生选择相关职业领域或职业资格 证书等课程组合模块进行自主学习,培养社会需要 的复合型职业技术人才。要主动与劳动、人事部门 联系,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使学生在获得学历证 书的同时顺利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增强就业 竞争能力。 (二)加强教育引导,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科学 的就业观,是提升学生就业能力的关键措施 一是引导学生转变观念,适应社会。学生就业 “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己是大势所趋。因此,必须 引导学生尽快适应形势的变化,转变观念,接受挑 战。要通过扎扎实实的就业指导工作,灵活务实的 就业指导方式,积极建立融“早”(时间)、“实”(内 容)、“新”(观念)要求为一体的全方位的就业指导 服务体系,从用人单位对人才的综合素质、诚信敬 业、沟通能力、发展潜力等各方面进行教育,使学生 及早接触社会、了解社会、适应社会,增强求职的竞 争能力和实际效果。二是引导学生面对现实,准确 定位。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逐步实现,大学毕业 生就业同普通老百姓找工作一样,不存在照顾、包统 的问题。因此,要引导学生全面、正确地认识自己, 准确认识社会职位要求,正确对待高职高专学生就 是要面向基层和生产第一线的客观现实,根据所处 的择业环境,调整自己的就业期望,进行切合实际的 选择,从一些基础的工作做起,积累一些工作经验和 社会经验。特别是要把眼光放到非公有制经济单 位、乡镇企业、社区。现在我国中小企业已超过800 万家,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0%,它提供了大约75% 的城镇就业机会,是中国目前最大的市场 三是引 导学生勇于竞争,自主择业。要让学生懂得,市场经 济的本质特征就是竞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唯有 通过双方的选择,优胜劣汰才能实现人才资源的有 效配置。要养成风险、自信、自主、进取的良好意识, 消除惰性心理和自我封闭、害怕风险等不良心态,克 服依赖心理,掌握择业主动权,敢于和善于推销自 己。四是引导学生调整心态,正视挫折。由于我国 正处在改革的关键阶段,毕业生在求职、择业的竞争 中,遇到干扰和障碍,碰到挫折和失败在所难免。对 于刚刚走出校门的毕业生来说,极容易产生急躁心 理和心态失衡 因此,在平时就应该教育学生养成 良好的求职心态,确立“是金子总会闪光”的观念, 增强抵御挫折的能力。五是引导学生迎接挑战,积 极创业。当前,学生自主创业已成为重要的就业方 式。大力培育学生的创业意识、能力和人格,使学生 树立创业观念,掌握创业理论,学到创业技能,提高 创业能力,才能最终实现真正意义七的创新创业,高 质量地解决就业问题。 (三)加强就业指导工作,建立健全就业指导工 作机制,是提升学生就业能力的重要保证 重视和加强毕业生就业工作制度化建设,以有 序、高效为目标,构建就业工作的运行机制,是促进 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的保证措施。为此,要健全和完 善四项机制:一是建立健全组织机制。强有力的组 织指挥机构是加强就业工作的关键。要保证机构到 位,建立健全校、系两级就业工作班子,加大管理和 指挥力度,提升就业工作的协调能力,形成分工负 责、协调配合的良好运行机制。同时要保证人员、工 作经费到位。二是完善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机制。 要进一步明确就业指导的内容要求,实行全程性指 导。同时要重视加强就业指导师资队伍建设 进一 步充实就业指导师资队伍,明确就业指导教师的任 职资格,加强培训、考核,逐步实现就业指导人员队 伍的专业化。还要加强就业指导教材建设,认真编 制适合高职高专就业指导实际的就业指导教学大纲 和就业指导教材。三是建立立体的就业工作信 息机制。学校要与生源地人才市场、与本校毕业生 就业热点区建立长期、稳固的信息联系渠道;及时双 向发布就业需求信息;加强就业基地建设,加强学校 人才培养与就业基地的对接。四是建立就业工作考 核奖惩机制。将就业工作纳入年终考核体系,考核 ・7・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结果与津贴发放、工作评优、职务职称晋升等挂钩。 定期公布毕业生就业率,评比、表彰毕业生就业工作 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 (四)通过多种教育途径和方法,形成提升学生 就业能力的合力,是提升学生就业能力的重要环节 一学生社团建设,加强社会实践教育:社团是带动学 生走向社会的桥梁,它在配合学校实施能力本位教 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营造职业氛围、加强职业 道德教育和培养职业能力的重要载体。要体现团组 织在帮助大学生成才工作中的综合效益和完整价 值,以培养优秀大学生作为工作的重点,从而带动一 大批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大学生群体 茁壮成长。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生了解社会、增长 才干、提高能力的有效途径。要以开展青年志愿者 活动和勤工助学活动为重点,深化学生课外活动,推 动社会实践活动深入发展,引导学生面向社会需要, 完善知识、技能结构。通过各种途径让学生面向社 会、了解社会、融人社会,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社会 是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从根本上坚定 学生的理想和信念,引导学生自觉地把个人的前途 命运同祖国的前途命运联系起来,增强振兴中华、建 设祖国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培养敬业精神,倡导诚实守信。要以大学生文化素 质教育为切人点,针对高职高专学生的特点,为他们 的素质拓展提供服务,通过各种活动加强学生个人 气质、能力、品格等各种要素的训练,提高人文素养。 二是加强就业心理素质教育。高职高专学生的求职 心态正确与否决定着他们的就业机遇,就业心理素 质对学生能否被录用和被录用后的工作成败都具有 适应、克服困难、公关技巧等能力,以促进学生就业 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重要意义。因此,针对高职高专学生就业中存在的 依赖、焦虑、自卑、自傲和攀比等心理问题,学校更应 重视培养学生的健康、自信、耐挫等心理素质,将就 业指导与大学生心理咨询工作相互融合,为提升高 职生的就业能力打下基础。为此,首先要加强全程 就业心理素质教育,为高职生求职时有良好的心理 素质做准备。要尽早地、系统地进行就业心理素质 [1]柏林.共青团在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中的作为 [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12):100—101. [2]戴光辉.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运行机 制探索[J].镇江高专学报,2005,18(3):7—9. [3]蓝艳.加强高职生就业心理素质教育,提升就业 能力[J]、镇江高专学报,2005,18(4):67—69. [4]杨国祥.高校加强毕业生就业工作-A议『J].镇 江高专学报,2005,l8(3):3—6. 教育,使学生尽早树立良好就业心态,提高就业心理 素质。及时辅导毕业生应聘、参加面试的心理技巧, 提高其应聘和面试的成功率。其次要以人才质量作 为提高学生就业心理素质的根本。实行就业心理素 [5]戴光辉,吴登云.发挥高校后勤服务教育功能, 提升学生就业创业能力[J].镇江高专学报, 2006,19(1):l5一l8. 质教育的人本化,帮助其正确进行自我认识与评价 (对所在学校、所学专业和自我综合素质进行评 价),正确定位,进行自我设计,增加从容就业、竞争 成功的机率,形成稳定良好的就业心理。三是重视 [责任编辑:李大洪] On factors affecting students’employment-seeking ability at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and countermeasures XU Ming ,BO Lin (1.Party Secretary’Ofice of fParty Commmittee,Zhenjiang College,Zhenjiang 2 12003,China: 2.Student’s Work Department,Zhenjiang College,Zhenjiang 212003.China) Abstract:Student’s employment—seeking ability at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s affected by vari0us fact0rs.such as employment—seeking opinions,educational and teaching workemployment—seeking guidance.etc..In 0rder t0 im— ,prove students’employment—seeking ability,teaching staff should deepen educational reform,impr0ve students’ , comprehensive qualities,give proper guidance,help students form correct ideas concerning seeking employmentand perfect working mechanism of guiding employment—seeking work. Key words: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graduates;employment—seeking ability ・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