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快科城建增设股份有限公司
PDCA操作规范
1.0 目的:
为了改善品质问题或公司管理过程中所出现的所有问题得到更好的解决,规范化操作PDCA循环,让公司管理及品质不断的持续改进,制定本操作规范。 2.0 适用范围:
适用于生产、品质、管理、体系推行等巽常问题。 3.0 定义:
共分(P计划、D实施、C检查、A总结)四个阶段,通常细分为(现状分析与原因确定、方案拟定与细化、方案培训与实施筹备、具体实施与进度控制、监督检查与数据筛选、数据分析与过程总结、评价成果与标准文件、总结分析与方案拟定)八个步骤。 4.0 准备阶段:
方案实施的相关成本与创造的经济效益及实施过程的分析。 5.0 职责权限:
5.1 方案总负责人:负责方案的主持、拟定、评估、培训、跟踪、巽常处理、报告
汇总、原因确定、新方案拟定等工作。
5.2 方案执行员:负责按拟定实施方案、工作方法、相关技术参数进行操作。 5.3 方案监督员:负责监督秇行员按方案进行操作,对操作不良方法进行纠正,原
始数据的搜集、记录方式方法等。
5.4 公司高管:支持整个方案的实施、资源批准、过程协调、总结报告的评估等。 6.0 操作方法:
6.1 根据公司的总体发展及近期所出现的相关问题,提取以前相关的报告报表、原
始数据进行原因分析,筛选造成问题的主要因素,结合公司目前现行状况及相
关资源匹配,确定方案主题及改善项目。
6.2 根据改善项目,认真分析统计汇总的数据,找到出现问题的根源,再作理论性
的推理、讨论、评估、记录、综合确定主要原因,再详细拟定改善实施方案,方案应明确运行流程、工作标准、岗位明细、职责权限、监督检查、数据收集、实施进度、会议主持、实施阶段、节点信息、巽常协调、所需成本、创造效益、资源支持、达成目标等。
6.3 方案实施前由方案总负责人成立项目小组,人员定位与培训、相关筹备、资源
申请、明确职责权限、运作流程、工作标准、细化分解、过程监控,注意事项、巽常处理、节点责任人等。
6.4 方案总负责人主持启动实施大会,相关人员各行其是、各负其责,每天早上准
时总结前一天的实施情况及当天的实施内容及注意事项,数据记录表格的确认,同时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任何巽常问题的分析与纠正,操作方法、工作标准的更新与记录等。
6.5 方案监督员按照方案拟定的监督检查机制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查核评定,重点
检查执行人员实施流程、操作方法、工作标准、原始数据采集、信息节点流通等操作方法明细。
6.6 原始数据分析常用检查表、直方图、柏拉图、控制图、鱼骨图等进行分析,提
取前三项影响原因进一步分析,根据原因的根源、属性、状况、巽动频率再讨论评估确认是特殊因素,还是常规因素影响。
6.7 当确认影响方案目标达成的因素为常规因素时,应制定简单明了、容易操作、
成本低、见效快的改善方案进行改善。确认为特殊因素影响时,必然要做相关的检验测试以及不断的试验才能慢慢得到改善的,因公司的实际状况,有些还必须送外检验测试或作相应的试验来完成,因具体的影响因素而定。都应收集相关的数据记录或文件资料,便于后续持续改善方案的制定。
6.8 相关数据全部汇总统计分析(效益成果、运行成本)与方案目标达成情况,再
作详细验证,评估评定确认本次方案实施是否有效。如是无效或效果未达目标,就认真分析原因及问题的根源及实施运行中所出现的巽常问题,再次拟定新的改善实施方案重新循环实施。如确认实施方案已达成了预期效果,实施方案有效,则应将相关工作方法、运行流程、数据统计分析、作业标准进行讨论修正后,形成公司规范的标准文件,特别是运行过程的监控,按照此新标准文件并提高达成目标再次进行的PDCA循环,不断的持续改进。7.0支持文件:
7.1 《PDCA操作流程图》 7.2 《PDCA循环报告》 7.3 《会议记录》
7.4 《PDCA数据统计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