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数学思维训练题①解析
1.如图,∠A=90°,∠COB=2∠AOC=45°,证明:CB=2AO
KKACAACACKCHOB
OHBOHBOB
点评:先通过计算,理清图中的具体角度,延长OA构造出2倍的OA,发现KC垂直于OB,得到三角形OKH与三角形CHB全等,并且可以证明OK=2AO,即CB=2AO.另外再提供两个思路,利用的是取CB的中点,同学们可以依据辅助线自行尝试证明.
2.如图,BC=BD,∠BAC=∠CAD=60°,求证△BDC为正三角形.
DAH60°60°60°DA60°60°60°DAFKBC
BC
BC
点评:辅助线如图所示,通过2个60°发现隐藏的第三个60°,再通过角平分线的对称性和角平分线的性质(双垂)构造全等.得到灰角相等,再通过八字导角得到60°.
3.如图,在等边三角形ABC中,点E在AB上,AE=3BE,连接CE,作∠BCM=∠AEC,CM=CE,连接AM交BC于P点,求BP:CP的值.
AA
点评:八上在等边三角形内涉及到比例关系的转化,无
F非是三个突破口:中点,30°,面积法.这个题的着力点F就是中点,中点从何而来?构造平行八字全等,需要平行BCPBCEP与等边方可得到全等,当我们作出AE与CM平行后,还要想办法证明AE=CM,而这里的∠BCM=∠AEC,CM=CE就派上用场了,前后完美承接,得到P为EC中点. BP:CP=5:3
MM
4.在四边形ABCD中,AC、BD交于点E,且∠ACD=∠ADC. ⑴如图1,若AB=AD,求证:∠BAC=2∠BDC;
⑵如图2,在⑴的条件下,若∠BDC=30°,求证:BC=AC.
⑶如图3,若BC=AD,∠BDC=30°,过A作AE⊥BD于E,过C作CF⊥BD于F,且EF:BE=2:11,DF=9,求A点到线段CD的距离长度.
ABBAABEEEFCDCDCD
ABα2β180°-2(β+α)ABEβ+αβαDEFCCHD
点评:第一二问都是围绕着导角与正三角形展开的计算,第三问多了很多条件需要抽丝剥茧的分析。通过
前两问的计算我们可以发现AB=AC=AD,于是便可以顺理成章的构造出紫红全等,那么求AH的长度就是求BF的长度,而因为AH垂直于BD,通过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得到BE=ED,于是可以知道BF的长度为13,于是AH=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