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1201工作面顶板管理方法

1201工作面顶板管理方法

来源:九壹网


1201工作面顶板管理方法

本工作面采用全部垮落法顶板管理。

工作面基本支架为DW系列单体液压支柱配合DJB-1000/300型金属铰接顶梁,采用齐梁直线柱正悬臂形式布置。全面共配置1260架基本支架,上、下工作面端头各采用四对八架π形钢梁支护,机头π形钢梁长3.2m,机尾π形钢梁长2.4m,对工作面顶板实行全支管理。

本工作面采用全支,初次来压前采用四、五硐控顶,见五回一,加大控顶面积;正常回采时采用三、四硐控顶,见四回一,最大控顶距4.2m,最小控顶距3.2m,放顶步距1.0m。

工作面作业顺序按爆破落煤、挂梁支临时柱、出煤、移溜、支正规柱、回柱放顶的顺序进行作业。

一、初装工作面的支护及要求:

(1)本工作面切眼采用矩型锚网支护部分地段采用锚网喷支护。 (2)在装面过程中,需要对巷道进行维修时,每组最少2人相互配合,严禁单人作业。

(3)巷道内的浮煤杂物要及时清理,保持人行道和安全出口畅通。

(4)根据切眼高度装面时分别选用2.5m、2.2m单体液压支柱配合长度为1米的金属铰接顶梁支护,棚距为 0.6m。

(5)支设支柱时应尽量将溜子移向煤帮,使顶梁母端朝向煤帮。剪下的锚网及时外运到指定地点,并码放整齐。

1

(6)应尽量选用与切眼高度相适应的单体液压支柱,单体液压支柱确实不够高时可用木料接实顶。

(7)生根后必须及时倒挂形成双排柱梁,严禁生根单梁单柱、双梁单柱。

(8)各超前支护必须打够 20m,支柱前后成线、迎山有力。 (9)工作面循环溜头、溜尾处开缺口规格为走向3米,倾向1米应铺设金属网并连好,各上 4 架π型钢梁。(溜头3.2m、溜尾2.4mπ型钢梁)。

(10)向前平推一峒后,必须上齐三排柱梁及 4 对 8 架π型钢梁,贴帮柱及戗柱必须每棚支设一棵。

二、正常工作时期顶板支护方式 1、工作面支回顺序

(1)放炮后必须将崩倒崩歪的柱子扶正打牢,顶板破碎或压力大时,应先维护好顶板后再继续放炮;

(2)进入煤帮攉煤前,要铺好网挂好顶梁,及时将原贴帮柱改打为临时柱,攉出两棚距离(<1.2m)时要及时用备用柱做替柱将临时柱改打为贴帮柱,贴帮柱棵棵支设,溜沿(煤帮侧)距贴帮柱的距离为1.0~1.1m;

(3)移溜前对贴帮柱进行整修,移溜后摘老塘戗柱支设前排正规支柱;支设第一棵正规支柱要用备用支柱,应坚持好先支后回的原则;

(4)前排基本柱全部打齐后,方可分段回柱放顶;回柱放顶期

2

间必须停止溜子运转;

(5)必须“先支后回”,严禁回多支少,不得出现空载支柱或闲置支柱。

2、工作面支护要求

(1)工作面应达到动态的质量标准化要求,确保“三直、一平、一净、二畅通”的质量要求。

(2)工作面使用够高的DW型单体液压支柱,移过溜子后,随即支设正规支柱,要求拉线支柱,柱距0.6m;若工作面压力大、遇断层或顶板破碎、底板松软处,挂梁后,仍不能完全控制顶板时,可根据现场情况采取加密支柱的方法进行维护,但柱距小于0.5m的支柱不得连续出现三棵,支柱的初撑力不得小于90KN。

(3)确保支护质量,要坚持拉线支柱,使支柱成一条直线,并做到前后对应,所有支柱都要迎山有力,迎山角一般为 3~5度(煤层倾角的1/6),支柱接实顶板后要持续注液 5 秒钟,保证初撑力不小于 90 KN;支柱后必须对中排支柱重新注液,以保证支柱支撑有力;保证支护密度:排距 1.0 m、柱距 0.6m,偏差均不大于±0.1 m(特殊情况除外),顶梁必须垂直煤帮。柱爪要卡在顶梁后端的第3~5个梁牙上,柱脚紧靠溜子沿,支柱卸载阀平行于煤壁并指向工作面上方。支柱初撑力不小于90KN。面内支设的所有单体液压支柱必须采取二次注液。

支柱迎山值计算公式:L=15а(mm)

式中: L---沿铅垂方向1m处与支柱的水平距离,(mm)

3

а---煤层真倾角,(度)

(4)支柱必须与采高相适应,严禁超高使用,超高时应更换与采高相适应的支柱或用木料接实顶,活柱剩余量应不小于 100 mm,支设最小高度应大于支柱设计最小高度200mm。

(5)支柱与底板要全面接触,否则应刨柱窝或凿麻面,不准打在浮煤、浮矸上;正规支柱必须穿铁鞋,铁鞋直径为300mm,钻底严重时,铁鞋下面加垫方木,方木规格为1200 mm×150㎜×150㎜。

(6)端面距不得大于300mm,否则应及时加支贴帮柱或掏梁窝挂超前顶梁。

(7)工作面倾角大于等于15°时,人行道两侧支柱应及时拴齐拴牢两道连成一体的防倒绳,绳有破损应及时更换。

4、工作面煤壁要保持整齐(即:煤壁直)。伞檐长度超过1m、最大突出部分超过0.2m或长度在1m以下、最大突出部分超过0.25m时,应及时用镐刨去。

5、护顶要求

沿工作面走向在顶梁上方铺设5×1.2㎡的顶网,倾向搭茬不少于100㎜;端头大棚上也应沿倾斜方向铺设5×1.2㎡的顶网,网与网的搭茬在倾斜方向不少于100mm,在走向方向用铁丝连接严密,采用14#铁丝进行联网,用专用网钩将铁丝拧结两圈以上,并将铁丝尾端向上弯勾,网扣间距不得大于150 mm,老塘破网及时补结。

三、正常工作时期的特殊支护形式 1、支护及贴帮柱

4

面内爆破后进入煤帮作业前,必须先在人行道支架完整处用长把工具敲帮问顶,除去顶、帮活矸,确认无危险后,看好退路,选顶板较好处铺网,每挂上一块顶梁,都要紧好水平楔,顶板破碎、压力大时及时将原贴帮柱改打为临时柱或临时棚;然后依次挂梁;当所挂顶梁下攉出柱窝时,要及时打上贴帮柱;移溜前贴帮柱棚棚(即0.6m)支设,迎山有力,初撑力不小于50KN。

2、密集柱

密集柱戴大木帽垂直顶底板支设在放顶线上,起挡矸和切顶的作用。

3、戗柱

戗柱为防止冒顶推棚必须棚棚支设,应根据顶板情况适当掌握角度,一般以75°~ 80°为宜,应坚持先支后回的原则。

4、挡矸要求

工作面铺网应与超前网联在一起,联网要求与工作面铺网要求一致;老塘破网及时补结。

四、回柱放顶及与其他工序平行作业的安全距离 1、回柱放顶方法及步骤

(1)采用人工回柱放顶, 专用卸载手把回柱,回柱时,应在卸载手把上拴 2 m 以上的长绳,进行远距离回撤。应缓缓卸压,卸压后用长柄工具立即钩出;特殊情况下,可用生根牢固的手拉葫芦辅助回料。

(2)工作面分段分组回柱放顶,开口和收尾必须选择在顶板较

5

好、支架完整的安全地点,各组相互错距不小于 15 m,每组不能少于 2 人配合作业,端头大棚不得少于 3 人配合作业。

(3)坚持“先支后回”的原则,回一棵打一棵,不得出现闲置支柱;损坏和失效的支柱,必须立即更换;移动设备或其它原因需拆除替换附近的支架时,必须先支后回;不得提前摘柱和进入采空区内作业。

(4)必须由下向上,由老塘向煤帮回撤;回柱前必须维护好后路,两人配合作业,一人观察顶板及周围支架情况,另一人具体操作。观察人除协助回柱外,不得兼做其他工作。

2、回柱放顶滞后支柱的距离不得小于15m;回柱分段点间的安全距离不小于15m;支正规柱至移溜到位处的距离不得大于10m;支正规柱与回柱的距离不少于15m;爆破拉线设岗的安全距离不少于50m;打眼与回柱的安全距离不少于15m。

3、回柱放顶地点上下 15m 范围内,严禁从事与放顶无关的工作。 五、特殊时期

1、工作面初压初冒必须编制专门安全技术措施。

2、工作面过地质构造、顶板破碎时必须编制专门安全技术措施。 3、工作面过联络巷时必须制专门安全技术措施。 4、工作面回撤必须编制专门安全技术措施。

6

顺槽及端头顶板管理

一、工作面轨道、运输顺槽的顶板管理

三巷超前支护以外的巷道出现顶帮来压、变形时,应及时采用单体液压支柱配合金属铰接顶梁加强支护。

1、皮带顺槽:超前支护从煤壁开始向外不小于20m,使用2路铰接顶梁进行超前支护。用铁丝网背顶,顶板破碎时要背严顶板。顶梁要铰接使用,支柱要迎山有力,支在实底上,所有支柱均要穿铁鞋,钻底严重时铁鞋下加垫方木,要确保支柱的初撑力不低于50KN。巷道加宽处要按照间距0.8~1.0m的要求增加顶梁的路数,靠煤壁的两路顶梁与煤壁的距离不超过0.5m,否则要增加一路顶梁或使用顺槽抬棚。

2、上、下轨顺槽:其超前支护的方法与皮带顺槽相同。 超前支护必须使用够高的单体液压支柱,每架顶梁下必须支一棵合格的柱子,安全出口内巷道净高不低于1.6m,宽度不少于0.8m的人行道,其他巷道净高不低于1.8m,确保畅通无阻。上、中、下各安全出口超前支护的支柱都要拴好保安绳。

上、下轨顺槽、皮带顺槽与回采面交汇处的放顶线排支柱前,使用2.4m的板梁抬住三路顶梁作为加强支护抬棚,每路顶梁下各支设一棵对柱,并在抬棚两端再各支设一棵戗柱。

7

二、工作面安全出口的管理 (一)支护形式

工作面循环溜头、溜尾及各中间巷处使用四对八根3.2m、2.4m的π型钢梁配合够高的DW型单体液压支柱做特殊支护。

(二)质量要求

端头大棚要保证一梁三柱,交替迈步前移,走向错距1.0m,大棚对间距不超过0.6m,架间距0.1~0.2m,每对的两架间在工作面推进方向上的错距为1.0m,最外一架大棚与两巷超前支护的距离不得大于0.5m ,最里一架大棚与工作面基本支护间的距离不得大于0.6m。每对大棚撇后老塘一架打一棵对柱,每对大棚间用一棵带帽点柱打在切顶线上加强支护并切顶。煤壁三角区应至少打一棵戴帽点柱,护顶护帮。

工作面放炮后,应及时将端头四对大棚中同一侧的四架大棚移至煤帮,对煤壁顶板起超前支护作用,正规大棚必须确保“一梁三柱”。

(三)、与其他工序之间的衔接关系

必须在相邻的基本支架挂好顶梁、煤帮侧做好临时支护后,才能前移大棚;端头大棚未移设到位或支柱不齐全、不牢固时,不得回柱放顶。

上、下缺口爆破后,长钢梁应交替迈步前移,及时将每对中的一根长钢梁前移至煤壁,并在梁下贴溜子前沿支好柱子(此时允许面前只有一棵支柱)。出完煤后,再靠煤壁支好贴帮柱;移过溜头(或溜尾)

8

后,若没前串的长钢梁在面前处于悬臂状态,支不上柱子时,也应前串至面前,以梁下能紧贴溜子内侧支上支柱为准,以确保超前的一根钢梁在溜头(或溜尾)前至少保持两棵支柱,在溜头(或溜尾)•后保持一棵支柱,拖后的一根钢梁在溜头(或溜尾)前保持一棵支柱,在溜头(或溜尾)后保持两棵支柱。

循环溜头、溜尾处的长钢梁前串后,其后端要倒挂顶梁至放顶线,其长短可用短顶梁调整,每架顶梁下均要支设一棵正规柱,严禁出现倒悬臂顶梁。支柱要迎山有力,支设正规。

三、支护材料的使用数量和存放管理

1、工作面备用支护材料码放在轨道顺槽超前外30~80m范围内、顶板完好、支架完整、干燥、宽敞的巷道一侧,并不得影响通风、运输和行人。物料必须分别码放整齐并挂牌管理,柱、梁均要站立放置。备用支护材料一经消耗,必须及时补齐。

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