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质量资料的作用及整理方法
张吉人
2013.11.16~2015.01.24
48页 26604字
在中国建设标准协会培训中心举办的“河北石家庄、山西太原、四川成都、安徽合肥、广东广州、湖南长沙”的《房屋建筑工程资料整理与工程竣工验收要点》培训班上的课题讲解。
太原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原副站长、总工程师
质监站1984年建站主要工作人员之一
制定地区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和质量技术标准原创人
山西省建设工程质量司法鉴定人
山西省土木建筑优秀专家,省工程建设专家委员会专家
山西省建筑危险性分项工程施工论证首席专家
山西省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专家
山西省土木建筑学会施工分会顾问
1
著作: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
《建筑结构设计施工质量控制》(第二版.4次印刷)
《房屋建筑裂缝分析与防治》
《建筑工程质量验收报告编写要求与范例》.3次印刷
三本书共600页,53.8万字,印刷发行2万1千多册。
《期刊》发表论文:“建筑技术、施工技术、工程质量、住宅科技”等20篇。
编写讲义:工程施工及质量、评优、鉴定等培训讲义35篇,约31.4万字;编写“工程质量资料整理及节能施工技术;施工安全技术与管理” 书2本,26.6万字;
以上全部共约112万字。
开课语:
首先,能有机会来到这里与大家(同行、同仁)共同探讨工程技术资料的控制与管理工作,感到很好,这也是一次交流学习的好机会。
大家是搞资料的,你们的工作决定了所在地区、所在单位,所在项目,资料管理工作的水平;决定了贯彻国家标准、规范,为工程质量的建设做出的努力和付出的辛苦,也是对工程的顺利竣工验收作出的贡献。
2
由于各地经济技术水平发展,管理不同,对规范标准理解不尽一致和各地应用环境的局限性,因而对资料整理的要求各有特色,各不相同(一般是一个省,一个地区或一个市对工程资料的要求是统一的)。我所讲的资料整理主要以标准、规范统一的明确规定,共性的内容为主。
我们讲资料整(管)理,重点是根据《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的“质量控制资料•表H.0.1--2”和“安全功能检验资料核查•表H.0.1--3”要求,依据有关的设计规范和现行国家建筑施工规范、质量验收规范的规定、并与工程实际情况相结合,介绍资料与标准规范的关系,规范的要求,资料整理的原则及具体内容。目的是了解规范的本意和要求,灵活掌握运用。特别是对标准规范如何与工程实际相结合,以反映工程施工的实际作法和质量情况,资料到底搞到什么程度就“完整齐全”了,就符合要求了,谈点意见。搞资料既不能搞“教条主义”,也不能搞“自由主义”。哪些是“关键资料”,不能缺少,少了就不能说明工程的安全性和使用性能,工程就不能验收使用;哪些“资料”,属于填写不当、不细致(工程实体质量本身无问题),需要修改,或者重填,不能把不符合工程实际情况的,由于资料管理不到位而产生问题的资料,存放在“永久档案”中。情况是不同的,处理方式也应该不同。
现在我把自己从事建筑施工,质检管理四十余年的工作体会,对规范和资料的了解与应用,尽我的所能,比较详细的介绍给大家,谈点看法,同时希望大家互动,有问题反映过来,共同探讨,以便把我们的资料工作搞好,为工程建设施工服务。
第一部分 资料整理
1、建筑工程质量资料的丰富广泛性及规范的演变
1)建筑工程质量资料
是建筑工程安全使用、施工过程控制、工序和竣工验收,工程质量管理的重要依据和证明。是工
3
程施工和技术管理资料的重要组成部分。
2)工程质量资料的整理要求
现行各专业施工规范和施工质量验收规范都提出了对工程资料的具体要求,如对建筑材料,工程实体质量,施工技术等方面资料管理的规定。涉及工程设计,施工所采用的技术方法和措施,涉及不同的建筑类别,不同的建筑专业,具有丰富的质量管理的内涵。
3)工程质量技术资料整理的变化
①资料整理经历了由简到繁,由少到多,由粗到细的过程,是随着时代的、经济的、技术的发展,新型建筑材料、新工艺的不断更新涌现;随着建筑规模由小到大,由低层到高层,随着建筑和结构的创新,工程技术、质量规范的阶段性修订要求,尤其改革开放的大发展时期,建筑工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全国和各地建造的复杂的超大体量、超大结构的出现,工程质量资料的整理也随之丰富、广泛、复杂起来。
②上个世纪70年代,国家《建筑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TJ301---74,对工程质量提出只要“检查钢筋出厂合格证或钢筋试验资料;混凝土28d标准养护试块的抗压极限强度的试验记录;砂浆强度试验报告”就可以了,不过那时多是3层的砖混结构,没那么多质量资料要求,写个施工方案,再加几份钢筋和混凝土、砂浆试块报告,就能交工了。80年代末期,6层的砖混结构多了,国家《建筑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统一标准》GBJ300---88对质量资料在技术性方面有了较多要求。到2001年及以后,2000系列建筑工程质量验收标准和规范才有了重大变化,资料内容要求又多了,增加了管理性的资料。现在情况又有很大不同,全国很多特大城市,大中城市,建筑规模增大,普遍30多层,100米高,甚至更高,600m也有了,混凝土结构,钢结构,钢混结构,超大规模,超大面积,各种复杂的建筑和结构都出现了。建筑规模越来越大,技术含量越来越高,建筑功能越来
4
越复杂,资料越整越多,要求越来越细。如今工程资料代表了企业的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工作质量;成为说明工程施工质量是否符合国家验收标准规范的规定,是否可以交付使用的证明。
③今天资料整理已经不可同日而语,面对如此复杂的工程和管理,目前绝大多数工程项目部的资料整理都配备有专门的资料员。但由于资料员来源不同,专业不一,为了生活就业,专业的和非专业的青年学生,农民工人进入工程建设这个行业,或当施工资料员,或为监理资料员,其中相当一部分资料管理人员由于缺乏建筑专业知识,缺乏工程施工实践经验,由于学校所学课程与工程实际现场工作的差异,往往不知道资料专业性的技术要求,不清楚形成资料的整理、记录、填写,怎样去搞,致使资料中存在很多这样、那样不符合或不完全符合规范要求的问题,这些都困惑着我们的资料人员,每每因此而在各级检查中或受到批评,或在工程验收中受到置疑。但也有资料搞的好的,得到认可和表扬。
④实际上在对工程资料的检查中,提出的资料存在问题的判断上,与检查人员自身对设计理论、结构知识,施工建造技术程序的了解,对规范标准理解的程度有关,与检查人员所从事的专业有关,与其工作经验、经历有关,工作范围、侧重面不同,认识不同,理解不同,要求不同,所以也存在有对资料验收争议的问题,看法不同,只能求同存异,工作中进一步完善。而对资料检查的结论是,谁检查谁負责。
⑤因此需要我们对资料的整理有个系统的了解,有个全面的分析,有个与施工过程、设计要求紧密结合,可操作性强的资料整理的实施方法。让专业的和非专业的,实践经历多的和经历少的,让学生毕业初到工地,都能对资料很快的搞清楚,弄明白,较短的时间内就能上手,以适应企业的需要,工作的要求,个人价值的提高,也为对规范标准在施工中得到实现起到作用。
⑥为此我们从【规范演变;施工程序与资料的关系;设计对工程施工的要求;规范标准对资料的规定】四个方面,逐项内容的做个较为系统的介绍,使我们对资料整理的概念与原则,判断与运用,
5
灵活掌握,对实际做法有个较全面了解,正确而真实的整理资料,发挥我们的作用,解决工程中的实际问题,提升自己的工作水平和业务水平。
4)规范演变历史的回顾简述
新中国成立,开始基本建设,上世纪50年代中期,原“国家建设委员会”颁发了《建筑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暂行技术规范》,基本内容为前苏联的规范条文。1965和1966年原“建筑工程部”发布具有我国建设经验的《钢筋混凝土施工及验收规范》和《建筑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试行)》(GBJ22--66),(验评标准设“分项工程”为工程验收最小单位,由“质量要求、检验方法和质量评定”组成)。这是国家关于工程施工的标准形成两个系列的开始,一个是施工及验收规范,另一个是质量验评标准。直到1974年6月质量验评标准重新修订,由原“国家基本建设委员会”发布,标准名称未变,编号TJ301--74(仍以“分项工程”为工程验收最小单位,由“主要项目、一般项目和有允许偏差项目”组成)。又至1988年再修订,由“建设部”发布《建筑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统一标准》GBJ300--88,(统一标准仍设“分项工程”为工程验收最小单位,由“保证项目、基本项目和允许偏差项目”组成,并提出由质量监督机构核验工程质量等级)。该标准还与“水暖电卫通风空调电梯”组成系列验评标准。
到1983年以我国建设经验为主的各专业施工及验收规范(地基基础、混凝土、砌体、钢、木结构,屋面、地下防水、装饰、地面、给排水,通风与空调,电气等)全部出齐。以后直至1992年又陆续修订。
1983年我国市场经济的确立及发展后,由于各种原因市场不规范,违背基本建设程序,在我国工程建设中开始发生重大工程质量事故(严重的如:四川德阳棉麻厂房、綦江彩虹桥垮塌,武汉新村住宅28层建筑严重歪斜,1996年全国建设工作会议点名的26项工程事故等)。工程建设各方主体质量责任和监督管理的关系发生重大变化,2000年1月发布【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
6
例】,根据条例相应的施工规范和质量验评标准也进行了重大修订,国家取消了“施工及验收”系列规范(规范施工的内容取消,验收的内容并入质量评定标准)。
2001年由“建设部”发布新形势下的《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和系列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地基基础、混凝土、砌体、钢、木结构,屋面、地下防水,地面、装饰,给排水,通风与空调,电气,电梯,智能,节能规范等“1标15规范”)。《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改以“检验批”为工程验收最小单位,由“主控项目和一般项目”组成。在系列质量验收规范中取消了工程“优良”质量等级,也取消了质量监督机构核验工程质量等级的规定,突出建设各方质量责任主体(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单位)验收工程质量的责任。“统一标准GB50300--2001”首次提出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筑工程质量的验收,坚持“验评分离,强化验收,完善手段,过程控制”的指导思想,确立了新的施工质量验收方法、质量标准和程序。
而后“质量验收标准、规范”实施10年,随着社会经济和技术的发展,首先2010年“建筑设计规范系列”进行了全面修订,随之2010年“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系列”也逐步修订(其中质量验收统一标准,混凝土,砌体结构,屋面,地面,地下防水工程规范等已修订颁布,其指导思想、方法、程序未变,只是一些质量标准内容有所修订)。
更重要的是重新编制工程“施工规范”系列。
已颁布实行的施工规范有: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2010),《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924--2014),《钢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755--2012),《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规范》(GB50738--2011),《地下防水工程技术规范》(GB50108--2004修订版),《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345--2012修订版),《智能建筑工程施工规范》GB50606--2010。发布了推荐性标准《住宅室内装饰装
7
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JGJ/T304--2013。为鼓励创优,又颁布了评定“建筑优良工程质量”的《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评价标准》(GB/T50375--2006),但由于这个标准规定的评定方法的复杂烦琐性和可操作性差,且为推荐性标准(写在合同中才具有法律效应)至今并未在工程上很好地推广实行。
当前施工规范已发布:《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规范》(GB51004--2015版)上海建工集团总公司主编,主要内容有地基、桩基和支护结构、土方工程施工,2015年11月1日施行。
2013年“住建部”发布新的《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版,2014--06--01开始实施。评定内容有所变动,如材料复验数量的调整,检验批最小抽样数量,工程竣工预验收的规定,检验批验收应具有现场验收检查原始记录等的要求,增加了分项工程项目(结构、给排水)和节能分部等,“施工现场质量管理检查记录”表A;“单位工程质量控制资料核查记录”(表H.0.1-2);“单位工程安全和功能检验资料核查及主要功能抽查记录”(表H.0.1-3),均有许多修订。有些内容要求更合理,更明确了。
目前还未编制的施工规范和质量验收还未修订的标准有:装饰、水暖、电气、电梯等。业内人员最为关注和期盼的,也是最重要的《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版已修订完成,颁布,9月1日实行。
总体看,2001版的施工质量验收标准的思路:质量由企业负责,国家只对合格质量提出验收标准要求,取消优良质量等级。如何施工由企业编制自己的施工和验收标准。
经过10年实践的检验,证明取消施工规范和优良质量等级,只有施工质量验收标准和验收规范,是不妥当的,影响了质量水平的发展和提高,特别是对普通工程的装饰装修、屋面工程和安装质量,引起工程质量有所下降。
同时也由于近10年来社会经济和工程技术的快速发展,建筑工程的规模体量增大,复杂结构出
8
现,创新技术应用,使人们重新认识到施工技术对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性,也促使“施工规范体系”重新建立和恢复,与施工质量验收标准配套,恢复工程优良质量等级。提倡评优工作,继续开展评优活动。“施工规范”是以施工技术方法、工艺要求为主,“质量验收标准”是以施工质量合格指标要求为主。从确立、取消、再确立“施工规范体系”和“优良质量等级”,证实了人们对“施工和质量验收规范”作用的反复认识,走了一条“肯定否定再肯定”的辩证思维之路。
2、工程资料整理的有关认识
1)资料的作用
反映施工过程对工程质量的控制和验收的责任性及诉诸法律时的资料证明。
证实符合工程质量的结构安全、使用功能、装饰美观的设计要求和验收规范规定的合格质量等级要求。
2)资料的验收要求
⑴质量控制资料应完整。
⑵单位(子单位)工程所含分部工程有关安全和功能的检测资料应完整。
⑶资料“完整”性的判定
①该有的资料项目有了;
②每个项目中该有的资料有了;
9
③每个资料中该有的数据有了。
结论:资料能保证工程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符合设计要求,即可认为是资料完整。
⑷资料的分类
①设计类:设计图纸、设计变更、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②施工类:
❶材质证明:建筑工程各种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建筑构配件及设备。
❷结构试件试验报告:工程结构砌体、混凝土现浇、预制、预应力构件的试件、试块的资料、结构实体检测资料。
❸地基安全性资料:载荷试验、土壤压实试验、建筑物沉降观测记录。
❹工程使用功能检验资料:
水、暖打压、通水试验记录、电气测试记录、地上(厨卫间)、地下、屋面防水试验记录;节能系统性能检测资料(外墙保温板、外窗、管道、空调等)。
⑸结构部位验收资料
①地基验槽记录。
10
②地基处理记录。
③地基基础验收记录。
④主体结构验收记录。
⑤工程竣工验收记录。
⑹施工技术性资料
①工程技术质量资料:工程定位测量、放线记录;施工记录;工程质量事故处理记录;新材料、新工艺施工记录;钢筋隐蔽验收记录;装饰安装及节能隐蔽验收记录;材料复试检验计划书。
②施工管理资料: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施工技术操作规程、施工技术质量交底。
③施工方案:地基、基础、主体、屋面、装饰、安装、节能工程施工方案。
④检验批、分项工程、分部(子分部)工程、单位(子单位)工程质量验收记录。
⑺资料整理的基本要求
①资料的真实性:如实反映工程所用【材料材质】实际情况,如实反映【工程结构】质量情况,如实反映工程【使用功能】质量情况。
②资料的时间性:各种资料合格证或试验报告,应符合工程施工的时间性,即资料是按照工程施工顺序逐步提供的,与施工同步进行。先试验,后施工,资料与施工同步,特别是结构施工阶段,更
11
为重要,应能反映和起到对工程质量的控制作用。
③资料整理的闭合性:应反映出施工顺序的情况,相互交圈、闭合。
(按照混凝土试块制作时间,可以前查模板支设,钢筋试验,绑扎,钢筋隐蔽,施工日志,检验批验收的时间顺序和工序的吻合性)。
④资料汇总:按分部归类,各归各类;分部内分项,各归各项,合并同类项。分项工程项目划分见GB50300--2013。
资料整理应按照建筑工程施工主要分部归类,即质量控制资料核查记录(GB50300--2013表H.0.1--2)、安全和功能检验资料核查记录(GB50300--2013表H.0.1--3),按照“地基与基础、主体结构、装饰装修、屋面、给排水及供暖、通风与空调、建筑电气、智能建筑、建筑节能、电梯”的10大分部工程归类,并按楼层、施工实际顺序、发生日期顺序,承包标段,成册整理装订。分项工程和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的整理成册装订。(P158~163)
⑻搞好资料的技术基础
•了解和熟悉“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知识和要求”
•了解和熟悉“施工技术方法和要求”
•了解和熟悉“施工规范、施工质量验收标准”的规定和要求
资料是为工程服务的,体现事前控制、过程控制和质量结果,也反映出施工管理的工作质量。
12
3、建筑工程施工的一般顺序与资料整理的关系
⑴建筑工程资料的整理与工程施工顺序密切相关
而工程施工顺序又与建筑功能类别(工业、民用、公建、住宅)、规模体型(形状、尺度)、结构体系(框架、框剪、筒体、剪力墙、板柱结构、异形柱结构、钢混结构;复杂高层结构(带转换层、带加强层、错层、连体和多塔楼结构)、材料强度(高强钢筋、中高强混凝土)、构件截面(大跨度大截面梁柱大厚板大悬挑构件)、后浇带施工缝、基础埋深、地基基础等的设计、施工有关。(见图片结构)
⑵为了解资料整理与施工的关系,体现资料是随着施工部位,施工顺序,施工要求而及时进行的,应符合相应规范要求,反映施工质量情况,反映施工技术情况。
☆1】现介绍,一般工程的施工建造顺序与资料整理的关系:
❶建筑位置放线
由城市座标给定,施工、监理、甲方共同进行建筑位置的确定,提供建筑位置放线图
❷地基及桩基施工、支护桩施工
•••支护桩、桩基施工(钢筋混凝土后注浆灌注桩、预应力混凝土PHC管桩,用于高层建筑,复杂的公共建筑,地质条件差的工程)资料提供:
桩基施工方案、桩基放线图、桩基施工记录、基桩混凝土强度试块报告,桩基成果图及桩位偏差记录(由打桩单位提供)
13
桩基础检测方案、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静载试验报告和低应变桩身完整性检测报告(由检测单位提供);
桩基施工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分项工程、子分部工程质量验收记录,桩基竣工验收记录
(由桩基施工单位提供,甲方、勘察、设计、监理、施工五方质量责任主体签字,写明日期及验收结论)
•••复合地基施工(增强体CFG桩、水泥土搅拌桩、砂石桩、灰土挤密桩、DDC桩等。CFG桩用于高层,其他为多层或小高层)
资料提供:
复合地基桩施工方案、增强体(复合桩)施工记录,桩身材料配合比,CFG桩试块报告,桩位图、桩位偏差记录
(由打桩单位提供)
单桩复合地基承载力和单桩承载力静载荷试验及CFG桩桩身完整性检测报告(检测单位提供)
复合地基桩施工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分项工程、子分部工程质量验收记录
复合地基竣工验收记录
(由复合地基施工单位提供,五方质量责任主体签字、日期及验收结论)
14
•••支护结构混凝土排桩(悬臂、内撑式、拉锚式)、锚杆(索)、复合土钉墙或截水帷幕搅拌桩、降水井的施工。
(用于高层建筑深基坑,5m及以上深度实行设计施工方案专家论证。支护结构设计及支护施工方案,第三方监测方案,主要是基坑施工和相邻周边环境、建筑、管线的安全问题。是为基础施工创造安全条件,也为重大安全事故发生的预防和处理提供依据。资料由支护施工单位和土方开挖施工单位提供)。
❸基础施工
①基坑挖土
资料提供:
土方开挖施工方案
(机械配置、运土路线,出土坡道,分层分段,对土钉、锚杆支护的挖土,按钉锚竖向间距,分段分层开挖)。
土方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施工填写,监理签认)
②地基验槽记录、地基处理记录
土方挖完后,整理桩头,平整基底,进行地基验槽的验收工作。
填写地基验槽记录:基底地表面平整度、标高(绝对及相对标高)、基坑尺寸,桩位桩径情况。
15
(由施工单位填写,五方质量责任主体验收)
③基础垫层施工
打垫层---(垫层上防水卷材、卷材保护层施工)
地基换填土或复合地基砂石褥垫层、基础垫层混凝土施工
填写地基处理验收记录,(施工单位填写,五方验收认可){制作垫层试块报告,防水卷材复试及报告}
•••混凝土垫层基础放线(建筑位置轴线尺寸线、钢筋模板线);填写基础混凝土垫层放线测量记录,(由施工单位填写,监理签验)
④地下室结构施工
施工顺序:绑地下室墙钢筋___支设柱墙及梁楼板模板及支架___绑梁板钢筋___打柱墙梁板混凝土___地下室外墙防水施工___回填土施工(正负零以下地下室结构完成)。
条形基础、柱基、筏板、箱形基础,承台梁+防水板,地下室墙体、顶板的绑筋、支模、浇筑混凝土。(施工中应注意对大体积混凝土基础裂缝的质量控制)。
资料提供:
所有地基基础资料汇集,整理。
16
基础模板、钢筋、混凝土施工方案;钢筋原材料合格证、钢筋焊接、机械连接复试报告,钢筋隐蔽验收检查;留置混凝土标养、同条件、拆模试块及提供试块报告、汇总评定;防水卷材试验报告。
基础结构模板、钢筋、混凝土、现浇结构外观质量、防水分项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分项工程、子分部工程、分部工程质量验收记录;
质量验收记录按地下结构施工层次、顺序、实际施工日期整理(施工单位填写、监理签认)
分部工程质量验收记录(施工单位填写,五方质量责任主体验收)地基基础分部验收记录(施工单位填写,五方质量责任主体验收,监理组织地基基础工程质量验收会议。)
❹上部+-0.00以上主体结构施工
施工顺序:首层结构放线___绑墙、柱钢筋___支设墙柱梁楼板模板(合模)___绑梁板钢筋___浇筑混凝土。
自2层~顶层皆如此法施工。
①首层及各层结构施工控制
平面测量放线(墙柱钢筋绑扎,支墙柱模板);
竖向高度测量(支梁底、板底模板,绑梁板钢筋);
•••浇筑混凝土(先竖向构件,再水平构件);
17
•••混凝土楼板薄膜覆盖洒水养护;
依此类推,直至结构工程(全部楼层)施工完成。
②资料提供:
所有主体结构资料汇集、整理。
首层及各层放线、测量成果图
按照图纸设计钢筋种类、级别、规格、数量采购进场,按规范要求抽取钢筋试件进行原材料进场复试试验,提供复试报告与进场材料合格证。(施工单位委托、检测单位提供报告)
钢筋施工焊接、机械连接拉力试验报告(施工单位委托,检测单位提供报告)
焊工合格证(建设主管和劳动管理部门考核发证)
钢筋隐蔽验收记录(施工单位填写,监理签验)
预拌商品混凝土质量证明、进场运输单(商砼厂填写,施工、监理签验)
混凝土标养、同条件试块报告、拆模试块报告(施工单位委托,检测单位提供报告)
同条件试块600°C•d温度记录(施工单位记录)
施工日志(施工单位记录,工长負责)
18
各层加荷沉降观测记录和沉降观测结果分析(第三方监测和施工单位观测记录)
提供模板、钢筋、混凝土、现浇结构外观质量检验批验收记录、分项工程、子分部工程质量验收记录
(按楼层,施工顺序,施工日期,由施工单位填写,监理签认)
分部工程质量验收记录(施工单位填写,五方质量责任主体签认)主体结构验收记录(施工单位填写,五方主体项目負责人签认,监理组织主体结构工程质量验收会议)。
③有钢结构施工与此基本相同,应提供资料:
原材料、焊接、高强螺拴检验,结构拼装,除锈、防火、防腐涂刷,挠度、支座标高,结构应力检测,质量验收记录均应按设计和钢结构施工及质量验收规范要求进行。
❺ 装饰、安装
依据结构进展情况,对建筑的墙、地、天棚面、屋面,节能的土建工程进行施工,组织砌墙、抹灰、安窗框;安门框、作地面。刷涂料。
组织水暖电卫,通风、空调、电梯,智能,节能工程的安装施工与土建配合,穿插进行。
依据建筑饰面设计,建筑设备安装设计,分层分段,逐项逐套系统施工完成。关键是工序安排和工艺操作质量。
装饰材料复试:水泥、幕墙、地板砖等和隐蔽验收。
19
安装工程的功能性质量检验记录“水暖打压试验记录,通水通球消毒试验,通风空调测试记录,电气绝缘、接地电阻测试记录,电梯试运行调试记录,智能调试记录,节能材料复试报告设备检验记录”
(由安装施工单位提供,监理签验)。
填写各专业各系统质量检验批,分项工程、子分部工程质量验收记录(由施工单位提供,监理签认)
分部工程质量验收记录(由施工单位提供,五方质量责任主体验收)
合理的装饰施工原则顺序:
整体顺序:先外后内,先上后下;
层间顺序:先顶、墙,再地面、踢脚。
装饰工程质量与施工组织者和操作者有关。既“工长管工序,工人管工艺”。合理的施工顺序和正确的工艺流程非常重要。工序合理,事半功倍,工序颠倒,事倍功半。合理工序,有利于质量和成品保护。
❻分部分项工程的划分 (见培训资料P142)
资料的整理,首先应了解工程质量的分部分项的划分,对此统一标准有明确规定,内容如下:
GB50300---2013 表B建筑工程分部工程、分项工程划分
20
分部工程 子分部工程 分项工程
1地基与基础 地基 CFG桩等13项
基础 筏基、灌注桩等15项
2主体结构 基坑支护 排桩土钉墙锚杆等10项
地下水控制 降水与排水,回灌2项
土方 开挖回填、场地平整3项
边坡 喷锚支护挡土墙等3项
地下防水 主体结构防水等5项
混凝土结构 模板、钢筋、混凝土6项砌体结构 砖砌体、填充墙等5项
钢结构 焊接拼装等11项
钢管混凝土结构 拼装安装等6项
型钢混凝土结构 焊接、连接等7项
21
铝合金结构 焊接、组装等10项
木结构 方木、胶合木结构等4项
3建筑装饰装修 建筑地面 |
抹灰 |
外墙防水 |
门窗 |
吊顶 |
轻质隔墙 | 饰面板 |
饰面砖 |
幕墙 |
涂饰 |
裱糊与软包 |
{共计45项分项工程}
22
细部 |
4屋面 基层与保护 找平层 保护层5项
保温与隔热 板状、泡沫混凝土保温层7项
防水与密封 卷材、涂膜防水层等4项
瓦面与板面 烧结瓦沥青瓦等5项
细部构造 檐口天沟女儿墙等13项
5建筑给水排水及供暖 子分部工程14项 73项分项工程
6通风与空调 子分部工程20项 159项分项工程
7建筑电气 子分部工程7项 60项分项工程
8智能建筑 子分部工程19项 109项分项工程
9建筑节能 子分部工程5项 16项分项工程
10电梯 子分部工程3项 2分项工程
共计10大分部工程,99个子分部工程,624个分项工程。
23
4、对质量技术资料的整理和应用分析
4.1质量管理资料整理顺序及内容
1)开工报告
各地开工报告形式不一,按当地建设主管部门要求办。
2)施工现场质量管理检查记录 GB50300--2013•表A P141、P218。其中主要一项修订,“施工图审查情况”改为“图纸会审记录”。其他意义基本相同。
3)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 GB50300--2013 表A.
按照《建筑施工组织设计规范》GB/ 50502--2009编制,
结合工程设计特点和实际施工情况,应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有施工组织总设计,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后者是对前者的补充。单位施工组织设计主要内容应有:工程概况,施工布署,进度计划,施工准备与资源配置计划,主要施工方案,施工现场平面布置)
4)图纸会审记录、设计变更通知单、工程洽商记录 表H.0.1-2(P158~161、P227)
5)质量技术交底 (P226)
向班组操作者交工程设计要求,质量标准,安全注意事项。
24
6)施工记录(施工日记,P222) 表H.0.1-2
记录施工作业部位、时间、检查人员,设计变更事项
7)工程定位、测量放线记录(P244) 表H.0.1-2
从基坑放线(建筑定位、坐标x、y系)、基础垫层、结构首层至顶层的放线记录,用单线条表示,标出轴线和尺寸,结构标高
8)屋面淋水或蓄水试验记录 GB50300--2013表H.0.1-3
一般为雨后观察记录,是否渗漏。(P248)
9)地下室渗漏水检测记录(P247) \"
10)有防水要求的地面蓄水试验记录 (P248) \"
11)建筑物垂直度、标高、全高测量记录(P245) \"
12)节能、保温测试记录 \"
13)室内环境检测报告 GB50300--2013 表H.0.1-3
25
14)地基探槽验槽记录(P246)
以下均按各地规定的表格形式及内容填写。
基底标高(相对标高、绝对标高),平面尺寸,土质钎探、审底,异常情况洞穴等内容。
15)地基(桩基)工程验收记录
专用表格,各参建单位签字,盖章,明确验收意见。 以下同
16)基础工程验收记录(见158书P107)
17)主体结构工程验收记录 (见158书P108)
18)单位工程竣工验收证明书、竣工验收记录.验收会议记录
19)建筑物沉降观测测量记录 (158书P115表H.0.1-3)
沉降观测记录由第三方有资质的测量单位进行,提供观测报告。沉降反映地质勘察,地基设计、地基施工的质量,沉降也是地基基础和上部结构共同作用的结果。沉降结果应符合均匀、稳定的规范要求。高层建筑沉降均匀的倾斜率要求与建筑总高度和基础形式有关,为0.001~0.004;沉降稳定性的要求,指建筑物最后100d的沉降速率为0.01~0.04mm/d时,沉降进入稳定状态。建筑物的沉降均匀和稳定是建筑工程质量验收最重要的质量安全的证明和依据。沉降观测记录应有观测点的位置,观测点的沉降量,观测时间,观测结构加荷层次。
26
20)单位工程质量控制资料核查记录 共61项 表H.0.1-2
21)单位工程安全和功能检验资料核查及主要功能抽查记录 共41项 (P158~161、P161~163) 表H.0.1-3
22)单位工程观感质量检查记录 共2 P1•表H.0.1-4
23)工程质量事故调查处理资料 (P158、220表H.0.1-2 •9质量事故有范围,程度、部位的区别。主要有混凝土强度不足,结构漏筋、混凝土蜂窝孔洞,外形严重超差等质量情况。发生后,查明原因,查清范围,提出处理措施,记录处理结果。
4.2 地基工程资料整理顺序及内容
1)工程地质勘察资料 GB50300--2013附录表A•6
2)工程地基处理记录(各地统一表格形式 158书P105)
应写明设计要求及施工达到的质量情况。有换填垫层和复合地基处理的不同要求,地基静载试验结果。
3)复合地基•桩基承载力静载荷试验检测报告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 表H.0.1--3,明确要求提供“地基承载力检验报告、桩基承载力检验报告”。
依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建筑地基处理
27
技术规范》JGJ79、《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规范)的规定和设计要求进行试验检测确定。
验桩抽取总数量的1%,复合地基的单桩和单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桩基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极限值)试验结果。报告的检测方法,试验压力,判断标准,Q—S曲线图,S—Igt曲线图形,均应表述。由基桩检测单位提供报告。
4)复合地基CFG桩和混凝土灌注桩桩身完整性检测报告
I、II、III、IV类桩身完整性质量检测及低应变动力检测图。
5)工程III、IV类桩设计书面处理意见和施工处理验收记录
6)复合地基褥垫层回填压实厚度(夯填度__虚填与压实之比)验收记录
7)工程地基处理、桩基承载力试验等要求
⑴工程回填垫层地基
一般用于7层建筑以下的浅层1~3m地基处理,回填砂石、灰土垫层等。灰土垫层常用于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我国湿陷性黄土主要分布在山西、陕西、甘肃的大部分地区,豫、宁、青、冀、、内蒙古、鲁、辽、黒的部分地区。湿陷性黄土特点,遇水土体下沉,地基沉降,不能回填砂石透水性材料)。
换填垫层施工,根据设计回填厚度,分步回填,每步回填:250~300mm,满足压实系数λ要求。压实系数λ(实测回填土干密度 γd / γdmax 室内试验最大干密度,与最优含水率 ω。p±4%
28
有关,取液限值的 0.6 Iι倍,或塑限 ωp±2% )。
依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第4.4.2 强条:“换填垫层的施工质量检验应分层进行,并应在每层的压实系数符合设计要求后铺填上层”)。规范要求:碎石、中粗,λ≥0.97;灰土λ≥0.95。回填土检验由检测单位提供压实系数λ的检测报告。
⑵复合地基 由复合地基中的桩(增强体)和桩间土共同承受建筑荷载的人工地基。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spk=λ m Ra/Ap+β(1—m)fsk。{介绍设计方法}
有散体桩(砂石),半刚性桩(水泥土深层搅拌桩),刚性桩(CFG桩、钢筋混凝土桩、PHC桩 + 褥垫层)。
应写明:桩顶设计标高,桩设计直径、间距、布桩形式、有效桩长,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Ra(kN),单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spk(kPa),复合桩总数量,验桩检测单位。《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规定:验桩数量:不应少于1%,不少于3点。桩身完整性低应变动力检测,检查数量:CFG桩,不低于10%;附静载荷试验和桩身完整性低应变检测报告、成桩桩位图。桩位偏差超规定,书面的设计处理意见。《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规定,III、IV类桩的设计处理意见。
⑶钢筋混凝土后注浆灌注桩、PHC高强混凝土预应力管桩
由桩基础承载,有摩擦桩和端承桩或摩擦、端承共同承受上部荷载。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极
29
限值 Quk=uΣ qsik Li+α Ρsk Ap; 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 Ra=1/2 Quk。{介绍
①混凝土灌注桩(适用于各种土层中)
应写明:桩顶设计标高,桩设计直径、间距、布桩形式、有效桩长,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极限值Quk(kN),桩基总数量。根据JGJ106---2003基桩检测规范,验桩数量(不宜少于1%,不应少于3根)。桩身完整性检测(甲级,不应少于30%,不得少于20根;其他工程不应少于20%,不得少于10根)。验桩检测单位。附检测报告、成桩桩位图。桩位偏差超规定时的书面设计处理意见。《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规定,III、IV类桩的书面设计处理意见。
②PHC高强混凝土预应力管桩(多用于软塑土层中)。
应写明:桩顶设计标高,管桩规格型号,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极限值Quk(kN),压桩值,桩基总数量,验桩数量。桩身完整性检测。验桩检测单位。附检测报告、成桩桩位图。桩位偏差超规定,书面的设计处理意见。
③碎石桩、格栅式水泥土搅拌桩、混凝土灌注桩常用于处理饱和粉土、粉细砂的地震液化地基。
8)复合地基桩、混凝土桩施工方案
9)施工成桩记录(见施工记录表,预制桩接头施工记录、打压桩试桩及施工记录、灌注桩成孔、钢筋笼及混凝土灌注检查及施工记录。非常重要,特别是对成桩有问题时的质量和工艺方法的判断,桩基验收的证明资料)
10)工程桩原材料配合比通知单
30
11)工程桩钢筋见证检测试验报告
12)钢筋隐蔽验收记录(158书P129)
13)工程桩商品混凝土出厂合格证、质量合格证
14)工程桩现场混凝土试件强度试验报告
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第6.2.7条,基桩直径大于1m,或单桩混凝土量超过25 m³,每根桩作1组标养试块。
达到25 m³量的混凝土桩直径D和桩长L(D=0.7m,L=65m;D=0.8m,L=50m;D=1.0m,L=32m);基桩直径小于等于1m,或不超过25m³的桩,每台班作1组试块.每组应留3 件。现场实际施工甲方,监理多要求1根桩作1组。工程桩不做同条件试块。
根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第7.7.3条,CFG桩成桩过程中,每台机械每台班制作混合料试块,不应少于1组。
15)施工成桩桩位图
标示出每根桩的桩位偏差尺寸、偏差方向情况。规范允许值。
16)桩位偏差和开挖碰撞断桩设计书面处理意见
由设计提出具体技术处理措施,并附设计图。(增强体断桩)。
31
17)垫层地基、复合地基、桩基验收记录
建设各方验收意见,签名,盖章、时间签注,各地统一表格
18)地基工程质量检验批、分项工程、(子)分部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记录
按规范表格内容要求填写,签名。
地基处理施工资料由地基桩基施工单位整理(垫层地基除外),复合地基桩、混凝土后注浆灌注桩、PHC预应力管桩承载力检测试验由建设单位或施工总承包单位组织进行。桩的试验检测单位应具有相应的检测资质和人员资格。
4.3基础工程资料整理顺序及内容
1)基础结构工程施工方案
2)钢筋原材料合格证
3)钢筋原材料见证检测试验报告
检测报告应有钢筋屈服强度fyk、抗拉强度fstk,延伸性、冷弯性能检测数据及判别结果。当前建筑钢筋主要采用普通热轧钢筋HRB400级、500级。
依据国家质检局、国家标化管委标准《钢筋混凝土用钢 第2部分:热轧带肋钢筋》
32
(GB1499.2---2007)HRB400级,其质量性能为屈服强度标准值 fyk(ReL)400 N/ m㎡、极限强度标准值 fstk(Rm) 540N/m㎡、断后伸长率A不小于16%、弯曲性能,钢筋直径6~25mm,4d,直径28~40mm,5d。均匀伸长率Agt =δgt 不小于7.5% 。(有抗震要求时,对框架用钢筋“强屈比,超屈比”,均匀伸长率不小于9%的延性要求,用'E'钢筋)。
4)钢筋连接见证检测试验报告,连接套筒质量检验合格证
判断标准应断于母材。
5)钢筋工程焊工合格证(有效期2年)
(《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03第1.0.3条第6节
6)钢筋工程隐蔽验收记录(158书P129)
(填写内容:钢筋安装的结构层次部位,同一规格钢筋合格证编号,试验报告编号。对钢筋配置绑扎的检查,其规格、级别、间距、数量、位置、绑扎固定、搭接、锚固、保护层厚度的记录;杂物清理、依据结构施工图及变更单,各地要求的统一表格形式填写)
7)混凝土标养试块抗压强度试验报告及汇总评定
筏板基础、地下室结构按规定部位、数量做标养试块。
8)混凝土结构实体同条件试块抗压强度试验报告及汇总评定
{当仅为砖混结构筏板基础时,可不作实体同条件混凝土试块。当有混凝土结构(地下室柱墙
33
梁)时,应作实体混凝土同条件试块。混凝土垫层不做同条件试块}。
9)混凝土结构梁板水平构件拆模试块试验报告
☆2】10)混凝土同条件600°C•d温度记录(填表格式,可按“累计温度差”的方法进行记录,既以每月累计的每日温度值,以其中试块制作日的累计温度值与达到600°C•d时试块试压日期的累计温度值之差对应记录,判定实体强度。冬期施工,一直养护达到600°C•d时试压)。
11)结构实体混凝土强度验收记录 GB50300应用讲座表'0201-1(P256、P257钢筋)
12)结构实体钢筋保护层厚度验收记录,应用讲座表' 0201-2
13)混凝土现场搅拌配合比通知单
根据《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11规定:
σ __混凝土强度标准差。根据混凝土不同强度等级,分别取4(C20及以下)、5MPa(C25~C45)、6MPa(C50~C55) 如C30混凝土,配制强度 fcu.0=30+1.5x5=30+8.2=38.2MPa C60混凝土,配制强度 fcu.0=1.15x60=69MPa 34 这是基准配合比配制强度,还要进行多项试验后才能确定。 14)水泥检测报告                   15)外加剂检测报告 16)混凝土用砂、石、掺合料检测报告 17)预拌混凝土供方提供资料(见照片) (根据《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2010第7.6.7条规定,预拌商砼厂应提供混凝土质量合格证,混凝土配合比通知单、混凝土抗压强度报告、混凝土运输单。) 18)混凝土浇灌令 (浇灌申请单,混凝土浇筑申请是重要的施工程序,《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第8.1.1条明确要求,浇筑前应完成对模板及其支撑的检查,对钢筋隐蔽的检查,具备现场施工的作业条件,并对操作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后,填报浇筑申请单,经监理签认,才能进行混凝土的浇筑施工。基础混凝土浇筑是整个工程混凝土施工浇筑开始的第一步,工程施工各方单位,甲、乙方、监理、混凝土厂应组织现场施工会议,落实混凝土浇筑施工方案,作好混凝土浇筑作业的施工组织管理和保证混凝土的连续供应,确保混凝土浇筑施工的顺利进行和施工质量。                      上部结构重要部位,大型构件也应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作业条件的准备,必要时亦应进行现场技术交底会议,以确保顺利施工。浇灌令内容按各地表格填写) 19)混凝土施工记录 35 (记录混凝土浇筑作业时间,浇筑部位,作业班组人员) 20)混凝土分项工程检验批(模板安装、拆除;钢筋加工、安装;混凝土原材料、配合比设计、施工、外观质量)质量验收记录。(按楼层、施工实际顺序、发生日期装订) 21)抗渗混凝土试块报告           (GB50204—2002、2011年版,7.4.2条,至少制作1组) 22)地下防水工程卷材见证取样试验报告及合格证 (《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008以下同) 23)地下防水卷材铺贴隐蔽验收记录 24)地下防水工程围护结构外墙内侧和底板渗漏水检查记录 目前地下结构渗水现象较多,应仔细检查与处理。(P313) 25)地下防水工程防水混凝土、卷材、涂料、水泥砂浆防水层,细部构造等检验批,分项工程,(子)分部工程质量验收记录 【4.4 】主体混凝土结构工程资料整理顺序及内容 编制模板、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方案(包括计算书)。 36 ☆3】1)主体结构模板工程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年版第4.1.2条规定:“模板及支架应根据安装、使用和拆除工况进行设计,并应满足承载力、刚度和整体稳定性要求。” (关键高大模板支架工程的设计、计算、搭设构造、管理和模板设计方案平、立、剖面布置图,实行专家论证。模板计算的荷载分布,受力简图分析介绍。模架设计施工,主要是立杆承载力计算。侧模是加固牢固,不脹模变形的问题;立杆是不失稳,模架不垮塌的施工安全问题。 立杆承载力计算公式σ=N/φA≤205N/mm2,φ__λ=L。/i 2)钢筋原材料合格证 3)钢筋原材料见证检测试验报告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第5.2.1条规定“钢筋进场时,应按国家现行相关标准规定,抽取试件作屈服强度、抗拉强度、伸长率、弯曲性能和重量偏差检验,检验结果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 热轧钢筋:以同规格、同炉罐(批)号,60t钢筋为一批,从每批中任选取4根试样钢筋,2根做拉力试验,2根做冷弯试验。 提供钢筋拉力试验报告,施工单位报验,检测单位出具报告。 (GB50666--201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的5.5.1条规定:成型钢筋进场•••检验批量不宜大于30t。) 37 【关于钢筋取样数量: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第3.0.4条提出:“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可按相关专业验收规范的规定适当调整抽样复验、试验数量,调整后的抽样复验、试验方案应由施工单位编制,并报监理单位审核确认。 1同一项目中由相同施工单位施工的多个单位工程,使用同一生产厂家的同一品种、同规格、同批次的材料、构配件、设备; 2同一施工单位在现场加工的成品、半成品、构配件用于同一项目中的多个单位工程; 3在同一项目中,针对同一抽样对象已有检验成果可以重复利用。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2011第5.5.1条“钢筋进场检查应符合下列规定: (1检查合格证,2检验钢筋力学性能和重量;3 “经产品认证符合要求的钢筋,其检验批量可扩大一倍。在同一工程中,同一厂家、同一牌号、同一规格的钢筋连续三次进场检验均一次检验合格时,其后的检验批量可扩大一倍;”】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也提出:“钢筋、成型钢筋进场检验,当满足下列条件之一时,其检验批容量可扩大一倍: 1 获得认证的钢筋、成型钢筋; 2 同一厂家、同一牌号、同一规格的钢筋,连续三批均一次检验合格; 38 3 同一厂家、同一类型、同一钢筋来源的成型钢筋,连续三批均一次检验合格。】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增加了对钢筋“重量偏差”的检验(根据不同直径誤差±4,5,7%); ☆4】《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均规定    “有抗震设防要求的一、二、三级抗震等级设计的各类框架、斜撑构件(含梯板)纵向受力普通钢筋,采用HRB335E,HRB400E,HRB500E,HRBF335E,HRBF400E,或HRBF500E钢筋的强度,强屈比(实测的钢筋抗拉强度fstk* / 实测的屈服强度fyk*,不应小于1.25)、超屈比(实测的屈服强度fyk* /  屈服强度标准值fyk,不应大于1.3),最大力下总伸长率的实测值(均匀伸长率)Agt=δgt(不应小于9%)”的检测要求。规范规定目的是保持重要结构构件的抗震性能。“强屈比”是使钢筋在大变形时仍有承载能力和必要的强度潜力;“超屈比”是为了保证设计的结构框架“强柱弱梁”、“强剪弱弯”的梁铰结构机制能够实现,使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发生梁比柱的塑性铰早产生,柱的屈服晚发生,以策消耗地震能量,保证整个结构的安全,是控制钢筋延性的重要质量指标。 A级高度的高层建筑结构抗震等级《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表3.9.3(摘录部分结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烈度 结构类型                              6度         7度         8度      9度 39 框架结构                              三            二           一        一 框--剪结构    高度(m) 60 ,>60; 60,>60;   60,>60;  50 框架          四   三       三   二     二  一    一 剪力墙          三              二           一      一 剪力墙结构  高度(m)   80,>80;   80,>80;  80,>80;  60 剪力墙        四    三       三   二    二  一    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级高层建筑最大适用高度:根据结构类型和设防烈度确定 框架,8度,40m,民用建筑设计技术措施 20m      非[70m] 框剪,8度100m(0.2g)80m(0.3g)                  非[150m] 剪力墙,全落地。8度100m(0.2g)80m(0.3g)非[150m] 我国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国家规定需要抗震设防的6度及以上的地区,占国土总面积的70%(9度区9万k㎡,8度区68万k㎡,7度区202万k㎡,6度区362万k㎡),为保证国家经济财产和人民生命安全,房屋建筑的抗震设防费用投入巨大,工程设计、施工质量必须予以保证)。 40 4)钢筋连接见证检测试验报告,连接套筒质量检验合格证 (主要用滚轧直螺纹套筒连接技术,接头抗拉强度等级f°mst,I级不小于1.10fuk,II级不小于fuk,III级不小于1.35fyk) 5)钢筋工程焊工合格证(有效期2年)                       . 6)钢筋工程隐蔽验收记录    (P330)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1年版5.5.1强条规定:“钢筋安装时,受力钢筋品种、级别、规格和数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全数检查”。《GB50204---2015年版》修改为:“钢筋安装时,受力钢筋的牌号、规格、数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普通热轧带肋钢筋牌号构成:(由HRB+屈服强度特征值构成;细精粒热轧钢筋牌号构成:由HRBF+屈服强度特征值构成。屈服强度特征值分为335、400、500级。HRB、HRBF为英文缩写)这是保证工程结构受力安全的关键,工程中发生过钢筋遗漏现象,所以隐蔽验收非常重要,必须逐个构件检查核实,然后填写钢筋隐蔽验收检查表格)。 7)混凝土标养试块抗压强度试验报告•汇总评定(GB50204)(P255) 8)混凝土同条件试块抗压强度试验报告和汇总评定 9)混凝土同条件600°C•d温度记录(GB50204附录D要求) 10)混凝土同条件拆模试块试验报告 (以上4项都与混凝土强度有关,判断标准如下: 41 ① 混凝土强度是混凝土性能主要指标之一。标养试块留置数量依据最新【GB50204--2015】规范要求,按“每100m³、每一楼层,每工作班”和“一次浇筑1000 m³,每200 m³时;作1组试块”。(1组3块)。 同一强度等级的同条件养护试件由施工、监理等各方共同选定,按混凝土结构安全的重要构件或结构重要的部位取样留置。满足数理统计,不少于10组,非数理统计,不少于3组,每连续两层楼取样不应少于1组;每2000 m³取样不得少于1组,进行评价)。 ☆5】② 混凝土强度评定公式: 《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T 50107—2010(用于数理统计方法,10组及以上)。满足此式要求,混凝土fcu.k具有不低于95%的保证率。对生产方和用户方的风险均可控制在5%以内。 混凝土强度评定数理统计公式 Mfcu≥fcu.k+λ1•Sfcu; fcu,min≥λ2•fcu.k λ1,λ2数值 试件组数         10~14          15~19        ≥20 λ1          1.15             1.05         0.95 42 λ2          0.90            ___  0.85  ___ 标准差 Sfcu = {(Σ fcu.i2—n• mfcu2)/ n-1}1/2 mfcu---混凝土试块强度平均值,n---试块组数 ③ 非数理统计方法:(少于10组) Mfcu≥λ3•fcu.k      (λ3    举例:C40混凝土,10组试块,各组值分别为: 43.3;42.9;44.6;45.7;44.9;45.6;45.2;43.7;43.9;44.8 ⑴先每组值平方,然后求和Σfcu.i,得:19775.3 43.3x43.3+42.9x42.9+••••••+43.9x43.9+44.8x44.8=19775.3 ⑵求平均值mfcu:10组相加,得 :444.6/10=44.46 ⑶求平均值的平方乘10,n•mfcu2得:10x44.6x44.6=19766.9 43 ⑷据公式计算标准差Sfcu,得:(19775.3—19766.9)/ 9=0.93 0.931/2,得:0.9 < 2.5,    按规范规定取:2.5N/mm2 ⑸汇总评定:mfcu≥fcu.k+λ1•Sfcu;     fcu.min≥λ2•fcu.k 44.6>40+1.15x2.5=42.88;  42.9>0.9x40=36;符合规范要求。 ④ 结构梁、板水平构件拆模强度根据规范应按照结构构件跨度,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百分率控制: 板类,不大于2m,≥50%;2m~8m,≥75%;大于8m,≥100%; 梁类,不大于8m,≥75%;大于8m,≥100%;悬臂构件,≥100%  。 从拆模强度可判断出结构混凝土强度增长的规律情况(是否正常及可大体推定混凝土达到龄期时的强度)。 ⑤混凝土同条件养护试件强度是以其等效养护龄期与标养28d强度相等的原则确定。等效养护龄期按日平均温度与养护龄期的乘积达到600°C•d温度所对应龄期为准(一般为14~60d),0°C及以下龄期不计入。冬季时以达到600°C•d为准,何时达到何时试压。(可采取累计温度差的方法记录) ⑥试块报告应写明试块制作日期,试压日期、设计强度,取样试件代表的结构部位,试压结果,结论,送样人签名,盖章,见证人签名,盖章。      44 ⑦ 混凝土强度取决于材料选择和配合比。混凝土强度增长是水泥水化作用的过程和结果,28d基本完成水化,凝结硬化后达到强度。以后增长极为缓慢,增长数值很小,无实用价值。目前工程上的混凝土仍存在有强度不足的情况,有超过混凝土标养期较长时间后(90d,150d)对混凝土进行检测回弹或钻芯取样,有的工程混凝土达不到设计强度,但标养、同条件试块报告都符合要求。其原因,首先混凝土是一个非匀质体,同一工程结构混凝土强度各处不会完全相同,强度等级不是一个“同一值”,而是一个“域”,一个范围。且是“变化”的,随着龄期的延长而增长,但增长规律复杂(非线性变化)。而各种检测方法均不能完全反映混凝土的准确性能,测定检验困难;同时其质量与多个生产单位有关,材料、外加剂、搅拌站,施工单位,检测单位。因此对混凝土的控制,应精心配比,严格施工。且应以国家规范规定的“试块”评价标准判断混凝土强度。如有怀疑,应谨慎判定。(注意,主体结构施工应采取可行措施尽量消除楼板裂缝的质量缺陷)。              11)混凝土现场搅拌配合比通知单 12)现场搅拌水泥、掺合料、外加剂、砂石材料试验报告 13)预拌混凝土质量合格证,进场坍落度试验报告 14)混凝土浇灌令 15)混凝土施工记录 16)飘窗、填充墙构造柱,水平系梁混凝土试块报告及汇总评定(混凝土后浇带试块评定及汇总) 45 ☆6】17)主体结构沉降观测汇总及各次观测记录 ❶规范对沉降观测的有关规定: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第10.3.8强条:“下列建筑物应在施工期间及使用期间进行沉降变形观测 1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建筑物; 2软弱地基上的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乙级建筑物; 3处理地基上的建筑物; 4加层、扩建建筑物; 5受邻近深基础开挖施工影响或受场地地下水等环境因素变化影响的建筑物;       6采用新型基础或新型结构的建筑物。”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第10.2.7强条提出 “处理地基上对建筑物应在施工期间及使用期间进行沉降观测,直至沉降达到稳定为止。”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第3.1.10条提出 “对于本规范第3.1.4条(下列建筑桩基应进行沉降计算:1设计等级为甲级的非嵌岩桩和非深厚坚硬持力层的建筑桩基;2设计等级为乙级的体型复杂、荷载分布显著不均匀或桩端平面以下存在软弱土层的建筑桩基;3软土地基多层建筑减沉复合疏桩基础)规定应进行沉降计算的建筑桩基,在其施工过程及建成后使用期间,应进行系统的 46 沉降观测直至沉降稳定。”;该“ 条文说明”解释:“三是沉降观测应委托专业单位负责进行,施工单位自测自检平行作业,以资校对。” 《高层建筑筏形与箱形基础技术规范》JGJ6---2011第8.4.4条:“沉降观测应从完成基础底板施工时开始,在施工和使用期间连续进行长期观测,直至沉降稳定终止。”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表H.0.1--3  “单位工程安全和功能检验资料核查及主要功能抽查记录”要求提供“建筑物沉降观测测量记录”; ❷沉降均匀性判断: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 表5.3.4规定地基变形允许值采用。与建筑物高度(24m、60m、100m),结构体系(砖混、排架、高层),基础形式(条基、柱基、整体筏基、箱基)有关;砖砌体结构条基,控制局部倾斜,6~10m距离,地基变形局部倾斜允许值为0.002和0.003;框架结构、排架柱基,控制相邻柱基沉降差,允许变形值为(中、低压缩性土)0.002L,(高压缩性土)0.003L;边排柱为(中低)0.0007L,(高)0.001L;单层排架结构柱距6m,允许沉降量为(中低)120mm,(高)200mm;高层建筑筏板、箱形基础,控制整体倾斜。其地基倾斜变形允许值为(自室外地面起算的建筑物高度,Hg≤24m,0.004;24~≤60m,0.003;60~≤100m,0.0025;>100m,0.002)。 ❸沉降稳定性判断:按《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 T8的规定确定。对一般观测工程,若最后100d的沉降速率小于0.01mm~0.04mm/d时,可认为已进入稳定阶段。 《高层建筑筏形与箱形基础技术规范》JGJ6--2011第8.4.5条:“沉降稳定的控制标准宜按沉降观测期间最后100d的平均沉降速率不大于0.01mm/d采用。” 《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2004第9.3.10--5条“沉降相对稳定标准可根据观测 47 目的、要求并结合地区地基土压缩性确定,一般可采用日平均沉降速率0.01~0.02mm/d。对软土地基沉降观测时间宜持续5~8年。” 建筑物的沉降正常规律随着荷载(楼层)的增加,沉降量先是小,且慢,而后沉降量逐渐增大,加快,最终又减小变慢,直至稳定,不再沉降。完全稳定的沉降速率为0.1mm/月,既0.0033mm/d。 ❹沉降观测记录表应有工程名称、结构类型、观测仪器型号、水准点编号、水准点高程,观测时间,实测标高、本次观测沉降量,累计观测沉降量,结构加荷层位,观测点布置简图。《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2004第9.3.1-6条提出 “埋设在基础底板上的初始沉降观测点应随施工逐层向上引测至地面以上。”实际工程观测点是直接设在主体结构上。 ❺沉降观测的作用 • 建筑物的地基不能发生过大的不均匀沉降,不能超过设计规范要求的地基变形允许值,以保证上部结构安全和正常使用。建筑物的沉降反映出地基、基础和上部结构的共同作用,证实了地质勘察、设计处理和地基桩基施工的技术质量水平。 ••  高层建筑整体倾斜,一般为横向(宽度方向)的倾斜,其原因,一是地基不均匀引起,二是荷载偏心作用。倾斜值为两方面的代数和。预测倾斜,可根据高层建筑角点钻孔的地层分布和土质參数统计结果,结合建筑物荷载分布情况进行估算和判断。 ••• 沉降观测结果非常重要,没有观测或观测结果未能达到要求,建筑工程不能验收交付使用。 18)预应力筋钢绞线、金属螺旋管、锚具器具和连接器具等合格证明文件、进场复验报告 48 19)预应力筋安装张拉及灌浆记录,预应力构件混凝土强度报告、灌浆用水泥浆和抗压强度试验报告 21)预制构件合格证及进场验收记录 22)预制构件、接头混凝土强度试验报告 32)预制构件安装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 33)混凝土模板安装、拆除,钢筋加工、安装,混凝土原材料、施工、外观质量检验批、分项工程、(子)分部质量验收记录 4.5钢网架工程资料整理顺序及内容 1)钢网架结构施工方案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1第3.0.1条规定 2)钢网架焊缝探伤检测报告 3)钢网架节点承载力试验报告(建筑安全等级为一级,跨度≥40m的公共建筑钢网架结构) GB50205--2001第12.3.3条规定 4)钢网架挠度值测试及分析报告 49 GB50205--2001第12.3.4强条“钢网架结构总拼完成后及屋面工程完工后应分别测量其挠度值,且所测的挠度值不应超过相应设计值的1.15倍。” 5)钢网架支座标高偏差测试报告 GB50205--2001第12.3.6最大高差允许值30mm。 6)钢网架、钢材、钢球、钢管、螺拴、钢板、屋面压型金属板、焊条等材料合格证(以下同钢结构要求内容) 7)钢结构焊工合格证(有效期3年) 8)钢网架防腐涂装检测报告 9)钢网架防火涂装检测报告 10)钢网架工程验收记录 11)高网架检验批、分项工程、(子)分部工程质量验收记录 4.6 主体钢结构工程资料整理顺序及内容 1)钢结构工程施工技术方案 GB50205--2001第3.0.1条要求 50 2)钢材、钢铸件质量合格证明文件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1第4.2.1强条要求。 3)焊接材料质量合格证明文件、重要钢结构焊接材料复验报告、焊接施工记录 GB50205--2001第4.3.1强条要求 4)高强度螺拴连接副的扭矩系数,预拉力、产品质量证明文件和复验报告 GB50205--2001第4.4.1强条要求 5)高强度螺拴连接摩擦面抗滑移系数试验和复验报告 GB50205--2001第6.3.1强条要求 6)螺拴最小荷载试验报告 GB50205--2001第6.2.1条要求       7)焊缝探伤检测报告 GB50205--2001第5.2.4强条“设计要求全焊透的一、二级焊缝应采用超声波探伤进行内部缺陷的捡验,超声波探伤不能对缺陷作出判断时,应采用射线探伤,...”。超声波探伤一级焊缝(评定II级检验B级100%;二级焊缝(评定III级检验B级20%);射线探伤一级焊缝(评定II级检验AB级100%;二级焊缝(评定III级检验AB级20%)。 51 8)钢结构焊工合格证(有效期3年) GB50205第5.2.2强条要求 9)吊车和吊车桁架挠度检测 GB50205--2001第8.3.1强条要求 10)多层及高层钢结构主体结构的整体垂直度和整体平面弯曲的偏差检查结果记录 GB50205--2001第11.3.5强条规定。 11)钢结构防腐涂装防火涂装检查结果记录 GB50205--2001第14.2.2,14.3.3强条要求 12)钢结构检验批、分项工程(子)分部工程质量验收记录 13)钢结构竣工验收记录 4.7填充墙工程资料整理顺序及内容 1)砌块墙进场试验报告 小砌块每1万块为一验收批。 52 2)填充墙砌前拉结筋设置、填充墙内混凝土构造柱、水平系梁隐蔽验收 按照《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规定,为防止地震时填充墙出平面外的破坏伤及人身安全,对填充墙进行加固的设计措施:“填充墙应沿框架柱全高每隔500mm~600mm设2Φ6拉筋,拉筋伸入墙内的长度,6、7度时宜沿墙全长贯通,8、9度时应全长贯通。” “墙长超过8m或层高的2倍时,宜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墙高超过4m时,墙体半高宜设置与柱连接且沿墙全长贯通的钢筋混凝土水平系梁。” 同时对填充墙砌体抹灰开裂质量通病的治理也起到有利作用。 填充墙与混凝土墙、柱、梁、板后植拉结筋现场非破坏检验荷载值计算:Nt=0.90Asfyk,不小于6.0kN。填写锚固记录GB50203--2011表C.0.1。 3)填充墙砌块进场堆放、砌筑前浇水湿润情况 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规定,进场堆放填充墙块体产品龄期不应小于28d,砌筑前提前1d~2d浇水湿润。相对含水率为40%~50%  。 4)砌筑砂浆配合比通知单 5)砂浆试块强度汇总评定及试块报告 ① 依据《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的规定,砂浆 试块强度汇总评定:砂浆试块强度平均值应大于或等于设计强度等级值的1.10倍;砂浆试块抗压的最小一组平均值应大于或等于设计强度等级值的85%(P254) ② 试块报告应有砂浆试块制作日期,试压日期,设计强度,取样试块 代表的工程结构砌体部位,试压结果,结论,送样人签名、章,见证人签字,章。 53 4.8装饰工程资料整理顺序及内容 1)装饰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技术方案)施工工艺标准 2)原材料构配件合格证和复验报告 ①抹灰工程:水泥合格证及复验报告 ②门窗工程:材料的产品合格证书,性能检测报告和人造木板甲醛含量复验报告,建筑外墙金属窗、塑料窗三性性能复验报告;③吊顶工程:材料的产品合格证书,性能检测报告和人造木板甲醛含量复验报告; ④轻质隔墙工程:材料的产品合格证书,性能检测报告和人造木板甲醛含量复验; ⑤饰面板(砖)工程:材料的产品合格证书,性能检测报告。外墙饰面砖样板件的粘结强度检测报告,室内用花岗石的放射性复验,水泥质量复验,外墙陶瓷面砖的吸水率复验、抗冻性复验;⑥涂料工程:材料的产品合格证书,性能检测报告; ⑦裱糊软包工程:材料的产品合格证书,性能检测报告; ⑧细部工程:厨柜(固定式)、窗帘盒、窗台板、散热器罩、门窗套护栏、扶手、花饰的材料产品合格证书、性能检测报告和人造木板甲醛含量复验报告。 3)装饰工程隐蔽验收记录 ①抹灰工程:抹灰总厚度≥35mm和不同基体交接处的加强措施(抹灰工程施工应解决填充墙抹 54 灰开裂的质量缺陷)。 ②门窗工程:对预埋件、锚固体、隐蔽部位防腐、填嵌处理的隐蔽;           .55. ③吊顶工程:吊顶内管道、设备安装、水管试压,木龙骨防腐、防火处理,预埋件和拉结筋,吊杆安装,龙骨安装,填充材料设置的隐蔽; ④轻质隔墙工程:隔墙中设备管线的安装及水管试压,木龙骨防火、防腐处理,预埋件和拉结筋,龙骨安装,填充材料设置的隐蔽; ⑤饰面板(砖)工程:对预埋件、连接节点、防水层的隐蔽。 4)地面工程 ①地面工程所用水泥、熟化石灰、碎石、砂、炉渣、防水材料(卷材和涂料),陶瓷锦砖、缸砖、陶瓷地砖、水泥花砖、塑料板、大理石、花岗石地板、防尘和防静电地板、地毯、实木地板、竹地板、实木复合地板的材质合格证明文件(书),性能检测报告 ②花岗石天然石材有害物质(放射性)限量进场检测报告; ③胶粘剂、沥青胶粘剂TVOC和游离甲醛限量检测; ④厕浴间、有防水要求的建筑地面蓄水检验记录; 《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2010第3.0.24--3条:“检查防水隔离层应采用蓄水方法,蓄水深度最浅处不得小于10mm,蓄水时间不得少于24h;” 55 ⑤地面工程水泥砂浆和水泥混凝土试块报告; GB50209--2010第3.0.19条规定,每一层建筑地面工程(或检验批,1000m²)不少于1组试块。 ⑥地面下的沟槽暗管的隐蔽验收记录。 5)外墙外保温工程 ①保温板材料产品合格证书,性能检测报告和进场复验报告 ②保温板安装隐蔽验收记录。 6)装饰工程检验批、分项工程、(子)分部质量验收(成册)。 4.9幕墙工程(玻璃幕墙、金属幕墙、石材幕墙)资料整理顺序及内容(成册) 1)幕墙工程结构计算书、施工图、设计说明,设计变更文件 2)幕墙工程硅酮结构胶相容性、粘结强度,铝塑复合板的剥离强度,石材弯曲强度,吸水率、耐冻性,花岗石放射性,石材用结构胶的粘结强度,石材用密封胶的污染性,应提供产品的材料合格证明书,材料性能检测报告和进场复验报告 3)幕墙工程后置埋件的现场拉拔强度检测报告(幕墙工程与主体结构连接的预埋件及金属框架的连接检测); 56 4)幕墙三性性能试验检测报告;  5)幕墙所用其他各种材料,五金配件,构件组件的产品合格证书; 6)幕墙施工方案、施工记录(组件加工制作和安装施工记录) 7)幕墙工程检验批、分项工程 、幕墙子分部工程质量验收记录 8)幕墙工程竣工验收记录。 5、屋面工程资料整理顺序及内容 1)屋面找平层材料合格证和保温层、防水层材料合格证,质量检验报告,现场抽样复检报告。 高聚物改性沥青卷材,大于1000卷抽取5卷复检。检测复验报告应有“纵向拉力,耐热度,柔度,不透水性”内容。 检测报告检测单位提供。 2)屋面工程施工方案 ①卷材、涂膜防水层的基层施工记录; ②天沟、檐沟、泛水和变形缝等细部做法施工记录; ③卷材、涂膜防水层和附加层施工记录; 57 ④刚性保护层与卷材、涂膜防水层之间设置的隔离层施工记录。 3)屋面工程雨后或蓄水渗漏检验记录。 《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7--2012第3.0.12强条:“屋面防水工程完工后,应进行观感质量检查和雨后观察或淋水、蓄水试验,不得有渗漏和积水现象。” 一般都是雨后观察。 4)屋面工程找平层细部隱蔽验收记录。 5)屋面工程防水层细部检查验收记录。 GB50207--2002第9.0.11条:“天沟、檐沟、檐口、水落口、泛水、变形缝和伸出屋面管道的防水构造,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6)屋面工程检验批、分项工程、(子)分部工程质量验收记录。 解决屋面工程质量主要环节:①防水材料、质量合格②防水起坡,以排为主③细部节点,施工铺贴④表面保护,及时维修。 6、建筑给水排水与采暖工程资料整理顺序及内容 1)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 2)图纸会审、设计变更文件、洽商记录; 3)质量技术交底; 58 4)隐蔽验收及中间验收记录; 5)施工日志(施工记录); 6)主要材料、成品、半成品、配件、器具、管道、管件、阀门、设备等出厂合格证和进场检验报告;(P240) 7)给水和采暖系统安装承压管道系统,设备强度、阀门及散热器严密性压力试验记录;(P259)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2002第4.2.1条:“室内给水管道的水压试验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未注明时,各种材质的给水管道系统试验压力均为工作压力的1.5倍 但不得小于0.6MPa。” 检验方法:金属及复合管给水管道系统在试验压力下观测10min压力降不应大于0.02MPa,然后降到工作压力进行检查,应不渗不漏;塑料管给水系统应在试验压力下稳压1h,压力降不得超过0.05MPa,然后在工作压力的1.15倍状态下稳压2h,压力降不得超过0.03MPa,同时检查各连接处不得渗漏。” 第8.6.1强条:“采暖系统安装完毕,管道保温之前应进行水压试验。试验压力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未注明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蒸汽、热水采暖系统,应以系统顶点工作应力加0.1MPa作水压试验,同时在系统顶点的试验压力不小于0.3MPa。 2  高温热水采暖系统,试验压力应为系统顶点工作压力加0.4MPa。 3   使用塑料管及复合管的然水采暖系统,应以系统顶点工作压力加0.2MPa作水压试验,同时 59 在系统顶点的试验压力不小于0.4MPa。 检验方法:使用钢管及复合管的采暖系统应在试验压力下10min内压力降不大于0.02MPa,降至工作压力后检查,不渗、不漏;使用塑料管的采暖系统应在试验压力下1h内压力降不大于0.05MPa,然后降压至工作压力的1.15倍,稳压2h,压力降不大于0.03MPa,同时各连接处不渗、不漏。 8)给水管道通水,生活给水管道冲洗,消毒,水质取样试验报告;(P260、261) 9)排水管道灌水试验,通球试验记录; GB50242--2002第5.2.1强条:“隐蔽或埋地的排水管道在隐蔽前必须做灌水试验,其灌水高度应不低于底层卫生器具的上边缘或底层地面高度。检验方法:满水15min水面下降后,再灌满观察5min,液面不降,管道及接口无渗漏为合格。” 第5.2.5条:“排水主立管及水平干管管道均应做通球试验,通球球径不小于排水管道管径的2/3,通球率必须达到100%。” 10)卫生器具满水通水试验记录;(P258) 11)消火拴系统测试记录; 12)雨水管道灌水及通水试验; 13)地漏及地面清扫口排水试验; 60 14)设备(风机、水泵等)试验记录; 15)检验批、分项工程、(子)分部工程质量验收记录。 7、建筑电气工程资料整理顺序及内容 1)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 2)图纸会审、设计变更文件、洽商记录; 3)材料报验单、主要材料、成品,半成品、配件、器具和设备出厂合格证及进场检(试)验报告(含设备出厂试验记录、设备装箱单、生产许可证、安全认证标志、出厂标志、进口设备商检证明和中文质量合格证明文件、安装、使用、维修和试验说明书,新电器设备、器具和材料安装、使用、维修和试验说明书);(P239) 4)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5)电气设备交接试验记录; 6)照明全负荷通电验收记录;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第23.1.2条“公共建筑照明系统通电连续试运行时间应为24h,民用住宅照明系统通电连续试运行时间应为8h。所有照明灯具均应开启,且每2h记录运行状态1次,连续试运行时间内无故障。” 7)大型灯具牢固性试验记录;(P263) 61 GB50303--2001强条:“花灯吊钩圆钢直径不应小于灯具挂销直径,且不应小于6mm。大型花灯的固定及悬吊装置,应按灯具重量的2倍做过载试验。”     8)接地、绝缘电阻测试记录;(P252、253) GB50303--2001第24.1.2强条:“测试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值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9)空载试运行和负荷试运行记录;(P262) 10)线路、配电箱(盘)、插座、漏电保护器等接地、接零检验记录; 11)检验批、分项、分部工程质量验收记录; 12)施工记录; 13)竣工图。 8、通风与空调工程资料整理顺序及内容 1)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 2)图纸会审、设计变更文件、洽商记录; 3)材料报验单、主要材料、设备、成品、半成品、配件、器具和仪表出厂合格证及进场(试)验报告,设备开箱检验记录、主要设备装箱清单、商检证明和安装使用说明书; 62 4)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5)工程设备(通风机、除尘设备、现场组装的静电除尘器、现场组装布袋除尘器、装配式洁净室、洁净尘流罩、风机过滤器单元、消声器、风机盘管机组、水泵及附属设备)、风管系统、管道系统安装及检验记录;(P239设备开箱) 6)管道试验记录; 7)设备单机试运行记录;(P250) 8)系统无生产负荷联合试运转与调试记录;(P251) 《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2002第11.1.4条:“通风与空调工程系统无生产负荷的联合试运转及调试,应在制冷设备和通风与空调设备单机试运转合格后进行。空调系统带冷(热)源的正常联合试运转不应少于8h,当竣工季节与设计条件相差较大时,仅做不带冷(热)源试运转。通风、除尘系统的连续试运转不应少于2h。” 9) 通风、空调系统试运行调试记录; GB50243--2002第11.2.1强条:“通风与空调工程安装完毕,必须进行系统的测定和调整(简称调试)。系统调试应包括下列项目:1设备单机试运转及调试;2系统无生产负荷下的联合试运转及调试。”全数检查,查阅调试记录。 10)制冷、制热系统试运行调试记录; 11)风量、温度测试记录; 63 12)风管、水管测试记录;(P265、266) 13)洁净室内洁净测试记录; 14)检验批、分项、分部工程质量验收记录; 15)施工记录。 9、电梯工程资料整理顺序及内容 1)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 2)图纸会审、设计变更文件、洽商记录; 3)设备报验、设备出厂合格证及进场开箱检验记录; 4)与建筑结构交接验收记录; 5)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6)接地电阻、绝缘电阻测试记录;(P252、253) 7)安全保护验收记录; 8)限速器安全联动试验记录; 9)层门及轿门试验记录; 10)负荷试验、安全装置检查记录; 11)电梯运行记录; 12)电梯安全装置检测报告; 13)检验批、分项、(子)分部工程质量验收记录; 14)施工记录。 10、智能建筑资料整理顺序及内容 1)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 2)设计变更文件、洽商记录; 3)材料报验单、材料设备出厂合格证及技术、告;                                                                                 . 4)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5)系统功能测定及设备调试记录; 6)系统技术、操作和维护手册; 65 进场检试)验报( 7)系统管理、操作人员和培训记录; 8)系统检测报告;(P2) 9)系统试运行记录; 10)系统电源及接地检测报告; 11)检验批、分项、分部工程质量验收记录表; 12)施工记录。 11、节能工程资料整理顺序及内容 1)企业资质证件; 2)招标施工合同; 3)节能设计文件、图纸会审记录、设计变更和洽商记录; 4)建筑节能施工方案; 5)建筑节能工程施工作业人员操作培训记录; 6)建筑节能工程施工作业技术交底; 66 7)建筑节能材料检验测试送样策划书(或计划书); 8)建筑节能材料进场验收记录; 9)节能材料质量证明文件、节能材料复试报告(一证一单顺序装订); 10)现场施工试验报告; 11)节能工程实体检测报告(外墙构造钻芯检验,外窗气密性检测); 12)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13)检验批、分项工程、分部工程质量验收记录;(P270) 14)建筑节能工程建筑安装施工质量自检评价报告; 15)建筑节能工程设备检验测试送样策划书(或计划书); 16)建筑节能工程设备进场验收记录; 17)建筑节能设备证明文件,材料性能参数,设备性能复验报告(一证一单顺序装订); 18)系统节能性能测试验收报告; 19)系统节能监测测试报告。 67 20)新材料、新工艺鉴定备案及施工记录。 12、单位工程竣工图 1)建筑工程竣工图 2)建筑安装工程竣工图。 第二部分      质量验收报告的编写 (此部分把《建筑工程质量验收报告编写要求及范例》的P24~P51的主体结构施工和工程竣工验收报告”编入。 P96~P101“沉降观测成果报告”编入。 第三部分     质量资料中存在的问题 1、资料不完善问题 1.签字手续不完善,日期不一致,甚至不写验收日期,无评价结论,施工、监理问题 2.混凝土试块组数不足 3.框架、梯板抗震钢筋“强屈比,超强比,均匀伸长率”未做试验,无数据 4.桩基检测III、IV类桩,设计、施工无处理说明 68 5.资料反映施工过程时间、工序不交圈 6.回填土与褥垫层压实度要求混淆问题 7.管道打压试验记录时间、系统、压力、数据,填写不规范不真实,专业数语运用不准。试压运用曲线图坐标比例不准 8.缺卫生器具满水试验记录 9.电气绝缘测试记录填写不正确,接地电阻测试无数据 10.缺动力安装及调试资料,如:盘、柜安装,电动机安装及交接验收记录 11.缺照明工程负荷试运行;缺动力工程空载试运行记录 2、资料整理工作中的一些问题 1)分项工程、检验批划分问题 2)少量钢筋进场试验问题 3)建筑面积很小的工程回填土是否可不做静载荷试验问题 4)复合地基试桩数量问题 5)设计试桩是否应办理工程施工许可证问题 69 6)地基处理水泥土搅拌桩是否做低应变检测问题 7)回填土地基只做压实系数检验能否替代载荷试验问题 8)冬施同条件试块60d与600°C•d试压问题 ☆7】第四部分       表格填写举例 一、管道设备强度及严密性试验记录 工程名称:xxxxxx8号楼 试验项目 :给水系统管道强度及严密性试验 材质及连接方式:钢衬塑(PSP)复合管   法兰连接 系统部位:低区给水管DJ—1 压力表位置:楼内一层 试验时间:2011年5月1日8时~12时 规格型号:DN50~PN25 数量:50m 70 试验内容和要求: 根据GB50242---2002《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第4.2.1条: 1试验压力为0.6MPa,工作压力为0.4MPa 2金属及复合管给水管道在试验压力下观测10min,压力降不应大于0.02MPa,然后降到工作压力进行检查,应不渗不漏 试验情况:2011年5月1日8时~12时进行低区DJ—1系统试压。压力升至0.6MPa观测10min后,压力降0.01MPa,然后降至工作压力0.4MPa进行检查,无渗漏现象,试验合格。 结论:低区给水管DJ—1强度及严密性水压试验符合设计要求和《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2002的规定,合格。 验收签字记录: 监理单位项目总监,施工单位专业技术负责人、工长、质检员,签字盖章、时间日期。 注意:不同系统按不同规范内容填写,如热水、消防,空调,采暖,地暖等。 二、给、排水管道通水试验记录 工程名称 试验项目:给水管道通水试验 71 试验部位:负二层~23层给水管道 材质:钢塑管 通水压力:0.3,0.6,0.86 通水流量:水泵铭牌正常水源的流量 试验内容和要求: 本工程采用分区供水方式: 1、地下2层~地上4层为低区,由市政管网直接供水; 2、5~14层为中区,无负压供水设备Ι供水,供水压力为0.6MPa,5~8层给水支管减压; 3、15~23层为高区,无负压供水设备II供水,供水压力为0.86MPa,15~17层给水支管减压。无负压供水设备设置在地块车库里的加压泵房内。 试验要求:将全楼的给水阀门全部开启,同时开放1/3配水点,供水压力流量正常。然后逐个检查各配水点出水均畅通,接口无渗漏。 试验情况: 上午8时开始通水试验,启动各系统给水泵,将全部的阀门打开,分三次进行三个系统通水试验,每次同时打开系统1/3的给水水嘴。经检查,供水流量正常,最高层23层与其他各层水嘴出水 72 均匀畅通,各管道无渗漏现象,水嘴及阀门启闭灵活。下午4时,通水试验结束。 排水:连续排放2h检查各排水接口及管段无渗漏现象,排水畅通,无堵塞现象。 结论: 经检查,通水试验符合设计要求及《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2002的规定,合格。 2010年3月24日 可同时做给排水两个系统的通水试验。 三、室内排水管道通球试验记录 工程名称: 试验项目:室内排水管道(通水后的时间试验) 试验部位:A2--FL--1 试验日期:2011.3.25 管径mm:De110,球径mm:75 试验内容和要求 73 管道通球应采用硬质空心塑料球,通球球径不小于排水管道管径的2/3,通球率必须达到100%,排水立管应自立管顶部将试球投入,在立管底部引出管的出口处进行检查;横干管及引出管应将试球在检查管管段的始端投入,通水冲至引出管末端排出,以试球通畅无阻为合格。 试验情况: 在从A2--FL--1排水立管的顶部和水平干管检查口处,放入φ75的1号、2号塑料球,注水进行冲洗,用隔栅网把A2--FL--1系统封住检查井出口。1号、2号球顺利冲入检查井,证明A2--FL--1污水立管导管通畅无阻。 结论: 符合设计要求和《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2002规定,合格。                             . 2010年3月25日                          四、给水管道消毒检验记录 工程名称: 试验项目:给水管道消毒试验 冲洗介质:水冲洗 试验部位:地下1层至23层生活给水管道 74 消毒介质:漂白粉 消毒持续时间:24h 冲洗消毒试验内容及要求 按含氯为20~30mg/ L的浓度向水中加入漂白粉,充满管道浸泡24h以上,然后放水再用饮用水冲洗。取样送专业部门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冲洗消毒检验情况: 该系统经计算,容量为3m3,利用适用器,加满饮用水,按20~30mg/L含氯量加漂白粉配制溶液,然后用加压泵向室内生活给水管注该溶液。从上午9时10分开始,至50分止,管道充满水。停止注水,至次日10时50分浸泡近24h,排掉溶液,反复用饮用水冲洗三遍。取样送检,检验结果为合格。 结论: 经检验,生活给水系统消毒合格。 2011年4月15日                          五、管道(设备)强度灌(满)水试验记录 工程名称:xxxxxx 75 试验项目:室内排水系统 材质数量:铸铁管,20m 试验部位:xxx系统地下一层污水管道 试验内容和要求: 1)灌(满)水高度        本系统地漏高度 2)持续时间:               15min后再满水 3)渗漏情况:                5min后液面未下降,无渗漏 依据《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0---2002第5.2.1条规定,隐蔽或埋地的排水管道在隐蔽前必须做灌水试验,其灌水高度应不低于底层卫生器具的上边缘或底层地面高度。满水15min水面下降后,再灌满观察5min,液面不降,管道及接口无渗漏为合格。 试验情况: 灌水试验从上午8时开始,从排出管段返身处用橡胶气囊封堵各排出口,并封闭好导管各检查口。然后从首层立管甩口往管道内分别灌水,满水后15min后检查,液面下降30mm,再往排水导管系统灌满水,5min后检查,各液面均无下降,检查管道及各接口无渗漏现象,至10时灌水试验结束。 结论: 76 经检查,室内排水系统地下一层污水管道灌水试验符合设计要求及施工规范规定,合格。 2010年5月1日。 六、卫生器具满水试验记录 工程名称:xxxxxx 试验项目:卫生器具满水试验 试验部位:一单元3~5层卫生器具 试验时间:2010年6月8日 试验内容及要求: 依据《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2002)第7.2.2条规定:卫生器具交工前应做满水和通水试验。满水后各连接件不渗不漏,通水试验给、排水畅通。 试验情况: 8日上午8时,对3~5层卫生间每个洗脸盆、托布池逐一分别进行满水试验,满水高度为卫生器具的上边缘或溢水口处,满水后,检查各连接件不渗不漏,溢水口、排水管道畅通无堵塞。 结论: 77 满水试验结果符合设计要求和《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2002)的规定,合格。 2011年6月9日 结束语: 关于资料的整理我们用了一天的时间,比较系统、详细的,把设计、施工规范的要求及其理解应用,和工程资料整理的方法,全部做了介绍,希望大家掌握规范本意,连系实际,做好资料整理工作,坚持建设程序,按规范施工,按标准验收,根本的是组织好施工,建造好实体工程,在此基础上搞好资料的整理,及时试验、检测,真实、有效,提供可靠的工程安全和建筑使用性能资料。还要经常关注规范变化情况,与时俱进,提高资料整理水平,把工作作好,为工程建设出力,也为提升我们在市场经济环境条件下的个人价值而努力! 有兴趣可以购买本人编著的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建筑结构设计施工质量控制》一书(第二版,四次印刷,发行12000册,300页,24.0元),“该书以通俗的语言,详细的介绍了” 建筑地基、基础、结构设计,抗震设计;总结了结构施工、装饰施工技术方法和资料整理的内容,是全过程说明建筑质量控制的实用性、可操作性的专业用书。 网友评价: “质量控制必须要有一本这样的书。专业、清晰!” “精挑细选的自学教材,但愿实现我从非专业向着半专业升级的目的。” 企业施工人员评价: 78 “一册在手,基本搞清,通读一遍,立刻能干!”。可作为建筑施工管理、技术人员,监理人员,质量监督,建设管理人员的参考用书。 最后,谢谢大家! 7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