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原节度使(彰义军)
泾原节度使(彰义军)
泾原节度使,后称彰义军节度使,唐代节度使名,得名于泾、原二州。
沿革[编辑]
• 唐代宗大历三年(768年),置泾原节度使,治泾州(今甘肃省泾川县北[1]),并辖原州(今宁夏固原市及甘肃省镇原县[2])。首任节度使马璘。
• 大历五年(770年),马璘诉地贫军廪不给,遥领郑、颍二州。
• 大历十四年(779年),颍州隶永平军节度使。
• 唐德宗建中二年(781年),郑州隶永平军节度使。
• 建中四年(783年)十月,泾原兵变发生后,节度使姚令言挑靠叛军朱泚为侍中。
• 贞元六年(790年),领四镇北庭行军节度使。
• 唐宪宗元和四年(809年),以原州之平凉县置行渭州,并增领之。
• 唐僖宗广明元年(880年)被吐蕃攻破行渭州。[3]
• 中和四年(884年),节度使张钧表奏于平凉县复置行渭州。[3]
• 唐昭宗乾宁元年(4年),赐号彰义军节度使,增领武州,并复领行渭州。
• 宋朝为宋太宗避讳,改号彰化军节度使。
历任节度使[编辑]
• 马璘(768年—776年)
• 段秀实(777年—780年)
• 李怀光(780年)
• 朱泚(780年)
• 孟皞(780年)
• 姚令言(780年—783年)[4]
• 冯河清(783年—784年)
• 田希鉴(784年)
• 李观(784年)
• 李观(784年—787年)
• 刘昌(788年—803年)[5]
• 段祐(803年—808年)[5]
• 朱士明,赐名朱忠亮(808年—813年)[6][7]
• 苏光荣(813年—815年)[7]
• 李汇(815年)[7]
• 王潜(815年—821年)[7][8]
• 田布(821年)[8]
• 杨元卿(821年—826年)[9]
• 李祐(826年—828年)[9]
• 李岵(828年—829年),改名李有裕[9]
• 张惟清(829年—833年)[9][10]
• 康志睦(833年)[10]
• 朱叔夜(833年—835年)[10]
• 刘沔(835年)[10]
• 王茂元(835年—840年)[10]
• 史论(会昌年间)
• 史宪忠(843年—846年)
• 康季荣(848年—852年)
• 裴识(852年—854年)
• 李权(854年—855年)
• 卢简求(855年—857年)
• 陆耽(857年)
• 李承勋(857年—858年)
• 浑侃(858年—860年)
• 李璲(咸通初年)
• 李弘甫(咸通年间)
• 周宝(?—879年)
• 程宗楚(880年—881年)
• 胡公素(881年—882年)
• 张钧(882年—4年)
• 张𫔍(4年—5年)
• 张琏(5年—8年)
• 张珂(9年)
• 李茂贞(9年—923年)
• 李继曮(923年—924年)
• 李继昶(925年—929年)
• 李金全(929年—931年)
• 康福(932年—934年)
• 张从宾(934年—935年)
• 李德珫(935年—938年)
• 张万进(938年—939年)
• 张彦泽(939年—942年)
• 王周(942年—945年)
• 何建(945年—946年)
• 史威(946年)
• 史佺(947年)
• 史匡威(史懿)(947年—954年)
• 张铎(954年—956年)
• 白重赞(956年—960年)
• 张铎(960年—976年)
参见[编辑]
• 泾原兵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