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资料
谈某,男,1981年4⽉3⽇出⽣,初中肄业。曾因为他⼈犯罪望风⽽在初⼆进⼯读学校,学习过电脑初级知识,具有初级电脑维修资格证书。⼆、背景资料
案主家庭极其特殊,⽗亲是本社区有名的贫困户、低保户;⽗母结婚⽣育后很快就离婚了,⽗亲与案主共同⽣活。2001年案主⽗亲死亡,案主母亲下肢严重残疾,现居住在宝⼭区,母⼦关系不佳,来往很少。
案主现居住两室户房,基本依靠低保⾦及房屋租⾦⽣活,⽔电煤等经常⽋费,⽇常开销⾮常节约。曾经在街道和居委会的帮助下到新华书店批销中⼼⼯作三个多⽉,后因单位内部原因被退⼯;获得过电脑维修员职位,但因与读书时间冲突主动放弃。三、主要问题
案主缺乏稳定的经济来源,⽣活拮据,就业⽐较困难;与社区其他居民的融合度低;对他⼈有敌对、抵触情绪,难以融⼊社会集体⽣活。四、问题分析
案主认知存在问题。⼀⽅⾯,案主学历低和技能差严重影响了就业。尽管⽬前有学习中⾼级计算机知识的愿望,但脱离学习较长时间,⽐较有难度。另⼀⽅⾯,由于案主就业期望不切实际,希望通过学习成为络⼯程师,达到⽉收⼊8000元,不愿从事⼀般⼯作,眼⾼⼿低,⼀直找不到⼯作。
案主家庭情况特殊,社区对其偏见较多,其与周围⼈有格格不⼊的感觉。
由于⽗母离异和⽗亲早逝,案主个性⽐较偏执、以⾃我为中⼼;对周围⼈特别是居委会⼈员的态度差,感觉他们不理解⾃⼰,有抵触情绪。
案主也有长处。由于长期处于现存环境中,案主对别⼈的偏见习以为常,压⼒较⼩;对⾃⼰的⽬标有长期打算;居委会⼯作⼈员对于案主的窘境都⾮常同情,并在有限范围内尽⼒量照顾他。案主对电脑较感兴趣,并不断在钻研学习;对于以前犯的⼀些⼩错误已有所认识,这些都有利于⼯作的介⼊与开展。五、理论基础
“⼈在情境”,案主窘境是多⽅合⼒、综合作⽤的结果。六、服务模式:⼼理社会治疗模式
此模式强调个⼈的成长受⽣理的、⼼理的及社会的三⽅⾯因素的影响,三个因素也相互影响。案主不能被看成⼀个独⽴⾃存的个体,其⾯临的困难是本⼈同时受内在⽣理、⼼理因素和外在因素的影响的结果。七、服务计划
⼯作⽬标:纠正案主不切实际的想法;改善案主在社区中的形象,使其融⼊社区、融⼊社会。⼯作安排如下:
(⼀)开始接触案主,协助案主了解他所处的社会情境,引导他进⾏情感的表达。(⽬标⼀)(⼆)进⼀步得到案主的信任,促使案主了解社会现实,并适时给予案主⿎励与建议。(⽬标⼀)(三)创造机会让案主多与⼈接触、沟通,改善与社区居民的关系。(⽬标⼆)
(四)与案主共同制定出恰当的学习⽅案,使其脚踏实地的投⼊正常⽣活。(⽬标⼀)
(五)寻找其他可利⽤的持续、有效的社会资源来共同协助案主的发展,并做好结案准备。(⽬标⼀)(六)通过案主观念是否转变、他⼈客观感受等来评估成效。⼋、具体实施
第⼀节:初次⾯谈时,案主对社⼯有戒⼼。在回答问题时夸夸其谈,有过⾼的薪资要求;社⼯利⽤计算机知识与其进⾏了较专业的交流,了解了案主的计算机实际能⼒情况。案主介绍了业余学习情况。之后,社⼯出于帮助案主解决学费问题的⽬的,⾛访了案主业余学习的学校。学校⽼师经过调查给社⼯介绍了⼀些情况,但与案主介绍有出⼊。
第⼆节:社⼯主动向案主介绍了⾛访学校的⽬的及了解到的情况,希望案主能理解我们是真⼼想帮助他。在交谈中,案主⼜希望能减免下⼀个计算机中级学习模块的学费,有稳定的上机实践地点(案主家的计算机不能很好的运⾏⼤型程序);寻找⾼级计算机维修⼯的培训地点。社⼯多次与培训学校及职业培训机构联系,取得信息后与其沟通。平等地对待案主,理解他的⼀些⾏为做法,逐渐取得了他的信任。
第三节:邀请案主参加团康活动。这次活动选在春节前,可以使对象感受过年⽓氛。活动当天下起了⼤雪。热热闹闹的新年⽓氛和参加⼈员的欢乐⼼情都使案主感到了新鲜、快乐。他主动参与了各种游戏,⾮常尽兴,并对整个团康活动作了较⾼评价;并改变了原定的约会时间,坚持到了最后。
第四节:根据案主现状,与案主共同分析,暂时打消了其学习计算机⾼级维修⼯的念头。经了解,案主正准备计算机中级维修⼯的考试,积极督促其复习应考。考试完后,及时跟进了解情况,并协助案主取得合格证书,取回预付款。
社⼯在联系计算机中级模块培训时,使其顺利报名,并多次与学校沟通,联系街道相关部门开具了困难证明,使其减免了职业培训的学费,落实了上机地点。经向授课⽼师了解,案主学习努⼒、刻苦,通过考试没有太⼤问题。
第五节:在沟通时,案主多次提到计算机启蒙⽼师。他们不仅在学习上教育他,还在⽣活中积极帮助他,但现已失去联系。社⼯根据案主提供的⼀些信息,在街道⽂教科、其他街道及教育局青保办的协助下,最终找到在上海市爱⼼⼯程基⾦会⼯作的那位⽼师。社⼯介绍了案主情况,并转达了案主的愿望,希望这些⽼师也能帮助做⼯作。通过⼀定时间的联系,最终使案主与⽼师见了⾯。⽼师劝案主从实际出发,先解决⽣活问题,再逐步实现理想;积极改善在社区中形象;⽼师还寻找资源,帮助案主解决计算机实践机会。
在服务过程中,社⼯通过案主了解其周围社区青少年的情况,并督促案主不与有不良⾏为的青少年接触,以保证其良好的学习⽣活环境。九、效果评估
案主有想法能主动与社⼯交流,也开始积极寻找可⾏的⼯作岗位。据居委会⼯作⼈员反映,案主的想法确实有所改变,较理性了。
⼗、个案反思
(⼀)社⼯在⼯作中以平等的⼼态接纳案主,理解案主,顺利地与案主建⽴了稳固的专业关系,提供了服务,获得了良好效果。
(⼆)社⼯能主动的、积极的寻找资源。如与上海市爱⼼⼯程基⾦会联系过程中,找到了⼀些⼈⼒、物质资源。充分发挥居委会的作⽤,有利于尽快熟悉、了解案主。但是,对居委会介绍的案主情况也要结合其他渠道进⾏综合分析。
(三)案主被动,缺乏积极参与性,“⾃决程度”不⾼,有时候出现⼯作员“⼀头热”的情况。所以,如何调动案主的热情和积极性是⼯作的重点。
(四)⼯作⼤多集中在改变案主不切实际的观念这⼀⽬标上,对改善其与社区关系⽅⾯涉及的较少。
(五)案主喜欢做“⽩⽇梦”,甚⾄喜欢把不满转移到别⼈⾝上,从更深层次分析,可能是案主⼼理防御机制在起作⽤。因此,应该注重进⾏⼼理疏解和调试,使其确⽴正确的价值观。⽽这些在个案的实施中⽐较⽋缺。
(六)此次⼯作使案主确⽴了今后努⼒的⽅向,案主能够开始全新的⽣活,这是可喜的。但是,仍然可能存在潜在危机,案主的经济危机得到缓解但并未真正解决,其将⾯临“择业”、“就业”等问题,这是⼯作员继续应该关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