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钢琴作品的民族审美底蕴初探

钢琴作品的民族审美底蕴初探

来源:九壹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钢琴作品的民族审美底蕴初探

作者:吴韵弘

来源:《西江文艺·下半月》2015年第05期

【摘要】:中国的钢琴作品融合了民族文化与西方文化,钢琴艺术传入中国已百年有余,虽然时间不长,但在许多作曲家、钢琴家的改编与创作下,分发挥钢琴的巨大表现力,使所创作的钢琴作品体现出鲜明的民族特色,并且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接受与喜爱。本文首先分析了民族审美底蕴的根基和升华,并探讨了中国钢琴作品的美学追求。 【关键词】:审美;钢琴作品;民族特色;底蕴 一、民族审美底蕴的根基

中国钢琴作品的创作,吸取了十分多样、丰富的民族民间音乐素材,有许多钢琴作品具有民族音乐气韵。中国钢琴作品与传统的民族生活、民族文化以及风俗有着密切联系,呈现出独特的审美意境。

以贺绿汀创作的《牧童短笛》为例,这首钢琴曲以生动的艺术形象,清新的风格刻画了江南景色,将现代作曲技法和作品的民族神韵有机结合了起来,表现了中国民族音乐的风格特点,被誉为我国钢琴音乐创作具有创造性的典范。储望华的钢琴曲《翻身的日子》改编自朱践耳创作的民族管弦乐曲,主要描述的是在土地改革之后全国呈现出的翻天覆地的新气象,表达了广大农民的喜悦之情。并通过小二度以及模仿板胡中常见的滑音,增强了节奏感和欢乐情绪,全曲都有民族乐队欢腾、亲切的风格,具有鲜明的民族音乐韵味和民俗风情。

这些钢琴曲都是具有独特民族风格的作品,表现了民族文化以及民族精神,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与喜爱,所以民族审美底蕴是在民族文化、民族风俗以及民族精神的基础上形成的。

二、民族审美底蕴的升华

在我国有着非常多元、丰富的民间音乐素材,例如民歌、民乐以及歌舞等,这些给钢琴艺术提供了不可或缺的音乐资源。民歌、民乐以及歌舞,不仅都来源于民间,体现的是不同地方、不同民族的审美观念,而且在旋律、音阶、节奏以及音色等方面各有不同,具有独特的音乐风格。钢琴艺术对民歌、民乐、地方戏曲和歌舞的移植,给传统的民间艺术带来了许多创造性的元素,并且将民族文化特色与现代意识进行了融合。

以汪立三的《兰花花》为例,这首钢琴作品主题取材于陕北民歌《兰花花》,不仅结合了西方的和声、复调等手法,同时也将特有的民族风格很好地保留了下来,体现了原曲的抒情性和悲剧性。具体来说,乐曲是以变奏的手法写成的三段体:其中,主题部分主要采用的是慢板,通过柔美、如歌的旋律,塑造一个聪明、淳朴的“兰花花”形象,体现对兰花花的赞美。在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乐曲中段,用较快的音乐速度和鲜明的节奏感表现了兰花花对封建礼教的控诉与抗争。再现部用变奏的手法再现了主题,抒发了兰花花对爱情的执着与忠贞。整体上看,这首钢琴乐曲曲调悠扬高亢,发展了原曲高度融合的叙事性和抒情性,形成了极具特色的民族风格。 三、中国钢琴作品的美学追求

中国传统美学向来重视善与美的统一,中华民族文化艺术传统的渊源也可以追溯到主要以儒、道两家为代表的美学追求。《论语》:“子谓《韶》,„尽善矣,又尽美也。‟”《乐论》:“乐者,天下之大齐也,中和之纪也。”这是儒家的审美观念。儒家重视道德伦理和人格美,崇尚尽善尽美,中和精神,强调美与善的统一,这对中国人的审美意识产生了深远影响。一个民族的文化艺术包括钢琴艺术,它的美学追求必然反映和诠释着民族的审美观念。 以黎英海先生的钢琴曲《夕阳箫鼓》为例,该曲并不是简单地移植琵琶古曲《夕阳箫鼓》,而是在保留传统乐曲风格的基础上,添加了很多具有创造性的因素,成功改编成一首钢琴曲,发挥了钢琴宽广的音域。这种富有民族特性的创作手法,用钢琴演奏技巧模仿了琵琶、萧、古筝等民族乐器的音色,表达了民族乐曲的神韵,形象描绘了一幅幅美丽动人的南方山水景色,意境恬淡、柔美、静谧。通过作曲家的创造性艺术思维较好体现了中国文化的气质和神韵,有利于传承与发扬中国传统民族音乐文化。

又如钢琴曲《二泉映月》,也是一首传统乐曲改编而成的。改编而成最大限度地运用我国传统借景抒情的手法,用美丽动人的旋律抒发了作者内心复杂的感情,不仅有对黑暗旧社会的愤懑,表现了饱尝辛酸而顽强自傲的性格,也体现了对祖国大好山河的热爱,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显得哀而不伤,怨而不悲,整首乐曲流畅婉约,起伏中有跌宕,意境深远,情真意切,体现了儒家主张的中和之美,也表现了道家对自然之美的追求。 四、结束语

总之,中国钢琴曲首先需要植根于民族土壤,弘扬民族性格,反映民族文化,强化民族审美底蕴;其次,还应该虚心学习,借鉴与融合西方钢琴艺术的特长。这样才能创作出更多优秀的、具有民族特点的钢琴作品,促进我国钢琴曲创作的发展,更好地走向世界。 参考文献:

[1]张丽.中国钢琴作品中审美的表现[J].美与时代:下半月,2012,(3):76-77. [2]余璐.中国钢琴改编曲美学特征辑要探究[J].齐鲁艺苑,2014,(5):43-45. [3]关宇.钢琴艺术的审美特征及演奏心理思维[J].戏剧之家,2015,(2):-. [4]王彤.中国钢琴“改编曲”创作发展与审美特征[J].音乐创作,2013,(4):117-119.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