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马克思课程论文 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与现实意义

马克思课程论文 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与现实意义

来源:九壹网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课程论文

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与现实意义

摘要: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之一,诞生于19世纪空想社会主义的理论,是马克思批判地继承了乌托邦社会主义中的合理因素而发展的理论。科学社会主义在曲折的发展历程中经过不断的实践验证,一步步得到进步和升华。在如今的中国,有利于坚定人民对社会主义的信心,抵制推崇资本主义的不良思潮,具有深远的影响和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性;现实意义

The Development and Realistic Significance of Scientific

Socialism

Abstract: Scientific socialism is one of the three parts of Marxism, and the utopian socialism, which was born in the 19th century, is a theory developed from the rational part of utopia socialism inherited critically by Marx. Scientific socialism progressed and sublimated through continually practical verification during its tortuous development. In today’s China,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in confirming people and resisting negative thoughts of promoting capitalism.

Key words: scientific socialism; Marx; Engels; scientificity; practical significance

第 1 页 共 7 页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课程论文

正文:

在谈论科学社会主义之前,我们先来谈论社会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这是一个极富挑战性的问题,马克思、恩格斯以来的无数导师和家都曾为求解这个问题而付出了艰辛的努力。社会主义一词来源于拉丁语,它是一种经济社会学思想,主张通过生产资料社会化的途径解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消灭剥削、消灭阶级、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学说。它同时也指按这种学说建立的社会制度。而科学社会主义,指对形形色色的“非科学”的社会主义进行批判改造,使社会主义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关于实现无产阶级和全人类并最终实现主义的学说。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内容,科学社会主义以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和政治经济学为基石,全面揭示了从资本主义到主义这一历史时期的发展规律,回答了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归结和落脚点。

一、科学社会主义的历史发展进程

科学社会主义的历史,是一个不断在实践中开辟新道路、在理论上获得新认识的历史,是与空想社会主义相对而言的、关于社会主义的科学的理论体系、理论模型与实践模式。其中包含着不断深化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问题的认识。科学社会主义是人类一切文明成果的结晶。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条件和一般目的的学说。它以无产阶级运动为研究对象,是研究无产阶级运动发展规律的科学。所以科学社会主义又称科学主义。

(一)科学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的历史

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初发生的工业,使资本主义生产从手工工场到大机器生产的转化,极大提高了生产力水平。但也使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也日益激化,经济危机频繁发生。19世纪,资本主义的经济和政治制度已基本在西欧一些国家确立下来,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大量的社会问题层出不穷,社会矛盾日益高涨和尖锐,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思潮便随之出现。1825年英国首先爆发了世界上第一次生产过剩的危机,此后每隔十年左右就要猛烈的爆发一次。

第 2 页 共 7 页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课程论文

1836年英国再次爆发了经济危机并波及美国,1847年的危机则席卷整个欧洲和美国,形成世界性的的经济危机。危机使许多工厂倒闭,工人失业。同时,工业在造就一个人数远远超过它的无产阶级。

在这样的社会经济条件下,马克思和恩格斯周密地研究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的矛盾,结合前人理论,于1848年发表《党宣言》,《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其诞生之初,响应者还寥寥无几,只是在把理论运用与工人运动的过程中得以丰富和发展,无产阶级以同盟者的态势联合起来,以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为载体,促进了社会主义运动与工人运动的合流,通过一系列的社会运动和政治斗争显现了强劲的阶级力量。20世纪初,列宁把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原理运用于指导,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真正成为现实。苏联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在极短的时间内,使苏联在政治、经济、文化建设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加之苏联反法西斯卫国战争的胜利,使得苏联在世界舞台上威望高涨。随后不少国家纷纷效仿苏联模式,科学社会主义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到了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照搬“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国家局势失去控制,由于其过度集权的社会,缺乏市场和竞争的经济运行模式,片面“一统”的民族,造成先是东欧国家、后是苏联政局跌荡,相继发生社会制度的变更。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使世界社会主义事业遭到重挫,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

(二)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历史

在中国,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成功地找到了一条有别于苏联新的社会主义道路。把马列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创立了新民主主义,领导中国人民在民主中走向了社会主义发展前途。而后来中国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面对中国向何处去、中国社会主义向何处发展的重大历史关头,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主题,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逐步形成了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科学体系。为主要代表的第三代中国党人,把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同

第 3 页 共 7 页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课程论文

执政党的建设问题联系起来思考,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两个八十年”的论断,十六大以来,以为总的新一届领导集体,用新的发展理念阐述党的第一要务,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作为执政党建设的核心问题,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路来解决社会发展中的新矛盾新问题。这些都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中国践行的重要历程。

科学社会主义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发展历程,最终经实践检验为真理,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是科学社会主义历史发展的延续,直接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创新。它不仅为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也为科学社会主义在世界的发展增添了新的内容。

二、科学社会主义的主要内涵

社会主义思想的发展经历了空想社会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两个主要阶段,空想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理论的初级形态,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来源,而科学社会主义是对空想社会主义的超越,是科学形态的社会主义理论。《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著作,也是恩格斯阐述科学社会主义思想来源、形成机制和胜利原因的经典文献。恩格斯在著作中指出:“这种新的社会制度是一开始就注定要成为空想的,它越是制定得详尽周密,就越是要陷入纯粹的幻想。[1]”当科学社会主义从三大空想社会主义的迷雾中走出来,以马恩“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为两大坚固基石,指明了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和必然灭亡的趋势,找到了推翻资本主义、实现社会主义这一伟大历史使命。

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性既指其本身内容正确性以及为实践所证明,又指其能够正确地引领社会实践,不断地进行科学化,这也是实现科学社会主义科学性的机制;同时它还包括对待科学社会主义要有科学的态度。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性主要体现在它正确回应现实问题,探索社会发展的科学规律,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其次,科学社会主义引领社会实践、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不断地进行科学化是科学社会主义科学性的内在品质;再次,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科学性的内在要求[2]。

科学社会主义科学性最基本的内涵就是能正确引领社会实践,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统一。理论体系的科学性仅仅是形式上的东西,并不能够代表它真正的价值,

第 4 页 共 7 页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课程论文

理论能否经得起实践的检验,才是理论体系是否具有科学性至关重要的一点。众所周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用理论推动实践,再用实践来推动理论,这才是科学社会主义科学性性质的重要内容,也是进行科学化的过程。“社会主义自从成为科学以来,就要求人们把它当作科学看待,就是说,要求人们去研究它。[3]”所以说,科学社会主义是建立在对现实社会科学认识的基础之上的,以科学性的态度对待科学社会主义是保证科学社会主义科学性的基本要求。

科学社会主义自诞生以来,其在不断的科学化过程中,内涵也在不断深化和升华。如果说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创立科学性社会主义理论为人类指明了到达理想的方向的话,那么列宁、斯大林、就是通过开辟科学社会主义实践领导苏中人们进行了实现理想的伟大试验。列宁指出:“我们要争取新的、更好的社会制度:在这个新的、更好的社会里不应该有穷有富,大家都应该做工。共同劳动的成果不应该归一小撮富人享受,应该归全体劳动者享受。机器和其他技术改进应该用来减轻大家的劳动,不应用来使得少数人发财,让千百万人民受穷。这个新的更好的社会就叫做社会主义社会。关于这个社会的学说就叫社会主义[4]。”斯大林指出:“社会主义就是由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向无国家的社会的过渡[5]。”而则对科学社会主义有了创新性的升华贡献,他开创了扬弃旧社会而优化新社会的特色模式,准确认清了社会主义的首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逐步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更不是主义。”他强调,“一个公有制占主体,一个,这是我们所必须坚持的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的科学社会主义内涵观,是他对科学社会主义内涵流变的精准把握和科学创新,为中国社会主义的再度崛起规划了宏伟的蓝图[6]。

科学社会主义的内涵不仅体现在能正确回应现实问题,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指明方向,而且能够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不断地对自身进行科学化,这是永葆科学社会主义科学性的关键环节。

(三)科学社会主义的现实意义

科学社会主义在漫长的旅途中经历了历史的检验和坎坷的发展,最终证明它是正确而伟大的。有人说这过去的理论在如今已经失去了利用的价值,其实不然,真理将永远值得我们铭记,并时刻指导着向着主义前进的人们。

第 5 页 共 7 页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课程论文

在当下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总会有一部分人为了一时的利益而忘了理想的初衷,慢慢走向资本主义的深渊里。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意义就在于指导我们运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去认识和分析当代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发展,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通过科学社会主义所蕴含的深厚内涵,以及其揭露的资本主义社会本质,不被其表面的经济繁荣和高新技术所蒙蔽双眼。当我们透过现象看本质就会发现,资本主义的垄断并没有改变其生产关系的本质,追求剩余价值仍然是资本主义生产运转的核心,由此而导致的就是对内不断剥削的加重以及对外掠夺扩张的紧迫。从外而内看,国家内部拥有着高福利的,人民生活水平较高,但是在看不见的阴影中,相对剩余价值的占有却使得剥削的程度不断加重。因此,我们要认清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不要只看表面而动摇对社会主义的信心。

科学社会主义具体而无可攻破的理论体系能帮助我们坚定社会主义的信念,与各种怀疑和否定社会主义的思潮划清界限。恩格斯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一书中已经阐明了资本主义的灭亡和社会主义的胜利都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虽然由于各种原因,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暂时还没有得到鲜明的体现,被人误解为是理想中的乌托邦。在我国如今如火如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这种思潮是非常有害的,无论社会主义还是资本主义都不是个人意志的产物,而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我国在百般曲折之后终于走向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就是由中国的客观条件所决定的。

社会主义在其发展的各个阶段上都有其不同的显著特点,它经历了空想社会主义阶段、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为科学的阶段、社会主义从理论发展为社会实践的阶段、社会主义从一国扩展到多国的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历史发展的继续和前进,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它给社会主义的发展增添了新的内容,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现在,世界上社会主义国家虽然减少了,但如果各国能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实现繁荣富强,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必将大大增强社会主义的吸引力,推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高涨。对科学社会主义进程的回顾和内涵解读,使我们更清楚地看到,中国党人正在党领导下,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推向一个新的浪潮上,这将在未来的发展里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第 6 页 共 7 页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课程论文

参考文献

[1] 恩格斯.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M].人民出版社. 1997年7月第一

[2] 宋玉军. 试论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性内涵与实践结果[J], 宁波党校

学报, 2008(3).16-19

[3]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2版): 第2卷.

[4]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列宁全集(第7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1986

[5]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斯大林全集(上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1979

[6] 赵常伟. 论对科学社会主义内涵的升华[J].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版). 2010(1). 44-48

第 7 页 共 7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